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诗经之位,鼻祖,开天地;诗经之语,婉约、精致;诗经之味,说不尽、道不明;诗经之美,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赏析诗经,不从流、不生硬。以而今现在之观,品远古先人之态。盼兮、乐兮、赞兮!
桑实 整理
《诗经》里的故事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关雎》——何以会列为《诗》三百之首,孔子说:要像好色那样去好德。
爱情是诗歌永远不朽的题材,《诗经》三百篇,《关雎》的立意最浪漫,可算情诗中的极品,也是中国情诗的鼻祖。孔子一生追求政治的理想化,在编撰诗经的时候却把爱情放在了首位。这也是中国人特有的思维方式——大志向要有,小情怀也不能少。诗中“窈窕”,指文静、思无邪的女子。窈窕淑女讲究的是女子内在的德行和修为。“逑”指匹配,君子是有德行的人,唯有君子和窈窕淑女,才是匹配的一对。这反映了上层群体的择偶标准。不局限与表面外在,而是重视内在品质,并将婚姻与国家社稷联系起来。
《葛覃》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萋萋。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莫莫。是刈是濩,为絺为绤,服之无斁。 言告师氏,言告言归。薄污我私,薄浣我衣。害浣害否,归宁父母。
《葛覃》——中国女性“真善美”源远流长
从写景入手说明女子的身份,即生活在社会最底层,是一个采麻织布的女工,技术熟练,工作出色。女子完成工作后向管她的领导请假。这里同事、上下级关系单纯、和谐。没有勾心斗角,故意刁难。女子交代同事,不要弄脏我私人的东西,不要帮我洗衣服,我只是回去看望父母,他们若生活得很好,我就马上回来。可见这女子若不提醒同事,同事可能会帮她把衣服洗了,团结互助、友爱温馨的关系就体现出来了。
《卷耳》
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置彼周行。 陟彼崔嵬,我马虺隤。我姑酌彼金罍,维以不永怀。
陟彼高冈,我马玄黄。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 陟彼砠矣,我马瘏矣,我仆痡矣,云何吁矣。
《卷耳》——留守少妇之情怀
少妇思念丈夫,讲述生活窘态。从“采采卷耳”入诗,只字未提饥饿与贫困,看到的却是以采野菜维持生活的少妇。“不盈顷筐”解释为没有装满浅浅的箩筐,是因为没有力气还是没有心思?接下来叹息所思念的人,即她那远行的丈夫,读到此已心有戚戚焉。之后将思念层层递进:出门遥望丈夫的归路。“马、金罍、兕觥、仆”这些交通工具和器皿说明这不是一个普通家庭,然而因为男主人长久未归,生活已过不下去。马无力上山岗、仆人病倒,无奈下的一声叹息。
《樛木》
南有樛木,葛藟累之。乐只君子,福履绥之。南有樛木,葛藟荒之。乐只君子,福履将之。
南有樛木,葛藟萦之。乐只君子,福履成之。
《樛木》——为长者祝寿
樛木是生长于南方的一种常绿阔叶树木,多年生长,木质坚硬,老而枝干下垂,比喻身体健康的长寿老者。诗篇只有六字之别,意思层层叠进。累、荒、萦对绥、将、成。累意为多,绥意为相安,葛喻子孙家人,子孙家人众多而能相安。如果说“累”讲的是厚度,那么“荒”则是宽度了,表示累累的葛藤长向远方,布满了樛木的各个角落。“将”者,将要,即将。子孙家人开枝散叶,各个方向都有,老人的家族即将繁荣昌盛。“萦”表示来回交织,众多家人友爱和谐,各地各种岗位都有——只有君子才能享受到这种福禄。正如《周易》讲: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汉广》
