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12-000-02
摘 要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和比较法,对中西方体育文化的差异和原因展开分析,追溯我国体育文化演变过程,推测其未来发展趋势。研究发现中西方體育文化差异主要表现在体育项目、体育锻炼方式、体育价值观上。研究还发现我国体育文化未来会向着国际化、市场化、竞赛化、大众化、民族化趋势发展。
关键词 中西方体育 体育文化 差异比较 发展趋势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重视发展体育事业,明确提出了“体育文化是重要的发展方向”的重要论断,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体育事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体育文化更高、更全面、更科学的要求。事实上,中西方体育文化的融合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我国体育文化,促进了我国体育事业的快速发展。但也有学者提出西方体育文化例如奥运会是一种西方体育文化入侵。因此有学者提出了体育应该回归提高身体素质的本源上来。究其根源,这些观点体现了中外体育文化在融合过程中的矛盾与冲突。事实上,无论是中国的传统体育文化,还是西方的体育文化,它们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一点上并无差异。但是由于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文化习俗等方面的不同,形成了中西方体育文化的差异。因此本文通过比较中西方体育文化的差异,推敲差异产生的原因,探究我国体育文化演变过程并从未来的发展趋势中思考如何充分发挥我国体育文化的自身优势,吸收国外文化的精髓,建设有中华民族自身特色的体育事业。
一、体育文化的内涵
(一)体育文化的概念
目前,对于体育文化的概念,学者们提出了许多不同的观点且存在明显的分歧。这些分歧既有观察角度上的,也有对体育文化在文化中所处地位认识上的,还有体育作为社会文化现象,社会发展大背景变化造成的[1]。尽管视角不同,体育文化作为一种客观现象,自身必定存在一定规律性。我们可以尝试从其产生的过程来解析:首先,体育文化是一种人类在其自身的生产和发展过程中,为了健康,全面和谐发展而主动,有意识地进行的一种锻炼活动;其次,体育文化还是在各类体育活动过程中,为了保证体育活动顺利,有序进行所形成、制定的各种制度文化;更深层次来看,它包括了人们在体育活动中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审美情趣和民族心理等;此外,不应忽视体育文化的各种物化形式,即以人类创造的物质形式而存在,如奥运奖杯、吉祥物等蕴含体育文化内涵的物质产品。
(二)体育文化形态
根据体育文化的概念,可以将体育文化的形态概括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竞技体育文化、休闲体育文化。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不仅具备现代体育的一般属性,还具有历史性、传统性、民族性等社会特征,无论是我国体育文化还是西方体育文化都带有浓郁的民族传统文化的色彩;竞技体育文化集中体现在体育竞赛过程中一系列体力和智力活动,它是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体育文化发展的最高层次;休闲体育文化休闲作为一种生活理想、方式,在人类几千年文明演化的历史中,始终是思想家们关注的重要领域[2]。
二、中西方体育文化对比分析
(一)中西方体育文化差异
对于中西方体育文化差异,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概括:体育项目差异、体育锻炼方式差异、体育价值观差异。
1.体育项目差异
中西方体育文化最直观、最鲜明的差异体现在体育项目选择的特点上。中国的传统体育项目自古至今表现出的一个极大的特点就是注重表演、娱乐和养生,以竞技体育为辅,多采取各种活动形式。西方文化则具有浓厚的古希腊色彩,崇拜英雄,挑战极限,渴望胜利,注重竞技。
2.体育锻炼方式差异
体育锻炼方式的差异本质上是中西方体育文化结构的差异。中国体育文化主张身体锻炼以外达内,高度重视心理状态的训练[3]。西方体育则突出人的身体形态,强调的是身体的外部运动,追求的是更快、更高、更强,宣扬对健美人体的崇拜和对力的赞美[4]。
3.体育价值观差异
中西方文化的体育价值观念是迥然不同的。西方体育文化肯定体育对于人和人生价值的同时鼓励通过身体性活动而体现出来的对个性解放的追求和通过竞争来实现生命价值的创造,体现“更高、更快、更强”的价值目标。在个体价值观的选择上,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强调体育的“嬉戏”和“养气、养生、养性、养志、养气”价值,崇尚身体修养和道德修养的和谐统一。
