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知识的呈现有“惊奇”

来源 :江苏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ndr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习作知识的呈现要有助于学生增强习作的自信与成功感。在习作的开场别开生面地铺陈知识,在习作过程的指导中悄然无痕地渗透知识,在片段讲评中简明扼要地提升知识,让习作知识呈现带给学生不同凡响的“惊奇”。
  【关键词】铺陈知识;渗透知识;提升知识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44-0011-02
  【作者简介】梅玲,南京市上元小学(南京,211100),一级教师,南京市江宁区语文学科带头人。
  作文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表情达意,正如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曾这样形容写作的过程“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笔者认为,学生感觉作文难,首先难在学生没有爱它的冲动和兴趣。所以,习作教学不妨从习作知识的“呈现”入手,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力求让习作知识的呈现充满意想不到的“惊奇”,学生就能在兴趣盎然中乐于表达,享受“习”的快乐。
  一、“惊奇”的开场:别开生面的铺陈
  人们对事物的了解,往往是从无畏开始的,一旦不怕了,也就开始熟悉,甚至喜欢了。这一点对于学生来说,尤为重要。
  在习作教学的起始阶段,教师的引入不仅要积淀学生的情感基础,而且应为随后的习作知识的渗透做好前期准备。
  教学苏教版三上《设计动物名片》时,教师针对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设计了下面的话题导入:
  动物王国准备召开一个动物联谊会,要求必须携有自己的名片才能参加。小动物们愁坏了,他们想请聪明的小朋友帮忙设计富有个性的名片,好让他们参加联谊会并结识更多的朋友。
  童话般的情节让热心肠的孩子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富有个性”的名片设计要求经小动物的口提出,不仅不显得生硬,反而多了些许挑战。随后在讨论名片的内容时,学生七嘴八舌地归纳出:介绍小动物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特殊本领,这其实也是教师在本次习作中所要引导学生需要掌握的“习作知识”,但由学生讨论得出更利于激发学生习作的热情。
  教学苏教版四上《XX的自述》,在课始的暖场热身环节,教师首先出示了学生平时喜欢的小谜语,游戏式的课堂引入,冲淡了作文课的沉闷气氛,拉近了学生与教师的距离。对于谜语的内容,教师精心地做了一些小小的处理:
  “我的身体细又长,头长细毛身上光,生来就爱讲卫生,天天嘴里走两趟。(牙刷)”“我穿花皮绿衣裳,圆圆肚里水汪汪,生的子儿多,个个黑脸膛。(西瓜)”
  学生很快能猜出谜底,并发现这两则谜语都抓住了事物的主要特征,而且还有一个共同的“我”,由此引出本次习作教学的主题——“自述”。两则小小的谜语轻轻松松地让学生感知了“自述”的表达形式,渗透了第一人称“我”的写作知识,懂得了要抓住事物的特征,并领悟到这样写的好处,真可谓一举多得。
  毫无疑问,习作课开场的别开生面,营造了一种宽松、自然和自由的习作氛围,为学生习作做好了情意共融的心理准备,这是习作教学成功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它不仅自然导入到习作话题,而且为习作知识的渗透做好了铺陈。
  二、“惊奇”的演绎:悄然无痕的渗透
  四川师范大学马正平先生认为,写作的终极本质是写者对精神秩序(情思理想、价值取向)与书面语言符号秩序(语流符号结构)的创建与缔造,即人对自由生命秩序的创生与建构。有生活,并不一定会写作。对于儿童习作,教师能够给予学生的不是“写作内容”,而是如何想办法去唤醒或建构学生写作的“表达图式”。可见,习作知识的呈现强调时机和方法,要让学生在不自觉中习得,进而转化为习作技能。
