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爱的定义有很多种,对于常人而言,或许是一种感受,是一次感动。我更倾向于这种对爱的描述: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赐;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不做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的恶,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爱是永不止息。这句话里面对于爱的信息很丰富,对于不同年龄的人来说,爱的体现也不一样。而作为班主任的经历告诉我,小学德育教育源源不断的力量就是来自于此——爱。
【爱治愈心灵】
对于多数人来说,小学生是一个简单的、单纯的、无忧无虑的群体。和他们在一起生长,就是浸润在快乐的童年里,我曾经也是这样认为的,他们的心灵幼小所以好保护,所以家长和老师可以很好洞穿。直至自己成为一名班主任,我才明白,任何一位德育教育者,都不会把学生个体简单化,相反,每一个个体,都是复杂的。他们的心灵向你敞开的时候,是快乐的;可一旦向你关闭,可能就成为了困扰德育工作者的难题。
我就遇到这样的学生。刚入学时,他跟其他孩子一样向往,开启了自在的小学生活。可是一学期过去,随着学习的不适应,家庭因素的影响,这个孩子的内心在一步步转变,曾经乐观有灵气的脸庞多数在发呆,变得躁动,不爱学习,随之撒谎违纪捣乱是家常便饭,甚至沾染社会不良习性。是这个孩子真的无药可救?还是我处理的方式简单不够注意?作为一名班主任,我很清楚,对于这两个问题的回答都是否定的。我研读了有关心灵方面的丛书,决定尝试打开他的心灵,真正走进去帮助他。倘若他心灵关闭了,我所付出的都是徒劳,这就是我一直没有解决的问题。我们总在教育,以爱之名,教育再教育,可是却没有得到同等的回报,于是失望,痛心。我一直坚信,在他心里,是有爱的,他有盼望,他的心灵可以向我敞开。谈心并不能帮助我打开属于他自己的心灵,如若有效,早就有所改变。于是我换了另一种方式去窥探--沙盘游戏。他爱玩,我就为他提供玩的场所。他喜欢自由,我就在一旁静静记录。每一次的沙盘游戏,都是他情绪的内心的体现,他不需要和我交谈,不需要回答我,在这个游戏里,他是主体,得到了安全和自由。而这,就是我给他的爱,并没有伟大的名义,有的只是陪伴,有的只是在一旁观察,只是去了解他的内心。功夫不负有爱,孩子是需要爱的,我窥探到他内心的想法,可以适时给他鼓励、批评、帮助,真正站在孩子心灵的角度陪伴他,改变他,治愈他。虽然已经四年,每一步改变都很漫长,也并不顺利,但是,他内心情感的越来越丰富告诉我,爱,已经开始在治愈他的心灵,我相信小学六年,他不会再越变越恶,如圣经所言,他感受到爱。爱驱使我的德育工作寻找新的方式,并给了我和学生前进的动力,这就是力量。
【爱治愈行为】
打开学生心灵的一扇门,才可以走进去,才能知道那里丰富多彩的世界,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的行为。我所带的班级,可以说不幸,也可以说是幸运。班级集家长不管、学习很差、调皮捣乱的学生一大半,说实话,刚接手的时候觉得自己的人生都黑暗了,我并不是一个很有经验的德育工作者,我只是一名年轻的班主任。似乎职业生涯于我很不公平,我一开始就承受比别人重很多的我不能承受之重。我开始焦躁,这个心路历程似乎没有我写起来这么轻松。但也许就是这沉重教会我思考。我既然知道,爱可以治愈心灵,同样,作为一名德育工作者,也需要被治愈。每一个德育工作者都应该被爱治愈,才能更好地从事德育教育,这是一门关乎人的教育。所以从教育者,到被教育者,都应该在爱的关怀下向上。
不同的学生个体,行为的偏差很大,尤其是我提到我接手班级的现状如此。但爱可以治愈心灵,同样就可以治愈行为。这里有一个很简单的案例,在四年级下学期的期末备考期间,区教育局抽查调考,正好抽到了我的班级——至少八个孩子学习成绩存在不及格的困扰。作为一名语文学习主科,我比学生更着急,要补差,要提高,要成绩,重重压力最后其实都只是压在老师的身上。我将紧张的复习工作和德育教育结合起来,而德育工作的要領即是我提出的爱的加冕。短短半个月,很明显,班级一个不爱学习的小男生,在复习阶段每天放学后还故意到我办公室露脸,他告诉我其实心里就是想多和我呆一会。而行为发生改变的原因竟然就是这么简单的一个字--爱。说起来很简单,做起来似乎问题和难处总是并行。不过作为一名德育教育者,就要时刻告知自己,要有成效就要先说服自己,要有效果就要在这条爱的路途上前进,没有回头路,否则前功尽弃。知道学生的内心,才能从内心深处去改变他的行为,才能有所成效。不出所料,调考期末成绩出来,八个不及格的孩子中有六个取得了满意的成绩。学习和德育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的,爱可以治愈行为,产生能量。
【爱生生不息】
