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辑留言】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在这一战略号召下,工会的努力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工会是否可以通过更多创新完成这一光荣职责?阜新市总工会的做法,似乎能给更多人带来参考。
劳模:我也是技校毕业
“今天看到大家,我感到很亲切,因为我也是从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的学生,这些年一步步走来,更感到学习和坚持的可贵……”在人头攒动的大礼堂里,于清华宣讲的声音显得有些生涩,他虽然已经是辽宁省劳动模范、金融战线的精英人士,但显然,他并不经常登台演讲。
但台下听众都在认真听,这些听众的面庞也略显青涩,他们都是阜新市第二职专的学生,听于清华跟他们讲述自己的成长经历,如何从一名普通技校学生,靠自己努力进入心仪的金融系统、成为银行职员、业务带头人,实现自己人生的梦想。学生们专注听,是因为,这一切都完全可以在自己身上复制。
这是“阜新市弘扬工匠精神,劳动模范技术状元进校园、进企业”活动的第一场,上台宣讲的分别是辽宁省劳动模范、阜新市焊工技术优秀代表、辽宁广厦钢结构有限公司的庞井江,辽宁省劳动模范、阜新市职工职业技能竞赛连续三届金融系统技术状元、中国建设银行阜新分行煤矿支行的于清华,中国青年玉雕艺术家、阜新市劳动模范、阜新市职工职业技能竞赛玛瑙雕刻技术状元、首席员工于杰,辽宁省劳动模范、阜新市首届“市长杯”职工技能大赛焊工状元、金牌工人、阜新发电有限公司锅炉检修分场焊工班技术员张宇。
在2017年12月22日当天举办的活动上,这些已经位列“工匠”级的人物,在阜新市总工会的号召和组织下汇集在一起,力争通过自身的影响力,帮助阜新打造更多工匠级的人物。
庞井江对记者说:“我也是从技校毕业的,我很了解同学们的心态,有不少同学上了职业学校之后,对自己的未来没有太多期望,认为生活已经定型。但其实不是的,我向他们介绍自己的经历,就是想告诉大家,起点无论高低,只要努力钻研,你就可以成为一个领域的偶像。”
当天的演讲收获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阜新市总工会经济部部长盖 表示,这只是“阜新市弘扬工匠精神,劳动模范技术状元进校园、进企业”的第一站,该活动将在2018年持续开展,进校园是为了鼓舞更多学生发奋图强,洒下阜新未来工匠的种子。而进企业,则一方面传播工匠精神,另一方面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阜新市总为此组建的“工匠团队”涵盖各行各业,任何企业在生产经营中遇到技术性难题,都可以提出,阜新市总将组织专业对口的工匠级劳模帮助企业做课题攻关,让“工匠”的精神和能力在阜新市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阜新市总工会一直致力于弘扬‘工匠精神’,通过典型人物进校园、进企业宣讲,只是其中的一项。工会正通过多种创新方式,为更多的劳模、工匠营造更大的发展空间,还要为更多渴望成为工匠的人提供崭露头角的机会。”阜新市总工会副主席王振贵对记者说,阜新市总的目标是通过多种创新,让劳模实现更大的人生价值,让阜新市能够涌现出更多优秀的“工匠”。
强大的劳模联盟
如何让劳模、工匠级技术能手实现更大人生价值?工会能够为其创造哪些条件?阜新市总工会在国内率先推出的“劳模联合创新工作室”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尝试。
时至今日,劳模创新工作室已非常普及,那么何为“联合创新”?阜新市总工会相关人士介绍,在过去的走访和调研过程中,发现很多劳模开设的创新工作室都只局限在劳模所在单位,其影响力受到局限,而在创新过程中也往往受到眼界、思路的限制。如果能有同样关注这一领域、具有相当水平的人在一起碰撞、交流,或许就能豁然开朗,攻克百思不得其解的难关。