  如三年级习作课《吹泡泡》,教师用欢快的音乐,充满童趣的泡泡画面进入话题,随后请学生从示范、观察到各自体验,用上一系列的动词说说泡泡诞生的过程。整个活动充满了乐趣,《泡泡诞生记》应运而生,“动词的准确连用”这一习作知识在这一过程中悄然渗透。教师并不止步于此,又用“怎样吹出更大更奇特的泡泡?”这个富有挑战性的话题再次激起学生的挑战欲。首先出示几位泡泡大师的表演视频,让学生认真观察大师的神态、动作。然后,在接下来的“泡泡比美”大赛中,让各位现场的泡泡大师反复试验,改进吹法,还为自己的泡泡命名。最后《泡泡比美记》生动地展示了学生观察,乃至创造的成果。此过程不仅让学生收获吹泡泡秘诀,而且进一步巩固了“动词的准确连用”这一知识点。
  以上整个活动过程把抽象、枯燥的“观察”寓于形象、生动的“体验”“表达”之中,这样做,不仅不会让学生觉得无趣,而且听其“表达”就知“观察”是否细致,动词使用是否准确。学生在不经意间,在游戏、观察、表达三位一体中,一步一步地走向习作目标的达成。
  再以《XX的自述》为例,课前教师让学生准备了一件自己喜欢的物品,在引入“自述”话题后,教师便与学生一起施展魔法。教师摇身一变成了例文中的小闹钟,学生也在教师“变变变”的情绪渲染和心理暗示下变成了自己带来的那件物品。随后课堂便以小闹钟交朋友的形式展开,从“朋友—好朋友—知心朋友”层层递进,不断升华,小闹钟与到场的“朋友”(钢笔、橡皮、储蓄罐……)介绍了自己的外貌特征、高超的本领,以及各自难忘的经历。在小闹钟的“示范”下,朋友间的相互介绍也不知不觉地用上了人的外貌、动作、语言,像“人”一样有了丰富的情感。而这正巧妙突破了此次习作教学的重点——学会用拟人化手法介绍生活中常见事物的方法。
  三、“惊奇”的谢幕:简明扼要的口诀
  口诀在内容上具有系统性、条理性、概括性的特点,在形式上朗朗上口,容易记忆。教学中巧妙利用口诀,便于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运用,能有效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在课堂尾声将习作知识以顺口溜、小口诀的形式呈现,不仅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利于将零碎的内容有条理地归纳起来。
  如苏教版四上《设立一个新节日》,教师指导交流后出示:
  我当节日策划师,围绕主题巧设计。名称奇特理充足,表達心愿不忘记。
  节日布置要热闹,个人装扮很奇异。节日活动更好玩,绝对快乐又欣喜。
  这样的口诀再次强调了这次的想象作文重点在“奇”,节日设计时可围绕某个“心愿”为主题,从“节日布置”“个人装扮”“节日活动”等方面去展开,这样一来,学生轻松提笔,每个人都有内容可写。
  再看《XX的自述》写法口诀,第一人称“我”的运用,“拟人化”写法的具体操作清晰明了地蕴含其中:
  世上千千万万物,都想张口来自述。魔棒一挥变成人,“我”的样貌描清楚。
  “我”的本领很高强,动作、语言全用上。人的情感“我”也有,快乐、痛苦听“我”诉。不贪功劳不图名,期待人们多爱护!
  就连写“感动”类的叙事作文,也能从口诀中轻松掌握与写其他叙事作文不一样的技巧:
  暖心的话语要倾诉,亲切的神情在流露。非常的动作需关注,激动的内心有起伏。
  学生很快能记住从对方“暖心的话语”“亲切的神情”“非常的动作”去刻画,从自身“激动的内心”去倾吐感动。
  这些简明扼要的口诀,巧妙地将“习作知识”再次呈现,便于记忆和运用,掌握“写作工具”的学生的写作热情被再次点燃。
  诗人歌德说过:“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对于处在习作初期的儿童来说,兴趣和信心重于一切。我们要关注学生的需要意识,将他们需要的习作技巧以他们喜欢的“惊奇”的方式呈现,仿若精彩的演出,让“有意思”始终成为他们的共同感受。相信厚积薄发,习作知识的动态呈现,定能让学生自我“习得”,提高习作能力。
其他文献
去年的六月份,我校第一届AP课程班(即美国大学先修课程,学生不参加中国高考,直接申请美国高校)的学生毕业了。  我问一位毕业生:“你接受了中国的教育,也接受了美式的教育,你认为他们之间最大的不同在哪里?”  这位学生想了想告诉我:“我们的学生选择大学和专业只需要三天;而在美国教育中,高中三年都在做人生规划,他们有学生发展指导,让学生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以及什么是适合自己的。”  我明白了,为什么有的
笔者在教学研究和实践中发现,在译林版《牛津小学英语》综合板块(通常指EFGH板块)应用思维导图设计、组织教学活动,能够保持单元话题的连贯性,能让学生在有趣的情景中整体操练和巩固语言,使他们在单词、句子和语篇间建立联系,能帮助学生梳理、归纳和总结知识点,在对所学内容融会贯通的基础上强化巩固单元的重、难点,从而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有效提升。本文以5A Unit 3 At a Music less
