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众所周知,许多学生的课余时间不是在课外补习班度过,就是在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前度过,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很少。学生不仅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而且还缺乏独立思考、独立阅读的能力。笔者认为,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应从阅读开始。那么,如何让学生爱上阅读、学会阅读、进行读写结合呢?
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阅读始于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作为学生阅读的引领者,在提高學生阅读兴趣方面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1. 让语文课堂变得有趣。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针对小学生活泼好动、求新求异的特点,先利用讲故事、做游戏、播放多媒体课件等多种方式,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再辅以富有激情的教学语言,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强烈的阅读动机;接着再充分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和生活阅历,帮助学生形成更多富有个性化的见解。如在教学统编版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一课时,笔者先播放满墙绿绿的爬山虎的画面,然后抛出问题:人有脚,动物也有脚,你们看到过植物有脚吗?爬山虎的脚到底长什么样呢?鲜活的画面,新奇的问题,引起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就随之产生了。
2. 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笔者学校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如:每天让学生坚持晨起诵读,午间悦读,晚间静读;每月评选“阅读之星”,开展“书香‘六一’节,快乐‘剧’起来”课本剧表演等大型读书表演活动;定期召开“读书交流会”,通过主题讨论、漫谈等方式,学生分享共读心得;每周一节的阅读指导课,教师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特点,分别推荐童话故事、成语故事、经典名著等不同类型的书籍,并采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自主读书。在读书活动中,教师以欣赏的眼光关注每一个学生的阅读过程,对学生某一种好的做法进行激励、表扬,激发学生内在的求知动力。学生在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中,享受阅读的快乐,从而爱上阅读。
3. 推荐好书给学生阅读。“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形式多样、难易适中、富有趣味的阅读材料,是学生阅读的“源头活水”。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尽可能多方面、多渠道地给学生推荐一些优秀作品,引导学生“择真而读,择善而读,择美而读”。能读到自己喜欢的书,学生的阅读兴趣自然而然就提高了。同时,也可以依托教材推荐书目,从教材出发,抓住课文与课外读物间存在的联结点,向课外延伸。如统编版五年级下册《两茎灯草》一课,吴敬梓先生用区区三百多个字把一个吝啬鬼、守财奴的形象活灵活现地表现了出来。学生学完课文后,意犹未尽。于是,笔者向学生推荐了《儒林外史》一书。学生阅读积极性高涨,纷纷借阅或自己去书店购买此书来阅读。
二、绝知此事要躬行——阅读基于方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基础上,还要逐步教给学生科学的阅读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会读、乐读。
1. 猜读。猜读,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已知的内容,推测未知的内容。猜读有利于读思结合,给阅读插上想象的翅膀,提高阅读的兴趣。如可以根据绘本封面或标题进行猜读,可以根据人物进行猜读,可以根据情节之间的连续性进行猜读,等等。有一位教师在指导二年级学生进行《獾的美餐》绘本阅读时,就让学生用猜读的方法。课一开始,教师让学生根据绘本封面来猜猜故事的内容,并告诉学生,猜测之前必须先认真观察,要特别关注细节。学生兴趣高涨,纷纷对自己观察到的内容进行猜测。当教师揭晓的谜底与自己猜测的内容一致时,学生的成就感油然而生。
2. 精读。精读,即对文章中重点段落和含意较深的句子,精心研读,求得明白透彻,以便吸取文章精华。如在教学三年级下册《海底世界》一课时,为了让学生去探索海底的奥秘,课前,笔者先让学生多渠道查找相关资料。有的学生到图书馆检索书目,筛查有关海的书籍,找到海底内容的部分;有的学生通过上网搜索,找到海底世界的图片及相关知识;还有的学生请家人利用周末时间带自己到海洋世界参观。课上,笔者让学生将查找到的资料进行交流,并跟课文中描写海底世界的语句进行比较阅读。由于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读书活动中,所以牢固地掌握了该课的知识。
3. 速读。速读是一种快速阅读的方法,对一些通俗易懂的文章或阅读价值不高的书籍,可采用这种方法,大体了解文章或书籍内容即可。教师应指导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需求选择读物进行速读,用最少的时间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
4. 批注。作批注是既动手又动脑的阅读方法。统编版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语文要素就是“学习用批注的方法阅读”,该单元的首篇课文《牛和鹅》就呈现了批注阅读的形式。在教学时,笔者先让学生关注课文的奇特之处,引出“批注”这一概念;再用微课的形式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批注,使学生明白可以在有疑问、有体会、有启发、写得好的地方作批注;最后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进行批注训练,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从课堂上学到的批注方法。此外,阅读的方法还有跳读法、对比阅读法、写读书笔记等。有了阅读方法的引领,阅读才会更有实效。
三、春色满园关不住——阅读成于表达
叶圣陶先生指出,阅读和写作就是吸收和表达的关系,吸收越充分,表达就越贴切、详尽。在鼓励学生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的同时,要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摘抄、背诵等多种方法积累好词佳句、经典段落,丰富写作素材。唯有充分的阅读积累,才能有精彩的表达。
引导学生写读后感就是从阅读到表达的一条途径。如:学完统编版五年级上册《慈母情深》后,让学生给父母写信,说说心里话;学完统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后,在“读古典名著,品百味人生”读书活动的基础上,让学生围绕读书过程中感触最深的内容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读完课外书《苦儿流浪记》后,让学生把自己的读书感悟倾注笔端。这样的练笔方式,让学生在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表达中抒发了真情。当然,在引导学生学会阅读积累的同时,还要引导学生把视角转向生活,生活处处皆文章。要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做生活的有心人;要鼓励学生大胆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把作文训练延伸到家庭,延伸到社会,延伸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去,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提升学生的习作能力。
