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汉族是汉民族的传统服饰,又称“汉衣冠”,始于黄帝,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汉服具有独特的服装特点,它的核心是华夏礼仪文明。随着时间的推移,演变发展。我国有“衣冠上国”、“礼仪之邦”的美称,汉服不仅仅是汉民族的着装,它的织染精美、款式丰富,承载了汉族人民的非凡智慧和杰出的手工艺术。本篇文章对汉服从黄帝时期到明末时期的风格变化形式进行分析,并对古代汉服风格变化的原因进行了详细地分析与研究。
【关键词】:汉服;风格变化;原因
前言
汉族是汉民族的传统服饰,又称“汉衣冠”。我国有五十六个民族,各个民族有其服饰特点,其中以汉族的服装文化历史最有悠久,影响也最为深远。上古时期,黄帝、尧、舜等君主就崇尚以服装治天下,因此华夏礼仪文明一直是汉服发展的核心。至明末清初,汉服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这段期间汉服经历了很多变革,款式越来越丰富,图案也越来越精美,这些都依赖于汉族人民的智慧,可以说汉族人民是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创造了属于自己的服装特色。
1.古代汉服风格变化形式分析
商周时期,冠服制度逐步形成趋于完善,此时的汉服穿着制度严谨,不同身份有着不同的象征。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周王朝分崩离析,王权被各地诸侯瓦解,商周时期形成的严谨的制服制度也被打破,属于贵族象征的深衣在百姓中也逐渐流行起来。春秋战国时期,各地纷争不断,统治者也顺应时代潮流对服饰进行了改革,衣身紧窄,便于游牧和射猎。汉代时期,身份地位居于上层的人主要穿着的是宽衣大袖的袍服,服饰在整体上呈现凝重、典雅的风格。劳动人民和军人则以功能性为主,只穿裤不加外衣,简约方便。到了唐朝,我国的社会经济达到了鼎盛时期,服饰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改革,无论是款式还是颜色,都较之前华丽、奢靡,体现了唐朝人民对美的大胆追求。女子半露胸也是我国古代服饰开放之最。宋代风格则一改盛唐的奢靡铺张,以简朴淡雅为美,这与宋朝内外交忧和程朱理学有关[1]。明朝手工业发展兴盛,加上朝廷想一改元朝服装对汉服的影响,恢复唐朝的衣制,因此贵族、官员、百姓没有严谨的着装制度,服饰的款式风格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清朝统治者为了維护自己的统治权利削弱汉族民族的认同感,“剃发易服”,自此汉服划上了句号。
2.我国古代汉服风格变化原因分析
2.1等级观与宗法礼仪制度对汉服的影响
各个朝代的服饰风格都有所差异,秦汉的端庄、唐朝的奢靡、宋朝的清丽……尽管汉服风格百变但始终都没有脱离它的核心——“礼”。“衣冠上国,礼仪之邦”,不同阶级的人服饰有区分就是“礼”的体现,尽管衣冠制度在各朝各代均有变动,但是始终不会脱离分等级、贵贱的核心,因此汉服带有明显的阶级色彩。服装的质地、款式、颜色都有严格的规章制度,比如:只有上层社会的人才能穿着丝织品,而普通老百姓只能穿着麻衣和布衣;有身份的人才能衣长袖大,而从事苦力劳动的人只能身着短衣等。此外,“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义也。”君臣、父子、长幼之间服装的颜色、款式也有明显的等级制度。商周时期,以玉石知身份,只有天子能佩戴白玉,诸侯佩戴颜色较深的山玄玉,臣子则佩戴颜色较浅的水苍玉。唐朝则以颜色分尊卑,普通百姓着黑裳,奴仆和农民着青衣等[2]。
2.2意识形态的变异对汉服的影响
除了等级观与宗法礼仪制度会影响汉服的质地、款式、颜色之外,意识形态的变异也会影响汉服的发展。服饰,是人类文明的标志,又是人类生活的要素。它除了满足人们物质生活需要外,还代表着一定时期的文化,它的产生和演变,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地理、历史以及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等,都有密切关系。商周时期崇尚上衣下裳,体现了天地、阴阳、尊卑明显的等级制度,天子的冕服为上玄下黄,象征着“天玄地黄”。汉代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尊礼,因此汉朝的服装等级制度森严。魏晋南北朝时期,纷争战乱不断,儒家思想不能抚慰人们内心的创伤,因此很多文人雅士转而追求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推崇庄子的肆意洒脱,服饰也以飘逸、轻柔为美。到了宋代,内忧外患,统治者为了维护王权必须严格控制人们的思想,程朱理学应运而生,“程朱理学”的思想禁锢和对外政策的妥协退让,宋朝服饰一改唐朝的奢华奔放,以简洁朴素为主,女装拘谨、保守,色彩淡雅恬静,男装大体上沿袭唐代样式,以黑白两色为主。
