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的体育事业在国内经济、政治、文化、教育、医疗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我国教育、经济及社会事业的发展和进步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研究我国体育史的发展,有利于了解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进程和特点,为今后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近代体育史;历程回顾;发展趋势
1.中国体育史起源的背景及发展特点
研究中国的体育史起源,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阶段,距今大约经历了有四千多年的发展历程。由于当时我国还处于原始部落的生活时期,文化、教育、经济、政治、医疗、卫生、科学技术等还处于非常低落的时代,但是已经出现了简单的体力劳动、身体活动和生活技能,开始出现了萌芽状态的体育活动。当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原始人类经历了能够使用劳动工具、语言、文字等等活动,增进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协作,对人类文化和教育、体育的出现和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中国历史文献和文物中记载的中国原始社会时期石制的兵器和劳动工具如,刀、矛、斧、铲等,可以用于日常的劳作、狩猎、操练、防卫敌人。另外当时,也有以舞蹈的形式出现的身体活动,主要用于愉悦心情和促进身体健康。在这个时期,体育活动也就产生了,很好的促进人们的智力和体力的发展和提高,以及人类社会进步和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经济、政治生活的发展,体育已成为一种客观存在并被人类需求的社会现象,渗透到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医疗等各个层面和领域。中国近现代体育史尤以现代化的发展特点而突出。如果从科学角度来看体育的价值和功能。第一,体育科学化是体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现代体育必须在一切领域广泛采用现代科学技术理论与方法,其中包括体育的决策、管理、教学、训练和科研;第二,体育管理的科学化。运用科学预测方法进行体育发展战略研究,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和可行性分析。对体育系统的各种数据建立数据库,运用电子计算机技术进行处理,及时掌握所管辖范圍的各种体育信息。比如:科学的运动处方、各类保健和康复中心、电脑全自动控制的动感单车和各类力量练习器、各种蒸气浴等,有利于更好的服务于群众体育,为竞技体育奠定良好基础和氛围;第三,体育教学的科学化。科学的安排体育课时,按照青少年生长发育的生理与心理特点来制定教学计划和大纲,运用现代的、科学的、包括电化教育等手段,较好掌握体育课的强度和密度,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心里健康发展和增强体质;第四,随着现代体育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体育科学作为一门新兴的正在发展中的综合性科学应运而生,它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其他学科的知识,逐步完善充实,形成了包括自然科学、哲学社会科学和管理科学三大部类的体育学知识体系。
2.中国近现代体育史研究的兴起及主要特点
由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教育、信息技术等的飞速发展,人类社会生活的形式和内容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历史研究的范畴不可能像时髦的事物和流行歌曲那样被人们所追崇,正逐渐被削弱而略显过时。在这一点上,世界各国都呈现出走下坡路的趋势,中国也不例外。我国的历史研究往往要跟政府的指令挂上钩,大家出于申请课题研究经费的实际需要,必须按照课题指南的设定,服从时代的要求,遵循政府的指令,这样固然能够更好地调动大家搞科研的积极性和利用团队的力量,却对拓展学术研究领域或者在某一个领域持续深入地进行研究不会带来好处,甚至造成了一定的局限。在体育史研究领域方面中国和日本也呈现出各自的优势和问题。
中国体育观念的形成,集文化性、传统性、功利性、尚武勇精神、体育的团队合作精神,由孔子发端的儒学思想,为单纯的体育竞技活动赋予了更高的道德要求,道学思想则在吸收齐文化精神的基础上,从人的养生保健出发,开辟了体育活动大众化的新路子。这一基本的思想路线,是在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稷下文化中心形成过程当中完成的。从古至今,中国都有比较繁荣的体育娱乐活动。由历史文献记载来看,齐鲁地区,尤其在齐国,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了丰富多彩的体育娱乐活动。“诗经·齐风·猗嗟”记载,“射礼”在齐国的婚礼过程当中就已经出现了。
