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近段时间网上频现金融虚假信息,各媒体争相转载,一时舆论哗然。从“龚方雄事件”到“吴敬琏间谍案”,各种虚假信息充斥网络,令人眼花缭乱,难辨真假。追究事件缘由,除了追究虚假信息发布者的责任外,是否更需要思考政府部门的监管责任以及法律制度完善的问题,抑或是二者兼有?
公民新闻带来的挑战
□文/刘春彦
吴敬琏“间谍案”最早出现在美国新闻
网站博讯网。8月28日,总部设于美国北卡罗来纳州达勒姆的博讯网发布了一篇未有任何作者署名的消息,文中引述“未署名的内地知情人士”称,中国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因涉嫌为美国担任间谍工作,被国安机关调查。消息在网络上一出现,立刻引发舆论哗然,境内外媒体纷纷转载此消息。29日下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被迫发表澄清,对此事进行否认。
2000年5月成立的博讯新闻网,主张“人人爆料做记者”,所有的新闻均可由网友发表,均可不署名。博讯网“人人当记者”的新闻形态,即非专业新闻传播者向社会发布自己掌握的独家信息,在西方被称作公民新闻(citizen journalism)。
2008年10月3日,又一公民新聞引起全球注意。美国东部时间当天早9点,CNN旗下的“公民新闻(citizen journalism)”网站iReport的一位名为“Johntw”的用户发布的一则题为《乔布斯心脏病严重发作 被火速送往医院急救》(Steve Jobs rushed to ER following severe heart attack)的新闻成为了一起网络谣言的始作俑者。随后,这则新闻出现在了新闻网站Digg.com上,而迷你博客网站Twitter.com上也先后出现了几十条紧张兮兮的转载信息。9点25分,著名的在线杂志Silicon Alley Insider也刊发了这则消息。
这则谣言导致苹果股价极速暴跌。早晨9:40-9:52之间,苹果股价即由105.27美元瞬间下滑至95.41美元,跌幅达9%。随后苹果出面否认这一失实报道。在公开承认这一报道为捏造之后,CNN又于当地时间本周五发布消息称,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正在对此次“公民记者(citizen journalist)”捏造事实一事展开调查。这一消息曾一度引发苹果市值缩水90亿美元。CNN在声明中表示,iReport上的消息“未经CNN记者审查,而CNN记者也未参与相关报道。”
接连发生的两起公民新闻事件引起了社会的关注,也应当引起学术界的重视。
公民新闻的出现,虽然使公众能够主导新闻传播,但同时也带来新的问题。突出的问题就是其内容无法事先审查,因而会出现假新闻,甚至有人会故意制造假新闻,吴敬琏“间谍案”不排除有人故意制造事端。
公民记者未经职业培训,其职业技能和道德无法令人满意。并对传统的法律提出了挑战,表现在:第一,对社会成员,尤其是著名的公众人物、著名公司的名誉权、商誉、隐私权等保护带来挑战,进而危害了社会秩序,引起恐慌,“乔布斯事件”就是典型一例。对于受害人而言,甚至无法知道加害者是谁,无法主张赔偿;第二,对传统的新闻传播的法律秩序产生冲击。传统的新闻传播,媒体对新闻的真实性负有审查义务。而公民新闻网站自认为不负有审核新闻来源真实性的义务。第三,公民新闻依靠读者的点击率而生存,很可能出现网站为了吸引眼球而故意制造“新闻”,甚至可能会成为某些人发泄私愤的工具。
尽管我国现在还没有出现真正意义上的“公民新闻”网站,但上述两个案件给我们提了一个醒,我们必须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应制定相关的法律规则,并在未来制定《新闻法》或《侵权责任法》时,将其纳入调整范围,引导公民新闻健康发展。■
公民新闻带来的挑战
□文/刘春彦
吴敬琏“间谍案”最早出现在美国新闻
网站博讯网。8月28日,总部设于美国北卡罗来纳州达勒姆的博讯网发布了一篇未有任何作者署名的消息,文中引述“未署名的内地知情人士”称,中国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因涉嫌为美国担任间谍工作,被国安机关调查。消息在网络上一出现,立刻引发舆论哗然,境内外媒体纷纷转载此消息。29日下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被迫发表澄清,对此事进行否认。
2000年5月成立的博讯新闻网,主张“人人爆料做记者”,所有的新闻均可由网友发表,均可不署名。博讯网“人人当记者”的新闻形态,即非专业新闻传播者向社会发布自己掌握的独家信息,在西方被称作公民新闻(citizen journalism)。
2008年10月3日,又一公民新聞引起全球注意。美国东部时间当天早9点,CNN旗下的“公民新闻(citizen journalism)”网站iReport的一位名为“Johntw”的用户发布的一则题为《乔布斯心脏病严重发作 被火速送往医院急救》(Steve Jobs rushed to ER following severe heart attack)的新闻成为了一起网络谣言的始作俑者。随后,这则新闻出现在了新闻网站Digg.com上,而迷你博客网站Twitter.com上也先后出现了几十条紧张兮兮的转载信息。9点25分,著名的在线杂志Silicon Alley Insider也刊发了这则消息。
这则谣言导致苹果股价极速暴跌。早晨9:40-9:52之间,苹果股价即由105.27美元瞬间下滑至95.41美元,跌幅达9%。随后苹果出面否认这一失实报道。在公开承认这一报道为捏造之后,CNN又于当地时间本周五发布消息称,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正在对此次“公民记者(citizen journalist)”捏造事实一事展开调查。这一消息曾一度引发苹果市值缩水90亿美元。CNN在声明中表示,iReport上的消息“未经CNN记者审查,而CNN记者也未参与相关报道。”
接连发生的两起公民新闻事件引起了社会的关注,也应当引起学术界的重视。
公民新闻的出现,虽然使公众能够主导新闻传播,但同时也带来新的问题。突出的问题就是其内容无法事先审查,因而会出现假新闻,甚至有人会故意制造假新闻,吴敬琏“间谍案”不排除有人故意制造事端。
公民记者未经职业培训,其职业技能和道德无法令人满意。并对传统的法律提出了挑战,表现在:第一,对社会成员,尤其是著名的公众人物、著名公司的名誉权、商誉、隐私权等保护带来挑战,进而危害了社会秩序,引起恐慌,“乔布斯事件”就是典型一例。对于受害人而言,甚至无法知道加害者是谁,无法主张赔偿;第二,对传统的新闻传播的法律秩序产生冲击。传统的新闻传播,媒体对新闻的真实性负有审查义务。而公民新闻网站自认为不负有审核新闻来源真实性的义务。第三,公民新闻依靠读者的点击率而生存,很可能出现网站为了吸引眼球而故意制造“新闻”,甚至可能会成为某些人发泄私愤的工具。
尽管我国现在还没有出现真正意义上的“公民新闻”网站,但上述两个案件给我们提了一个醒,我们必须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应制定相关的法律规则,并在未来制定《新闻法》或《侵权责任法》时,将其纳入调整范围,引导公民新闻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