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只眼看全球

来源 :智慧少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anli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号摄象机,再往右一点……2号摄象机赶快推近!ok!终于抓到这个镜头了!”
   咦,又是什么火爆的选秀节目?告诉你吧,这次镜头中的主人公既不是玉米,也不是凉粉,而是一只活泼可爱的小蜜熊。而且,竟然是在茂密的丛林里实地拍摄的!怎么可能?蜜熊生活在树顶,一向神出鬼没,哪能拍的到?即使科学家一天24小时跟踪,也难觅踪影啊!孤陋寡闻了不是,你知道吗,现在的科学家们都拥有“三只眼”。啊,成二郎神了?呵呵,事实上,这“三只眼”是一整套用科技武装起来的令人难以置信的装备。不信?让我们一起去看个究竟!
  
  太空福尔摩斯
  
   称它是太空福尔摩斯一点不为过,因为它明察秋毫,一切都逃不过它的“法眼”。它是谁呢?没错,卫星!说到现在的卫星,它们的能耐可大了,美国的Quickbird,法国的spot,加拿大的Radarsat……不下160个民用卫星把地球拍得寸土不漏!瞧,在巴西,“太空福尔摩斯 ”正在繁忙地工作着,它们传来一张张令人震惊的照片:被誉为“地球之肺”的亚马逊热带雨林已经满目疮痍,滥砍滥伐正在蚕食着大片森林,大自然危在旦夕!怎么办?以伊莎贝尔为首的研究小组,希望借助卫星拍摄到的照片来拯救这片雨林!
   这些从太空中拍摄的照片可以侦察到森林消失的点滴迹象。而且,照片是每天都更新的,通过这些照片进行一段时间的跟踪,就可以看到一个区域里所发生的变化。另外,研究小组的科学家们设计出一个巧妙的计算机程序,他们对卫星接收到的信息进行研究,这些信息也就是地球反射到空间的光线,尤其是接近红外线的光线,通过分析这种反射到空间的光线,就可以辨认出巴西各种不同类的地表植被(热带稀树草原、森林、牧场、耕地……)。这一技术使得科学家们对照片上的每个像素内所发生的情况了如指掌。通过不同照片的比较,就可以发现异常的森林砍伐迹象,从而拉响警报,就地阻止伐木者!
  
  森林中的迷你间谍
  
   迷你间谍,的确迷你,个头仅相当于一盒纸牌。不过,别看人家身材矮小,能耐可大着呢。这不,在加利福尼亚的圣贾辛托山,这些迷你间谍正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们散落在丛林中的各个角落里,与150多种动植物为伴,昼夜不停地监测着这片小天地……
   它们是怎样工作的呢?原来,迷你间谍集多种传感器于一身,可以测量光线、温度、湿度、气压、风速等。然后,它们又能将大量的数据通过无线电信号直接传送到中央服务器上。科学家只需要把它们一点一点汇总起来就可以对整个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有一个总的了解。实际上,这些微型电子间谍形成了一个真正的监控网络,成为科学家的好帮手!借助这个工具,环境科学家可以全面了解某些长期现象,譬如气候变暖对保护区内的小动物和植物的影响。动物学家呢,无论是在实验室里,还是在野外,只需要面对着膝头的手提电脑,随时查询,就能了解动物的信息了。呵呵,你想象中的“研究人员追着猴子满森林跑”的时代将一去不复返啦!
  
  “机器鱼”显身手
  
   说了陆地、说了太空,你肯定要问:海底呢?科学家们是怎样观察海洋水生环境的?靠“机器鱼”啊!呶,在地中海,“机器鱼”已经成了家喻户晓的明星了!我们先来看看这家伙的酷酷造型:通体黄色,体重50千克,身长2米左右,浑身长满螺钉和微型处理器。它的真正身份其实是——无人驾驶小型潜水艇。最近,它将开始在马赛的港湾里巡逻,要说它的任务,那就是帮助科学家们更好地观察地中海的水生环境!
   咦,这家伙既没有螺旋桨,也没有发动机,究竟有多大能耐?告诉你,人家可以通过自身活塞的运动来改变体积,从而下沉或上浮。而且,这个小家伙在海洋里可以持续地漂流6个月,无需任何支持。由于它浑身装满了传感器,所以在漂流过程中,它可以记录下大量数据:水温啦,海水的含氧量啦,海水是清澈还是浑浊啦等等。在地中海,这些潜水艇还要对漩涡进行研究:漩涡时常是顺着水流形成的,它把氧气带入海底,使得整个海洋系统得以呼吸。有趣的是,这项任务将由一整队这样的潜水艇共同完成。每个潜水艇负责一片海域,就如同游泳比赛中,每个运动员只占据一条泳道那样。呵呵,有了小潜艇的“编队行动”,科学家们就可以在漫长的距离上对涡流进行全程监测啦!
  