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楚。之子于归,言秣其马。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蒌。之子于归。言秣其驹。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汉广》——多情的中国男人
《汉广》是中国男人表述相思的经典篇章。借奔流不息的江流来寄托相思,在中国文学的表述方式中一直沿用不休,历代经典爱情诗词无不如此。《汉广》之篇是男子爱情相思诗词的鼻祖,用词经典,一秉《诗经》“思无邪”的文风,后来同类诗词虽然也有过人之处,但若论文采胜之者有之,论述事明白而深刻者则及之者鲜矣,像《汉广》一样做到“文质彬彬”者就更少了。
(住:《樛木》、《汉广》出自刘长沙《诗经新解》)
《诗经》中的意象
一、《诗经》之“昆虫鱼鸟”
多子及丰收的美好愿望
先民将对人丁兴旺和期望丰收的愿望投射到某些繁衍能力强的动物身上。“牧人乃梦,众维鱼矣,旐维旟矣。大人占之:众维鱼矣,实维丰年;旐维旟矣,室家溱溱。” (《无羊》)——鱼鸟自上古时代起就成为先民重要且稳定的食物来源,是生殖崇拜的重要对象。鱼又与“余”谐音,至今都是生活富足、年年有余的象征。
君子与小人意识
将人区分为君子和小人,最早大概是《诗经》。“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 (《鹤鸣》)——鹤,超尘脱俗,象征在野的贤人君子。后世有闲云野鹤之语,常比喻有才华的君子或隐士。“麟之趾,振振公子,于嗟麟兮。”(《麟之趾》)——麟不践踏生物,有角不触人,就像君子的仁厚与温和。
雎鸠、鸳鸯:对幸福爱情的追求和向往
“关关雎鸠”(《关雎》)——雎鸠,是一种水鸟,后人称为鱼鹰。雌雄雎鸠若找到理想伴侣结婚,就不再和其他雎鸠来往了,即“生有定偶而不相乱”。雎鸠还“偶常并游而不相狎”,“狎”就是夫妻之间不乱开玩笑,相敬如宾。
“鸳鸯于飞”(《鸳鸯》)——鸳鸯,大约从上古时代起就成为美满爱情婚姻的象征,至今仍是“只羡鸳鸯不羡仙”的忠贞爱情的象征。这是人们看见鸳鸯的亲昵举动,通过联想产生的美好愿望。事实上,鸳鸯在生活中并非总是成对生活,配偶也不是终生不变,在鸳鸯的群体中,雌鸟往往多于雄鸟。
二、《诗经》之“草木丛生”
草
草的茂盛象征热烈、甜蜜的爱情——“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 (《野有蔓草》)
草的衰飒渲染乱世景象——“如彼岁旱,草不溃茂。”(《召旻》)
草意指忧愁烦恼——“无草不死,无木不萎。”(《谷风》)
草和思乡怀人——“终朝采绿,不盈一匊。”(《采绿》)——思乡怀人是《诗经》的突出主题,草在此被屡屡用到。
木
“彼汾一方,言采其桑”——实用
树木,自生于天地之间,不耗费人们过多的精力与体力,就能给人丰厚的回报,受到先民的青睐。桑树,是《诗经》中出现篇幅最多的树木。但先民并没有一味索取,周文王临终前嘱咐武王要加强山林川泽的管理,保护生物,他说:“山林非时不升斧斤,以成草木之长。”
“树之榛栗,椅桐梓漆”——崇拜
赵沛霖在《兴的起源》中指出“古代祭社之处必植树”。在原始宗教的支配下,树木逐渐被神化。在普通的家庭,人们也习惯在庭院或门前屋后栽种各种树木,希望得到树神的庇护,桑树和梓树是古人宅旁最常见的树种。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爱情
