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农村基础教育设施相较于城市较为落后,但是在数学教学活动,尤其是需要更多参照系的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就需要教师以身边的生活为案例进行举例解析,以生活中的例证来辅助抽象化数学符号具体化。因此教师就必须要联合实际生活,创设适应农村小学学习数学的环境进行引导性教学,从而利用生活常识来反映数学知识,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促使小学数学教学实现“生活化创新”。
关键词:农村小学;小学数学;生活化创新
引言:
虽然近几年我国城市化越来越扩大化,但是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小学基础教育设施依旧比较落后。加之新课改的深化就更加需要农村小学进行教学模式的全面改革,由于基础教育设施的匮乏,就更需要教师有创造性地生活中耳熟能详的事物引入到小学数学学习中来,以此带动学生们对于数学学科的兴趣,同时弥补了农村小学硬件不足的问题。
一、创建生活情境,以熟悉的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的数学知识都是基础性的内容,其中大部分的内容也是来源于生活,这就为小学数学教学的生活化创新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支持。在这个前提下,现实生活就成为创建合理的生活情境最好的切入点。小学数学教师可以直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农村生活中找寻可以作为参照系的数学原型,力求从学生的生活中汲取灵感,构建小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小学数学知识之间的连接关系,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其实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教师要尽力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数学对于生活中计算的应用,启发学生思考能力,从而为学生的逻辑思维培养打下基础[1]。
以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的《长方体和正方体》为例,教师在教授学生认识长方体和正繁体是应该找寻日常中比较能引起学生共鸣的物件进行举例。比如正方体的蛋糕盒、长方体的电冰箱纸壳等,引导学生认识不同的物体,通过观察和触摸的方式对不同的物体进行认知和概括,以便于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总结长方体与正方体之间的异同。比如说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六个面,每个面都是平面,但是长方体某些变的长度是不相同的,而正方体的所有边长都是等长的。这种教授方式一方面可以深化学生对于知识的深刻理解,能够形象的认识到抽象知识的具体内容;另一方面强化了学生对数学抽象概念的理解,便于学生进行主动地观察、认知和理解,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培养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
二、应用题结合实际,培养学生的数学理解能力
小學数学学习中应用题是重点和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进行例题创新,但是却不能达到最优的效果,对于学生加深理解帮助不大。加上应试制度的影响,数学的终极目标依旧是解开题目。但实际上许多数学知识都是来源于生活的,数学教学不能与现实生活脱节,否则就是竭泽而渔,反而不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建立和数学逻辑思维的发展。尤其是现今很多农村小学依旧保持着传统的填鸭式教育,牺牲了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强行灌输概念,完全是事倍功半的教学模式。因此要将现实生活中的事物嫁接在数学理论上,进行学生探究式思维的培养,调动学生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以三年级数学下册的《两位数乘两位数》为例,其实教材中的内容和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不算紧密,因此教师可以进行转化,结合班级实际情况进行例题的改编。例如:现今班里有40个人,女生16名男生24名,其中一半的男生早上吃3个包子,另一半男生和全部女生每人早上吃2个包子,求班上早上至少需要准备多少个包子。此时完全可以将一半男生和一半女生抽出来作为一个整体,一半男生吃3个,女生和另一半男生吃2个来计算:12x3十(16十12)x2即可计算出,或分男女生来计算:(12x3+12ⅹ2)+16x2也可计算出。这样能有效拓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三、激发学生想象力,引导生活化的创新实践
我国农村教学设施落后,学生也无法做到如城市一样的全面化培养,在视野和认知方面存在较大的长别。因此针对农村小学的这些特点教师要将学生的想象力和数学知识学习创造性结合起来,才能弥补教学硬件和学生自身的不足,优化学习环境。通过小学数学教师自己的人生经验和实践生活来进行数学化情境的创建,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扩大学生的数学思维深度和广度[2]。
以四年级数学下册的《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为例,可以由学生扮演卖场的收银员,在结账的时候计算买卖物品的金额,而买方也在计算需要花多少钱,然后两方一起对答案。在这期间全班的同学都可以参与监督工作,一方面能够提升课程对于全班学生的参与度,另一方面促进数学知识与生活计算问题相结合,提升学生学习效率。
四、结束语
在新课改不断深化的背景下,给农村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小学数学教师要注意将学习的重点从单纯的理论知识转移到实践教学方面,注重数学教学的生活化创新,才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
[1]章国起.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研究[J].新课程(上),2017(1).