(二)中西方体育文化差异的原因
中国西方体育文化差异的原因可以概括为:物质基础差异、哲学基础差异、思维方式差异、道德观念差异。
.1物质基础差异
物质是文化形成的基础,不同的物质基础决定不同文化特色,不同的地理位置为文化形成提供不同的物质基础。中国文化是在大河流域下形成的农业文化,属于典型的大陆文化。农业文明使得先民依赖自然,强调与自然和谐相处造就了偏向温和的体育性格。而西方文明起源的古希腊是标准的海洋文化,赋予西方文化鲜明的对抗性烙印。从人与自然的竞争发展到人与人之间的竞争,西方体育文化也自然而然地具有很强的竞争性。
2.哲学基础差异
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中国体育文化以儒家的“天人合一”,道家“无为而治”为哲学基础,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中国体育文化追求人与自然的融合与顺遂。西方体育文化的哲学基础则是“天人相对”、“天人有别”,肯定人通过努力实现对外在困难的克服和对自然的征服,鼓励人们在体育竞技中互相竞争与超越,崇尚不断实现目标而又不断地突破过去的精神。
3.体育思维方式差异
理性思辨和实证分析西方思维方式密切联系的两大特征,同时也是西方体育文化与生俱来的特点。与西方讲究分析、注重普遍、偏于抽象的思维方式不同,中国体育思维更着重于特殊、具体的直观领悟中去把握真理。更习惯于通过观察各种现象,借助以往的经验和知识,从而实现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性联系的判断。 4.道德观念差异
道德观念的差异也是中西方体育文化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在道德上,西方奉行个体本位,而中国提倡群体为中心。伦理体系和道德规范也具有鲜明差异:西方重契约,中国重人伦;西方伦理重竞争,中国偏重于中庸、和谐;西方的伦理道德主张人性恶,强调个体的道德教育,中国儒家主张人性善,强调个体的道德修养[5]。
三、我国体育文化发展趋势
(一)中国体育文化演变过程
近代以来中国体育文化受到西方体育文化的极大影响,我国体育文化的演变过程实质上就是中西方体育文化的碰撞融合过程。追溯其演变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在鸦片战争后,西方体育文化随着“中体西用”的洋务运动强势登陆中国,西方体育文化体系中的兵操作为军事内容被引进。第二个阶段则是辛亥革命以后,大量西方体育研究的文献开始传入中国。这些西方体育科学研究成果带来了新的视角,为中国体育文化体系奠定了不可或缺的科学基石,也为中国体育文化的继续完善与发展提供了系统化、科学化的理论指南[6]。第三个阶段随着各种体育项目不断开展,我国体育文化内容不断丰富,体育管理机构也逐步形成完善。特别是中国奥委会组织的诞生,标志着体育文化融合深入到组织制度建设中。
(二)我国體育文化发展趋势
毫无疑问,我国中国体育文化正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从中外体育文化的差异和融合演变过程中可以推断我国体育文化未来发展趋势包括:国际化、市场化、竞赛化、大众化、民族化。
1.体育文化国际化
全球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必然趋势,体现在经济文化全方位上,体育文化的世界化是全球化的必然结果。文化全球化实质是世界范围内不同文化相互认同的过程,也是一个形成新的全球文化体系的进程,正是这个过程不断推动体育文化的国际化。日本的柔道、韩国的跆拳道都是本土体育文化通过嫁接、改良后成为奥运会项目,从而实现国际化的转型,成为在世界范围内广受关注的体育项目。
2.体育文化市场化
从经济发展的角度看,文化的市场化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从人自身发展的角度看,文化的市场化又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满足人们精神消费的客观需要。现代体育文化高度繁荣的背后是比赛项目和相关文化活动的高度融合,我国当前的经济形势以及国外体育发展的客观经验都促使我国体育事业向着市场化过程不断迈进,我国政府近年来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不断推动体育市场化进程。
3.体育文化竞技化
推进并加快民族传统体育的竞技化步伐,是全球化条件下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历史责任,也是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必然之路[7]。体育赛事早已成为现代体育发展的重要载体和推动力,体育文化的竞技化趋势也日益明显。从我国当前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的转变中,并未忽视竞技体育发展,而是强调竞技体育、群众体育的全面发展,不难看出竞技化依然是未来我国体育文化发展不容忽视的重要方向。
4.体育文化大众化