另外,很多创新工作室所掌握的技术、专利、资源都具有互补性,如果能将同领域的劳模、工匠联合起来,形成合力,其最終的成果将超出预期。
为此,阜新市总开始大胆尝试,阜新市总工会劳模办主任刘晓平将这一想法表达给著名辽宁省劳模、辽宁省风沙地改良利用研究所所长于国庆,于国庆十分赞同,表示愿全力配合阜新市总工会工作,按照初步规划的要求和标准抓好工作室团队组建、目标确立、制度规范、项目攻关、成果转化推广等各项工作。
以于国庆为带头人,阜新市总工会劳模办通过与农业战线劳模协商,引导阜蒙县蔬菜服务总站劳模创新工作室牵头人王洪岩、彰武县养牛大户张旭、阜蒙县于寺乡官营子村村委会主任张庆年等10位农业方面劳模联手,在2017年10月28日,“阜新市现代生态农业建设于国庆劳模联合创新工作室”正式挂牌。
劳模联合创新工作室并不仅是一块牌子,阜新市总工会首先确立了明晰的组织机构,提供组织保障。例如为保证工作室有足够创新能力,除劳模团队之外,阜新市总还帮助其组建了由省农科院专家及市农业专家组成的5个专家团队共25人,在8个地区建立了现代农业咨询培训、现代农场、循环农业、都市休闲农业、绿色杂粮生产、果蔬栽植、畜牧养殖、优质花生等8个生态农业示范基地。
在制度上,阜新市总为保证工作室正常有效运作,多次开展走访座谈,征求意见,结合“联合创新”的实际情况建立了组织分工制度、管理制度、活动制度、台账制度等,避免精英聚首后难以形成合力。
不仅如此,阜新市总工会还站在全局角度帮助联合创新工作室确立发展规划,并将规划分解落实。在市总帮助下,这个全国首家劳模联合创新工作室快速确立了总体目标、近期目标、培训规划。同时,按照规划目标,在双方自愿的基础上,工作室与工作室成员及成员单位分别签订了合作指导协议。阜新市总工会则作为中间人,主要负责双方协议的见证和监督执行,在协议上签字盖章。
有了劳模联合创新工作室这层关系,这些农业领域的劳模、工匠们能够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发挥自己才能,虽然未必总在一起工作,但大家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共享政策咨询、技术保障、信息服务,让一切资源得到最大化利用,达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阜新市总工会相关人士介绍,建国以来,阜新市共涌现出市级劳模3000余人,目前阜新共有省级劳模600人、国家级劳模36人,这些人都是阜新市的宝贵财富。2017年在农业战线尝试的“劳模联合创新工作室”取得明显成效,激励阜新市总进一步打造“劳模联合大平台”,后续计划在机加行业、文化行业、卫生行业等推行“劳模联合创新工作室”,组建由劳模“担纲领衔”,技术人员和职工“唱主角”,以生产经营活动、技能人才培养和攻克工作中重点难点问题为主的联合创新工作团队,做企业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和机制创新的“发射源”。 发现工匠的种子
在发掘劳模和工匠潜力同时,阜新市总更致力于培养那些有希望在未来成为大师的种子选手,而且在“种子”的选拔方式上做出创新,既积极打造劳动竞赛与职业技能竞赛有机结合新模式。
阜新市总工会相关人士介绍,这种创新一是将竞赛活动与企业的生产经营相结合,扩大竞赛的覆盖面。阜新市总改变了过去集中竞赛、精英竞赛的模式,将资源和手段直接作用到企业,将竞赛活动与企业的生产经营实际相融合,以竞赛提升更多职工群体的技能,以竞赛促进生产,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引导企业参与到劳动竞赛和职工职业技能竞赛活动中来,另一方面,则可以在更大范围内发现优秀的、年轻的技术工人。
