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民族民间舞是劳动人民集体创作于集体智慧的产物,是民族风俗的自然体现,也是人们精神需求的重要供给。其舞蹈形式多样,风格迥异,内涵丰富,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现代舞与现代生活方式不断冲击着民族民间舞的再发展,其传承也出现青黄不接的状态。本文将就中国民族民间舞的传承与发展方面进行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民族民间舞;传承与发展;整理资源;培养演员
一、民族民间舞
中国民族民间舞是流传于民间,受生活方式与风俗习惯影响而自娱的一种舞蹈形式。《辞海》中中将其定义为具有鲜明民族风格与地方特色的传统舞蹈形式。当前,我国的民族民间舞主要包含狩猎类、征战类、生殖崇拜类等几大形式。回族、壮族、苗族等少数民族的民族民间舞大多是由祭祀舞转化过来的。民族民间舞的生活气息浓厚,与道具相结合,是其显著特征,比如,使用劳动工具表演狩猎舞,而与盾牌、刀具等表演征战舞。不同地区、不同民俗的民族民族舞风格不尽相同,但都是由群众创造,拥有广泛群众基础,在现代社会中也需要群众集体的共同传承。
二、中国民族民间舞发展的传承与发展
随着当代经济的不断发展与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物质与精神需求也不断发生变化,尤其是现代舞的出现,受到广大群众集体的爱戴,传统民族民间舞蹈的传承与发展受到一定影响。狩猎类的民间舞是人们为了祝贺采集狩猎胜利以及祝祷下次狩猎成功的庆祝方式,而当前现代化生活方式的普及,已经极少有人们需要举行狩猎方式,因而很多村落里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传统民族民间舞的传承出现断代现象,青少年群体对传统民俗文化知之甚少。此外,由于文化背景。时代背景的不同,民族民间舞的表演风格、形式、内涵等也不再被人们所理解,因而如何在传统文化基础上,创造出一种符合现代人审美与接受程度的民族民间舞,是中国民族民间舞继续传承与发展的关键。
(一)整理民间舞蹈资源
中国民族民间舞创作历史悠久,群众基础广泛,舞蹈资源丰富,各民族间的独特地区特色与民族特色的民间舞数不胜数,在加强全国民族民间舞的传承与发展中,搜集与整理当前现存的民间舞是尤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因此,国家与政府、各少数民族地区应该高度关注与重视起来,并集中大量的舞蹈理论人才与艺术工作者参与进来,搜集与整理好民间舞蹈资源。这方面工作已经有不少地区完成的相当出色,其他地区可以学习与借鉴。以云南省曲靖地区为例,地方政府设立了诸如曲靖艺术研究所、少数民族舞蹈传承部门等资料库,用以保存民间舞资源,并以此为基础,以博物展览、展馆、影视应用等形式推广民间舞。
(二)培养演员,提高待遇
当前,民族民间舞的传承出现青黄不接、断代的现象,一方面是因为民间舞蹈自身的文化、风格与当前现代化发展的失衡,受众面过度减少。另一方面也是源于民间舞艺人自身的社会认可度不高,经济支持也相对缺乏,因而青少年群体转而选择福利报酬更加优厚的工种。因而,政府与社会各界、慈善界等可以设立各种教习场所,既为民间舞教习提供传承平台,也为民间舞艺人提供工作机会,提供其福利待遇。政府也要加大民间舞尤其是民间艺人的宣传力度,以旅游业为途径,精准优势民间舞,引导全国各地更多的人认识民间舞艺人,了解地区民族舞。此外,在教学中如何反映民族民间舞的流变以及如何培养高素质的民间舞演员,也是需要迫切解决的一个问题。民间舞学校与艺术研究所等的演员教学中,应当注重体现民俗。比如,蒙古族的《安代舞》是萨满为人治病消灾时所跳的舞蹈,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逐渐演变成为牧民的自娛舞蹈。民间舞蹈的形式与表演要在了解其表达内涵的基础上进行创作,因此演员们不能仅仅困于课堂纸上谈兵,使得民族民间舞生于江湖死于庙堂,而需要走进生活,走访错落,了解社会风俗,体现群众集体心声。这样青年演员们才能看到民族民间舞最原始、最民俗、最本真的一面,有利于创作与表演更接近本质,也更容易张扬个性。
(三)借鉴现代舞的创作形式