  知识卡片
   微型小潜艇就是自主又廉价的机器人。它的优点一是与传统的海洋考察船的巡弋相比更省钱;优点二是低能耗,每艘小潜艇携有15-20千克的普通电池,但足以维持其在海洋里执行好几个月的检测任务。
  
  上天入地——洞穴探测器
  
   乖乖,谁这么大本事,又入地又上天的?橙子?别开玩笑了!呵呵,告诉你,最后出场的这位——“橙子”最吸引人眼球。别看它长得像个椭圆的橙子,能耐却不小,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全自动水下探测车,能入洞穴,能上太空,你说厉害不厉害?
   “橙子”大名洞穴探测器,小名“深度X”。它有两大特点。特点一:完全自动化。就拿目前在火星上的“机遇”号和“勇气”号来说,它们都只是半自动探测器,虽然能搜集大量的数据和图像并发回地球,但是最终必须得由地球上的科学家根据收到的数据对它们发出下一步往哪儿走、做什么的指令。相比之下,“深度X”能自己“判断”所在地,并且“决定”往哪儿走、做什么,够酷的吧!特点二:眼观八方。“深度X”是全球首个可在任何环境中工作的全三维机器,它能探测到周围任何方向的障碍物并及时避开。
   其实,若说“深度X”最大的本事,那就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这不,它首先向最深的洞穴发起挑战。要知道,1000多米深的扎卡洞是全世界最深的灰岩坑,而且有毒的热水还不断地从洞穴下面汩汩地冒出来。对科学家来说,想深入到扎卡洞50米都不可能。这下好了,“深度X”将依靠自己绝佳的视力,身体的灵活度深入“虎穴”,拍照片、录象,收集数据和样本。没的说,它将成为这项科学研究的最大功臣!
   攻克了洞穴,人家还要挑战太空!据说,不久的将来宇航学家还要派“深度X”闯荡木卫二呢,不但要测绘地图,侦察生命迹象,定期向地球报告搜索结果,还要分析岩石,寻找水源……“深度X”能完成这些艰巨的任务吗?让我们一起期待吧!
其他文献
●《生活,是很好玩儿的》的故事  生活不一定要过得多么华贵而高雅,但一定要有趣、好玩儿,在《生活,是很好玩儿》里,几乎时时、处处都能看出这一点。  作者汪曾祺生于水乡高邮殷实的书香世家。虽生于动荡年代,他的童年却惬意得很。在孙辈里,祖父比较偏爱汪曾祺,亲自教他习字,读《论语》,每临寒暑,还请儒生为他讲解古文。他的父亲汪菊生更是个极有趣的人:绘画、刻图章、弹琵琶、拉胡琴,做菜、打拳、单杠体操、祖传治
期刊
“除了骨肉的感情,跟乡土的千丝万缕,割不断的关系,纯粹出于人类的本能之外,还有一点是真正的知识分子所独有的,就是对祖国文化的热爱。”——傅雷  如果说人生是一条船的话,傅聪先生的人生就是一条孤独远航的船,年纪轻轻便出国学习,一去就是一辈子。但行得再远的船,也得有一颗北极星,为它指明方向,使它不迷航。这颗星,便是《傅雷家书》。从1954年傅聪赴波兰留学,到1966年傅雷夫妇悲怆离世,12年间,家书从
期刊
提起典籍,总让人想起那些尘封在书架上的“大部头”。《尚书》《天工开物》《史记》《论语》等经典典籍,真正能读完并且读懂的人少之又少,甚至有很多孩子一看到繁体字、文言文就头疼。当有人问起为什么要读传统经典,最新综艺《典籍里的中国》给了我们一个流泪看完的答案。  《典籍里的中国》以那些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的经典大部头为切入点,将大部头的名著拆解成一个个有趣的故事,静静讲述。话剧舞台的呈现,古今人物的穿越对话
期刊
