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良好的生活习惯的 培养可以培养一个人好的学习习惯,是一个好学生所具有的习惯,一个好的习惯的形成,是在幼儿期所形成的,所以在幼儿期培养良好的习惯是至关重要的!那么,如何帮小班建立良好的习惯,并取的好的成效呢?
一、以教师的良好的行为来陶冶幼儿
教师在教育中的示范作用是巨大的,幼儿总是以老师做为模仿效法的对象,老师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都会在学生的心灵深处留下烙印,对幼儿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加里宁有这样一段话:“教师每天仿佛都蹲在一面镜子前,外面有几百双精细的,富于窥伺出教师优点和缺点的孩子的眼睛,在不断地盯视着他。”因此,教师必须十分注意自身的修养,严格要求自己,把做人与育人统一起来,时时处处做幼儿的良好榜样,以大方得体的仪表,稳重端庄的举止,亲切和蔼的态度,文明礼貌的语言,严谨持重的行为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等,形成一种无声无形的教育动力,去感召幼儿,启迪幼儿,最终达到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目的。
二、用故事来强化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的意识
孩子们都非常喜欢听故事,于是我们便将需幼儿做好的部分编成一些小小的故事,比如,针对幼儿饭前、便后洗手的情况,我给幼儿讲了《小猪嘟嘟》的故事,通过故事中小猪嘟嘟饭前不洗手,吃饭后肚子痛的例子,告诉小朋友小猪是因为没有洗手而将手上的细菌吃到了肚子里,又将小猪嘟嘟饭前打上香皂洗手后的情况进行。一些小朋友在午睡的时候总是把鞋子乱放,到了起床时间就找不到自己的鞋子,有一次一个小朋友起床连自己的 鞋子找不到了,我就随即进行了教育,并充分的运用了故事进行了教育。通过我的耐心的说明和指导,让幼儿园知道了,要摆好自己鞋子的重要性!通过表扬放的好的孩子,慢慢的小朋友自觉养成了好多习惯,把鞋子放的整整齐齐!
三、随机教育,潜移默化
日常生活活动是向幼儿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手段,也是最经常、最自然、最容易收到实际效果的—个途径。在组织领导幼儿日常生活活动的过程中,教师最容易观察到幼儿对周围事物、对同伴和对待劳动的态度,从而能有针对性地进行随机教育。
教师应把组织指导幼儿的日常生活活动,作为观察幼儿身心发展状况的窗口,从幼儿教育的目标出发,把幼儿园的日常生活活动作为对比,强化孩子们饭前洗手的意识,这样,孩子们不但听故事时很认真,而且对于内容也会有非常深刻的印象,这样大家也会互相监督,饭前洗手的质量和效率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幼儿一起制定规范,加强日常生活中的反复练习。
一个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养”不难,养成就需要很大的坚持性,需要不断的强化。在这个过程中,很容易疲劳以至于忽视,从而使坏习惯卷土重来。特别是小班的孩子,他们基本上还没有很自觉的意识,所以需要成人的提示和帮助。如针对幼儿“拉扯小椅子”的现象,我们首先请他们观察磨损的椅子,然后讨论该怎么保护这些椅子,经讨论商定出共同的规则“轻搬轻放,有倒下的椅子及时扶起来”。在规则制定后我们就要训练孩子轻搬椅子、轻放椅子的正确方法,而后在搬椅子过程中检查督促幼儿的执行情况,对遵守规则的及时表扬肯定,而对于违反规则的教师应及时制止,并给予一定的惩罚。还有“上课时举手回答问题”这一规则也要多次重复才能被孩子们所领悟、执行…… 教师要把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渗透于孩子们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内容要具体化、生活化,可操作。对孩子的习惯培养,一方面要进行教育,另一方面,更要孩子每天做到。光说不练是没有用的孩子的意志力力较差,教师要保持高度的责任感,并且以身作则,潜移默化地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再如大班幼儿起床后要学会叠被子练习,哪怕是孩子叠一遍老师再拆开、返工重叠一次;也应该让孩子继续练习,经过一段熟练的过程孩子们已经能够完成得很好并从中体验到了劳动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与自信。
