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健康的心理是做好新时期公安工作的重要保证,是提高警察综合素质的基础,也是明辨是非、抵御各种诱惑的保证。本文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了影响警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结合公安工作的实际需求提出了警察心理健康的内容,并从高度重视公安工作,切实关注警察的心理健康,构建警察心理健康的社会支持系统及注重自身心理健康的维护等方面提出了提高警察心理健康水平的措施,以期打造具有过硬心理素质的新时代公安铁军。
关键词:警察;心理健康;心理压力;措施
中图分类号:B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164(2021)01-0146-02
基金项目:2020年度南京森林警察学院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项目编号:S202012213003)。
公安工作的职业特点、职责、性质和任务等因素,决定了人民警察除了要具有普通人的心理特征外,还应具备特殊的职业心理。健康的心理是警察做好新时代公安工作,依法履行职责、完成各项任务的重要保证。
一、警察心理健康的意义
如今,社会要求人民警察在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健康的体魄基础上,还要有健康的心理。警察的心理健康对新时期公安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做好新时期公安工作的重要保证
新时期公安工作的重点是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确保社会大局稳定、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心理健康有助于人民警察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提高处理复杂警务工作的效率。公安机关的性质决定了警察的工作要经常面对复杂的人际关系、错综的社会关系、突发事件等[1]。这就需要警察调动巨大的心理能量来完成警务工作。
(二)提高警察综合素质的需要
新时代警察要完成党和人民交给的任务,除了要具备较高的政治素养、强健的身体以及精湛的业务能力外,还要有健康的心理作支撑,以便克服工作中的紧张、艰苦、焦虑、危险、恐惧等状况,从而保持心理和行动的协调统一,才能更好地满足紧张、繁重的工作需要。
(三)明辨是非抵御各种诱惑的保障
具备健康心理,才能抵御工作中的各种诱惑,才能谨慎判断处理工作中遇到各种情况,准确接受外来信息的输入。人民警察应在积极、正常的心理反应和良好情绪支持下,施以最佳的执行效力,并积极主动履行自身的责任与义务,只有这样,才能牢固树立公仆意识,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正确使用手中的权力,坚持立警为公,执法为民。
二、警察心理健康及其内容
警察心理健康是指警察在工作、生活和行为中表现出来的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2]。关于警察心理健康的内容,学界并无统一的说法,结合警察工作的特殊性,本文认为,警察的心理健康应该包含以下内容:
没有明显心理异常。即在工作、家庭生活、社会交往中没有明显的心理上的障碍或异常表现;对事物的理解相对客观、准确;面对新事物、新问题不回避、不拒绝,能用自己的知识、能力有效解决。
能够公正客观地评价自己。即在工作、家庭和社会生活中能够正确认识自己,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公正客观地评价自己,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在肯定自己成绩的同时,也能看到自己的不足,能在了解自己的基礎上,最大限度地发现自身价值和潜能。
具有较为稳定的情绪。即在工作、生活中保持稳定平和、乐观向上的情绪,具有宽广的胸怀、合作的气度和的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很强的控制能力。面对危机,可以做到处变不惊、果断决策、临危不惧;面对不平之事,可以做到心平气和,不会因为小事而引起较大的情绪波动,或无缘无故产生焦虑、恐慌,能较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并善于审时度势、准确判断。
具有顽强的意志品质。即在理想、信念、价值观、动机、需要等方面与外显行为相一致,具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决心,对失败与挫折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和容忍度。
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即能与各方面人员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包括父母、子女、配偶、朋友、工作对象等,能以满腔的热情和积极的工作态度对待他们和服务对象,尊重他人,理解包容工作对象的缺点和不足,待人诚恳,处事周全,在心理相容的气氛中加深对彼此的了解。
具有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即不管处在何种环境中,都能良好适应,能正确认知国家需要与自我发展需要的关系,不断修正自我、塑造自我,以更好地适应当前社会。