方式的改变意味着整个流程的重塑,阜新市总在总结过去十几年这方面工作的基础上,积极探索竞赛活动的新途径、新模式,聚焦全市重点行业、重点企业、产业聚集区和全市重点发展项目,在2017年连推10项市级竞赛和21项市工会开展的职工职业技能竞赛,鼓励企业自主制定竞赛方案,再由市总工会根据企业的生产实际对竞赛方案进行进一步的指导和完善。方案一经敲定,市总工会立刻聘请高校讲师进企业授课培训,先给职工群体“拔高”,或者邀请历届大赛的技术状元进企业,一对一、手把手传授,让职工的技术水平快速跃升,提高参赛水平,也确保技能比赛能够在高质量中进行。
另一点创新在于改变激励机制。为激励更多企业和职工参与到竞赛活动中来,阜新市总工会改变了过去每年分配名额推荐评选阜新五一劳动奖章的模式,采取通过竞赛,一个工种,一场竞赛,授予一个阜新五一劳动奖章的办法,促使广大职工人人学知识、练技术、比贡献,营造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同时阜新市总工会积极争取党政支持,在资金和政策上对基层单位给予倾斜。除了由财政列支的部分之外,2017年,阜新市总工会本级拨付竞赛资金近70万元。不仅如此,阜新市总还联合政府有关部门推动企业制定相应的竞赛奖励制度,把职工的职业技术资格晋升、收入待遇与技能提升、创新业绩挂钩,提高技术工人待遇。
“只有扩大劳动竞赛的参与范围,调动职工群体的积极性,才能涌现出更多人才,让市总找到真正的‘种子选手’。”阜新市总工会相关人士说。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 在这一重大战略的指引下,阜新市总工会探索的一系列弘扬劳模、工匠精神的创新做法,既兼顾到现有劳模能量的进一步发掘,又着眼于培养新生代劳模、工匠的长期工程,这是值得工会人借鉴与参考的。而无论是组织劳模进校园、进企业,还是首创劳模联合创新工作室,抑或是在更广阔的领域培养、发现工匠的“种子”,每一件事都力争做实,并制度化、流程化,工會并非包办一切,而是积极扮演协调、保障角色。这种创新的方向、操作的角度,或许会成为一种新的风向标。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在这一战略号召下,工会的努力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工会是否可以通过更多创新完成这一光荣职责?阜新市总工会的做法,似乎能给更多人带来参考。
劳模:我也是技校毕业
“今天看到大家,我感到很亲切,因为我也是从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的学生,这些年一步步走来,更感到学习和坚持的可贵……”在人头攒动的大礼堂里,于清华宣讲的声音显得有些生涩,他虽然已经是辽宁省劳动模范、金融战线的精英人士,但显然,他并不经常登台演讲。
但台下听众都在认真听,这些听众的面庞也略显青涩,他们都是阜新市第二职专的学生,听于清华跟他们讲述自己的成长经历,如何从一名普通技校学生,靠自己努力进入心仪的金融系统、成为银行职员、业务带头人,实现自己人生的梦想。学生们专注听,是因为,这一切都完全可以在自己身上复制。
这是“阜新市弘扬工匠精神,劳动模范技术状元进校园、进企业”活动的第一场,上台宣讲的分别是辽宁省劳动模范、阜新市焊工技术优秀代表、辽宁广厦钢结构有限公司的庞井江,辽宁省劳动模范、阜新市职工职业技能竞赛连续三届金融系统技术状元、中国建设银行阜新分行煤矿支行的于清华,中国青年玉雕艺术家、阜新市劳动模范、阜新市职工职业技能竞赛玛瑙雕刻技术状元、首席员工于杰,辽宁省劳动模范、阜新市首届“市长杯”职工技能大赛焊工状元、金牌工人、阜新发电有限公司锅炉检修分场焊工班技术员张宇。
在2017年12月22日当天举办的活动上,这些已经位列“工匠”级的人物,在阜新市总工会的号召和组织下汇集在一起,力争通过自身的影响力,帮助阜新打造更多工匠级的人物。
庞井江对记者说:“我也是从技校毕业的,我很了解同学们的心态,有不少同学上了职业学校之后,对自己的未来没有太多期望,认为生活已经定型。但其实不是的,我向他们介绍自己的经历,就是想告诉大家,起点无论高低,只要努力钻研,你就可以成为一个领域的偶像。”