四、多表扬多鼓励多肯定,坚持正面教育
陈鹤琴指出:“积极的鼓励比消极的刺激好得多”。心理学上指出;愉快的情绪能促使大脑皮层建立一个兴奋灶,使学习保持最佳状态。幼儿会对自己正确的行为获得鼓励而为之喜悦,从而使好的行为习惯继续保持。对于小班幼儿来说,表扬与鼓励常常是达到教育目的的最有效的方法。我发现当小朋友把玩具弄得满地都是时,大声斥责是起不了多大效果的,而这时你轻轻地说一声:“我来看看哪些小朋友最棒,能把地上玩具捡干净。”然后再表扬几个正在拣玩具的小朋友真能干。那么,地上的玩具会在顷刻间被拣的干干净净了。当你注意到某些幼儿上课坐姿不端正时,你说一句,看某某坐的姿势真漂亮?幼儿就刷刷都坐好了。
当然多表扬并不代表不批评不惩罚。如我经常幼儿下楼有把扶手做滑梯的幼儿,这是非常危险的行为,于是下楼游戏前我提出谁下楼再划扶手,就要失去游戏机会。为了避免惩罚,孩子们多数能够遵守规则,个别自控能力差的孩子因违反规则受到了相应惩罚,体验到了后果,也能游戏。在家庭中也是一样,如果孩子在逛商场时喜欢乱要东西,如果达不到愿望就当众撒泼,那就应该在出门前讲好最需要买的一件或两件东西多了就不再买,如果不讲理撒泼将受到惩罚,下次不带去逛街了。
五、保持一致性和一贯性做好家园联系工作
由于幼儿独立生活能力较差,为保证幼儿的健康,安全和个性全面和谐的发展,对幼儿生活予以悉心照料是完全必要的。但是,悉心照料不等于包办代替。过分“保护”,会影响幼儿自理、自立能力的形成,因此凡是幼儿自己能做的事情,教师不要代做。发现幼儿有困难,应耐心地结合示范、讲解,运用鼓励、表扬,想方设法让幼儿学会,而不能由教师为他们一擦一洗了事。否则,会养成他们的依赖性。对幼儿的行为规范要常抓不懈,当幼儿出现违反规范要求的行为时,教师要及时提醒纠正。 习惯的养成离不开家园的密切合作。教师要与家长建立有效的联系,提高家长对良好习惯的重要性的认识,指导家长在家对幼儿的培养。如:通过几次家长会的召开和平时的交谈,好多孩子的家长都有信心家园共育,培养孩子一个良好的习惯,意识到一个人的良好习惯对一生的发展的重要。
一、以教师的良好的行为来陶冶幼儿
教师在教育中的示范作用是巨大的,幼儿总是以老师做为模仿效法的对象,老师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都会在学生的心灵深处留下烙印,对幼儿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加里宁有这样一段话:“教师每天仿佛都蹲在一面镜子前,外面有几百双精细的,富于窥伺出教师优点和缺点的孩子的眼睛,在不断地盯视着他。”因此,教师必须十分注意自身的修养,严格要求自己,把做人与育人统一起来,时时处处做幼儿的良好榜样,以大方得体的仪表,稳重端庄的举止,亲切和蔼的态度,文明礼貌的语言,严谨持重的行为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等,形成一种无声无形的教育动力,去感召幼儿,启迪幼儿,最终达到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目的。
二、用故事来强化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的意识
孩子们都非常喜欢听故事,于是我们便将需幼儿做好的部分编成一些小小的故事,比如,针对幼儿饭前、便后洗手的情况,我给幼儿讲了《小猪嘟嘟》的故事,通过故事中小猪嘟嘟饭前不洗手,吃饭后肚子痛的例子,告诉小朋友小猪是因为没有洗手而将手上的细菌吃到了肚子里,又将小猪嘟嘟饭前打上香皂洗手后的情况进行。一些小朋友在午睡的时候总是把鞋子乱放,到了起床时间就找不到自己的鞋子,有一次一个小朋友起床连自己的 鞋子找不到了,我就随即进行了教育,并充分的运用了故事进行了教育。通过我的耐心的说明和指导,让幼儿园知道了,要摆好自己鞋子的重要性!通过表扬放的好的孩子,慢慢的小朋友自觉养成了好多习惯,把鞋子放的整整齐齐!
