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业,So easy!

来源 :家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hig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意识培养出坏习惯
  看看孩子就知道父母如何处事:慢吞吞的孩子往往会有急躁的父母,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有位特操心的爸妈。而写作业这枚放大镜,把孩子和爸妈在教育过程中隐藏起来的问题暴露出来。也许你会说,那好办,问题出现了解决就行。但有些写作业的问题,还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慢慢解决。
  1 坐不住型
  孩子说:边吃边写好了。
  作业本摊在书桌上有一会儿了,此时孩子正趴在书桌下画画,内容是参照着书桌边堆成小山似的公仔玩偶构思“我的玩具军团”。一会儿,孩子手里抱着袋薯片,从书桌下钻了出来,似乎突然发现作业君被遗忘了,站在桌边边吃边写了起来,手上的油把作业本蹭上了红烧牛肉味。这时书房门被“咚咚咚”敲响了。
  家长说:宝贝,先别写了,喝点牛奶。
  热牛奶打断了孩子好不容易想起来要写作业的念头,摸摸孩子的头,催促继续写作业。看着书房里毛绒玩具、电子产品、绘画图书乱作一团,又卷起袖子大收特收起来。“叮叮咚咚”的动静让孩子也加入到收拾的队伍中,作业彻底被丢在一旁。听说低年级孩子的注意力只能集中20分钟,但孩子能坐住的时间太短,以至于很多父母怀疑是否有多动症。
  专家建议:动够了就能静下来。
  作业分段。把作业分割成两个或三个阶段,每段时间不可过长。如第一次规定做15或者20分钟,完后休息一会,然后再规定一个15或20分钟,再休息。
  为孩子提供安静的学习环境。孩子学习的地方要简洁、整齐,尤其是书桌,不能堆放玩具等会分散孩子注意力的东西,同时保持安静。
  动得够,才静得下。让孩子进行一些“本体觉”的运动,如跆拳、体操、游泳等,有助于孩子运动后平静下来;若是过量的跑、跳、快速移位的球类运动,对孩子“前庭刺激”过度,对注意力原本就差的孩子,不大适合。
  2 慢吞吞型
  孩子说:在学校要写,回家还得写,先休息休息再说。
  放下书包,拿出笔、书和作业本,准备工作流畅做完,突然跌入慢动作状态:语文作业抄写课文,一个字一个字地照着写,横平竖直使出了吃奶的劲,只听“咔嚓”,铅笔头断了。呆了一秒,慢吞吞地从文具盒里找出削笔刀,一圈一圈地卷个无穷无尽。终于开始写数学题时天已经黑透了,写到一半,读不懂题,开始发呆,在草稿纸上画小人、画风景,就是作业“画”不出来。
  家长说:快点啊,动作真慢。
  推门看到的场景是孩子乖乖地坐在书桌前,走近一看却是孩子在出神发呆,笔还停留在刚写的那几个字上。帮孩子准备好明天要穿的衣服,要带的手工作业,眼看就要10点,催了几遍不管用,一股恨铁不成钢的心火油然而生,“还不快写!”吓醒了孩子,小小的身影一缩,埋头继续写,看着孩子认真读题目却百思不得其解的样子,心一软,坐下帮孩子读题解题,最终作业成了家长的。
  专家建议:不做“快点儿”家长。
  父母自省。快点写?多快?家长习惯用成年人的标准要求孩子,不仅让孩子压力山大,还容易挫伤孩子的自信心。
  了解慢的原因。父母一定要听孩子的心声,是否是作业难度太大,孩子能力不及,或者不感兴趣。或许是孩子因为疲倦、饥饿、身体不舒服等生理状况变慢,此时,即使孩子对着作业发呆,父母也需要耐心地询问“刚才在想什么呢?”父母表现出温暖的关爱,有利于孩子重塑学习习惯。
  学会信任孩子。不要总担心幼鸟离巢会无法生存,不尝试、不锻炼永远无法展翅。父母需要学会相信孩子,表现出对孩子百分百的尊重,多花一些时间和耐心,孩子会因此得到动力。
  实用小工具:“时间表”与“计时器”。刚开始可以先测量孩子写一行生字、算十道数学题花的时间,以此为依据,把课业分成几小段,让孩子与时钟“比赛”,看能否在每段时间内,把预计的分段作业完成,段与段之间记得安排休息时间,若顺利完成则有奖励,此招对爱好竞争的孩子通常很有效。
  3 丢三落四型
  孩子说:不是我撒谎,真的忘记了。
  当妈妈问起作业有哪些时,才发现大脑一片空白。想起前两天才因为缺漏作业被叫家长,不由地害怕起来。打电话问了同学,终于知道了作业内容,可需要用到的书,有一本放在了教室里。翻开订正错题的本子,里面写满了因为 “6” 看错成“9”、加号看成减号、过程对结果错的题目,妈妈说这是马虎,可真的认真做了呀?
