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服风格变化形式及其原因分析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ven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汉族是汉民族的传统服饰,又称“汉衣冠”,始于黄帝,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汉服具有独特的服装特点,它的核心是华夏礼仪文明。随着时间的推移,演变发展。我国有“衣冠上国”、“礼仪之邦”的美称,汉服不仅仅是汉民族的着装,它的织染精美、款式丰富,承载了汉族人民的非凡智慧和杰出的手工艺术。本篇文章对汉服从黄帝时期到明末时期的风格变化形式进行分析,并对古代汉服风格变化的原因进行了详细地分析与研究。
  【关键词】:汉服;风格变化;原因
  前言
  汉族是汉民族的传统服饰,又称“汉衣冠”。我国有五十六个民族,各个民族有其服饰特点,其中以汉族的服装文化历史最有悠久,影响也最为深远。上古时期,黄帝、尧、舜等君主就崇尚以服装治天下,因此华夏礼仪文明一直是汉服发展的核心。至明末清初,汉服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这段期间汉服经历了很多变革,款式越来越丰富,图案也越来越精美,这些都依赖于汉族人民的智慧,可以说汉族人民是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创造了属于自己的服装特色。
  1.古代汉服风格变化形式分析
  商周时期,冠服制度逐步形成趋于完善,此时的汉服穿着制度严谨,不同身份有着不同的象征。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周王朝分崩离析,王权被各地诸侯瓦解,商周时期形成的严谨的制服制度也被打破,属于贵族象征的深衣在百姓中也逐渐流行起来。春秋战国时期,各地纷争不断,统治者也顺应时代潮流对服饰进行了改革,衣身紧窄,便于游牧和射猎。汉代时期,身份地位居于上层的人主要穿着的是宽衣大袖的袍服,服饰在整体上呈现凝重、典雅的风格。劳动人民和军人则以功能性为主,只穿裤不加外衣,简约方便。到了唐朝,我国的社会经济达到了鼎盛时期,服饰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改革,无论是款式还是颜色,都较之前华丽、奢靡,体现了唐朝人民对美的大胆追求。女子半露胸也是我国古代服饰开放之最。宋代风格则一改盛唐的奢靡铺张,以简朴淡雅为美,这与宋朝内外交忧和程朱理学有关[1]。明朝手工业发展兴盛,加上朝廷想一改元朝服装对汉服的影响,恢复唐朝的衣制,因此贵族、官员、百姓没有严谨的着装制度,服饰的款式风格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清朝统治者为了維护自己的统治权利削弱汉族民族的认同感,“剃发易服”,自此汉服划上了句号。
  2.我国古代汉服风格变化原因分析
  2.1等级观与宗法礼仪制度对汉服的影响
  各个朝代的服饰风格都有所差异,秦汉的端庄、唐朝的奢靡、宋朝的清丽……尽管汉服风格百变但始终都没有脱离它的核心——“礼”。“衣冠上国,礼仪之邦”,不同阶级的人服饰有区分就是“礼”的体现,尽管衣冠制度在各朝各代均有变动,但是始终不会脱离分等级、贵贱的核心,因此汉服带有明显的阶级色彩。服装的质地、款式、颜色都有严格的规章制度,比如:只有上层社会的人才能穿着丝织品,而普通老百姓只能穿着麻衣和布衣;有身份的人才能衣长袖大,而从事苦力劳动的人只能身着短衣等。此外,“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义也。”君臣、父子、长幼之间服装的颜色、款式也有明显的等级制度。商周时期,以玉石知身份,只有天子能佩戴白玉,诸侯佩戴颜色较深的山玄玉,臣子则佩戴颜色较浅的水苍玉。唐朝则以颜色分尊卑,普通百姓着黑裳,奴仆和农民着青衣等[2]。
