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溯传统记忆 谱写时代篇章

来源 :曲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gk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华曲艺源远流长,在汉代就已初具特质,发展至唐宋日渐丰满,可谓千姿百态、风格迥异、流派纷呈,历千年而不衰,经盛世而珍贵。无数曲艺先贤在勾栏瓦舍里评天下,在巷闾庙会中讲古今,在说白唱表中论兴亡,在琴筝弦鼓里中匡民心,或慷慨激昂、大气磅礴,或浅唱低吟、温润如玉,或嬉笑漫谈、妙趣横生,……曲艺浓郁的时代氛围和强烈的生活气息,以及曲艺人血脉中迸发出的文化情怀与文化自信,承续着中华曲艺源源不竭的文化张力,构筑出当代曲艺人生生不息的精神家园。那些浅易生动的唱词,那些历久弥新的旋律,那些家喻户晓的故事,那些生趣盎然的表演,无一不是影响一代人乃至几代人的时代记忆,无一不是历史进程中独一无二的文化标识。无一不是曲艺发展中永续不枯的精神动力,它不仅见证着一代又一代历史王朝的兴衰更迭,更蕴藏着一处又一处文化领地的价值归属。
  曲艺因其传统而厚重,因其传承而恒远。曲艺的传承不仅是艺术的传承,也是文化的传承,它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无所不包,其深厚的内涵与积淀可以凝聚成前进的基石,也是疏通知远、广博易良的磅礴之力。《易经》有云:“往来不穷谓之通,推而行之谓之通。”任何一种传统文化,只有经历现代的转换才可能在当代发挥作用;任何一种文化资源,只有与当代人的精神需求相关联,才可能熔铸出具有现代属性的艺术成果;任何一种艺术形式,只有经过历史的淘洗,才可能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随着时代的发展,有的曲艺形式为了适应外界变化的需求会产生出多种变相,一个曲种的变相越多,其生存与发展的空间就越大,就越容易焕发出新的活力。例如,传统相声具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扬州评话艺人康又华借鉴了京剧的唱念做打等方式,丰富了自己的表演形式;福州评话艺人绣和尚将民国时期的电影故事改编成书目说演,扩大了受众群体;北京青春鼓曲社编创的微电影《中国 style》,用鼓曲的方式演绎现代的故事,网络点击率超过50万……事实证明,任何富有创造力的艺术形式都完全可以在全球化的语境中鲜活地存在乃至蓬勃发展。文化多元化、全球化的发展轨迹并不会窒息曲艺,相反它能把曲艺从固有的意识形态中解放出来。曲艺不是濒临危亡的“文物”,而是蕴含生机的“宝库”;曲艺不是偏安一隅的小天地,而是承载中华民族文化基因的重要载体。对此我们当代曲艺人应当有清醒地认识以及高度的文化自信。
  “凡益之道,与时偕行”。时代的发展永远是影响艺术发展的重要因素,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任何意图有所作为的艺术都不可以固步自封,而是要随时以发展的姿态实现创造性转换和创新性发展,积极探索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本体突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气象,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化,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印迹,正是文化血脉的蓬勃,完成了时代精神的延续,留下了时代记忆。中华文化不仅是个人的智慧和记忆,而且是整個中华民族的集体智慧和集体记忆,更是我们曲艺人在未来道路上回望与找寻家园的符号。做精神家园的守望者,做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做时代记忆的传播者,使中华曲艺薪火不绝、珠璞重现,不仅是曲艺人文化自信的力量源泉,更是中华曲艺的生命之根。
其他文献
曲艺在中国历史上亦称讲唱艺术,或说唱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珍宝。但是它有着传统音乐与文学的两重属性,又介乎于宫廷、文人与民间艺人之中,自古以来数量巨大、作品繁多,专家学者对此研究一直视为畏途。  虽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党与人民政府对新近命名的曲艺形式非常重视,在创作、演出、教学方面竭力扶持,但多集中在汉民族,因为历史各种原因,学术界对55个少数民族丰富多彩的曲艺艺术研究并不很充分。不久前
期刊
7月21日,中国曲艺家协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落幕,新当选第八届主席的姜昆接受了记者采访。但有些出人意料的,姜昆没有开篇就谈自己未来五年要如何开展工作,而是先讲了一件事:  曾几何时,北京的评书书馆直如群芳竞妍,各有芳秀。时过境迁,现在传统书馆的数量已经大大减少。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是什么导致了传统书馆的兴盛不再?  “(书馆)能有一个不容易,一方面这说明还有人在坚持(传统),也表达了我们曲艺