沿着弯曲漫长的盘山公路蜿蜒向上,我们乘着大巴车前往紫鹊界。远离了城市的钢筋水泥,我凝望着连绵的青山和碧绿的溪水,不禁赞叹道:山河如画!  寻梯田秀丽之美  微微润湿的空气中,寒冬的梯田沒有青青的稻田,没有金色的稻海,却有着一种独特的美。从山顶极目远眺,数十级的梯田,顺山就势,层层叠叠,高低错落,井然有序,宛如一道道天梯直挂云天。镜子般光洁无瑕的水田从梯田间露出,碧蓝开阔的天空和悠然自得的白云倒映在
期刊
大家好,我叫几何猫。  我有一个爱好,  那就是自言自语。  挂在嘴边的口头禅:  “有多大碗,吃多少饭。”  ……  《几何猫:一只猫的人生哲理》一书中,用幽默而富含哲理的话语,讲述了主人公“几何猫”不管多难,都不放弃理想的人生哲学。在作者斯琴图的笔下,孤独、受挫、坚忍、怀抱梦想等每一种细微的生活片段,都幻化成了诗意的文字和明丽的图画,让我们在产生情感共鸣的同时,也感受到一种温暖的抚慰。虽然琐碎
期刊
为了改善慢性鼻炎,我从九月开始学游泳。我总是选择早上开馆的时间,原因是人少。如果一条泳道有人,我就难免觉得自己碍手碍脚。他们从我身边加速超过的时候,我仿佛可以听到他们的嘲笑声:哪来这么一个挡路的笨蛋?  这些超过我的人,每一个似乎都跟专业运动员一样身姿矫健。看到他们在泳道里乘风破浪,我头脑中就会响起一个久违的评论声:死心吧,你根本不适合这件事。  以前看过一本教写作的书,叫《一只鸟接着一只鸟》,里
期刊
向建党100周年献礼的电视剧《山海情》播出后,得到好评无数。作为一部主旋律的扶贫剧,《山海情》建立在真实的故事背景之上,讲述了上世纪90年代,从宁夏贫瘠甲天下的西海固地区搬迁到玉泉营地区的移民們,从无到有地建设新家园的故事。  这个快餐时代,从2倍速降到1.5倍速,最后到1倍速,是观众对电视剧的最高评价。《山海情》让我降为1.5倍速观看,是因为其中一场没有对白的戏——水花逃婚后,为了父亲又折回来了
期刊
前段时间,被誉为“20世纪人类最重大考古发现之一”的三星堆遗址,在新发现的6座祭祀坑中,出土了古蜀文明的黄金面具、青铜人像、玉琮、象牙、丝绸等500多件重要文物,让人震惊不已。其中,以黄金面具最为引人关注。这副面具“有眉骨,是凸出来的”,完全是一个人面目的立体轮廓,而且还有“耳洞”。虽然只有半张,但已足够神秘,让人脑洞大开。它的另一半到底是什么样?这面具是用来做什么的?P图来告诉你。  @哼哼:万
期刊
诵读篇章  荷塘月色(节选)  朱自清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月亮渐渐地升高了,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已经听不见了;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  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
期刊
睡莲生长于各种湖泊、水流缓慢的河流,分布区域几乎覆盖全球。心形绿叶漂浮在水面上,结实的根茎深埋于地下,叶茎穿出水面,绽放出迷人的花朵。睡莲的花朵色彩丰富,被誉为“花中睡美人”。  李子俊在大约四五岁的时候就对睡莲产生了兴趣,“那时候家里并没有种睡莲,为什么喜欢它已经不记得了。”妈妈的解释更有诗意,“我妈说我可能是瑶池的神仙,被贬下了凡间。”  小学的时候,李子俊就开始琢磨用不同品种的睡莲杂交,培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