当天的演讲收获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阜新市总工会经济部部长盖 表示,这只是“阜新市弘扬工匠精神,劳动模范技术状元进校园、进企业”的第一站,该活动将在2018年持续开展,进校园是为了鼓舞更多学生发奋图强,洒下阜新未来工匠的种子。而进企业,则一方面传播工匠精神,另一方面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阜新市总为此组建的“工匠团队”涵盖各行各业,任何企业在生产经营中遇到技术性难题,都可以提出,阜新市总将组织专业对口的工匠级劳模帮助企业做课题攻关,让“工匠”的精神和能力在阜新市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阜新市总工会一直致力于弘扬‘工匠精神’,通过典型人物进校园、进企业宣讲,只是其中的一项。工会正通过多种创新方式,为更多的劳模、工匠营造更大的发展空间,还要为更多渴望成为工匠的人提供崭露头角的机会。”阜新市总工会副主席王振贵对记者说,阜新市总的目标是通过多种创新,让劳模实现更大的人生价值,让阜新市能够涌现出更多优秀的“工匠”。
强大的劳模联盟
如何让劳模、工匠级技术能手实现更大人生价值?工会能够为其创造哪些条件?阜新市总工会在国内率先推出的“劳模联合创新工作室”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尝试。
时至今日,劳模创新工作室已非常普及,那么何为“联合创新”?阜新市总工会相关人士介绍,在过去的走访和调研过程中,发现很多劳模开设的创新工作室都只局限在劳模所在单位,其影响力受到局限,而在创新过程中也往往受到眼界、思路的限制。如果能有同样关注这一领域、具有相当水平的人在一起碰撞、交流,或许就能豁然开朗,攻克百思不得其解的难关。
另外,很多创新工作室所掌握的技术、专利、资源都具有互补性,如果能将同领域的劳模、工匠联合起来,形成合力,其最終的成果将超出预期。
为此,阜新市总开始大胆尝试,阜新市总工会劳模办主任刘晓平将这一想法表达给著名辽宁省劳模、辽宁省风沙地改良利用研究所所长于国庆,于国庆十分赞同,表示愿全力配合阜新市总工会工作,按照初步规划的要求和标准抓好工作室团队组建、目标确立、制度规范、项目攻关、成果转化推广等各项工作。
以于国庆为带头人,阜新市总工会劳模办通过与农业战线劳模协商,引导阜蒙县蔬菜服务总站劳模创新工作室牵头人王洪岩、彰武县养牛大户张旭、阜蒙县于寺乡官营子村村委会主任张庆年等10位农业方面劳模联手,在2017年10月28日,“阜新市现代生态农业建设于国庆劳模联合创新工作室”正式挂牌。
劳模联合创新工作室并不仅是一块牌子,阜新市总工会首先确立了明晰的组织机构,提供组织保障。例如为保证工作室有足够创新能力,除劳模团队之外,阜新市总还帮助其组建了由省农科院专家及市农业专家组成的5个专家团队共25人,在8个地区建立了现代农业咨询培训、现代农场、循环农业、都市休闲农业、绿色杂粮生产、果蔬栽植、畜牧养殖、优质花生等8个生态农业示范基地。
在制度上,阜新市总为保证工作室正常有效运作,多次开展走访座谈,征求意见,结合“联合创新”的实际情况建立了组织分工制度、管理制度、活动制度、台账制度等,避免精英聚首后难以形成合力。
不仅如此,阜新市总工会还站在全局角度帮助联合创新工作室确立发展规划,并将规划分解落实。在市总帮助下,这个全国首家劳模联合创新工作室快速确立了总体目标、近期目标、培训规划。同时,按照规划目标,在双方自愿的基础上,工作室与工作室成员及成员单位分别签订了合作指导协议。阜新市总工会则作为中间人,主要负责双方协议的见证和监督执行,在协议上签字盖章。