期刊
7月19日至21日,中国曲艺家协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京召开。来自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产(行)业曲协以及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和解放军、中直机关等单位的283名曲艺工作者代表参加了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奇葆出席开幕式并讲话。  中国文联主席、中国作协主席铁凝,中国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李屹,中国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赵实,文化部副部长董伟,中
期刊
中国曲协组织开展的“送欢笑到基层”曲艺为民、惠民、乐民活动已走过12年的历程。12年来,在中宣部和中国文联的正确领导下,中国曲协紧紧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的导向,积极发挥人民团体的特点和优势,精心组织、广泛动员,团结引导曲艺名家和广大曲艺工作者深入基层、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服务百姓,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多种曲艺形式,为人民群众送去了欢笑、温暖和丰富的精神文化食粮。  经过12年的探索实践,“送欢笑到基层”
期刊
7月19日晚,牡丹绽放—曲艺英才培育行动成果汇报演出在中央电视台星光剧场隆重举行。中国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李前光和出席八次曲代会嘉宾、代表欢聚一堂,共同观看了演出。  此次演员班底由近两年中国曲协组织实施的牡丹绽放——曲艺英才培育行动中的首批培育对象组成。本场晚会既是对10位培育对象创作成果的集中展示,也是对牡丹绽放——曲艺英才培育行动成果成效的总体检验。相声小品、鼓曲唱曲、歌曲、诗朗
期刊
龙沙雁塞雪霜飞,念征人带缓衣肥。  闺中刀尺夜深催,灯影暗,月光微,  寒更针线混无睡,惟仗这桂烛兰膏窗下相陪。  (过板)雕龙铸凤,泛彩扬辉。  莲帐光迎曙,筠笼香满帏,  铁铗染浮烟,铜荷承蜡泪。  飞蛾绕,细溜垂,光清知寒人,焰暗觉风吹。  楚缨脱欲尽,燕书误几回。  喜清宵从此无愁,  (卧牛)日沉星坠,遨游良夜还持照,  岂减西园明月随。  (文選自溥叔明著 吴光辉整理《蕉雪堂曲文集》
期刊
今年5月5日晚,广西卫视《一声所爱大地飞歌》栏目摄制的关于广西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曲种广西文场传承发展的电视专题片播出,一位很难看出真实年龄的文场艺人衣着光鲜、举止优雅地出现在观众眼前。她思路清晰、谈吐不凡,一边从堆积如山的文场资料中捧出各种文本,一边兴奋地发出“这些都是宝贝呀”的赞叹,然后如数家珍般地细说着广西文场的种种过往……人们很难想象出她此刻的内心多么激荡,只有与她共过事的同事,聆听过她教
期刊
传统岔曲《松月绕》是文学游戏类的一首写景抒情题材的曲目,最早见于车王府曲本。作者移植自元代诗人明本僧所写的松月诗,吸纳承袭了诗的雅趣,增写了老翁举杯邀月在松林、赞松咏月的情节。20世纪40年代末,著名弦师程树棠对此曲的文字加以修饰整理,更贴切地表现了情景交融的意境,使之主题鲜明、结构严谨、立意新颖。全篇26句,222个字,通篇为中东辙,易上口,语言清麗流畅。改写后程先生与单弦名家张剑平一起研制声腔
期刊
7月22日,由中国文联、中国曲协共同主办的“欢声笑语在军营”——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精品曲艺专场演出在武警北京市总队举行。曲艺艺术家用精湛的艺术和丰富多彩的节目与500多名武警官兵共庆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曲讯)  曲艺界行风建设工作推进会在京举办  7月21日,曲艺界行风建设工作推进会在北京会议中心召开,中国曲协行风建设委员会委员以及部分省区市和产(行)业曲协负责人参会。中国曲
期刊
说和唱是人类交流思想、沟通情感的基本语言形式,也是世界各国在不同历史发展时期用以表现本民族本地区人民生产生活的艺术形式。作为拥有2000多年历史、曲种繁多的中国曲艺,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全球互联互通和文明多样化的环境中,发挥着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塑造中国形象、凝聚中国力量的独特的国际民间文化交流作用。  一、展示魅力,海外圈粉  五年来,中国曲协积极开展民间对外文化交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