很多婚恋习俗与树木有关。最为典型的是以束薪、束刍、束楚等象征婚姻。《召南•野有死麕》中的青年猎人就砍些树枝当礼物,向心爱的姑娘求婚。而赠物定情也是当时婚姻仪式的基本环节之一。
“无松柏之茂,无不尔或承”——比德
先民根据树木的不同特征去比附人的各种品德。最具代表性的是松树和柏树,或象征气节,或比喻坚贞,或隐喻繁荣。《诗经》中有很多篇幅从树木之间联想到君臣关系,这也是后来屈原《离骚》中“香草美人”比兴手法的源头。如《南山有台》中“南山有桑,北山有杨。乐只君子,邦家之光。”就是用山有草木覆盖以成其高大,比喻人君有贤臣以自尊显。
三、《诗经》之“流水舟船”
求偶不得的苦闷:为了寻觅恋人,宁愿“深则厉、浅则揭”,水深了就腰系葫芦走,水浅了就挑着葫芦走。但仍不见恋人踪影,因此“招招舟子,人涉昂否。”别人渡河,我偏留下,艄公想招,我不能渡,等待之苦,用情之深。(《邙风•匏有苦叶》)
思归的苦痛:《卫风•竹竿》写卫女远嫁,终日思乡,“女子有行,远父母兄弟”,但关山阻隔,淇水在前,“远莫致之”。“淇水滺滺,桧楫松舟”,只好“驾言出游,以写我忧”,乘舟出游,以泄忧愤。
伤逝的苦叹:《邙风•二子乘舟》表意与众不同,卫宣公二子兄弟情深,皆被人杀害,国人伤之,而做此诗。“二子乘舟,泛泛其逝”,两人同坐小船,飘飘荡荡,驶向远方,载去的是时光,留下的是时人乃至后人无尽的感伤与思念。
君臣遇合的颂赞:在中国历史上,君臣遇合是君臣政治运作模式的一个完美范型。而这一范型的产生依赖于他们共同 “报国家、安黎庶”的政治抱负和君臣同心一体的和谐关系。《诗经》中以君臣、亲朋欢聚宴享为主要内容的燕飨诗更多地反映了上层社会的欢乐、和谐,其中的舟船描写更是象征着君臣遇合之融洽。
《诗经》的“佳”长“礼”短
鬼神观念
但凡描写祭祀的诗,就必定会和某一类鬼神相联系。《国风》中虽没有提及“神”或“天”的篇章,却有描写准备祭祀的诗篇,如《采蘩》、《采蘋》、《七月》中的“献羔祭韭”,这些诗篇已透露出先民心中是有鬼神观念存在的。
农业文明
中华民族是个农业民族,几千年来以农立国的情形,一直未变。《诗经》中的基本文化心态,可以归纳为对天的崇拜,对地的依赖。尽管《诗经》中难以找到一首纯粹讴歌土地、描述农作物的乐章,但我们从全部诗歌中,处处感受到古朴而原始的泥土之情。
《牡丹亭》里看《诗经》
杜丽娘的人生第一课便是《关雎》。不料情歌引起她的春思,于是她叹道:“圣人之情,尽现于此。古今同怀,其不然哉?”圣人不也是在说情吗?古今情怀不都是一样的吗?
陈最良教杜丽娘学《诗》,将《诗经》里的“闺门风雅”,全说成有关 “后妃贤达”之事,解读迂腐,眼界狭小,解读《关雎》更是离谱,连杜丽娘身边的丫鬟都听不下去,插起嘴来。于是杜丽娘便将自己对《关雎》的理解告诉了陈最良。
季羡林的《寸草心》
季羡林老先生在望九之年写下了《寸草心》,文中提到了他生命非常重要的4位女性——大奶奶、母亲、婶母和他的妻子。
所谓寸草,很多人以为就是小草,但事实上在《诗经》中,寸草是实有所指的——萱草、萱草花,也是中国人的母亲之花。远在《诗经、卫风、伯兮》里载:“焉得谖草,言树之背?”谖草就是萱草,古人又叫它忘忧草,背,北,指母亲住的北房。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我到那里弄到一支萱草,种在母亲堂前,让母亲乐而忘忧呢?母亲住的屋子又叫萱堂,以萱草代替母爱,如孟郊的游子诗:“萱草生堂阶,游子行天涯;慈母依堂前,不见萱草花。”
《诗经》里好男子的形象标准
《唐风•小戎》“言念君子 温其如玉”
《卫风•淇奥》“有匪君子 如切如磋 如琢如磨 瑟兮僩兮 赫兮咺兮 有匪君子 中不可谖兮”
《齐风 卢令》“卢令令 其人美且仁 卢重环 其人美且鬈 卢重脢 其人美且揌“
影视、音乐里的《诗经》
