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阅读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学生语文成绩的整体水平,并且直接影响了教师的教学质量。通过互动,可以让课堂本身不再那么枯燥,在互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不同的手段来调动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积极性,让他们能够从主观的角度更好的进入到学习的状态中。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浅谈如何在新课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完成教学互动,达到科学有效的教学预期。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互动;实践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民众思想观念的转变,素质教育受到了较高的关注,要求学校不仅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以此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可以利用小组合作互动进行语文教学,可以有效帮助师生之间对话交流,有助于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阅读作为语文的中心支撑,教师必须将语文阅读基于教学的核心素养之上。
一、改善教学观念
初中语文教师应当积极认识到互动对于语文教学、阅读教学的重要性。课堂教学中的互动,其根本目标就是为了让学生更亲近课堂、更亲近学习。在教育改革背景下,当前的教育更注重学生的综合素养以及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而互动教学就是实现这个目标的重要条件。教师应当认可互动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性,并积极改善传统教学观念。在实践的过程中,不管是互动的形式,还是互动的内容,教师都应当从学生的根本需求以及认知规律的角度来进行,这样才可以让互动更具针对性,保障初中阅读教学的有效进展。
二、搭建有效的学习平台
学生才是整个课堂的主体,这一点毋庸置疑,就如同人需要能量,通过进食与饮水等方式就可以解决。教师必须要知道学生到底想要学习一些什么、思考一些什么,学生現阶段的自身需要和身心发展应是语文教学导入的突破点,从而进一步完成大纲要求的教学内容。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个性及一些习惯需要被教师重视及保护,特别是学生之间的不同点,使学生能够勇敢地说出心中所想并完成实操。例如,在进行七年级上册《雨的四季》这一课的教学时,作者通过自身对春夏秋冬四季的雨进行主观的描述,但物随境变,对于北方的学生来说,冬天是基本上不存在雨的,与作者描述的雨并不一致,此时教师不要为了完成教学而否定学生主观想法,而是引导性地说明作者所处的地理环境,从而完成接下来的教学工作。就如同一条新闻一样,福州 8岁的男孩小冯因质疑语文课文《羿射九日》出错上了热搜。小冯提出,课文中前一段刚提到“江河里的水被蒸干了”,下一段又提到“他蹚过九十九条大河,来到东海边”,“既然晒干了,那后羿是怎么蹚的?是不是课文出错了?”对于小冯的质疑,人民教育出版社微博发出回应,课文是参考《神话故事新编》等书籍改写。综合全文来看,“蹚”字的确用得不恰当,教材编写组决定在下一个版本的教材中更正此问题。结合此事例分析,连人民教育出版社都会对不同的声音做出反馈,我们教师就更应该听取学生们不同的声音,充分信任、尊重学生的认知,不断丰富我们的教学内涵。万事万物连接需要纽带,学习的过程也是如此,教师要致力于搭建学生学习的有效平台,在交互师生情感的同时,使学生的情感及精神能够得到充分释放,为增进和提高语文阅读水平提供坚实保障。
三、丰富阅读教学的互动形式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互动形式绝不仅停留在“教师对学生”上,更可以是“学生对教师”、“学生对学生”等多方面互动。比如说,在《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教学过程中,该篇文章是具有较为明显的励志特征。在实际的阅读教学中,教师一方面可以从实际教学内容角度出发,通过问题互动,加深学生的阅读体验,比如说通过问题互动来让学生加强对学生对生活的理解,并通过精读与细读来挖掘其中的内涵道理,并从中汲取更多的养分。另一方面,为了活跃课堂的氛围,教师还可以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搭建舞台,并挑选积极的同学来到讲台上进行演讲,或是直接为学生开展一次口头作文,让学生集合阅读的主题进行即兴创作,并将创作结果与同桌相互审阅。这种互动过程新奇又有趣,也让课堂的互动层次得到有效的提高,不仅实现了学生对学生、学生对学习内容的互动,更让学生从更为直观的角度审视课文内容,进而获得较高的学习成效。
四、鼓励团队互动学习
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互动教学的过程中,为了让课堂进入到更好的互动状态。教师可以为学生开展团队性质的互动学习,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的真正主人,同时也进一步优化阅读的教学成效。比如说,以《木兰诗》为例,这首诗用了短短的词句,勾勒了花木兰替父从军的心路历程,不仅表现了“巾帼不让须眉”的精神,同时也表现了对于抗击外敌的决心。教师在讲解这首诗歌之前,可以让学生自由搭配,组成语文学习小组,预习了解文章内容,学习诗歌的表现形式、表达手法,共同交流各自对诗歌的理解,记录小组成员的想法。教师在上课时,可以先让学生表达各小组以及成员的观点见解,了解学生对这首诗词的理解程度,再分享自己的想法,纠正学生理解稍有偏差的部分,分析各自观点的优劣,补充完善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共同完成语文教学活动。
五、结束语
总之,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互动效能,教师要秉持“以生为本”的重要理念,不管是互动内容还是互动形式都要从学生实际能力的角度出发,并针对教学内容的不同,去进行有效的改善与改进,这样才能够让互动成为推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因素,保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与探究性,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获得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董保峰 . 浅析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J]. 学周刊,2014(21).
[2] 杨云聪 . 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语文创新教学探讨[J]. 课程教育研究,2016(19).
[3] 林志强 . 谈初中语文多样化阅读教学方法 [J]. 课程教育研究,2014(11).