群众需求是体育文化的动力,同时又是体育文化的最终归宿。从体育文化发展角度来看,群众体育文化的消费需求决定了体育文化的生产及其存在和发展的客观必然性,不论是以获取经济利益为目的的体育文化产业,还是以保障文化权益为目的的公益性体育文化事业,都是间接或直接的服务于大众。因此,我国体育文化只有充分重视群众作为在体育文化中的主体地位,成为以大众倾向为中心的文化才能在任何时代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长久不衰的活力。
5.体育文化民族化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跨文化交流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态势。奥林匹克运动凭借强大的文化力侵蚀、同化和渗透着其他体育文化。但事实证明机遇与挑战同在,全球化给本土体育文化带来危机,但同时也带来创新的机遇。在文化全球化进程中,本土体育文化不仅可以吸收适合本民族体育文化的养分并进行本土意义上的阐释和解释,用以发展壮大本民族的体育文化;而且这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文化整合,也是保持本民族体育文化生命力的一种最佳措施[8]。体育文化创新本身是文化不断保持生命力和活力的源泉,也是文化横向繁荣分化和发展的动力。
参考文献:
[1] 张进才.体育文化基本概念辨析[J].体育与科学.2003.06:32-33,36.
[2] 易剑东.体育文化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45.
[3] 魏丽香.对休闲体育兴起的一点思考[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4.06:9-11.
[4] 毛运海.体育文化的哲学阐释与中西“和合”趋势[J].襄樊学院学报.2010.02:20-24.
[5] 王罗成.中西文化差异及原因分析[J].青年文学家.2009.15:180.
[6] 曹继红,王揖涛,茹秀英,胡移山.近现代中西方体育文化交流及其未来发展[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06:727-729.
[7] 段辉涛.对民族传统体育竞技化的思考[J].体育学刊.2009.16(8):90-92.
[8] 张建华,陈青,孟峰年,钟全宏.文化全球化与民族体育文化发展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7.04:57-59,79.
摘 要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和比较法,对中西方体育文化的差异和原因展开分析,追溯我国体育文化演变过程,推测其未来发展趋势。研究发现中西方體育文化差异主要表现在体育项目、体育锻炼方式、体育价值观上。研究还发现我国体育文化未来会向着国际化、市场化、竞赛化、大众化、民族化趋势发展。
关键词 中西方体育 体育文化 差异比较 发展趋势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重视发展体育事业,明确提出了“体育文化是重要的发展方向”的重要论断,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体育事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体育文化更高、更全面、更科学的要求。事实上,中西方体育文化的融合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我国体育文化,促进了我国体育事业的快速发展。但也有学者提出西方体育文化例如奥运会是一种西方体育文化入侵。因此有学者提出了体育应该回归提高身体素质的本源上来。究其根源,这些观点体现了中外体育文化在融合过程中的矛盾与冲突。事实上,无论是中国的传统体育文化,还是西方的体育文化,它们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一点上并无差异。但是由于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文化习俗等方面的不同,形成了中西方体育文化的差异。因此本文通过比较中西方体育文化的差异,推敲差异产生的原因,探究我国体育文化演变过程并从未来的发展趋势中思考如何充分发挥我国体育文化的自身优势,吸收国外文化的精髓,建设有中华民族自身特色的体育事业。
一、体育文化的内涵
(一)体育文化的概念
目前,对于体育文化的概念,学者们提出了许多不同的观点且存在明显的分歧。这些分歧既有观察角度上的,也有对体育文化在文化中所处地位认识上的,还有体育作为社会文化现象,社会发展大背景变化造成的[1]。尽管视角不同,体育文化作为一种客观现象,自身必定存在一定规律性。我们可以尝试从其产生的过程来解析:首先,体育文化是一种人类在其自身的生产和发展过程中,为了健康,全面和谐发展而主动,有意识地进行的一种锻炼活动;其次,体育文化还是在各类体育活动过程中,为了保证体育活动顺利,有序进行所形成、制定的各种制度文化;更深层次来看,它包括了人们在体育活动中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审美情趣和民族心理等;此外,不应忽视体育文化的各种物化形式,即以人类创造的物质形式而存在,如奥运奖杯、吉祥物等蕴含体育文化内涵的物质产品。