影视、音乐里运用《诗经》语言或词语填词作曲的不乏少数,如邓丽君《在水一方》、王菲《幽兰操》、HITA《诗经 蒹葭》、《有狐绥绥》、歌曲《诗经》以及影视戏曲《仙剑奇侠传三》《孔雀东南飞》、电影《孔子》、琼瑶电视剧系列等。
桑实 整理
《诗经》里的故事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关雎》——何以会列为《诗》三百之首,孔子说:要像好色那样去好德。
爱情是诗歌永远不朽的题材,《诗经》三百篇,《关雎》的立意最浪漫,可算情诗中的极品,也是中国情诗的鼻祖。孔子一生追求政治的理想化,在编撰诗经的时候却把爱情放在了首位。这也是中国人特有的思维方式——大志向要有,小情怀也不能少。诗中“窈窕”,指文静、思无邪的女子。窈窕淑女讲究的是女子内在的德行和修为。“逑”指匹配,君子是有德行的人,唯有君子和窈窕淑女,才是匹配的一对。这反映了上层群体的择偶标准。不局限与表面外在,而是重视内在品质,并将婚姻与国家社稷联系起来。
《葛覃》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萋萋。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莫莫。是刈是濩,为絺为绤,服之无斁。 言告师氏,言告言归。薄污我私,薄浣我衣。害浣害否,归宁父母。
《葛覃》——中国女性“真善美”源远流长
从写景入手说明女子的身份,即生活在社会最底层,是一个采麻织布的女工,技术熟练,工作出色。女子完成工作后向管她的领导请假。这里同事、上下级关系单纯、和谐。没有勾心斗角,故意刁难。女子交代同事,不要弄脏我私人的东西,不要帮我洗衣服,我只是回去看望父母,他们若生活得很好,我就马上回来。可见这女子若不提醒同事,同事可能会帮她把衣服洗了,团结互助、友爱温馨的关系就体现出来了。
《卷耳》
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置彼周行。 陟彼崔嵬,我马虺隤。我姑酌彼金罍,维以不永怀。
陟彼高冈,我马玄黄。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 陟彼砠矣,我马瘏矣,我仆痡矣,云何吁矣。
《卷耳》——留守少妇之情怀
少妇思念丈夫,讲述生活窘态。从“采采卷耳”入诗,只字未提饥饿与贫困,看到的却是以采野菜维持生活的少妇。“不盈顷筐”解释为没有装满浅浅的箩筐,是因为没有力气还是没有心思?接下来叹息所思念的人,即她那远行的丈夫,读到此已心有戚戚焉。之后将思念层层递进:出门遥望丈夫的归路。“马、金罍、兕觥、仆”这些交通工具和器皿说明这不是一个普通家庭,然而因为男主人长久未归,生活已过不下去。马无力上山岗、仆人病倒,无奈下的一声叹息。
《樛木》
南有樛木,葛藟累之。乐只君子,福履绥之。南有樛木,葛藟荒之。乐只君子,福履将之。
南有樛木,葛藟萦之。乐只君子,福履成之。
《樛木》——为长者祝寿
樛木是生长于南方的一种常绿阔叶树木,多年生长,木质坚硬,老而枝干下垂,比喻身体健康的长寿老者。诗篇只有六字之别,意思层层叠进。累、荒、萦对绥、将、成。累意为多,绥意为相安,葛喻子孙家人,子孙家人众多而能相安。如果说“累”讲的是厚度,那么“荒”则是宽度了,表示累累的葛藤长向远方,布满了樛木的各个角落。“将”者,将要,即将。子孙家人开枝散叶,各个方向都有,老人的家族即将繁荣昌盛。“萦”表示来回交织,众多家人友爱和谐,各地各种岗位都有——只有君子才能享受到这种福禄。正如《周易》讲: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汉广》