三、影响警察心理健康的因素
警察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其承受的心理压力比普通人要大得多。在所有应激类职业中,警察工作所需要承受的心理压力指数高居首位,长期的压力会对警察的生理和心理造成极大危害。从我国公安队伍的现状来看,有以下三方面压力对人民警察的心理影响较大。
(一)工作压力
公安队伍是和平时期牺牲最多、奉献最大的一支队伍。2019年全国公安机关有280名公安民警、147名辅警因公牺牲,6211名公安民警、5699名辅警因公负伤[3]。新时代公安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比较多,工作节奏越来越快,工作量急增。警察在面对超负荷工作的同时,要随时准备应付各种不可预期的、危险的事件,甚至还要面对各种暴力威胁甚至伤残死亡的威胁。长此以往,必然对警察造成沉重的心理负担,使部分警察很容易出现烦躁、焦虑等心理问题。
(二)社会压力
社会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使现代犯罪出现了许多新特点,给公安工作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考验。由于执法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明显增强,整个社会对公权力的监督制约机制日趋完善,社会各界对公安工作的期望越来越高。虽然大多人数表现出对公安工作的认可,但也有一些人对公安工作不理解、不支持,对民警执法不满。近年来,警察在执法工作中遭遇围攻、谩骂、恐吓、诬告乃至暴力侵害的案件时有发生。
(三)生活压力
由于警察工作的特殊性,注定了他们要常年加班加点而与家人、亲戚、朋友聚少离多,难以完成作为丈夫、妻子、父母、子女应尽的义务,久而久之,警察对家庭的愧疚极易造成心理失衡。警察作为社会成员的一分子,也有正常需求和欲望,诸如晋级升衔、个人婚恋、家属问题、子女升学就业等,但由于各种原因部分需求长期得不到满足,导致警察心理失衡。上述原因容易导致警察产生焦虑、抑郁、紧张等不良情绪,严重危害了警察的心理健康[4]。 四、提高警察心理健康水平的措施
警察的心理健康,直接关系到队伍建设、工作效率、公安事业全面发展的大局,警察心理健康是应引起社会足够重视的客观存在。提高警察心理健康水平,要从国家和政府、各级公安机关、社会家庭、警察个人四个层面加以解决。
高度重视公安工作。加强党对公安工作的领导,帮助解决公安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为公安机关依法履行职责创造良好条件。要对这支特殊的队伍给予特殊的关爱,通过全面落实从优待警措施、完善人民警察荣誉制度,以增强警察的职业荣誉感、自豪感、归属感。
切实关注警察的心理健康。各级公安机关要完善管理机制,以人为本,为警察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建立健全警察激励、执法、维权、休假等机制,激发警察工作热情和工作积极性;同时要建立警察心理档案。公安各级管理部门要不定期或定期地通过表象观察、心理测查、心理咨询或运用更具专业水准的诊疗方式等,对广大民警特别是执行重大任务、参与应急突发事件的警员从性格、情感、行为、精神等方面进行细致观察和谈心,及时开展专业的心理辅导和矫治,防止其因严重心理障碍在工作中引发过激行为,确保队伍的安全稳定。
构建警察心理健康的社会支持系统。可通过警察公共关系建设加强社会对警察心理健康的支持和关怀,促进警察的身心健康;充分发挥舆论的引领作用,通过典型宣传,使警察职业和警察的工作得到社会和群众的认可、支持;让警察家属真正了解人民警察在维护社会安定、打击违法犯罪、保护人民生命财产等方面付出的艰辛,对他们的付出表示理解与支持,并为他们所做的贡献感到自豪,使得警察获得最可靠的、最信赖的家庭心理支持和情感支持,使他们收获满意的归属感,在心理承受上少一份压力、多一种工作动力[5]。
注重自身心理健康的维护。对警察个体来说,要想从根本上缓解和消除心理健康問题,最重要的解决办法是要学会自我调适。警察需正确认识自我,注重个性修养,悦纳自我;自学必要的心理学知识,了解和掌握自身的心理活动规律,培养和提高自身心理品质,提高应挫能力;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健全的人格。
五、结语
打造高素质的公安铁军是新时代公安队伍建设的需要,警察在具备过硬的业务素质与健康的体魄的同时,也要拥有完善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品质。提升警察的心理健康水平有助于强化公安队伍建设和提高公安队伍战斗力。当然,构建和维护警察的心理健康机制是一项长期的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各级公安统筹规划,常抓不懈,才能真正打造出高素质的公安铁军。
参考文献:
[1]孟勇.论警察心理健康问题与对策[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9(05):468-469.
[2]黄坤.公安民警心理健康的困境与对策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19).
[3]山东网警. 2019年!全国公安机关280名公安民警、147名辅警因公牺牲,6211名公安民警、5699名辅警因公负伤![EB/OL].(2020-01-13)[2020-11-17]. https://baijiahao.baidu com/s?id=1655587874558862682&wfr=spider&for=pc.
[4]吴连表.浅析警察的心理健康问题[J].湖南农机,2007(09):128-129+138.