中国民族民间舞的发展空间受到挤压,现代舞的影响力不容小觑。当代人们对民间舞的接受能力与理解力远远落后于现代舞的发展。因此,在民族民间舞的传承与发展过程中,需要在植根民间舞的基础上,学习与借鉴现代舞的优点,扬长避短,创造出普适性更强的舞蹈形式。比如,民族民间舞的主题固定,往往根据主题与音乐创造舞蹈形式,因而改动甚小,新颖性较差。以云南省丽江地区的《丽水金沙》为例,演员们一年四季,日复一日的表演着同一场剧目,成为旅游业的附属商品,长此以往,演员的表演中动作与情感难免机械化,缺少了民族民间舞的韵味。而现代舞的即兴表演与编舞则更出众。以“玛莎·格雷姆技术”为例,这种身体运动技术强调呼吸的作用,即着重呼吸训练一平衡运动强度。我国民族民间舞蹈的形式繁杂,舞蹈动物激烈,延续时间长,连贯舞蹈动作下,表演者的体力压力巨大,且因呼吸不畅而影响舞于连贯性的现象也常发生。而呼吸训练这一现代舞蹈训练法就可以被广泛应用与民族民间舞的表演中,使民间舞的创作更加容易。
三、小结:
民族民间舞是我国几年前来历史文化的体现,它的发展也需要跟随时代变迁,不断完善,与日俱尽。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与人们审美与精神需求不断发生变化,民族民间舞的传承与发展也需要适应潮流。本文就中国民族民间舞的传承与发展方面进行了分析与探讨。其中,整理民间舞蹈资源,建立保护资源库尤为重要,在此基础上,通过学校、教习场所培养演员,由民间艺人亲自传授,可以保证民间舞演员的质量。此外,民间舞的发展中借鉴现代舞的创作形式,也是迎合现代审美、不断充盈民间舞自身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潘志涛. 新世纪中国民族民间舞传承与发展的思考[J]. 艺术评论,2014,01:38-41.
[2]于馨. 新时期我国民族民间舞发展及继承问题的思考[J]. 戏剧之家,2014,10:177.
[3]潘志涛. 中国民族民间舞发展的再思考[J].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4,05:1-4.
[4]张川. 论原生态民间舞对职业化民族民间舞编创的意义[D].北京舞蹈学院,2015.
[5]仝妍. 关于中国当代舞蹈“现代性”的思考——以中国古典舞、中国民族民间舞为例[J].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5,03:7-10.
【关键词】:民族民间舞;传承与发展;整理资源;培养演员
一、民族民间舞
中国民族民间舞是流传于民间,受生活方式与风俗习惯影响而自娱的一种舞蹈形式。《辞海》中中将其定义为具有鲜明民族风格与地方特色的传统舞蹈形式。当前,我国的民族民间舞主要包含狩猎类、征战类、生殖崇拜类等几大形式。回族、壮族、苗族等少数民族的民族民间舞大多是由祭祀舞转化过来的。民族民间舞的生活气息浓厚,与道具相结合,是其显著特征,比如,使用劳动工具表演狩猎舞,而与盾牌、刀具等表演征战舞。不同地区、不同民俗的民族民族舞风格不尽相同,但都是由群众创造,拥有广泛群众基础,在现代社会中也需要群众集体的共同传承。
二、中国民族民间舞发展的传承与发展
随着当代经济的不断发展与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物质与精神需求也不断发生变化,尤其是现代舞的出现,受到广大群众集体的爱戴,传统民族民间舞蹈的传承与发展受到一定影响。狩猎类的民间舞是人们为了祝贺采集狩猎胜利以及祝祷下次狩猎成功的庆祝方式,而当前现代化生活方式的普及,已经极少有人们需要举行狩猎方式,因而很多村落里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传统民族民间舞的传承出现断代现象,青少年群体对传统民俗文化知之甚少。此外,由于文化背景。时代背景的不同,民族民间舞的表演风格、形式、内涵等也不再被人们所理解,因而如何在传统文化基础上,创造出一种符合现代人审美与接受程度的民族民间舞,是中国民族民间舞继续传承与发展的关键。
(一)整理民间舞蹈资源