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楚。之子于归,言秣其马。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蒌。之子于归。言秣其驹。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汉广》——多情的中国男人
《汉广》是中国男人表述相思的经典篇章。借奔流不息的江流来寄托相思,在中国文学的表述方式中一直沿用不休,历代经典爱情诗词无不如此。《汉广》之篇是男子爱情相思诗词的鼻祖,用词经典,一秉《诗经》“思无邪”的文风,后来同类诗词虽然也有过人之处,但若论文采胜之者有之,论述事明白而深刻者则及之者鲜矣,像《汉广》一样做到“文质彬彬”者就更少了。
(住:《樛木》、《汉广》出自刘长沙《诗经新解》)
《诗经》中的意象
一、《诗经》之“昆虫鱼鸟”
多子及丰收的美好愿望
先民将对人丁兴旺和期望丰收的愿望投射到某些繁衍能力强的动物身上。“牧人乃梦,众维鱼矣,旐维旟矣。大人占之:众维鱼矣,实维丰年;旐维旟矣,室家溱溱。” (《无羊》)——鱼鸟自上古时代起就成为先民重要且稳定的食物来源,是生殖崇拜的重要对象。鱼又与“余”谐音,至今都是生活富足、年年有余的象征。
君子与小人意识
将人区分为君子和小人,最早大概是《诗经》。“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 (《鹤鸣》)——鹤,超尘脱俗,象征在野的贤人君子。后世有闲云野鹤之语,常比喻有才华的君子或隐士。“麟之趾,振振公子,于嗟麟兮。”(《麟之趾》)——麟不践踏生物,有角不触人,就像君子的仁厚与温和。
雎鸠、鸳鸯:对幸福爱情的追求和向往
“关关雎鸠”(《关雎》)——雎鸠,是一种水鸟,后人称为鱼鹰。雌雄雎鸠若找到理想伴侣结婚,就不再和其他雎鸠来往了,即“生有定偶而不相乱”。雎鸠还“偶常并游而不相狎”,“狎”就是夫妻之间不乱开玩笑,相敬如宾。
“鸳鸯于飞”(《鸳鸯》)——鸳鸯,大约从上古时代起就成为美满爱情婚姻的象征,至今仍是“只羡鸳鸯不羡仙”的忠贞爱情的象征。这是人们看见鸳鸯的亲昵举动,通过联想产生的美好愿望。事实上,鸳鸯在生活中并非总是成对生活,配偶也不是终生不变,在鸳鸯的群体中,雌鸟往往多于雄鸟。
二、《诗经》之“草木丛生”
草
草的茂盛象征热烈、甜蜜的爱情——“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 (《野有蔓草》)
草的衰飒渲染乱世景象——“如彼岁旱,草不溃茂。”(《召旻》)
草意指忧愁烦恼——“无草不死,无木不萎。”(《谷风》)
草和思乡怀人——“终朝采绿,不盈一匊。”(《采绿》)——思乡怀人是《诗经》的突出主题,草在此被屡屡用到。
木
“彼汾一方,言采其桑”——实用
树木,自生于天地之间,不耗费人们过多的精力与体力,就能给人丰厚的回报,受到先民的青睐。桑树,是《诗经》中出现篇幅最多的树木。但先民并没有一味索取,周文王临终前嘱咐武王要加强山林川泽的管理,保护生物,他说:“山林非时不升斧斤,以成草木之长。”
“树之榛栗,椅桐梓漆”——崇拜
赵沛霖在《兴的起源》中指出“古代祭社之处必植树”。在原始宗教的支配下,树木逐渐被神化。在普通的家庭,人们也习惯在庭院或门前屋后栽种各种树木,希望得到树神的庇护,桑树和梓树是古人宅旁最常见的树种。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爱情
很多婚恋习俗与树木有关。最为典型的是以束薪、束刍、束楚等象征婚姻。《召南•野有死麕》中的青年猎人就砍些树枝当礼物,向心爱的姑娘求婚。而赠物定情也是当时婚姻仪式的基本环节之一。
“无松柏之茂,无不尔或承”——比德