3.中国体育史发展前景
中国体育史学的发展前景。新文化运动以后,体育史逐渐成为一门体育学堂(系、科)的正式科目。1919年郭希汾(绍虞)先生的我国第一部体育史专著《中国体育史》和1926年郝更生用英文发表的《中国体育概论》,这两本书奠定了中国体育史学研究的基础。新中国成立后,体育史学取得了较大发展。20世纪50年代初,随着高等学校体育教师的增加,一些体育理论教师开始研究、教授体育史。1956年国家体委设立的运动技术委员会,重点开展了体育史料的搜集整理和研究工作。1960年成都体育学院成立了中国第一个体育史研究室。20世纪60年代初,北京体育学院也开设了体育史课。它们均为中国培养了首批体育史专业研究人才。由于受十年动乱的影响,中国体育史学研究也基本处于停滞状态。1978 年起,中国的体育史学研究又出现了新的生机。1979年9月,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决定成立体育文史资料编审委员会。1979年,成都体育学院招收了首批攻读体育史硕士学位的研究生,为培养体育史研究人才奠定了良好基础。进入20世纪80年代一直到20世纪90年代末,中国体育在奥运赛场上实现金牌纪录零的突破,强有力的促使体育史学研究在全国逐渐形成了一种蓬勃发展的局面。(1)1986年,国家体委成立了专门的体育史研究管理机构—文史工作委员会;(2)各体育学院(系)普遍开设了体育史课程,并在以往招收体育史方向的硕士研究生的基础上,开始招收体育史方向的博士研究生;(3)1983年,由全国体育文史资料编审委员会和文史工作委员会创办发行了《体育文史》杂志,主要刊登体育文史知识稿件和体育史论文;(4)1984 年,中国体育史学会在四川乐山成立。同年10月,中国体育史学会被国际体育史委员会接纳为团体会员;(5)全国性的体育史学术论文报告会和学术研讨会也按两年一次的惯例在全国举办;(6)1990年,中国第一座收藏、研究和全面展示体育历史文物资料的中国体育博物馆成立开馆。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体育史研究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据不完全统计,正式出版的体育史教材和专著超过100余种;我国已经建成了本科、硕士、博士层次分明的体育史学科专业。体育史领域的学位论文成果颇丰,显示出我国体育史学未来发展的潜力,体现了体育史学学科发展的活力,这对今后体育史学的研究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也为中国体育史学的研究开辟了又一途径。 [科]
【参考文献】
[1]易剑东,熊东萍.2000年以来中国体育史学一坛酒的回顾与展望[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05):5-7.
[2]王俊奇,李舜薏.当代体育史研究的新趋向[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0,(01):46-49.
【关键词】近代体育史;历程回顾;发展趋势
1.中国体育史起源的背景及发展特点
研究中国的体育史起源,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阶段,距今大约经历了有四千多年的发展历程。由于当时我国还处于原始部落的生活时期,文化、教育、经济、政治、医疗、卫生、科学技术等还处于非常低落的时代,但是已经出现了简单的体力劳动、身体活动和生活技能,开始出现了萌芽状态的体育活动。当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原始人类经历了能够使用劳动工具、语言、文字等等活动,增进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协作,对人类文化和教育、体育的出现和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中国历史文献和文物中记载的中国原始社会时期石制的兵器和劳动工具如,刀、矛、斧、铲等,可以用于日常的劳作、狩猎、操练、防卫敌人。另外当时,也有以舞蹈的形式出现的身体活动,主要用于愉悦心情和促进身体健康。在这个时期,体育活动也就产生了,很好的促进人们的智力和体力的发展和提高,以及人类社会进步和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经济、政治生活的发展,体育已成为一种客观存在并被人类需求的社会现象,渗透到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医疗等各个层面和领域。中国近现代体育史尤以现代化的发展特点而突出。如果从科学角度来看体育的价值和功能。第一,体育科学化是体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现代体育必须在一切领域广泛采用现代科学技术理论与方法,其中包括体育的决策、管理、教学、训练和科研;第二,体育管理的科学化。运用科学预测方法进行体育发展战略研究,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和可行性分析。对体育系统的各种数据建立数据库,运用电子计算机技术进行处理,及时掌握所管辖范圍的各种体育信息。比如:科学的运动处方、各类保健和康复中心、电脑全自动控制的动感单车和各类力量练习器、各种蒸气浴等,有利于更好的服务于群众体育,为竞技体育奠定良好基础和氛围;第三,体育教学的科学化。科学的安排体育课时,按照青少年生长发育的生理与心理特点来制定教学计划和大纲,运用现代的、科学的、包括电化教育等手段,较好掌握体育课的强度和密度,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心里健康发展和增强体质;第四,随着现代体育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体育科学作为一门新兴的正在发展中的综合性科学应运而生,它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其他学科的知识,逐步完善充实,形成了包括自然科学、哲学社会科学和管理科学三大部类的体育学知识体系。