[5]贺朝晖.警察的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和对策[J].职业与健康,2007(23):2145-2147.
(荐稿人:王志红,南京森林警察学院管理学院教授)(责任编辑:邹宇铭)
关键词:警察;心理健康;心理压力;措施
中图分类号:B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164(2021)01-0146-02
基金项目:2020年度南京森林警察学院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项目编号:S202012213003)。
公安工作的职业特点、职责、性质和任务等因素,决定了人民警察除了要具有普通人的心理特征外,还应具备特殊的职业心理。健康的心理是警察做好新时代公安工作,依法履行职责、完成各项任务的重要保证。
一、警察心理健康的意义
如今,社会要求人民警察在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健康的体魄基础上,还要有健康的心理。警察的心理健康对新时期公安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做好新时期公安工作的重要保证
新时期公安工作的重点是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确保社会大局稳定、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心理健康有助于人民警察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提高处理复杂警务工作的效率。公安机关的性质决定了警察的工作要经常面对复杂的人际关系、错综的社会关系、突发事件等[1]。这就需要警察调动巨大的心理能量来完成警务工作。
(二)提高警察综合素质的需要
新时代警察要完成党和人民交给的任务,除了要具备较高的政治素养、强健的身体以及精湛的业务能力外,还要有健康的心理作支撑,以便克服工作中的紧张、艰苦、焦虑、危险、恐惧等状况,从而保持心理和行动的协调统一,才能更好地满足紧张、繁重的工作需要。
(三)明辨是非抵御各种诱惑的保障
具备健康心理,才能抵御工作中的各种诱惑,才能谨慎判断处理工作中遇到各种情况,准确接受外来信息的输入。人民警察应在积极、正常的心理反应和良好情绪支持下,施以最佳的执行效力,并积极主动履行自身的责任与义务,只有这样,才能牢固树立公仆意识,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正确使用手中的权力,坚持立警为公,执法为民。
二、警察心理健康及其内容
警察心理健康是指警察在工作、生活和行为中表现出来的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2]。关于警察心理健康的内容,学界并无统一的说法,结合警察工作的特殊性,本文认为,警察的心理健康应该包含以下内容:
没有明显心理异常。即在工作、家庭生活、社会交往中没有明显的心理上的障碍或异常表现;对事物的理解相对客观、准确;面对新事物、新问题不回避、不拒绝,能用自己的知识、能力有效解决。
能够公正客观地评价自己。即在工作、家庭和社会生活中能够正确认识自己,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公正客观地评价自己,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在肯定自己成绩的同时,也能看到自己的不足,能在了解自己的基礎上,最大限度地发现自身价值和潜能。
具有较为稳定的情绪。即在工作、生活中保持稳定平和、乐观向上的情绪,具有宽广的胸怀、合作的气度和的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很强的控制能力。面对危机,可以做到处变不惊、果断决策、临危不惧;面对不平之事,可以做到心平气和,不会因为小事而引起较大的情绪波动,或无缘无故产生焦虑、恐慌,能较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并善于审时度势、准确判断。
具有顽强的意志品质。即在理想、信念、价值观、动机、需要等方面与外显行为相一致,具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决心,对失败与挫折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和容忍度。
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即能与各方面人员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包括父母、子女、配偶、朋友、工作对象等,能以满腔的热情和积极的工作态度对待他们和服务对象,尊重他人,理解包容工作对象的缺点和不足,待人诚恳,处事周全,在心理相容的气氛中加深对彼此的了解。
具有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即不管处在何种环境中,都能良好适应,能正确认知国家需要与自我发展需要的关系,不断修正自我、塑造自我,以更好地适应当前社会。
三、影响警察心理健康的因素
警察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其承受的心理压力比普通人要大得多。在所有应激类职业中,警察工作所需要承受的心理压力指数高居首位,长期的压力会对警察的生理和心理造成极大危害。从我国公安队伍的现状来看,有以下三方面压力对人民警察的心理影响较大。
(一)工作压力