  2.2意识形态的变异对汉服的影响
  除了等级观与宗法礼仪制度会影响汉服的质地、款式、颜色之外,意识形态的变异也会影响汉服的发展。服饰,是人类文明的标志,又是人类生活的要素。它除了满足人们物质生活需要外,还代表着一定时期的文化,它的产生和演变,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地理、历史以及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等,都有密切关系。商周时期崇尚上衣下裳,体现了天地、阴阳、尊卑明显的等级制度,天子的冕服为上玄下黄,象征着“天玄地黄”。汉代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尊礼,因此汉朝的服装等级制度森严。魏晋南北朝时期,纷争战乱不断,儒家思想不能抚慰人们内心的创伤,因此很多文人雅士转而追求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推崇庄子的肆意洒脱,服饰也以飘逸、轻柔为美。到了宋代,内忧外患,统治者为了维护王权必须严格控制人们的思想,程朱理学应运而生,“程朱理学”的思想禁锢和对外政策的妥协退让,宋朝服饰一改唐朝的奢华奔放,以简洁朴素为主,女装拘谨、保守,色彩淡雅恬静,男装大体上沿袭唐代样式,以黑白两色为主。
  2.3外族文化与汉文化的交融对汉服的影响
  汉服以汉民族传统元素和款式为标准,但并非会完全拒绝外来元素,外来文化从冲击到交融使汉服迸发了新的面貌。春秋战国时期,各地纷争不断,赵武灵王为了便于士兵行军打战,百姓耕作,大胆对汉服进行了改革。当时的汉服宽衣大袖尽管端庄严谨,但穿着繁琐不适合日常生活,而胡服一般由短衣、长裤和靴组成,衣身紧窄,便于游牧和射猎。赵武灵王引进了胡服轻巧、便利的元素,废除汉服的宽袍大袖,改裤为“裈”,使人们无需在裤外多加裳便可以出行。裤子为前后裆的,称为“穷绔”或“绲裆绔”,将两裆缝合的裤子称为犊鼻裤,这种合裆裤在骑马时可以减少摩擦保护大腿内侧和屁股的肌肤,深受士兵的喜爱。赵武灵王此举在当时引起了巨大的轰动,他率先士卒穿着胡服上朝、狩猎,在中原地区首先采用胡服作为戎装。由此,穿着胡服一时成风。到了汉代,这种着装风格已经十分常见了,上层社会的人士拘泥于传统思想,还是穿着商周传统的冠服上衣下裳宽大衣袖,但是下层的劳动人民普遍接受了犊鼻裤这种合裆裤[3]。卓文君与司马相如私奔时期,司马相如就穿着一条犊鼻裤干活,卓文君的父亲卓王孙深以为耻。唐朝对外来文化更加包容,很多记载能看出来自广义意义上的西域服饰对唐代服饰的影响,特别明显的就是不同种类的圆领袍。唐代的圆领袍种类很多,而且五花八门、源流不一,要么直接是当时胡人的服装,要么是唐代的本土人将胡服当时装穿,要么就是唐代本土人受胡服启发而制作穿着的服装。总之,汉族服饰几千年的风格都以清新淡雅为主,汉服的形制虽然简单但是可塑性很强,线条流畅柔美,体现了汉族人民柔静安逸和娴雅超脱、泰然自若的民族性格,以及平淡自然、含蓄委婉、典雅清新的审美情趣。
  3.小结
  历代以来,汉族与其他民族关于土地、主权等纷争不断,正是这些纷争带来了文化之间的交流,丰富了汉族文化,也给汉服带来了款式和图案的改革,使汉服拥有更高的艺术价值。今时今日,汉服已经逐渐退出了中华民族的日常服装,成为了历史,但是它的艺术价值与美学价值依然存在并影响着各个领域的艺术创作。
  参考文献:
  [1]黄能馥,陈娟娟.中国服装史[M]冲国旅游出版社.2001.