  家长说:妈来帮你问老师。
  第N次因为孩子作业没交去见老师,说起来自己的责任更大,这记性差难道会遗传?有时候看到孩子急得团团转,想起儿时的自己,也曾因为忘记写作业被罚站、罚写作业,所以,孩子忘带作业,即使再远也会迅速送到教室;孩子不知道作业是什么,就帮着打电话问同学;孩子不会写作业,就陪着一起写,一起探讨。不过,一开始以为这种学习是共同进步,可后来发现,家长一离开,孩子的认真劲就会削弱大半。
  专家建议:把孩子该做的事留给孩子。
  不要过度陪伴。有时候陪伴会分散行动力,孩子学习的过程需要自主自立,家长过多参与反而不好。这也反映出生活中父母的包办现象,好的学习习惯,需要从培养好的生活习惯入手。
  养成孩子检查作业的习惯。做完作业那一刻再静下心来重新检查一遍,对孩子来说非常困难,但养成这个习惯对改善马虎算是补救性做法。
  检查视动配合。视动配合是一种能力,常把数字看错、漏掉加减号等证明孩子这种能力还没达到。家长可以给孩子一些锻炼,最有效的方法是让孩子多跳绳,使孩子的平衡协调能力得到提高。
  帮孩子争取不写作业的权利
  在解决了习惯的基础上,父母还得辛苦一把:和孩子一起学会判断。
  为什么要做作业?家长们首先要明白对孩子的期待是什么。如果用写好个作业,来判断孩子是否合格,是否优秀,就大错特错了。写作业无非是巩固旧知识,培养定力,但目前来看,为了巩固旧知识做了大量的作业,孩子要是知识本身没懂,做作业就成了机械的操作,不仅痛苦还花费大量时间。
  如何判断作业是否适合孩子?
  1.仔细观察孩子做作业的情况。写得慢、写得快、不喜欢都是问题,耐心和孩子交流作业问题,鼓励孩子说出真实想法,比如“真的太难了”、“这些我都会”。
  2.家长需要把握的是,孩子说的是否与实际情况相符。一方面要检查作业与孩子的认知是否匹配,孩子说会做是否真的都会;另一方面和任课老师沟通,询问孩子上课时的表现等,不会做作业是否和上课学习状态不好有关等。
  3.如果孩子确实掌握了知识,且作业内容很单一,可以不做;而孩子表示太难的作业,则需要家长担任辅导引导员,如果连家长都一头雾水,作业也大可不做。
  4.不做作业是不是纵容了孩子?玩本身就是一种学习,读些自己喜欢的书,能够让孩子在學习阶段保持足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是比做作业更值得推崇的事。
  怎么和老师沟通?
  许多家长并非没有对作业表示不满的情绪,但都忍住了,担心因为自己的特殊要求导致老师的区别对待。其实,越来越多的老师希望多和家长沟通,在校和在家的两方面表现综合起来,才是孩子学习力是否提高的参考依据。
  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向老师提出建议,这次作业不做,因为孩子的确都掌握了,能否布置一些思维拓展和探索题呢?如果作业太难,和老师沟通时说出自己的困惑,做不出是否是少数情况,是否需要降低作业难度等,让孩子带着问题回到课堂听老师细致讲解。
  家长们需要保护好自己的孩子。尤其是在现行传统教育体制下,需要全面地了解孩子,为孩子制定个性化的学习方案,和老师探讨孩子的教育方案,必要时,可以提出给孩子订制特殊作业。家长也需要提升自我,有足够的能力理解孩子,保护孩子。
  写作业时,发现的习惯问题怎么改善呢?
