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债券市场悄然成熟为境外投资者带来机遇

来源 :博鳌观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ganleej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早些时候,有关中国股市和汇市的新闻占据了各大报章的头条。先是沪深两市的震荡,之后,中国人民银行于8月宣布改革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机制。
  当大家的注意力都被中国的股市和汇市发展所吸引时,中国金融市场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债券市场已经渐具规模,并且日益成熟。
  到目前为止,境外投资者进入中国债券市场的渠道仍然有限,他们只能通过一些特定渠道投资中国债市和股市,其中包括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机制和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机制。这两个跨境投资机制允许获批的境外基金管理和证券公司投资中国境内证券。但由于中国资本市场很大程度上还未对境外资本开放,境外投资者对中国政府债券的持有比例在新兴市场中较低,境外投资者总共仅持有2014年底政府未清偿债券的2.4%,而墨西哥和巴西的这一比例分别为59%和34%。
  但近期宣布的一些措施为境外投资者进入中国债市这一目前规模位居全球第三的债券市场提供了更多渠道。
  例如,2015年7月,中国央行宣布,向境外央行、主权财富基金和国际金融组织进一步开放银行间债券市场,而银行间债券市场正是大部分政府债券和企业债券交易的市场。
  2015年9月,汇丰香港和中银香港成为首批在中国内地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人民币债券的国际性商业银行。
  向境外发行人开放境内债市将进一步加快中国整体资本市场的改革。与7月宣布的措施一样,这是中国致力于将境内资本市场融入全球金融体系的重要一环。
  中国已经表明,希望市场在资本配置中发挥更具决定性的作用,并希望其金融市场变得更为高效,也更具竞争力。
  多年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一直由银行信贷驱动。银行在中国金融体系中一直是最大的融资来源,在融资中的占比远高于美国和日本,也远高于与中国处在相似经济发展阶段的其他新兴市场。
  鉴于中国经济已经步入新常态,对于更有深度、更加多元化、流动性更强的资本市场的需求日益增强。进一步发展债券市场将有助于支持经济增长,改善资本配置,并降低借款成本。
  随着中国致力于治理伴随过去几十年迅猛增长而产生的环境污染,为未来城市化带来所需的环保发展模式和清洁基础设施,中国的金融需求只会越来越大,而债券市场的发展也有助于满足这个需求。
  2015年10月,中国农业银行成为首家发行绿色债券的中资金融机构,一共募资10亿美元。该行成为首个发行人民币绿色债券的亚洲发行人,同时该债券也是由亚洲发行人发行的最大宗的一笔美元绿色债券。
  所募集资金将专门用于资助6个符合条件的绿色项目领域,包括可再生能源、能源效率、可持续运输废弃物管理、可持续土地利用、清洁及可持续水资源管理。
  中国债市将进一步增长,因为中国政府不断强调必须将可持续性作为中国企业和投资者未来发展最重要的考虑之一。
  2015年9月,国务院承诺将生态保护“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国务院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发布投资方向和优先市场改革的指引,以使金融体系的发展与向绿色经济的转型保持一致。
  我们预计,中国央行将发布有关绿色债券市场的官方指引,为境内绿色债券发行提供进一步的规定和框架,明确具体的行业领域。这还将有助于推动境外融资需求,尤其是与中国“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计划有关的融资。
  中国债市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仍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首先,尽管中国债市的规模在短短5年内已经翻番, 但相比中国和全球经济的规模仍然很小。根据亚洲开发银行(ADB)最新的《亚洲债券监测》(Asian Bond Monitor)报告,2015年第二季度末,中国的未清偿本币债券总额与GDP之比为53%,而马来西亚的这一比率为95.3%,泰国为72.3%。
  此外,虽然中国经济占全球GDP的12%,未清偿债券却仅占全球的5.1%。
  其次,债券发行以政府和政策性银行为主导,公司债券只占一小部分。中国拥有亚洲第二大公司债券市场,但公司债券仅占未清偿债券总额的约25%,远低于发达市场和其他许多发展中亚洲国家的水平。
  第三,多数债券是短期而非长期品种。中国有40%的未清偿债券在三年内到期,有近40%新发行债券的期限短于一年。这与长期债券占很大比例的其他市场形成了鲜明对比。
  最后,根据经纶国际经济研究院(Fung Global Institute)整理的数据,中国政府债券在二级市场的流动性远低于美国国债和日本政府债券。
  中国明白拥有发达债券市场的重要性,也了解发达的债市所带来的益处。过去几个月宣布的措施,是向这一方向迈进的重要步骤。
  对中国而言,更具深度、更加多元化的债券市场会带来多重益处。
  通过欢迎更多的境外投资,中国将逐渐扩大投资者规模和范围。外资流入的增加会为中国借款人带来新的融资来源,促进更多中国公司在境内发债。
  一个更具活力的债券市场还将有助于减轻中国对银行信贷的依赖,让中国的银行体系能腾出手向中小企业发放更多贷款。这是一项重要考虑因素:虽然中小企业是中国经济增长和再平衡的关键,但相对于大公司,他们获得资金的难度更大。
  与此同时,通过允许更多境外机构在中国发行债券,中国将既为全球借款人开放新的融资来源,又为中国投资者创造新的机遇。
