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完全由教师承担的作文批改模式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从写作指导角度论述学生自改作文的尝试。教师要交给学生修改作文的方法,激发学生自改作文的兴趣。培养自改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有效地提高作文表达水平。
关键词 作文 自改训练 方法技巧
学生作文包括“作”与“改”两个部分。修改作文是作文教学的重要一环。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学生作,教师改”,教师为改好一篇作文可谓是花尽心思,而学生却收益甚少。《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让学生通过自我实践、自我反馈,发现并解决其中的问题,这样既利于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同时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这种能力的培养是终身受益的。
学生来修改作文是积极的举措,它能够真正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应该是作文教学中比较好的方法。只有让学生参与修改作文,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他们成为主人;让他们自己修改,才能养成动手、动脑的习惯,提高作文素质,陶冶认真、负责做事的品行。
一、要激发学生修改作文的情趣
1 以老师的博学去影响学生。教师是学生的榜样,是学生最敬佩的人,所以当学生喜欢这个老师的时候,对这个老师所教的课也就理所当然地喜欢了。为了取得学生的认可和尊重,我每次布置作文都要自己先写“下水文”,并且将自己的文章打印下来,和学生一道批改。这样一来,学生对老师会产生敬佩感,潜移默化地在学生心中形成榜样,对写作起到一种积极的促进作用,更加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
2 靠知识本身的魅力来吸引学生。教师除了身体力行,用自己的实际写作(重在改作文)去感化学生,赢得学生的钦佩外,还可给学生讲一些古今中外文学家反复锤炼、修改文章的故事,让学生懂得文章写完后需要反复修改,这不但能使文章更加完美,真正放射出作品的诱人光芒,给读者以美的享受,更有利于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形成学生写作的荣誉感。一个人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发自内心的喜欢,否则就不会去用心做,所以,要让学生沉浸在喜悦的学习氛围中,激发学习的极大兴趣。一个懂得教学的教师,教学中总能不断优化教学方法,诱导学生积极思维,依据学生心理通过自己的主导作用,激发学生产生兴趣,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并通过自身的努力而获得成功,从而感受到学习的欢乐,激发奋发向上的动力。教师应给学生自改作文展示的机会,让他们将初稿带到学校当场自改,其他同学还可以提出可借鉴的意见,使文章增色,再让作者和读者反复品读、比较,感受自改与互改作文带来的喜悦。
二、教师示范指导
俗话说得好:“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在引导学生学习修改作文的初始阶段,老师要下水示范。示范修改法就是针对学生作文中突出的共性问题,教师当着全班学生的面,对“病例”进行修改,做出示范,然后让学生照着样子进行修改的方法。具体做法如下:
1 “病例”。学生的每一次作文都存在许多问题。教师通过阅读学生的作文初稿,发现并归纳出学生作文的主要问题,然后选取较典型的“病例”。
2 示范修改。教师在课堂上对“病例”进行示范修改。首先要总结本次作文存在的主要问题,然后出示“病例”。学生默读“病例”后,教师先指出“病例”存在的具体问题,然后向学生讲清每一个问题应怎样修改,或增、或删、或改,最后教师出示修改后的范例给学生看,让学生比较“病例”和“范例”的异同,从感性上对本次作文的修改有全面认识。
通过示范修改,传授学生修改方法和要领,让学生照看教师修改的“样子”,找出自己作文的问题,修改自己的作文,对修改困难大的学生,教师再个别指导。
三、授予方法,养成习惯
修改作文的能力和习惯是在长期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培养学生认真修改自己的作文的习惯,不仅可使文章质量更好,而且能提升学生分析判断思维,更能锻炼做事严谨认真的能力和有责任感的好品质。我们清楚,学生的理解能力主要来源于朗读体会中,“读书百遍而义自见”正说明了这点。所以,学生习作完成后,要让学生反复朗读,借助声音刺激,凭借语感,帮助他们发现自己习作中需要修改的地方,边读边改。这是培养学生自改能力的有效途径。学生文章形成后,让他们先去朗读几遍,这样他们会发现语句的毛病,体察出不当的地方。然后再进行全面修改,使之达到语句通顺、内容具体。当学生把文章写好后,可以大声去朗读,这样的带有情感的朗读过程中,会凭借语感感悟到叙事是否合理,语言是否通顺,修辞是否达到了生动。当懂得了这些之后,他们就会再次进行修改,使自己的作文真正体现原创的韵味,达到生动感人的效果。
学生的作文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自改是一种较为科学的批改方法,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具体表现。同时,在修改过程中,既培养了他们的自改能力,又培养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也更为有效地提高了他们的作文表达能力。