  习惯的养成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能进行,为何一定要在孩子不喜爱的写作业的过程中改善?父母可以找一些孩子的兴趣点,并在此基础上培养良好的习惯,会事半功倍。
其他文献
亲爱的卡玛:  您好!  我先生是老来子,高中时父亲就病逝了。那之后他和母亲没有地方住,借住姐姐的公婆家,受尽了姐姐婆家各种冷眼。我先生一直记着母亲一个人带大他的不易,而我知道他母亲吃过那么多的苦,也立志要做个好儿媳,让老人有一个幸福晚年。  但婆婆从一开始就没打算接纳我。婚后我们住在一起,结婚第二天她就在家里指桑骂槐近2个小时。原因是她儿子是银行职员,而我自己创业,不入她的眼。她不喜欢和外界交往
期刊
婚姻可以破,信任不能破  前些日子去挪威玩,让我印象最深的,不是那儿美丽的自然风光,也不是更美的北欧青年,而是在飞机上听到的一个故事。  女主人公是个37岁的挪威女人。有一天,她做教授的丈夫跟她坦白,自己爱上了一个学生。那天还是他们结婚7周年的纪念日。  据女主人公说,她丈夫也不是故意挑那天说的,他本想过完纪念日再说,但那天女主人公发现丈夫情绪不对,两人聊着聊着,丈夫就把事情抖了出来。那时候教授跟
期刊
白眼狼  巴掌挥出去的时候,陈思然清楚地听见脑子里冒出了两个声音。  一个是快意的,带着复仇的滋味:“就是这样,她敢踹老人,就该知道教训!”一个是理智的惊呼:“陈思然,你姐会因此和你翻脸的!”她选择听从了第一个声音。“啪”,房间里安静下来,只有父亲躺在沙发上发出短促粗重的呼吸声。  9岁的小女孩挨了一巴掌后终于反应过来,一边嚎啕大哭,一边尖叫着拨打电话。15分钟后,陈思然听见门被大姐一脚踹开的巨响
期刊
谁还打字啊,都语聊了  冯静是在琳达婚礼的前一天,才知道自己被女同事们排外了。其实也不能叫排外,说是遗忘更确切一点。  “啊,忘记你不在群里了。”同事ABC们拆包裹的手顿了一下,犹豫着转过头,每张脸上挂出不同的表情,冯静能分辨出的,包括“真的不好意思”、“哎呀怎么把你忘记了”、“你竟然没有加群”等内涵。  可是,群?她疑惑:“我不是在QQ群里吗?”她条件反射点开手机QQ里的群消息,部门群的聊天记录
期刊
众症时代,人人都有“病”。  有的“病”等同身份标签,方便自己在人群中找到组织;  有的“病”如勋章,是晒和秀的最佳资本;  有的“病”是生活状态的写照,生活改变即不药而愈。  大多数“病”,都与真正的疾病相去甚远。  但见微知著,“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的良言,  适用于我们的身体、心灵,  同样能作用于我们身后的家庭。  5月15日,国际家庭日。  20年前,它只是一个美国民间自发的节日;
期刊
你的健康决定了几个人的健康?有几个人比你更关注你的健康问题?  自己升级为母亲后,黄珊珊才明白了妈妈为什么每天都要给她一个电话。每天早上8点,妈妈会在她上班途中打来电话,说话时间也不长,控制在三分钟内,刚好是她走出小区步行到附近公交车站的时间。  关注的也都是琐碎的问题,昨晚上睡好没有,今天工作会很忙吗,宝宝又有什么进步。有时提到孩子,她忍不住想多说几句,反而是妈妈会主动提出挂电话,因为怕电话让女
期刊
算上大学4年,汪乒和黄奕已在重庆生活了9年。他們都毕业于重庆工商大学,是河南老乡。留在重庆是出于对未来的考虑:重庆空气比北上广好,发展机遇更比老家强。  留在重庆的第二年,他们就在渝北新牌坊按揭了一套小三房,连户口也迁到了新居所在地。但这改变不了他们是外地人的事实。在新城市无法找到融入感、自我感觉被排斥的心理,也曾发生在这对小夫妻身上。  “两个人除了买菜、做饭的交集,该说的话恋爱时也说得差不多了
期刊
如果人人都有病,什么病最火?拖延症。这是一种万能病,不想面对什么,拿“拖延症又发作了”,一定能找到支持者。  这是中国的一种社会心理病,不以消极悲观为耻,相反,消极心理一经调侃,就成了值得追捧的新事物。最典型的还有亚健康,现在职场白领都以亚健康为荣,因为这和工作勤奋、努力划上了等号。  发现问题从来不是难事,行动起来以及怎么行动,才是困扰中国家庭的最大问题。安于现状导致的懒惰和推卸责任的习惯,是最
期刊
也许你敢拍着胸脯说会洗衣服,但绝对没把握说会洗内裤。白色念珠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螨虫以及其它寄生虫遍布其上,洗不干净,你敢穿吗?  基础洗法大比拼  裆部是内裤的清洁关键,除了手洗外,常常被嗤之以鼻的机洗也能实现清洗干净,此外妇科疾病期用水煮内裤也是除菌消毒的好办法。  手洗  优点:更私密,更干净。  缺点:容易冲不干净。  注意:匆匆忙忙地揉两把不仅洗不干净,还容易让分泌物与皂液混合
期刊
“我总觉得有问题,但说不出是什么问题。”42岁的陈爱军将婚姻咨詢师郭伟平当做了树洞,絮絮叨叨了一小时。叙说的过程中她努力克制情绪,但仍出现了几次短暂失控的局面。  这些唠叨的东西,大部分都是无效信息,郭伟平整理出的有用信息只有两条:第一,她怀疑先生出轨,第二,出轨的证据只是一种推理——先生不爱和她说话,却似乎和别人聊得火热了。  无心交流是出轨的迹象,这也是很多中国夫妻的逻辑:如果不是外面有了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