[4] 郑如娟 . 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探微 [J]. 学语文,2010(4).
四川省南部县王家中学 637300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互动;实践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民众思想观念的转变,素质教育受到了较高的关注,要求学校不仅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以此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可以利用小组合作互动进行语文教学,可以有效帮助师生之间对话交流,有助于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阅读作为语文的中心支撑,教师必须将语文阅读基于教学的核心素养之上。
一、改善教学观念
初中语文教师应当积极认识到互动对于语文教学、阅读教学的重要性。课堂教学中的互动,其根本目标就是为了让学生更亲近课堂、更亲近学习。在教育改革背景下,当前的教育更注重学生的综合素养以及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而互动教学就是实现这个目标的重要条件。教师应当认可互动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性,并积极改善传统教学观念。在实践的过程中,不管是互动的形式,还是互动的内容,教师都应当从学生的根本需求以及认知规律的角度来进行,这样才可以让互动更具针对性,保障初中阅读教学的有效进展。
二、搭建有效的学习平台
学生才是整个课堂的主体,这一点毋庸置疑,就如同人需要能量,通过进食与饮水等方式就可以解决。教师必须要知道学生到底想要学习一些什么、思考一些什么,学生現阶段的自身需要和身心发展应是语文教学导入的突破点,从而进一步完成大纲要求的教学内容。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个性及一些习惯需要被教师重视及保护,特别是学生之间的不同点,使学生能够勇敢地说出心中所想并完成实操。例如,在进行七年级上册《雨的四季》这一课的教学时,作者通过自身对春夏秋冬四季的雨进行主观的描述,但物随境变,对于北方的学生来说,冬天是基本上不存在雨的,与作者描述的雨并不一致,此时教师不要为了完成教学而否定学生主观想法,而是引导性地说明作者所处的地理环境,从而完成接下来的教学工作。就如同一条新闻一样,福州 8岁的男孩小冯因质疑语文课文《羿射九日》出错上了热搜。小冯提出,课文中前一段刚提到“江河里的水被蒸干了”,下一段又提到“他蹚过九十九条大河,来到东海边”,“既然晒干了,那后羿是怎么蹚的?是不是课文出错了?”对于小冯的质疑,人民教育出版社微博发出回应,课文是参考《神话故事新编》等书籍改写。综合全文来看,“蹚”字的确用得不恰当,教材编写组决定在下一个版本的教材中更正此问题。结合此事例分析,连人民教育出版社都会对不同的声音做出反馈,我们教师就更应该听取学生们不同的声音,充分信任、尊重学生的认知,不断丰富我们的教学内涵。万事万物连接需要纽带,学习的过程也是如此,教师要致力于搭建学生学习的有效平台,在交互师生情感的同时,使学生的情感及精神能够得到充分释放,为增进和提高语文阅读水平提供坚实保障。
三、丰富阅读教学的互动形式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互动形式绝不仅停留在“教师对学生”上,更可以是“学生对教师”、“学生对学生”等多方面互动。比如说,在《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教学过程中,该篇文章是具有较为明显的励志特征。在实际的阅读教学中,教师一方面可以从实际教学内容角度出发,通过问题互动,加深学生的阅读体验,比如说通过问题互动来让学生加强对学生对生活的理解,并通过精读与细读来挖掘其中的内涵道理,并从中汲取更多的养分。另一方面,为了活跃课堂的氛围,教师还可以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搭建舞台,并挑选积极的同学来到讲台上进行演讲,或是直接为学生开展一次口头作文,让学生集合阅读的主题进行即兴创作,并将创作结果与同桌相互审阅。这种互动过程新奇又有趣,也让课堂的互动层次得到有效的提高,不仅实现了学生对学生、学生对学习内容的互动,更让学生从更为直观的角度审视课文内容,进而获得较高的学习成效。
四、鼓励团队互动学习
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互动教学的过程中,为了让课堂进入到更好的互动状态。教师可以为学生开展团队性质的互动学习,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的真正主人,同时也进一步优化阅读的教学成效。比如说,以《木兰诗》为例,这首诗用了短短的词句,勾勒了花木兰替父从军的心路历程,不仅表现了“巾帼不让须眉”的精神,同时也表现了对于抗击外敌的决心。教师在讲解这首诗歌之前,可以让学生自由搭配,组成语文学习小组,预习了解文章内容,学习诗歌的表现形式、表达手法,共同交流各自对诗歌的理解,记录小组成员的想法。教师在上课时,可以先让学生表达各小组以及成员的观点见解,了解学生对这首诗词的理解程度,再分享自己的想法,纠正学生理解稍有偏差的部分,分析各自观点的优劣,补充完善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共同完成语文教学活动。
五、结束语
总之,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互动效能,教师要秉持“以生为本”的重要理念,不管是互动内容还是互动形式都要从学生实际能力的角度出发,并针对教学内容的不同,去进行有效的改善与改进,这样才能够让互动成为推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因素,保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与探究性,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获得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董保峰 . 浅析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J]. 学周刊,2014(21).
[2] 杨云聪 . 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语文创新教学探讨[J]. 课程教育研究,2016(19).
[3] 林志强 . 谈初中语文多样化阅读教学方法 [J]. 课程教育研究,2014(11).
[4] 郑如娟 . 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探微 [J]. 学语文,2010(4).
四川省南部县王家中学 637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