(二)体育文化形态
根据体育文化的概念,可以将体育文化的形态概括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竞技体育文化、休闲体育文化。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不仅具备现代体育的一般属性,还具有历史性、传统性、民族性等社会特征,无论是我国体育文化还是西方体育文化都带有浓郁的民族传统文化的色彩;竞技体育文化集中体现在体育竞赛过程中一系列体力和智力活动,它是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体育文化发展的最高层次;休闲体育文化休闲作为一种生活理想、方式,在人类几千年文明演化的历史中,始终是思想家们关注的重要领域[2]。
二、中西方体育文化对比分析
(一)中西方体育文化差异
对于中西方体育文化差异,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概括:体育项目差异、体育锻炼方式差异、体育价值观差异。
1.体育项目差异
中西方体育文化最直观、最鲜明的差异体现在体育项目选择的特点上。中国的传统体育项目自古至今表现出的一个极大的特点就是注重表演、娱乐和养生,以竞技体育为辅,多采取各种活动形式。西方文化则具有浓厚的古希腊色彩,崇拜英雄,挑战极限,渴望胜利,注重竞技。
2.体育锻炼方式差异
体育锻炼方式的差异本质上是中西方体育文化结构的差异。中国体育文化主张身体锻炼以外达内,高度重视心理状态的训练[3]。西方体育则突出人的身体形态,强调的是身体的外部运动,追求的是更快、更高、更强,宣扬对健美人体的崇拜和对力的赞美[4]。
3.体育价值观差异
中西方文化的体育价值观念是迥然不同的。西方体育文化肯定体育对于人和人生价值的同时鼓励通过身体性活动而体现出来的对个性解放的追求和通过竞争来实现生命价值的创造,体现“更高、更快、更强”的价值目标。在个体价值观的选择上,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强调体育的“嬉戏”和“养气、养生、养性、养志、养气”价值,崇尚身体修养和道德修养的和谐统一。
(二)中西方体育文化差异的原因
中国西方体育文化差异的原因可以概括为:物质基础差异、哲学基础差异、思维方式差异、道德观念差异。
.1物质基础差异
物质是文化形成的基础,不同的物质基础决定不同文化特色,不同的地理位置为文化形成提供不同的物质基础。中国文化是在大河流域下形成的农业文化,属于典型的大陆文化。农业文明使得先民依赖自然,强调与自然和谐相处造就了偏向温和的体育性格。而西方文明起源的古希腊是标准的海洋文化,赋予西方文化鲜明的对抗性烙印。从人与自然的竞争发展到人与人之间的竞争,西方体育文化也自然而然地具有很强的竞争性。
2.哲学基础差异
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中国体育文化以儒家的“天人合一”,道家“无为而治”为哲学基础,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中国体育文化追求人与自然的融合与顺遂。西方体育文化的哲学基础则是“天人相对”、“天人有别”,肯定人通过努力实现对外在困难的克服和对自然的征服,鼓励人们在体育竞技中互相竞争与超越,崇尚不断实现目标而又不断地突破过去的精神。
3.体育思维方式差异
理性思辨和实证分析西方思维方式密切联系的两大特征,同时也是西方体育文化与生俱来的特点。与西方讲究分析、注重普遍、偏于抽象的思维方式不同,中国体育思维更着重于特殊、具体的直观领悟中去把握真理。更习惯于通过观察各种现象,借助以往的经验和知识,从而实现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性联系的判断。 4.道德观念差异
道德观念的差异也是中西方体育文化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在道德上,西方奉行个体本位,而中国提倡群体为中心。伦理体系和道德规范也具有鲜明差异:西方重契约,中国重人伦;西方伦理重竞争,中国偏重于中庸、和谐;西方的伦理道德主张人性恶,强调个体的道德教育,中国儒家主张人性善,强调个体的道德修养[5]。
三、我国体育文化发展趋势
(一)中国体育文化演变过程
近代以来中国体育文化受到西方体育文化的极大影响,我国体育文化的演变过程实质上就是中西方体育文化的碰撞融合过程。追溯其演变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在鸦片战争后,西方体育文化随着“中体西用”的洋务运动强势登陆中国,西方体育文化体系中的兵操作为军事内容被引进。第二个阶段则是辛亥革命以后,大量西方体育研究的文献开始传入中国。这些西方体育科学研究成果带来了新的视角,为中国体育文化体系奠定了不可或缺的科学基石,也为中国体育文化的继续完善与发展提供了系统化、科学化的理论指南[6]。第三个阶段随着各种体育项目不断开展,我国体育文化内容不断丰富,体育管理机构也逐步形成完善。特别是中国奥委会组织的诞生,标志着体育文化融合深入到组织制度建设中。