有了劳模联合创新工作室这层关系,这些农业领域的劳模、工匠们能够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发挥自己才能,虽然未必总在一起工作,但大家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共享政策咨询、技术保障、信息服务,让一切资源得到最大化利用,达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阜新市总工会相关人士介绍,建国以来,阜新市共涌现出市级劳模3000余人,目前阜新共有省级劳模600人、国家级劳模36人,这些人都是阜新市的宝贵财富。2017年在农业战线尝试的“劳模联合创新工作室”取得明显成效,激励阜新市总进一步打造“劳模联合大平台”,后续计划在机加行业、文化行业、卫生行业等推行“劳模联合创新工作室”,组建由劳模“担纲领衔”,技术人员和职工“唱主角”,以生产经营活动、技能人才培养和攻克工作中重点难点问题为主的联合创新工作团队,做企业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和机制创新的“发射源”。 发现工匠的种子
在发掘劳模和工匠潜力同时,阜新市总更致力于培养那些有希望在未来成为大师的种子选手,而且在“种子”的选拔方式上做出创新,既积极打造劳动竞赛与职业技能竞赛有机结合新模式。
阜新市总工会相关人士介绍,这种创新一是将竞赛活动与企业的生产经营相结合,扩大竞赛的覆盖面。阜新市总改变了过去集中竞赛、精英竞赛的模式,将资源和手段直接作用到企业,将竞赛活动与企业的生产经营实际相融合,以竞赛提升更多职工群体的技能,以竞赛促进生产,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引导企业参与到劳动竞赛和职工职业技能竞赛活动中来,另一方面,则可以在更大范围内发现优秀的、年轻的技术工人。
方式的改变意味着整个流程的重塑,阜新市总在总结过去十几年这方面工作的基础上,积极探索竞赛活动的新途径、新模式,聚焦全市重点行业、重点企业、产业聚集区和全市重点发展项目,在2017年连推10项市级竞赛和21项市工会开展的职工职业技能竞赛,鼓励企业自主制定竞赛方案,再由市总工会根据企业的生产实际对竞赛方案进行进一步的指导和完善。方案一经敲定,市总工会立刻聘请高校讲师进企业授课培训,先给职工群体“拔高”,或者邀请历届大赛的技术状元进企业,一对一、手把手传授,让职工的技术水平快速跃升,提高参赛水平,也确保技能比赛能够在高质量中进行。
另一点创新在于改变激励机制。为激励更多企业和职工参与到竞赛活动中来,阜新市总工会改变了过去每年分配名额推荐评选阜新五一劳动奖章的模式,采取通过竞赛,一个工种,一场竞赛,授予一个阜新五一劳动奖章的办法,促使广大职工人人学知识、练技术、比贡献,营造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同时阜新市总工会积极争取党政支持,在资金和政策上对基层单位给予倾斜。除了由财政列支的部分之外,2017年,阜新市总工会本级拨付竞赛资金近70万元。不仅如此,阜新市总还联合政府有关部门推动企业制定相应的竞赛奖励制度,把职工的职业技术资格晋升、收入待遇与技能提升、创新业绩挂钩,提高技术工人待遇。
“只有扩大劳动竞赛的参与范围,调动职工群体的积极性,才能涌现出更多人才,让市总找到真正的‘种子选手’。”阜新市总工会相关人士说。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 在这一重大战略的指引下,阜新市总工会探索的一系列弘扬劳模、工匠精神的创新做法,既兼顾到现有劳模能量的进一步发掘,又着眼于培养新生代劳模、工匠的长期工程,这是值得工会人借鉴与参考的。而无论是组织劳模进校园、进企业,还是首创劳模联合创新工作室,抑或是在更广阔的领域培养、发现工匠的“种子”,每一件事都力争做实,并制度化、流程化,工會并非包办一切,而是积极扮演协调、保障角色。这种创新的方向、操作的角度,或许会成为一种新的风向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