2.中国近现代体育史研究的兴起及主要特点
由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教育、信息技术等的飞速发展,人类社会生活的形式和内容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历史研究的范畴不可能像时髦的事物和流行歌曲那样被人们所追崇,正逐渐被削弱而略显过时。在这一点上,世界各国都呈现出走下坡路的趋势,中国也不例外。我国的历史研究往往要跟政府的指令挂上钩,大家出于申请课题研究经费的实际需要,必须按照课题指南的设定,服从时代的要求,遵循政府的指令,这样固然能够更好地调动大家搞科研的积极性和利用团队的力量,却对拓展学术研究领域或者在某一个领域持续深入地进行研究不会带来好处,甚至造成了一定的局限。在体育史研究领域方面中国和日本也呈现出各自的优势和问题。
中国体育观念的形成,集文化性、传统性、功利性、尚武勇精神、体育的团队合作精神,由孔子发端的儒学思想,为单纯的体育竞技活动赋予了更高的道德要求,道学思想则在吸收齐文化精神的基础上,从人的养生保健出发,开辟了体育活动大众化的新路子。这一基本的思想路线,是在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稷下文化中心形成过程当中完成的。从古至今,中国都有比较繁荣的体育娱乐活动。由历史文献记载来看,齐鲁地区,尤其在齐国,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了丰富多彩的体育娱乐活动。“诗经·齐风·猗嗟”记载,“射礼”在齐国的婚礼过程当中就已经出现了。
3.中国体育史发展前景
中国体育史学的发展前景。新文化运动以后,体育史逐渐成为一门体育学堂(系、科)的正式科目。1919年郭希汾(绍虞)先生的我国第一部体育史专著《中国体育史》和1926年郝更生用英文发表的《中国体育概论》,这两本书奠定了中国体育史学研究的基础。新中国成立后,体育史学取得了较大发展。20世纪50年代初,随着高等学校体育教师的增加,一些体育理论教师开始研究、教授体育史。1956年国家体委设立的运动技术委员会,重点开展了体育史料的搜集整理和研究工作。1960年成都体育学院成立了中国第一个体育史研究室。20世纪60年代初,北京体育学院也开设了体育史课。它们均为中国培养了首批体育史专业研究人才。由于受十年动乱的影响,中国体育史学研究也基本处于停滞状态。1978 年起,中国的体育史学研究又出现了新的生机。1979年9月,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决定成立体育文史资料编审委员会。1979年,成都体育学院招收了首批攻读体育史硕士学位的研究生,为培养体育史研究人才奠定了良好基础。进入20世纪80年代一直到20世纪90年代末,中国体育在奥运赛场上实现金牌纪录零的突破,强有力的促使体育史学研究在全国逐渐形成了一种蓬勃发展的局面。(1)1986年,国家体委成立了专门的体育史研究管理机构—文史工作委员会;(2)各体育学院(系)普遍开设了体育史课程,并在以往招收体育史方向的硕士研究生的基础上,开始招收体育史方向的博士研究生;(3)1983年,由全国体育文史资料编审委员会和文史工作委员会创办发行了《体育文史》杂志,主要刊登体育文史知识稿件和体育史论文;(4)1984 年,中国体育史学会在四川乐山成立。同年10月,中国体育史学会被国际体育史委员会接纳为团体会员;(5)全国性的体育史学术论文报告会和学术研讨会也按两年一次的惯例在全国举办;(6)1990年,中国第一座收藏、研究和全面展示体育历史文物资料的中国体育博物馆成立开馆。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体育史研究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据不完全统计,正式出版的体育史教材和专著超过100余种;我国已经建成了本科、硕士、博士层次分明的体育史学科专业。体育史领域的学位论文成果颇丰,显示出我国体育史学未来发展的潜力,体现了体育史学学科发展的活力,这对今后体育史学的研究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也为中国体育史学的研究开辟了又一途径。 [科]
【参考文献】
[1]易剑东,熊东萍.2000年以来中国体育史学一坛酒的回顾与展望[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05):5-7.
[2]王俊奇,李舜薏.当代体育史研究的新趋向[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0,(01):4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