爱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总在社会新闻上看到关于某某教师的负面新闻,社会媒体或社会人似乎总乐意沉浸在这样对德育教育的亵渎之中。事实上,千千万万的德育工作者在自己的教育岗位上,付出着无悔的爱。这种爱源于德育教育者,也来源于一个个的学生。我并不赞成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里的教,在我理解看来,更应该是教育的教。我们德育教育者自身充满爱,从学生身上吸收爱,支撑自己,再将爱传递,才是真正的德育。我相信这样,在班级里组织大大小小的活动,才会真正起到教育的意义。摒弃以爱的名义,以教育来教育。陪伴,就是最好的爱,爱,就是最佳的教育。
【爱治愈心灵】
对于多数人来说,小学生是一个简单的、单纯的、无忧无虑的群体。和他们在一起生长,就是浸润在快乐的童年里,我曾经也是这样认为的,他们的心灵幼小所以好保护,所以家长和老师可以很好洞穿。直至自己成为一名班主任,我才明白,任何一位德育教育者,都不会把学生个体简单化,相反,每一个个体,都是复杂的。他们的心灵向你敞开的时候,是快乐的;可一旦向你关闭,可能就成为了困扰德育工作者的难题。
我就遇到这样的学生。刚入学时,他跟其他孩子一样向往,开启了自在的小学生活。可是一学期过去,随着学习的不适应,家庭因素的影响,这个孩子的内心在一步步转变,曾经乐观有灵气的脸庞多数在发呆,变得躁动,不爱学习,随之撒谎违纪捣乱是家常便饭,甚至沾染社会不良习性。是这个孩子真的无药可救?还是我处理的方式简单不够注意?作为一名班主任,我很清楚,对于这两个问题的回答都是否定的。我研读了有关心灵方面的丛书,决定尝试打开他的心灵,真正走进去帮助他。倘若他心灵关闭了,我所付出的都是徒劳,这就是我一直没有解决的问题。我们总在教育,以爱之名,教育再教育,可是却没有得到同等的回报,于是失望,痛心。我一直坚信,在他心里,是有爱的,他有盼望,他的心灵可以向我敞开。谈心并不能帮助我打开属于他自己的心灵,如若有效,早就有所改变。于是我换了另一种方式去窥探--沙盘游戏。他爱玩,我就为他提供玩的场所。他喜欢自由,我就在一旁静静记录。每一次的沙盘游戏,都是他情绪的内心的体现,他不需要和我交谈,不需要回答我,在这个游戏里,他是主体,得到了安全和自由。而这,就是我给他的爱,并没有伟大的名义,有的只是陪伴,有的只是在一旁观察,只是去了解他的内心。功夫不负有爱,孩子是需要爱的,我窥探到他内心的想法,可以适时给他鼓励、批评、帮助,真正站在孩子心灵的角度陪伴他,改变他,治愈他。虽然已经四年,每一步改变都很漫长,也并不顺利,但是,他内心情感的越来越丰富告诉我,爱,已经开始在治愈他的心灵,我相信小学六年,他不会再越变越恶,如圣经所言,他感受到爱。爱驱使我的德育工作寻找新的方式,并给了我和学生前进的动力,这就是力量。
【爱治愈行为】
打开学生心灵的一扇门,才可以走进去,才能知道那里丰富多彩的世界,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的行为。我所带的班级,可以说不幸,也可以说是幸运。班级集家长不管、学习很差、调皮捣乱的学生一大半,说实话,刚接手的时候觉得自己的人生都黑暗了,我并不是一个很有经验的德育工作者,我只是一名年轻的班主任。似乎职业生涯于我很不公平,我一开始就承受比别人重很多的我不能承受之重。我开始焦躁,这个心路历程似乎没有我写起来这么轻松。但也许就是这沉重教会我思考。我既然知道,爱可以治愈心灵,同样,作为一名德育工作者,也需要被治愈。每一个德育工作者都应该被爱治愈,才能更好地从事德育教育,这是一门关乎人的教育。所以从教育者,到被教育者,都应该在爱的关怀下向上。
不同的学生个体,行为的偏差很大,尤其是我提到我接手班级的现状如此。但爱可以治愈心灵,同样就可以治愈行为。这里有一个很简单的案例,在四年级下学期的期末备考期间,区教育局抽查调考,正好抽到了我的班级——至少八个孩子学习成绩存在不及格的困扰。作为一名语文学习主科,我比学生更着急,要补差,要提高,要成绩,重重压力最后其实都只是压在老师的身上。我将紧张的复习工作和德育教育结合起来,而德育工作的要領即是我提出的爱的加冕。短短半个月,很明显,班级一个不爱学习的小男生,在复习阶段每天放学后还故意到我办公室露脸,他告诉我其实心里就是想多和我呆一会。而行为发生改变的原因竟然就是这么简单的一个字--爱。说起来很简单,做起来似乎问题和难处总是并行。不过作为一名德育教育者,就要时刻告知自己,要有成效就要先说服自己,要有效果就要在这条爱的路途上前进,没有回头路,否则前功尽弃。知道学生的内心,才能从内心深处去改变他的行为,才能有所成效。不出所料,调考期末成绩出来,八个不及格的孩子中有六个取得了满意的成绩。学习和德育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的,爱可以治愈行为,产生能量。
【爱生生不息】
爱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总在社会新闻上看到关于某某教师的负面新闻,社会媒体或社会人似乎总乐意沉浸在这样对德育教育的亵渎之中。事实上,千千万万的德育工作者在自己的教育岗位上,付出着无悔的爱。这种爱源于德育教育者,也来源于一个个的学生。我并不赞成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里的教,在我理解看来,更应该是教育的教。我们德育教育者自身充满爱,从学生身上吸收爱,支撑自己,再将爱传递,才是真正的德育。我相信这样,在班级里组织大大小小的活动,才会真正起到教育的意义。摒弃以爱的名义,以教育来教育。陪伴,就是最好的爱,爱,就是最佳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