当《新媒体联盟地平线报告:2014基础教育版》以“教育技术变革”来提醒我们教育动态时;当《2014互联网趋势报告》中提到的未来六大趋势中,教育变革竟占一大趋势,“教育行业可能已到爆发点”这个信号震惊我们时;当《2014互联网跨界趋势报告》指出,目前几乎所有的PC和移动游戏都可以联网,这一年教育行业的渗透还刚刚起步时;当借互联网快速发展挑战自我成功的马云在阿里巴巴集团美国上市时演讲,提到短短几年信息
【摘 要】学校管理需要打好两张“牌”,一是智慧引领,一是文化浸润。集体的、名师的、科研的智慧引领让学校管理民主、科学、富有实效。同时,学校管理需要明确的价值观。挖掘学校的历史文化内涵,构建价值观体系,可以形成文化立校背景下的学校管理特色。  【关键词】智慧;诚敬文化;学校管理  【中图分类号】G6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19-0048-03  【作者简介】
我省普通高中在求真、尚善、臻美的道路上,已迈出多样发展、特色发展、优质发展的蹒跚步伐,既面临着难得机遇,也面对着严峻挑战。马克思认为,机遇不过是“历史环境”造就的“历史机会”,挑战往往是“历史环境”催生的“现实问题”。立足新的起点,再创我省普通高中发展新优势,必须以理性抓住“历史机会”,以智慧破解“现实问题”,在适应转型、自觉转轨、主动转变的道路上,追寻“不一样的精彩”。  一、适应转型的实质就是
《人民教育》杂志2011年第1期刊载了五位记者的“年终综述”,分别是李帆的《让教育回归“常识”——写在岁末年初的一些思考》(以下简称“李文”)、冀晓萍的《人,究竟该怎样成长——2010年末,关于人格教育的思考》(以下简称“冀文”)、余慧娟的《教学改革的方向性思考》(以下简称“余文”)、钱丽欣的《开创学生美好的未来》(以下简称“钱文”)、程路的《何来善缘结恶果——反思2010年发生的两起青少年恶性暴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于2012年1月正式发布了。新的英语课程标准的出台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2010-2020)的需要,其重要的任务就是“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落实国务院的“规划纲要”。在未来的十年里,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做到如下三个“坚持”:坚持德育为先,坚持能力为重,坚持全面发展。与此同时,还要完成“调整教材内容”“科学设计课程难度”“深入研究、确定不同教育阶段学生
【摘要】古诗词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由于时空的阻隔、生活经历的不同,儿童在学习古诗时存在着一定的困难。通过诵读、思与辩、演绎等古诗教学策略,引导学生进一步体味古诗的精妙,感悟古诗的意味,破解古诗教学的难题。  【关键词】古诗教学;策略;诵读;思与辩;演绎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29-0021-02  【作者简介】唐靖霞
题海式的复习课常常使学生苦不堪言,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教师必须对学生的认知基础和知识漏洞了然于胸,才能有针对性地选择典型例题进行复习,为精讲、精练、高效、减负打下基础。  教师如何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呢?“前测”不失为一剂良方!所谓“前测”,就是在上课之前,根据复习目标、复习内容编制一定量的习题对学生进行测试,经过批改,根据学生作业中的问题进行细致的分析得出错误原因,计算出错误率,并根据
【设计理念】  “第一课时”曾经被很多语文教师认为是“家常课”,“家常”并非日常,不是为了突出它的重要性,而是将其关在自己的教室里,不愿且不能“端”出来。“不愿”是因为觉得不像第二课时那么具有观赏性,“不能”是因为无法将其设计得具有观赏性。第一课时嘛,无非就是读读书,识识字,有什么可呈现的。  读读书,识识字,就这么简单,就这么实在。教师把第一课时呈现出来,不应只为观赏性,上课可不是为了观众,眼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