三、随机教育,潜移默化
日常生活活动是向幼儿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手段,也是最经常、最自然、最容易收到实际效果的—个途径。在组织领导幼儿日常生活活动的过程中,教师最容易观察到幼儿对周围事物、对同伴和对待劳动的态度,从而能有针对性地进行随机教育。
教师应把组织指导幼儿的日常生活活动,作为观察幼儿身心发展状况的窗口,从幼儿教育的目标出发,把幼儿园的日常生活活动作为对比,强化孩子们饭前洗手的意识,这样,孩子们不但听故事时很认真,而且对于内容也会有非常深刻的印象,这样大家也会互相监督,饭前洗手的质量和效率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幼儿一起制定规范,加强日常生活中的反复练习。
一个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养”不难,养成就需要很大的坚持性,需要不断的强化。在这个过程中,很容易疲劳以至于忽视,从而使坏习惯卷土重来。特别是小班的孩子,他们基本上还没有很自觉的意识,所以需要成人的提示和帮助。如针对幼儿“拉扯小椅子”的现象,我们首先请他们观察磨损的椅子,然后讨论该怎么保护这些椅子,经讨论商定出共同的规则“轻搬轻放,有倒下的椅子及时扶起来”。在规则制定后我们就要训练孩子轻搬椅子、轻放椅子的正确方法,而后在搬椅子过程中检查督促幼儿的执行情况,对遵守规则的及时表扬肯定,而对于违反规则的教师应及时制止,并给予一定的惩罚。还有“上课时举手回答问题”这一规则也要多次重复才能被孩子们所领悟、执行…… 教师要把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渗透于孩子们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内容要具体化、生活化,可操作。对孩子的习惯培养,一方面要进行教育,另一方面,更要孩子每天做到。光说不练是没有用的孩子的意志力力较差,教师要保持高度的责任感,并且以身作则,潜移默化地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再如大班幼儿起床后要学会叠被子练习,哪怕是孩子叠一遍老师再拆开、返工重叠一次;也应该让孩子继续练习,经过一段熟练的过程孩子们已经能够完成得很好并从中体验到了劳动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与自信。
四、多表扬多鼓励多肯定,坚持正面教育
陈鹤琴指出:“积极的鼓励比消极的刺激好得多”。心理学上指出;愉快的情绪能促使大脑皮层建立一个兴奋灶,使学习保持最佳状态。幼儿会对自己正确的行为获得鼓励而为之喜悦,从而使好的行为习惯继续保持。对于小班幼儿来说,表扬与鼓励常常是达到教育目的的最有效的方法。我发现当小朋友把玩具弄得满地都是时,大声斥责是起不了多大效果的,而这时你轻轻地说一声:“我来看看哪些小朋友最棒,能把地上玩具捡干净。”然后再表扬几个正在拣玩具的小朋友真能干。那么,地上的玩具会在顷刻间被拣的干干净净了。当你注意到某些幼儿上课坐姿不端正时,你说一句,看某某坐的姿势真漂亮?幼儿就刷刷都坐好了。
当然多表扬并不代表不批评不惩罚。如我经常幼儿下楼有把扶手做滑梯的幼儿,这是非常危险的行为,于是下楼游戏前我提出谁下楼再划扶手,就要失去游戏机会。为了避免惩罚,孩子们多数能够遵守规则,个别自控能力差的孩子因违反规则受到了相应惩罚,体验到了后果,也能游戏。在家庭中也是一样,如果孩子在逛商场时喜欢乱要东西,如果达不到愿望就当众撒泼,那就应该在出门前讲好最需要买的一件或两件东西多了就不再买,如果不讲理撒泼将受到惩罚,下次不带去逛街了。
五、保持一致性和一贯性做好家园联系工作
由于幼儿独立生活能力较差,为保证幼儿的健康,安全和个性全面和谐的发展,对幼儿生活予以悉心照料是完全必要的。但是,悉心照料不等于包办代替。过分“保护”,会影响幼儿自理、自立能力的形成,因此凡是幼儿自己能做的事情,教师不要代做。发现幼儿有困难,应耐心地结合示范、讲解,运用鼓励、表扬,想方设法让幼儿学会,而不能由教师为他们一擦一洗了事。否则,会养成他们的依赖性。对幼儿的行为规范要常抓不懈,当幼儿出现违反规范要求的行为时,教师要及时提醒纠正。 习惯的养成离不开家园的密切合作。教师要与家长建立有效的联系,提高家长对良好习惯的重要性的认识,指导家长在家对幼儿的培养。如:通过几次家长会的召开和平时的交谈,好多孩子的家长都有信心家园共育,培养孩子一个良好的习惯,意识到一个人的良好习惯对一生的发展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