  对境外投资者而言,进入中国债券市场将打开一条新渠道,让他们更能参与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持续并且越来越“绿色”的经济增长,也将让他们能够将投资分散到一个目前收益率高于美日等发达市场水平的市场。
  中国悄然成熟的债券市场或许不像股市和汇市波动那样引人关注,但这个领域的改革意义非常重大,并且在中国的金融市场改革进程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因此,中国债市值得所有有兴趣追踪中国当前经济金融改革进程的人士密切关注。
其他文献
2014年,那时我还是《南华早报》的一名记者,我去了一趟唐山。那是中国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之一,距离北京只有250公里。由于排放超标,当地政府关闭了一些小型民营钢厂,我去采访一些受到工厂倒闭影响的人。  在采访路上,一位出租车司机告诉我,有时候早上醒来的时候,他会发现自己的车子一夜间覆盖了一层厚厚的灰尘小颗粒,几乎变成了黑色。在雾霾严重的日子,他几乎无法呼吸。  包括居住在北京的人们在内,越来越多的中
期刊
经过三十年成功的经济发展,中国需要新的增长模式。  迅猛的城市化和工业化,让千百万人走出了贫困,也将中国普通民众的平均寿命延长了10年,还把中国变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制成品出口国,进而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尽管这一切让人惊艳,但只是容易实现的部分。在庞大的廉价劳动力推动下,中国的经济增长直到目前都依赖出口导向型制造业的迅猛增长。  像中国这样规模巨大的经济体,可持续的增长最终必须要由内需推动。中国需要
期刊
内容摘要 2020年年初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让中国经济发展不得不按下“暂停键”,让人们有时间反思:为什么会发生疫情,如何实现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怎样达成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存。文章从健康城市的角度,反思我国在疫情防控过程中暴露的城市发展问题。  关键词 新冠肺炎 健康城市 城市布局 公共服务  1 健康城市的发展现状和经验  健康城市计划始于20世纪80年代,随后健康城市在世界范
期刊
过去,破坏性创新需要数年甚至数十年才能取代占主导地位的产品和服务。如今,任何企业实际上都可能在一夜之间被一种更好、更便宜的产品所颠覆。我们称这种战略为“大爆炸式创新”,因为它的出现标志着所影响的行业彻底并且往往是突然的重塑。  中国正迅速成为一个创新大国。国内领军企业一直在推动中国迅速朝这个方向迈进,它们的重心从生产和出口低成本产品,转移到创造新的产品、服务和品牌,着眼于满足中国和全球消费者的独特
期刊
2015年11月15日至16日召开的二十国集团(G20)峰会,几乎完全抛弃了土耳其作为主办国所拟定的方案。这令人惋惜,因为土耳其的议程非常合理,其中包括:可持续的全球增长;三个“I”——包容(inclusion)、执行(implementation)和投资(investment);以及发挥中小企业的作用。考虑到全球经济的现状,这确实是一个意义深远的议程。  然而,近几个月来发生的一系列事件,以及1
期刊
应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邀请,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于2015年10月19日至23日对英国进行国事访问。在习近平主席访英期间,达成了一批重要的经贸成果,签署了420亿美元的贸易投资大单。  英国首相卡梅伦称英中两国关系正式进入“黄金时代”。中国的投资通过国企和私企同时涌入英国,两国的贸易正在深化,英国对华出口增长加快。如今两国的合作扩展到了更广泛的领域,包括许多之前双方只草草接触并未深入的行业。  当下
期刊
全球金融危机期间,中国放缓了改革步伐,但近期至少在金融改革上重新提速。投资拉动的增长模式不再可行,这一日益清晰的事实可能促使中国官方越来越积极主动地推行改革,尤其是内部及外部金融改革。但在同期内,中国债务水平翻番,已高于大多数新兴市场。这加大了金融改革,尤其是资本账户自由化所蕴含的风险。在此背景下,中国别无选择,只有推进改革,特别是国企改革,并且迫切需要将储蓄更好地配置到生产率更高的地方。  金融
期刊
内容摘要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面对复杂多变的局势,传统的公共行政学理论不断遭受着批评和质疑,公共行政学陷入学科危机之中。区别于传统公共行政效率至上观念,新公共行政學派认为社会公平才是政府追求的根本价值。新公共行政学派从理论和现实两个维度出发,对公共行政学进行重新思考,探寻政府的真正价值,并渴望寻求建立新的公共行政发展模式。文章从新公共行政学出现的理论背景和现实需要角度出发,梳理了其产生和发展过程,分析
期刊
滇越铁路在修建时,曾被当时的西方记者称为仅次于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工程的“世界第三大工程”。法国人竞得修筑权,并投入巨资,克服重重阻力。在中国偏远的西南地区修建铁路的目的非常明确—正如矿务工程师勒克莱尔在报告中提到:“应该看到云南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矿藏……看到这些富有魅力的远景,应该很好地认识到这465公里的庞大勘测工作的意义。”“铁道,看来并不是真的从一处荒芜的不毛之地穿过,云南境内也并非是一个
期刊
日常事务和紧迫需求常常会分散我们的注意力,使我们疏于制定战略、坚持长期流程和处理其他许多或许没那么紧急但却同样重要的问题。欧盟有关新兴经济体的战略就是这种倾向的最佳例证。虽然欧盟与许多新兴经济体的关系牢固,但几乎所有的基础工作都存在缺失,或者说还有大量工作有待完成。新兴国家和欧洲国家之间存在大量合作机遇及共同利益。  欧盟与新兴经济体面临各自的挑战  2008年9月雷曼兄弟(Lehman Brot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