(二)我国體育文化发展趋势
毫无疑问,我国中国体育文化正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从中外体育文化的差异和融合演变过程中可以推断我国体育文化未来发展趋势包括:国际化、市场化、竞赛化、大众化、民族化。
1.体育文化国际化
全球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必然趋势,体现在经济文化全方位上,体育文化的世界化是全球化的必然结果。文化全球化实质是世界范围内不同文化相互认同的过程,也是一个形成新的全球文化体系的进程,正是这个过程不断推动体育文化的国际化。日本的柔道、韩国的跆拳道都是本土体育文化通过嫁接、改良后成为奥运会项目,从而实现国际化的转型,成为在世界范围内广受关注的体育项目。
2.体育文化市场化
从经济发展的角度看,文化的市场化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从人自身发展的角度看,文化的市场化又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满足人们精神消费的客观需要。现代体育文化高度繁荣的背后是比赛项目和相关文化活动的高度融合,我国当前的经济形势以及国外体育发展的客观经验都促使我国体育事业向着市场化过程不断迈进,我国政府近年来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不断推动体育市场化进程。
3.体育文化竞技化
推进并加快民族传统体育的竞技化步伐,是全球化条件下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历史责任,也是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必然之路[7]。体育赛事早已成为现代体育发展的重要载体和推动力,体育文化的竞技化趋势也日益明显。从我国当前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的转变中,并未忽视竞技体育发展,而是强调竞技体育、群众体育的全面发展,不难看出竞技化依然是未来我国体育文化发展不容忽视的重要方向。
4.体育文化大众化
群众需求是体育文化的动力,同时又是体育文化的最终归宿。从体育文化发展角度来看,群众体育文化的消费需求决定了体育文化的生产及其存在和发展的客观必然性,不论是以获取经济利益为目的的体育文化产业,还是以保障文化权益为目的的公益性体育文化事业,都是间接或直接的服务于大众。因此,我国体育文化只有充分重视群众作为在体育文化中的主体地位,成为以大众倾向为中心的文化才能在任何时代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长久不衰的活力。
5.体育文化民族化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跨文化交流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态势。奥林匹克运动凭借强大的文化力侵蚀、同化和渗透着其他体育文化。但事实证明机遇与挑战同在,全球化给本土体育文化带来危机,但同时也带来创新的机遇。在文化全球化进程中,本土体育文化不仅可以吸收适合本民族体育文化的养分并进行本土意义上的阐释和解释,用以发展壮大本民族的体育文化;而且这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文化整合,也是保持本民族体育文化生命力的一种最佳措施[8]。体育文化创新本身是文化不断保持生命力和活力的源泉,也是文化横向繁荣分化和发展的动力。
参考文献:
[1] 张进才.体育文化基本概念辨析[J].体育与科学.2003.06:32-33,36.
[2] 易剑东.体育文化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45.
[3] 魏丽香.对休闲体育兴起的一点思考[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4.06:9-11.
[4] 毛运海.体育文化的哲学阐释与中西“和合”趋势[J].襄樊学院学报.2010.02:20-24.
[5] 王罗成.中西文化差异及原因分析[J].青年文学家.2009.15:180.
[6] 曹继红,王揖涛,茹秀英,胡移山.近现代中西方体育文化交流及其未来发展[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06:727-729.
[7] 段辉涛.对民族传统体育竞技化的思考[J].体育学刊.2009.16(8):90-92.
[8] 张建华,陈青,孟峰年,钟全宏.文化全球化与民族体育文化发展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7.04:57-5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