  [2]吉萍.论阴阳五行说与服饰色彩[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
  [3]徐静.中国服饰史[M]东华大学出版社.2010
其他文献
【摘要】:美国纽约华尔街,有“美国金融中心”之称,是美国资本市场和经济实力的象征。电影《华尔街》以华尔街为背景,描写了翻云覆雨的股市大亨戈登·盖柯贪婪成性,不择手段在幕后操纵股票行情,结果却败在一位具有良知的年轻操盘手手上的故事。本文将从商业文化角度入手,以戈登和巴德之间进行股票内线交易为主线,探讨这部作品所折射出来的华尔街商业文化:贪婪成性,唯利主义以及输赢无常的零和游戏。  【关键词】:《华尔
期刊
【摘要】: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要大力繁荣发展文化事业,以基层特别是农村为重点,深入实施重点文化惠民工程,进一步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和均等化。要坚持面向基层,服务基层群众,加快推进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加大对农村和欠发达地区文化建设的帮扶力度,大力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实施
期刊
【摘要】:《布伯的故事》是我国“洪水后兄妹再殖人类”神话类型中的一个异文,它不仅蕴含着壮族民众认知自然、征服自然的意愿,也体现了壮族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力量。从故事情节入手分析其所代表的民间文化信仰,既是壮族民间文化的真实的历史再现,也是壮族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布伯的故事;自然崇拜;巫术信仰  象征人类挑战和征服自然的神话《布伯》在广西壮族地区流传较广,主要流传在广西来宾、河池等地
期刊
【摘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就是群众文化的建设,群众的素质反映了一个城市乃至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同时,文明程度高低的往往体现在全社会人民文化的整体素养。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一大法宝。文化馆作为实施的中心载体,必须承担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作为推动群众文化艺术普及的职能部门,应在推动文化艺术活动普及范围的同时,更应注重艺术文化的长期发展与人才的培养,这样才能够更好的进行实践与
期刊
【摘要】:在新形势下组织和开展群众文化活动,需要我们坚持“社会化、群众性、公益型”的方向,避免经济色彩过浓,提倡积极向上的内容和丰富多彩的活动,把广大群众凝聚在一起,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意义上完成文化建设。群众文化建设中,基层文化馆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它为群众文化活动提供了平台。为此,文章将就新形势下基层文化对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展开探讨。  【关键词】:新形势;基层文化馆;群众活动  群众文化活动作为
期刊
【摘要】:池州生态环境优美,物产丰富,人文积淀深厚,大力挖掘整合文化资源,创新发展模式,生产有竞争力的文化产品,形成品牌效应,是池州实施“文化名市”战略,发展“文旅融合”的必经之路。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池州傩戏;旅游;融合  近年来,池州市大力实施“文化名市”战略,文化事业日益繁荣,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但旅游资源文化价值、商业价值挖掘不够,存在资金投入不足、总体规模较小、市场竞争力偏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调查研究以及对现实中的成功案例分析和实践探索,得出传统民居传承的现代设计手法及其对现代建筑设计的启示性意义。  【关键词】:传统民居;现代建筑设计;民居文化  民居作为众多文化元素的重要构成因素,其建筑风格所呈现的文化形态是不同地域居民个性生活风貌的物质体现。传统民居拥有独特的建筑结构与形态及多样化的设计理论,它要跟随时代发展的脚步而做出变通是必然趋势。因此研究传统民居不仅是为了
期刊
【摘要】:佛教前弘期的藏文翻译历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即初译阶段、发展阶段和成熟阶段。藏文翻译在传承藏族传统文化的同时,还吸收外来文明,有效地推进了藏族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关键词】:佛教前弘时期;藏文翻译;历程  佛教前弘时期,藏文翻译事业因得到王室的大力支持,发展迅速,成果丰硕。佛教前弘时期的藏文翻译事业可以分为四个阶段进行讨论。  一、初译阶段  松赞干布时期,完成了统一青藏高原的大业,建立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传承民族民间民俗文化是发展群众文化的基础,也是群众文化发展的重要功能之一,同时,提出了在传承中创新是群众文化发展的动力,通过说明以上观点,为相关人员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民族文化;民俗文化;群众文化  引言:不同民族的民俗文化在历史都产生过积极影响,随着时代变迁,落后的民俗文化逐渐被淘汰,而优秀的民间民俗文化却不断发展壮大,深刻影响着群众文化。我国有悠久的文化历史,
期刊
【摘要】::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是否能够将职工凝聚在一起,是否能够获得长远发展的重要推进因素。而工会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环节,对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企业若想将内部的文化建设工作做好,就必须要依靠工会的力量,让工会成为职工的发言者,倾听者,让职工的精神需求得到满足,并且通过工会的努力来将企业文化体系进行完整的构架,最终通过内部文化建设来提高职工的素养,来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助力。笔者根据相关文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