总之,语文教师应采用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来促进学生广泛阅读,引导学生去触摸语言的温度,享受表达的快乐,以期达到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目的。
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阅读始于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作为学生阅读的引领者,在提高學生阅读兴趣方面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1. 让语文课堂变得有趣。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针对小学生活泼好动、求新求异的特点,先利用讲故事、做游戏、播放多媒体课件等多种方式,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再辅以富有激情的教学语言,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强烈的阅读动机;接着再充分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和生活阅历,帮助学生形成更多富有个性化的见解。如在教学统编版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一课时,笔者先播放满墙绿绿的爬山虎的画面,然后抛出问题:人有脚,动物也有脚,你们看到过植物有脚吗?爬山虎的脚到底长什么样呢?鲜活的画面,新奇的问题,引起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就随之产生了。
2. 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笔者学校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如:每天让学生坚持晨起诵读,午间悦读,晚间静读;每月评选“阅读之星”,开展“书香‘六一’节,快乐‘剧’起来”课本剧表演等大型读书表演活动;定期召开“读书交流会”,通过主题讨论、漫谈等方式,学生分享共读心得;每周一节的阅读指导课,教师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特点,分别推荐童话故事、成语故事、经典名著等不同类型的书籍,并采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自主读书。在读书活动中,教师以欣赏的眼光关注每一个学生的阅读过程,对学生某一种好的做法进行激励、表扬,激发学生内在的求知动力。学生在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中,享受阅读的快乐,从而爱上阅读。
3. 推荐好书给学生阅读。“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形式多样、难易适中、富有趣味的阅读材料,是学生阅读的“源头活水”。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尽可能多方面、多渠道地给学生推荐一些优秀作品,引导学生“择真而读,择善而读,择美而读”。能读到自己喜欢的书,学生的阅读兴趣自然而然就提高了。同时,也可以依托教材推荐书目,从教材出发,抓住课文与课外读物间存在的联结点,向课外延伸。如统编版五年级下册《两茎灯草》一课,吴敬梓先生用区区三百多个字把一个吝啬鬼、守财奴的形象活灵活现地表现了出来。学生学完课文后,意犹未尽。于是,笔者向学生推荐了《儒林外史》一书。学生阅读积极性高涨,纷纷借阅或自己去书店购买此书来阅读。
二、绝知此事要躬行——阅读基于方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基础上,还要逐步教给学生科学的阅读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会读、乐读。
1. 猜读。猜读,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已知的内容,推测未知的内容。猜读有利于读思结合,给阅读插上想象的翅膀,提高阅读的兴趣。如可以根据绘本封面或标题进行猜读,可以根据人物进行猜读,可以根据情节之间的连续性进行猜读,等等。有一位教师在指导二年级学生进行《獾的美餐》绘本阅读时,就让学生用猜读的方法。课一开始,教师让学生根据绘本封面来猜猜故事的内容,并告诉学生,猜测之前必须先认真观察,要特别关注细节。学生兴趣高涨,纷纷对自己观察到的内容进行猜测。当教师揭晓的谜底与自己猜测的内容一致时,学生的成就感油然而生。
2. 精读。精读,即对文章中重点段落和含意较深的句子,精心研读,求得明白透彻,以便吸取文章精华。如在教学三年级下册《海底世界》一课时,为了让学生去探索海底的奥秘,课前,笔者先让学生多渠道查找相关资料。有的学生到图书馆检索书目,筛查有关海的书籍,找到海底内容的部分;有的学生通过上网搜索,找到海底世界的图片及相关知识;还有的学生请家人利用周末时间带自己到海洋世界参观。课上,笔者让学生将查找到的资料进行交流,并跟课文中描写海底世界的语句进行比较阅读。由于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读书活动中,所以牢固地掌握了该课的知识。
3. 速读。速读是一种快速阅读的方法,对一些通俗易懂的文章或阅读价值不高的书籍,可采用这种方法,大体了解文章或书籍内容即可。教师应指导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需求选择读物进行速读,用最少的时间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
4. 批注。作批注是既动手又动脑的阅读方法。统编版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语文要素就是“学习用批注的方法阅读”,该单元的首篇课文《牛和鹅》就呈现了批注阅读的形式。在教学时,笔者先让学生关注课文的奇特之处,引出“批注”这一概念;再用微课的形式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批注,使学生明白可以在有疑问、有体会、有启发、写得好的地方作批注;最后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进行批注训练,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从课堂上学到的批注方法。此外,阅读的方法还有跳读法、对比阅读法、写读书笔记等。有了阅读方法的引领,阅读才会更有实效。
三、春色满园关不住——阅读成于表达
叶圣陶先生指出,阅读和写作就是吸收和表达的关系,吸收越充分,表达就越贴切、详尽。在鼓励学生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的同时,要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摘抄、背诵等多种方法积累好词佳句、经典段落,丰富写作素材。唯有充分的阅读积累,才能有精彩的表达。
引导学生写读后感就是从阅读到表达的一条途径。如:学完统编版五年级上册《慈母情深》后,让学生给父母写信,说说心里话;学完统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后,在“读古典名著,品百味人生”读书活动的基础上,让学生围绕读书过程中感触最深的内容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读完课外书《苦儿流浪记》后,让学生把自己的读书感悟倾注笔端。这样的练笔方式,让学生在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表达中抒发了真情。当然,在引导学生学会阅读积累的同时,还要引导学生把视角转向生活,生活处处皆文章。要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做生活的有心人;要鼓励学生大胆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把作文训练延伸到家庭,延伸到社会,延伸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去,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提升学生的习作能力。
总之,语文教师应采用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来促进学生广泛阅读,引导学生去触摸语言的温度,享受表达的快乐,以期达到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