[2]何碧银.农村小学数学教学的生活化实践探析[J].考试周刊,2019(37).
关键词:农村小学;小学数学;生活化创新
引言:
虽然近几年我国城市化越来越扩大化,但是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小学基础教育设施依旧比较落后。加之新课改的深化就更加需要农村小学进行教学模式的全面改革,由于基础教育设施的匮乏,就更需要教师有创造性地生活中耳熟能详的事物引入到小学数学学习中来,以此带动学生们对于数学学科的兴趣,同时弥补了农村小学硬件不足的问题。
一、创建生活情境,以熟悉的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的数学知识都是基础性的内容,其中大部分的内容也是来源于生活,这就为小学数学教学的生活化创新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支持。在这个前提下,现实生活就成为创建合理的生活情境最好的切入点。小学数学教师可以直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农村生活中找寻可以作为参照系的数学原型,力求从学生的生活中汲取灵感,构建小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小学数学知识之间的连接关系,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其实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教师要尽力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数学对于生活中计算的应用,启发学生思考能力,从而为学生的逻辑思维培养打下基础[1]。
以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的《长方体和正方体》为例,教师在教授学生认识长方体和正繁体是应该找寻日常中比较能引起学生共鸣的物件进行举例。比如正方体的蛋糕盒、长方体的电冰箱纸壳等,引导学生认识不同的物体,通过观察和触摸的方式对不同的物体进行认知和概括,以便于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总结长方体与正方体之间的异同。比如说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六个面,每个面都是平面,但是长方体某些变的长度是不相同的,而正方体的所有边长都是等长的。这种教授方式一方面可以深化学生对于知识的深刻理解,能够形象的认识到抽象知识的具体内容;另一方面强化了学生对数学抽象概念的理解,便于学生进行主动地观察、认知和理解,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培养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
二、应用题结合实际,培养学生的数学理解能力
小學数学学习中应用题是重点和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进行例题创新,但是却不能达到最优的效果,对于学生加深理解帮助不大。加上应试制度的影响,数学的终极目标依旧是解开题目。但实际上许多数学知识都是来源于生活的,数学教学不能与现实生活脱节,否则就是竭泽而渔,反而不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建立和数学逻辑思维的发展。尤其是现今很多农村小学依旧保持着传统的填鸭式教育,牺牲了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强行灌输概念,完全是事倍功半的教学模式。因此要将现实生活中的事物嫁接在数学理论上,进行学生探究式思维的培养,调动学生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以三年级数学下册的《两位数乘两位数》为例,其实教材中的内容和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不算紧密,因此教师可以进行转化,结合班级实际情况进行例题的改编。例如:现今班里有40个人,女生16名男生24名,其中一半的男生早上吃3个包子,另一半男生和全部女生每人早上吃2个包子,求班上早上至少需要准备多少个包子。此时完全可以将一半男生和一半女生抽出来作为一个整体,一半男生吃3个,女生和另一半男生吃2个来计算:12x3十(16十12)x2即可计算出,或分男女生来计算:(12x3+12ⅹ2)+16x2也可计算出。这样能有效拓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三、激发学生想象力,引导生活化的创新实践
我国农村教学设施落后,学生也无法做到如城市一样的全面化培养,在视野和认知方面存在较大的长别。因此针对农村小学的这些特点教师要将学生的想象力和数学知识学习创造性结合起来,才能弥补教学硬件和学生自身的不足,优化学习环境。通过小学数学教师自己的人生经验和实践生活来进行数学化情境的创建,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扩大学生的数学思维深度和广度[2]。
以四年级数学下册的《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为例,可以由学生扮演卖场的收银员,在结账的时候计算买卖物品的金额,而买方也在计算需要花多少钱,然后两方一起对答案。在这期间全班的同学都可以参与监督工作,一方面能够提升课程对于全班学生的参与度,另一方面促进数学知识与生活计算问题相结合,提升学生学习效率。
四、结束语
在新课改不断深化的背景下,给农村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小学数学教师要注意将学习的重点从单纯的理论知识转移到实践教学方面,注重数学教学的生活化创新,才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
[1]章国起.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研究[J].新课程(上),2017(1).
[2]何碧银.农村小学数学教学的生活化实践探析[J].考试周刊,201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