2.3外族文化与汉文化的交融对汉服的影响
汉服以汉民族传统元素和款式为标准,但并非会完全拒绝外来元素,外来文化从冲击到交融使汉服迸发了新的面貌。春秋战国时期,各地纷争不断,赵武灵王为了便于士兵行军打战,百姓耕作,大胆对汉服进行了改革。当时的汉服宽衣大袖尽管端庄严谨,但穿着繁琐不适合日常生活,而胡服一般由短衣、长裤和靴组成,衣身紧窄,便于游牧和射猎。赵武灵王引进了胡服轻巧、便利的元素,废除汉服的宽袍大袖,改裤为“裈”,使人们无需在裤外多加裳便可以出行。裤子为前后裆的,称为“穷绔”或“绲裆绔”,将两裆缝合的裤子称为犊鼻裤,这种合裆裤在骑马时可以减少摩擦保护大腿内侧和屁股的肌肤,深受士兵的喜爱。赵武灵王此举在当时引起了巨大的轰动,他率先士卒穿着胡服上朝、狩猎,在中原地区首先采用胡服作为戎装。由此,穿着胡服一时成风。到了汉代,这种着装风格已经十分常见了,上层社会的人士拘泥于传统思想,还是穿着商周传统的冠服上衣下裳宽大衣袖,但是下层的劳动人民普遍接受了犊鼻裤这种合裆裤[3]。卓文君与司马相如私奔时期,司马相如就穿着一条犊鼻裤干活,卓文君的父亲卓王孙深以为耻。唐朝对外来文化更加包容,很多记载能看出来自广义意义上的西域服饰对唐代服饰的影响,特别明显的就是不同种类的圆领袍。唐代的圆领袍种类很多,而且五花八门、源流不一,要么直接是当时胡人的服装,要么是唐代的本土人将胡服当时装穿,要么就是唐代本土人受胡服启发而制作穿着的服装。总之,汉族服饰几千年的风格都以清新淡雅为主,汉服的形制虽然简单但是可塑性很强,线条流畅柔美,体现了汉族人民柔静安逸和娴雅超脱、泰然自若的民族性格,以及平淡自然、含蓄委婉、典雅清新的审美情趣。
3.小结
历代以来,汉族与其他民族关于土地、主权等纷争不断,正是这些纷争带来了文化之间的交流,丰富了汉族文化,也给汉服带来了款式和图案的改革,使汉服拥有更高的艺术价值。今时今日,汉服已经逐渐退出了中华民族的日常服装,成为了历史,但是它的艺术价值与美学价值依然存在并影响着各个领域的艺术创作。
参考文献:
[1]黄能馥,陈娟娟.中国服装史[M]冲国旅游出版社.2001.
[2]吉萍.论阴阳五行说与服饰色彩[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
[3]徐静.中国服饰史[M]东华大学出版社.2010
【关键词】:汉服;风格变化;原因
前言
汉族是汉民族的传统服饰,又称“汉衣冠”。我国有五十六个民族,各个民族有其服饰特点,其中以汉族的服装文化历史最有悠久,影响也最为深远。上古时期,黄帝、尧、舜等君主就崇尚以服装治天下,因此华夏礼仪文明一直是汉服发展的核心。至明末清初,汉服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这段期间汉服经历了很多变革,款式越来越丰富,图案也越来越精美,这些都依赖于汉族人民的智慧,可以说汉族人民是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创造了属于自己的服装特色。
1.古代汉服风格变化形式分析
商周时期,冠服制度逐步形成趋于完善,此时的汉服穿着制度严谨,不同身份有着不同的象征。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周王朝分崩离析,王权被各地诸侯瓦解,商周时期形成的严谨的制服制度也被打破,属于贵族象征的深衣在百姓中也逐渐流行起来。春秋战国时期,各地纷争不断,统治者也顺应时代潮流对服饰进行了改革,衣身紧窄,便于游牧和射猎。汉代时期,身份地位居于上层的人主要穿着的是宽衣大袖的袍服,服饰在整体上呈现凝重、典雅的风格。劳动人民和军人则以功能性为主,只穿裤不加外衣,简约方便。到了唐朝,我国的社会经济达到了鼎盛时期,服饰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改革,无论是款式还是颜色,都较之前华丽、奢靡,体现了唐朝人民对美的大胆追求。女子半露胸也是我国古代服饰开放之最。宋代风格则一改盛唐的奢靡铺张,以简朴淡雅为美,这与宋朝内外交忧和程朱理学有关[1]。明朝手工业发展兴盛,加上朝廷想一改元朝服装对汉服的影响,恢复唐朝的衣制,因此贵族、官员、百姓没有严谨的着装制度,服饰的款式风格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清朝统治者为了維护自己的统治权利削弱汉族民族的认同感,“剃发易服”,自此汉服划上了句号。
