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中新课程教材客体性内容丰富多样,有阅读材料、探究活动、章节小结等。通过优化学习和研究,找到其与教材正文的正确关系,可提高学生的探究、阅读和思维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客体性内容;生物教材;阅读;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14-0096-01
历年高考题,与客体性内容相关的考点不少,图形出现频率最高,这就要求学生平时要学会看图,有目的地看图,将图形与教材内容结合起来,学会看图说话;用生物学语言表述生命现象及规律,培养文字表达能力。还有“旁栏思考题”,是教材客体性内容的具体化,应该联系相关内容进行思考解决,等等。
一、对“相关信息”进行拓展加工
“相关信息”以描述性语言为主,欠缺形象性和直观性,但在处理某一概念的外延上有重要作用,能把本章节的内容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从而开阔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的认知结构更加完善。
例如,人教版教材必修2第18页“相关信息”:“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染色体復制后,每条染色体上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各是一条长的细丝,呈染色质的状态。所以,这时候在光学显微镜下看不到每条染色体上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学生阅读后,一时间难以想象出来,这时候,教师可以尝试以下做法。第一,引导学生结合必修1第113页图6-4“染色体与姐妹染色单体”进行回忆,这样既能让学生有所醒悟,又能巩固原有知识。第二,课件展示,让这一知识更形象、直观,更易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第三,布置课外作业:制作染色体模型。通过制作模型,加深学生对染色体和染色质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二、对插图的内容进行深挖
插图是教材的一个重要资源,往往配以优美的文字概括,栩栩如生并富有创意,直观性强,容易吸引学生的眼球。为使学生更好地把握学习的方向、目标,教师可以通过插图提出相应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也可以通过插图引导学生做相应的练习,让学生理解插图所蕴含的信息,挖掘插图存在的价值。
根据插图的编排特点和分类,可以尝试以下教学方法。
1.综合法。插图呈现的形式多种多样,有些以综合形式呈现,其本意是将所要认知的内容整合起来,这就促使学生把知识系统化,从插图中归纳结论。
例如,必修3第95页图5-8 “赛达伯格湖的能量流动图解”。通过观察,学生会发现,黄色方框的生物构成一条食物链,在这条食物链中,能量值是逐级递减的。另外,黄色箭头表示了能量传递的方向是单向的。由此可以归纳出能量流动的两个明显特点:单向流动和逐级递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每一个营养级的能量都有哪些去向?这样,对插图的信息进行深度提取、挖掘,可提高学生的识图析图能力。
2.顺序法。有些插图的呈现,是有一定顺序的,如按结构顺序或功能顺序,每一个内容都蕴含着特定的结构和功能,逐个分析,这样既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又有利于三维教学目标的落实。
例如,必修1第23页图2-7“蛋白质的主要功能示例”。(1)羽毛、肌肉、头发、蛛丝图说明蛋白质具有结构蛋白的功能;(2)胃蛋白酶结晶图,说明蛋白质具有催化化学反应的功能;(3)血红蛋白示意图,说明蛋白质具有运输载体的功能;(4)胰岛素插图,说明蛋白质具有调节生命活动的功能;(5)抗体与抗原结合的插图,说明蛋白质具有免疫的功能。
三、“旁栏思考题”的巧利用
1.导入新课。例如,必修2第62页的“想象空间”这一“旁栏思考题”可作为新课导入的最佳素材。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能获得科学的知识,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掌握和应用。
2.讲授新课。例如,必修1第22页的“旁栏思考题”:“n个氨基酸形成一条肽链时,脱掉几个水分子?形成几个肽键?如果n个氨基酸形成m条肽链呢?”该思考题可以作为新课的讲解内容,用于讲解脱水缩合的概念、过程、计算等。
3.自然过渡。例如,必修2第10页的“旁栏思考题”:“从数学角度分析,9∶3∶3∶1与3∶1能否建立数学联系,这对理解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结果有什么启示?”该思考题把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很好地联系起来,在知识点的过渡中起到承上的作用,避免了思维脱节。
4.进行小结、巩固。例如,必修2第19页的“旁栏思考题”:“为什么一个卵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只形成一个卵细胞?”该思考题作为这一节知识的总结、巩固,有助于学生掌握新知识,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5.作为研究性学习课题。例如,必修1第35页的“旁栏思考题”:“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你还能举出哪些实例,说明生命活动离不开水?”这是一个很好的研究性学习课题。教师可以在课前把课题任务布置给学生,引导学生研究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综上,积极深入研究提高阅读高中生物教材客体性内容有效性的对策,并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可充分发挥客体性内容的潜在功能,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责任编辑 黄春香)