公安队伍是和平时期牺牲最多、奉献最大的一支队伍。2019年全国公安机关有280名公安民警、147名辅警因公牺牲,6211名公安民警、5699名辅警因公负伤[3]。新时代公安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比较多,工作节奏越来越快,工作量急增。警察在面对超负荷工作的同时,要随时准备应付各种不可预期的、危险的事件,甚至还要面对各种暴力威胁甚至伤残死亡的威胁。长此以往,必然对警察造成沉重的心理负担,使部分警察很容易出现烦躁、焦虑等心理问题。
(二)社会压力
社会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使现代犯罪出现了许多新特点,给公安工作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考验。由于执法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明显增强,整个社会对公权力的监督制约机制日趋完善,社会各界对公安工作的期望越来越高。虽然大多人数表现出对公安工作的认可,但也有一些人对公安工作不理解、不支持,对民警执法不满。近年来,警察在执法工作中遭遇围攻、谩骂、恐吓、诬告乃至暴力侵害的案件时有发生。
(三)生活压力
由于警察工作的特殊性,注定了他们要常年加班加点而与家人、亲戚、朋友聚少离多,难以完成作为丈夫、妻子、父母、子女应尽的义务,久而久之,警察对家庭的愧疚极易造成心理失衡。警察作为社会成员的一分子,也有正常需求和欲望,诸如晋级升衔、个人婚恋、家属问题、子女升学就业等,但由于各种原因部分需求长期得不到满足,导致警察心理失衡。上述原因容易导致警察产生焦虑、抑郁、紧张等不良情绪,严重危害了警察的心理健康[4]。 四、提高警察心理健康水平的措施
警察的心理健康,直接关系到队伍建设、工作效率、公安事业全面发展的大局,警察心理健康是应引起社会足够重视的客观存在。提高警察心理健康水平,要从国家和政府、各级公安机关、社会家庭、警察个人四个层面加以解决。
高度重视公安工作。加强党对公安工作的领导,帮助解决公安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为公安机关依法履行职责创造良好条件。要对这支特殊的队伍给予特殊的关爱,通过全面落实从优待警措施、完善人民警察荣誉制度,以增强警察的职业荣誉感、自豪感、归属感。
切实关注警察的心理健康。各级公安机关要完善管理机制,以人为本,为警察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建立健全警察激励、执法、维权、休假等机制,激发警察工作热情和工作积极性;同时要建立警察心理档案。公安各级管理部门要不定期或定期地通过表象观察、心理测查、心理咨询或运用更具专业水准的诊疗方式等,对广大民警特别是执行重大任务、参与应急突发事件的警员从性格、情感、行为、精神等方面进行细致观察和谈心,及时开展专业的心理辅导和矫治,防止其因严重心理障碍在工作中引发过激行为,确保队伍的安全稳定。
构建警察心理健康的社会支持系统。可通过警察公共关系建设加强社会对警察心理健康的支持和关怀,促进警察的身心健康;充分发挥舆论的引领作用,通过典型宣传,使警察职业和警察的工作得到社会和群众的认可、支持;让警察家属真正了解人民警察在维护社会安定、打击违法犯罪、保护人民生命财产等方面付出的艰辛,对他们的付出表示理解与支持,并为他们所做的贡献感到自豪,使得警察获得最可靠的、最信赖的家庭心理支持和情感支持,使他们收获满意的归属感,在心理承受上少一份压力、多一种工作动力[5]。
注重自身心理健康的维护。对警察个体来说,要想从根本上缓解和消除心理健康問题,最重要的解决办法是要学会自我调适。警察需正确认识自我,注重个性修养,悦纳自我;自学必要的心理学知识,了解和掌握自身的心理活动规律,培养和提高自身心理品质,提高应挫能力;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健全的人格。
五、结语
打造高素质的公安铁军是新时代公安队伍建设的需要,警察在具备过硬的业务素质与健康的体魄的同时,也要拥有完善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品质。提升警察的心理健康水平有助于强化公安队伍建设和提高公安队伍战斗力。当然,构建和维护警察的心理健康机制是一项长期的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各级公安统筹规划,常抓不懈,才能真正打造出高素质的公安铁军。
参考文献:
[1]孟勇.论警察心理健康问题与对策[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9(05):468-469.
[2]黄坤.公安民警心理健康的困境与对策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19).
[3]山东网警. 2019年!全国公安机关280名公安民警、147名辅警因公牺牲,6211名公安民警、5699名辅警因公负伤![EB/OL].(2020-01-13)[2020-11-17]. https://baijiahao.baidu com/s?id=1655587874558862682&wfr=spider&for=pc.
[4]吴连表.浅析警察的心理健康问题[J].湖南农机,2007(09):128-129+138.
[5]贺朝晖.警察的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和对策[J].职业与健康,2007(23):2145-2147.
(荐稿人:王志红,南京森林警察学院管理学院教授)(责任编辑:邹宇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