先民根据树木的不同特征去比附人的各种品德。最具代表性的是松树和柏树,或象征气节,或比喻坚贞,或隐喻繁荣。《诗经》中有很多篇幅从树木之间联想到君臣关系,这也是后来屈原《离骚》中“香草美人”比兴手法的源头。如《南山有台》中“南山有桑,北山有杨。乐只君子,邦家之光。”就是用山有草木覆盖以成其高大,比喻人君有贤臣以自尊显。
三、《诗经》之“流水舟船”
求偶不得的苦闷:为了寻觅恋人,宁愿“深则厉、浅则揭”,水深了就腰系葫芦走,水浅了就挑着葫芦走。但仍不见恋人踪影,因此“招招舟子,人涉昂否。”别人渡河,我偏留下,艄公想招,我不能渡,等待之苦,用情之深。(《邙风•匏有苦叶》)
思归的苦痛:《卫风•竹竿》写卫女远嫁,终日思乡,“女子有行,远父母兄弟”,但关山阻隔,淇水在前,“远莫致之”。“淇水滺滺,桧楫松舟”,只好“驾言出游,以写我忧”,乘舟出游,以泄忧愤。
伤逝的苦叹:《邙风•二子乘舟》表意与众不同,卫宣公二子兄弟情深,皆被人杀害,国人伤之,而做此诗。“二子乘舟,泛泛其逝”,两人同坐小船,飘飘荡荡,驶向远方,载去的是时光,留下的是时人乃至后人无尽的感伤与思念。
君臣遇合的颂赞:在中国历史上,君臣遇合是君臣政治运作模式的一个完美范型。而这一范型的产生依赖于他们共同 “报国家、安黎庶”的政治抱负和君臣同心一体的和谐关系。《诗经》中以君臣、亲朋欢聚宴享为主要内容的燕飨诗更多地反映了上层社会的欢乐、和谐,其中的舟船描写更是象征着君臣遇合之融洽。
《诗经》的“佳”长“礼”短
鬼神观念
但凡描写祭祀的诗,就必定会和某一类鬼神相联系。《国风》中虽没有提及“神”或“天”的篇章,却有描写准备祭祀的诗篇,如《采蘩》、《采蘋》、《七月》中的“献羔祭韭”,这些诗篇已透露出先民心中是有鬼神观念存在的。
农业文明
中华民族是个农业民族,几千年来以农立国的情形,一直未变。《诗经》中的基本文化心态,可以归纳为对天的崇拜,对地的依赖。尽管《诗经》中难以找到一首纯粹讴歌土地、描述农作物的乐章,但我们从全部诗歌中,处处感受到古朴而原始的泥土之情。
《牡丹亭》里看《诗经》
杜丽娘的人生第一课便是《关雎》。不料情歌引起她的春思,于是她叹道:“圣人之情,尽现于此。古今同怀,其不然哉?”圣人不也是在说情吗?古今情怀不都是一样的吗?
陈最良教杜丽娘学《诗》,将《诗经》里的“闺门风雅”,全说成有关 “后妃贤达”之事,解读迂腐,眼界狭小,解读《关雎》更是离谱,连杜丽娘身边的丫鬟都听不下去,插起嘴来。于是杜丽娘便将自己对《关雎》的理解告诉了陈最良。
季羡林的《寸草心》
季羡林老先生在望九之年写下了《寸草心》,文中提到了他生命非常重要的4位女性——大奶奶、母亲、婶母和他的妻子。
所谓寸草,很多人以为就是小草,但事实上在《诗经》中,寸草是实有所指的——萱草、萱草花,也是中国人的母亲之花。远在《诗经、卫风、伯兮》里载:“焉得谖草,言树之背?”谖草就是萱草,古人又叫它忘忧草,背,北,指母亲住的北房。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我到那里弄到一支萱草,种在母亲堂前,让母亲乐而忘忧呢?母亲住的屋子又叫萱堂,以萱草代替母爱,如孟郊的游子诗:“萱草生堂阶,游子行天涯;慈母依堂前,不见萱草花。”
《诗经》里好男子的形象标准
《唐风•小戎》“言念君子 温其如玉”
《卫风•淇奥》“有匪君子 如切如磋 如琢如磨 瑟兮僩兮 赫兮咺兮 有匪君子 中不可谖兮”
《齐风 卢令》“卢令令 其人美且仁 卢重环 其人美且鬈 卢重脢 其人美且揌“
影视、音乐里的《诗经》
影视、音乐里运用《诗经》语言或词语填词作曲的不乏少数,如邓丽君《在水一方》、王菲《幽兰操》、HITA《诗经 蒹葭》、《有狐绥绥》、歌曲《诗经》以及影视戏曲《仙剑奇侠传三》《孔雀东南飞》、电影《孔子》、琼瑶电视剧系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