2.我国古代汉服风格变化原因分析
2.1等级观与宗法礼仪制度对汉服的影响
各个朝代的服饰风格都有所差异,秦汉的端庄、唐朝的奢靡、宋朝的清丽……尽管汉服风格百变但始终都没有脱离它的核心——“礼”。“衣冠上国,礼仪之邦”,不同阶级的人服饰有区分就是“礼”的体现,尽管衣冠制度在各朝各代均有变动,但是始终不会脱离分等级、贵贱的核心,因此汉服带有明显的阶级色彩。服装的质地、款式、颜色都有严格的规章制度,比如:只有上层社会的人才能穿着丝织品,而普通老百姓只能穿着麻衣和布衣;有身份的人才能衣长袖大,而从事苦力劳动的人只能身着短衣等。此外,“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义也。”君臣、父子、长幼之间服装的颜色、款式也有明显的等级制度。商周时期,以玉石知身份,只有天子能佩戴白玉,诸侯佩戴颜色较深的山玄玉,臣子则佩戴颜色较浅的水苍玉。唐朝则以颜色分尊卑,普通百姓着黑裳,奴仆和农民着青衣等[2]。
2.2意识形态的变异对汉服的影响
除了等级观与宗法礼仪制度会影响汉服的质地、款式、颜色之外,意识形态的变异也会影响汉服的发展。服饰,是人类文明的标志,又是人类生活的要素。它除了满足人们物质生活需要外,还代表着一定时期的文化,它的产生和演变,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地理、历史以及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等,都有密切关系。商周时期崇尚上衣下裳,体现了天地、阴阳、尊卑明显的等级制度,天子的冕服为上玄下黄,象征着“天玄地黄”。汉代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尊礼,因此汉朝的服装等级制度森严。魏晋南北朝时期,纷争战乱不断,儒家思想不能抚慰人们内心的创伤,因此很多文人雅士转而追求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推崇庄子的肆意洒脱,服饰也以飘逸、轻柔为美。到了宋代,内忧外患,统治者为了维护王权必须严格控制人们的思想,程朱理学应运而生,“程朱理学”的思想禁锢和对外政策的妥协退让,宋朝服饰一改唐朝的奢华奔放,以简洁朴素为主,女装拘谨、保守,色彩淡雅恬静,男装大体上沿袭唐代样式,以黑白两色为主。
2.3外族文化与汉文化的交融对汉服的影响
汉服以汉民族传统元素和款式为标准,但并非会完全拒绝外来元素,外来文化从冲击到交融使汉服迸发了新的面貌。春秋战国时期,各地纷争不断,赵武灵王为了便于士兵行军打战,百姓耕作,大胆对汉服进行了改革。当时的汉服宽衣大袖尽管端庄严谨,但穿着繁琐不适合日常生活,而胡服一般由短衣、长裤和靴组成,衣身紧窄,便于游牧和射猎。赵武灵王引进了胡服轻巧、便利的元素,废除汉服的宽袍大袖,改裤为“裈”,使人们无需在裤外多加裳便可以出行。裤子为前后裆的,称为“穷绔”或“绲裆绔”,将两裆缝合的裤子称为犊鼻裤,这种合裆裤在骑马时可以减少摩擦保护大腿内侧和屁股的肌肤,深受士兵的喜爱。赵武灵王此举在当时引起了巨大的轰动,他率先士卒穿着胡服上朝、狩猎,在中原地区首先采用胡服作为戎装。由此,穿着胡服一时成风。到了汉代,这种着装风格已经十分常见了,上层社会的人士拘泥于传统思想,还是穿着商周传统的冠服上衣下裳宽大衣袖,但是下层的劳动人民普遍接受了犊鼻裤这种合裆裤[3]。卓文君与司马相如私奔时期,司马相如就穿着一条犊鼻裤干活,卓文君的父亲卓王孙深以为耻。唐朝对外来文化更加包容,很多记载能看出来自广义意义上的西域服饰对唐代服饰的影响,特别明显的就是不同种类的圆领袍。唐代的圆领袍种类很多,而且五花八门、源流不一,要么直接是当时胡人的服装,要么是唐代的本土人将胡服当时装穿,要么就是唐代本土人受胡服启发而制作穿着的服装。总之,汉族服饰几千年的风格都以清新淡雅为主,汉服的形制虽然简单但是可塑性很强,线条流畅柔美,体现了汉族人民柔静安逸和娴雅超脱、泰然自若的民族性格,以及平淡自然、含蓄委婉、典雅清新的审美情趣。
3.小结
历代以来,汉族与其他民族关于土地、主权等纷争不断,正是这些纷争带来了文化之间的交流,丰富了汉族文化,也给汉服带来了款式和图案的改革,使汉服拥有更高的艺术价值。今时今日,汉服已经逐渐退出了中华民族的日常服装,成为了历史,但是它的艺术价值与美学价值依然存在并影响着各个领域的艺术创作。
参考文献:
[1]黄能馥,陈娟娟.中国服装史[M]冲国旅游出版社.2001.
[2]吉萍.论阴阳五行说与服饰色彩[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
[3]徐静.中国服饰史[M]东华大学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