关键词 作文 自改训练 方法技巧
学生作文包括“作”与“改”两个部分。修改作文是作文教学的重要一环。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学生作,教师改”,教师为改好一篇作文可谓是花尽心思,而学生却收益甚少。《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让学生通过自我实践、自我反馈,发现并解决其中的问题,这样既利于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同时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这种能力的培养是终身受益的。
学生来修改作文是积极的举措,它能够真正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应该是作文教学中比较好的方法。只有让学生参与修改作文,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他们成为主人;让他们自己修改,才能养成动手、动脑的习惯,提高作文素质,陶冶认真、负责做事的品行。
一、要激发学生修改作文的情趣
1 以老师的博学去影响学生。教师是学生的榜样,是学生最敬佩的人,所以当学生喜欢这个老师的时候,对这个老师所教的课也就理所当然地喜欢了。为了取得学生的认可和尊重,我每次布置作文都要自己先写“下水文”,并且将自己的文章打印下来,和学生一道批改。这样一来,学生对老师会产生敬佩感,潜移默化地在学生心中形成榜样,对写作起到一种积极的促进作用,更加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
2 靠知识本身的魅力来吸引学生。教师除了身体力行,用自己的实际写作(重在改作文)去感化学生,赢得学生的钦佩外,还可给学生讲一些古今中外文学家反复锤炼、修改文章的故事,让学生懂得文章写完后需要反复修改,这不但能使文章更加完美,真正放射出作品的诱人光芒,给读者以美的享受,更有利于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形成学生写作的荣誉感。一个人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发自内心的喜欢,否则就不会去用心做,所以,要让学生沉浸在喜悦的学习氛围中,激发学习的极大兴趣。一个懂得教学的教师,教学中总能不断优化教学方法,诱导学生积极思维,依据学生心理通过自己的主导作用,激发学生产生兴趣,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并通过自身的努力而获得成功,从而感受到学习的欢乐,激发奋发向上的动力。教师应给学生自改作文展示的机会,让他们将初稿带到学校当场自改,其他同学还可以提出可借鉴的意见,使文章增色,再让作者和读者反复品读、比较,感受自改与互改作文带来的喜悦。
二、教师示范指导
俗话说得好:“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在引导学生学习修改作文的初始阶段,老师要下水示范。示范修改法就是针对学生作文中突出的共性问题,教师当着全班学生的面,对“病例”进行修改,做出示范,然后让学生照着样子进行修改的方法。具体做法如下:
1 “病例”。学生的每一次作文都存在许多问题。教师通过阅读学生的作文初稿,发现并归纳出学生作文的主要问题,然后选取较典型的“病例”。
2 示范修改。教师在课堂上对“病例”进行示范修改。首先要总结本次作文存在的主要问题,然后出示“病例”。学生默读“病例”后,教师先指出“病例”存在的具体问题,然后向学生讲清每一个问题应怎样修改,或增、或删、或改,最后教师出示修改后的范例给学生看,让学生比较“病例”和“范例”的异同,从感性上对本次作文的修改有全面认识。
通过示范修改,传授学生修改方法和要领,让学生照看教师修改的“样子”,找出自己作文的问题,修改自己的作文,对修改困难大的学生,教师再个别指导。
三、授予方法,养成习惯
修改作文的能力和习惯是在长期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培养学生认真修改自己的作文的习惯,不仅可使文章质量更好,而且能提升学生分析判断思维,更能锻炼做事严谨认真的能力和有责任感的好品质。我们清楚,学生的理解能力主要来源于朗读体会中,“读书百遍而义自见”正说明了这点。所以,学生习作完成后,要让学生反复朗读,借助声音刺激,凭借语感,帮助他们发现自己习作中需要修改的地方,边读边改。这是培养学生自改能力的有效途径。学生文章形成后,让他们先去朗读几遍,这样他们会发现语句的毛病,体察出不当的地方。然后再进行全面修改,使之达到语句通顺、内容具体。当学生把文章写好后,可以大声去朗读,这样的带有情感的朗读过程中,会凭借语感感悟到叙事是否合理,语言是否通顺,修辞是否达到了生动。当懂得了这些之后,他们就会再次进行修改,使自己的作文真正体现原创的韵味,达到生动感人的效果。
学生的作文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自改是一种较为科学的批改方法,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具体表现。同时,在修改过程中,既培养了他们的自改能力,又培养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也更为有效地提高了他们的作文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