中国民族民间舞创作历史悠久,群众基础广泛,舞蹈资源丰富,各民族间的独特地区特色与民族特色的民间舞数不胜数,在加强全国民族民间舞的传承与发展中,搜集与整理当前现存的民间舞是尤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因此,国家与政府、各少数民族地区应该高度关注与重视起来,并集中大量的舞蹈理论人才与艺术工作者参与进来,搜集与整理好民间舞蹈资源。这方面工作已经有不少地区完成的相当出色,其他地区可以学习与借鉴。以云南省曲靖地区为例,地方政府设立了诸如曲靖艺术研究所、少数民族舞蹈传承部门等资料库,用以保存民间舞资源,并以此为基础,以博物展览、展馆、影视应用等形式推广民间舞。
(二)培养演员,提高待遇
当前,民族民间舞的传承出现青黄不接、断代的现象,一方面是因为民间舞蹈自身的文化、风格与当前现代化发展的失衡,受众面过度减少。另一方面也是源于民间舞艺人自身的社会认可度不高,经济支持也相对缺乏,因而青少年群体转而选择福利报酬更加优厚的工种。因而,政府与社会各界、慈善界等可以设立各种教习场所,既为民间舞教习提供传承平台,也为民间舞艺人提供工作机会,提供其福利待遇。政府也要加大民间舞尤其是民间艺人的宣传力度,以旅游业为途径,精准优势民间舞,引导全国各地更多的人认识民间舞艺人,了解地区民族舞。此外,在教学中如何反映民族民间舞的流变以及如何培养高素质的民间舞演员,也是需要迫切解决的一个问题。民间舞学校与艺术研究所等的演员教学中,应当注重体现民俗。比如,蒙古族的《安代舞》是萨满为人治病消灾时所跳的舞蹈,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逐渐演变成为牧民的自娛舞蹈。民间舞蹈的形式与表演要在了解其表达内涵的基础上进行创作,因此演员们不能仅仅困于课堂纸上谈兵,使得民族民间舞生于江湖死于庙堂,而需要走进生活,走访错落,了解社会风俗,体现群众集体心声。这样青年演员们才能看到民族民间舞最原始、最民俗、最本真的一面,有利于创作与表演更接近本质,也更容易张扬个性。
(三)借鉴现代舞的创作形式
中国民族民间舞的发展空间受到挤压,现代舞的影响力不容小觑。当代人们对民间舞的接受能力与理解力远远落后于现代舞的发展。因此,在民族民间舞的传承与发展过程中,需要在植根民间舞的基础上,学习与借鉴现代舞的优点,扬长避短,创造出普适性更强的舞蹈形式。比如,民族民间舞的主题固定,往往根据主题与音乐创造舞蹈形式,因而改动甚小,新颖性较差。以云南省丽江地区的《丽水金沙》为例,演员们一年四季,日复一日的表演着同一场剧目,成为旅游业的附属商品,长此以往,演员的表演中动作与情感难免机械化,缺少了民族民间舞的韵味。而现代舞的即兴表演与编舞则更出众。以“玛莎·格雷姆技术”为例,这种身体运动技术强调呼吸的作用,即着重呼吸训练一平衡运动强度。我国民族民间舞蹈的形式繁杂,舞蹈动物激烈,延续时间长,连贯舞蹈动作下,表演者的体力压力巨大,且因呼吸不畅而影响舞于连贯性的现象也常发生。而呼吸训练这一现代舞蹈训练法就可以被广泛应用与民族民间舞的表演中,使民间舞的创作更加容易。
三、小结:
民族民间舞是我国几年前来历史文化的体现,它的发展也需要跟随时代变迁,不断完善,与日俱尽。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与人们审美与精神需求不断发生变化,民族民间舞的传承与发展也需要适应潮流。本文就中国民族民间舞的传承与发展方面进行了分析与探讨。其中,整理民间舞蹈资源,建立保护资源库尤为重要,在此基础上,通过学校、教习场所培养演员,由民间艺人亲自传授,可以保证民间舞演员的质量。此外,民间舞的发展中借鉴现代舞的创作形式,也是迎合现代审美、不断充盈民间舞自身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潘志涛. 新世纪中国民族民间舞传承与发展的思考[J]. 艺术评论,2014,01:38-41.
[2]于馨. 新时期我国民族民间舞发展及继承问题的思考[J]. 戏剧之家,2014,10:177.
[3]潘志涛. 中国民族民间舞发展的再思考[J].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4,05:1-4.
[4]张川. 论原生态民间舞对职业化民族民间舞编创的意义[D].北京舞蹈学院,2015.
[5]仝妍. 关于中国当代舞蹈“现代性”的思考——以中国古典舞、中国民族民间舞为例[J].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5,03: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