[关键词]客体性内容;生物教材;阅读;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14-0096-01
历年高考题,与客体性内容相关的考点不少,图形出现频率最高,这就要求学生平时要学会看图,有目的地看图,将图形与教材内容结合起来,学会看图说话;用生物学语言表述生命现象及规律,培养文字表达能力。还有“旁栏思考题”,是教材客体性内容的具体化,应该联系相关内容进行思考解决,等等。
一、对“相关信息”进行拓展加工
“相关信息”以描述性语言为主,欠缺形象性和直观性,但在处理某一概念的外延上有重要作用,能把本章节的内容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从而开阔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的认知结构更加完善。
例如,人教版教材必修2第18页“相关信息”:“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染色体復制后,每条染色体上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各是一条长的细丝,呈染色质的状态。所以,这时候在光学显微镜下看不到每条染色体上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学生阅读后,一时间难以想象出来,这时候,教师可以尝试以下做法。第一,引导学生结合必修1第113页图6-4“染色体与姐妹染色单体”进行回忆,这样既能让学生有所醒悟,又能巩固原有知识。第二,课件展示,让这一知识更形象、直观,更易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第三,布置课外作业:制作染色体模型。通过制作模型,加深学生对染色体和染色质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二、对插图的内容进行深挖
插图是教材的一个重要资源,往往配以优美的文字概括,栩栩如生并富有创意,直观性强,容易吸引学生的眼球。为使学生更好地把握学习的方向、目标,教师可以通过插图提出相应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也可以通过插图引导学生做相应的练习,让学生理解插图所蕴含的信息,挖掘插图存在的价值。
根据插图的编排特点和分类,可以尝试以下教学方法。
1.综合法。插图呈现的形式多种多样,有些以综合形式呈现,其本意是将所要认知的内容整合起来,这就促使学生把知识系统化,从插图中归纳结论。
例如,必修3第95页图5-8 “赛达伯格湖的能量流动图解”。通过观察,学生会发现,黄色方框的生物构成一条食物链,在这条食物链中,能量值是逐级递减的。另外,黄色箭头表示了能量传递的方向是单向的。由此可以归纳出能量流动的两个明显特点:单向流动和逐级递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每一个营养级的能量都有哪些去向?这样,对插图的信息进行深度提取、挖掘,可提高学生的识图析图能力。
2.顺序法。有些插图的呈现,是有一定顺序的,如按结构顺序或功能顺序,每一个内容都蕴含着特定的结构和功能,逐个分析,这样既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又有利于三维教学目标的落实。
例如,必修1第23页图2-7“蛋白质的主要功能示例”。(1)羽毛、肌肉、头发、蛛丝图说明蛋白质具有结构蛋白的功能;(2)胃蛋白酶结晶图,说明蛋白质具有催化化学反应的功能;(3)血红蛋白示意图,说明蛋白质具有运输载体的功能;(4)胰岛素插图,说明蛋白质具有调节生命活动的功能;(5)抗体与抗原结合的插图,说明蛋白质具有免疫的功能。
三、“旁栏思考题”的巧利用
1.导入新课。例如,必修2第62页的“想象空间”这一“旁栏思考题”可作为新课导入的最佳素材。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能获得科学的知识,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掌握和应用。
2.讲授新课。例如,必修1第22页的“旁栏思考题”:“n个氨基酸形成一条肽链时,脱掉几个水分子?形成几个肽键?如果n个氨基酸形成m条肽链呢?”该思考题可以作为新课的讲解内容,用于讲解脱水缩合的概念、过程、计算等。
3.自然过渡。例如,必修2第10页的“旁栏思考题”:“从数学角度分析,9∶3∶3∶1与3∶1能否建立数学联系,这对理解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结果有什么启示?”该思考题把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很好地联系起来,在知识点的过渡中起到承上的作用,避免了思维脱节。
4.进行小结、巩固。例如,必修2第19页的“旁栏思考题”:“为什么一个卵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只形成一个卵细胞?”该思考题作为这一节知识的总结、巩固,有助于学生掌握新知识,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5.作为研究性学习课题。例如,必修1第35页的“旁栏思考题”:“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你还能举出哪些实例,说明生命活动离不开水?”这是一个很好的研究性学习课题。教师可以在课前把课题任务布置给学生,引导学生研究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综上,积极深入研究提高阅读高中生物教材客体性内容有效性的对策,并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可充分发挥客体性内容的潜在功能,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责任编辑 黄春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