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美术欣赏课是初中美术教材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旨在培养学生学会欣赏,增强学生综合审美能力,激发学生热爱民族文化艺术,激发民族自豪感。面对《美术新课标》的要求,教师要转变以往的教学方式,针对农村初中的学生情况,对以往美术欣赏课存在的问题作出探讨。
关键词:农村初中;美术欣赏课;学生主动性;多媒体教学
【中图分类号】G 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9)36-0119-01
作为一名农村中学的美术教师,我的美术课堂一直以来都是最受学生的欢迎。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学生学业压力较大,美术课等于相对轻松;二是学校的专业老师缺乏,很多都是由主课老师兼任,因此作为一名专业教师,课上课后的专业展示常常令学生“另眼相看”。现如今使用的苏少版美术教材将内容分为了:欣赏.评述、造型.表现、综合.探索、设计.应用这几大块。其中的欣赏.评述课一直以来就是学生最爱的上课内容,但也是许多老师体力消耗最多的部分。最初的几年,最令我困扰的就是欣赏课,几乎是一堂课从头到尾的自己唱着“独角戏”,学生则是一问三不知。有时也想着不如偷偷懒,少讲些,但看着讲台下学生们一双双渴望的眼神,只能硬着头皮继续往下讲:作者、背景、构图、色调、线条......整节课下来美术欣赏课变成了一节“故事大会”。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转头就忘,老师也是累得声嘶力竭,效果实在不佳。面对这样的困境,我仔细的研读了《美术新课标》,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在初中美术欣赏课教材的学习中,要让学生在认知、技能、情感上都得到发展,面对这种情况,我逐步探索,现将方法总结如下:
1.对教材进行重新整合
面对上述要求,我首先将初中三年的“欣赏、评述”作了全面而系统的分析。在苏少版的教材中将中国与外国的美术欣赏分别安排在了第一课和最后一课,我首先调整了这两课的上课次序,第一课中国美术欣赏紧接着第二课就是外国美术欣赏。比如,九年级上册第一课课题是《可触摸的历史—中国雕塑艺术》,第九课则是《力量与生命—外国雕塑艺术》,第一课中国美术欣赏紧接着第二课就是外国美术欣赏。虽然是同一种艺术表现形式,但因为中西方文化的不同,所以中外雕塑所要传达的思想内涵也大有差别。同样利用这种对比的方法,我将东西方的风景画、人物画、雕塑、建筑等在持续的一段时间内上完,相对集中的学习除了让学生能加深印象之外,还能让学生通过对比充分感受同一类型的艺术在东西方文化差异的背景下的不同表达。理解不同作品背后的内在涵义,领悟艺术家们思想的表达与精神的传递,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营造积极生动的学习氛围
从多年的上课经验来看,美术欣赏课中最难做到的当属如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初中生往往会因为各种原因束手束脚,面对美术作品时不知该如何下手如何进行赏析。针对这种现象,我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组5-6人,由成员选出组长,每小组选择一幅作品进行预习,为保证每个成员都能参与进去,由组长安排每位组员需要收集整理的内容。比如,甲组员收集作者的生平简介、乙组员负责作品的构图、色调、造型、空间......丙组员收集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丁组员负责资料的汇总与整理、戊组员负责上台发言等等,这样整组成员人人有事可做,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老师在教授的过程中也轻松了许多,改变了老师“唱独角戏”的现象。而且由于每位学生的经历和个性不同,每个小组的侧重点也会有所不同,有的组会侧重色彩,有的组会侧重时代背景等,这样一来也让学生明白作品欣赏可从更多角度入手。
3.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手段是如今最为普遍的一种教学方式,虽然笔者在农村中学任教,但学校的多媒体也早在十年前全部安装到位。多媒体的利用对于美术欣赏课而言,更为重要。因为美术原本就是可视性的艺术,生活在农村的孩子们很少有机会走进艺术馆欣赏各种艺术展览,所以利用多媒体功能就显得尤为重要,虽然不能亲眼看见真迹,但通过视频、图片的形式也能更直观的感受到艺术的魅力。结合上一点建议,学生也可利用PPT来进行课堂展示。比如,八年级下册的《历史的画卷—外国历史画、宗教画》一课中,每小组可以自行选择一幅名画,在汇总时利用PPT来完成,学生上台展示小组成果时也可配合PPT的使用,让欣赏课成为集“图片、声音、视频、电影、动画等”为一体的欣赏课,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化被动为主动,深入了解作品的内在含义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4.打破欣赏课“光说不练”的现象
美术欣赏课的作业一般还是以欣赏评述为主,笔者认为打破欣赏课的“纸上谈兵、光说不练”的現象,也有助于学生更深层次的理解作品。美术的欣赏课教学与工艺、绘画的教学并不是孤立的,学生有了欣赏的基础再进行绘画实践,能够更好地理解与认识艺术作品,将作品的精华运用到自己的实践中去。当然对于临摹名画,倒也不要求学生能够将大师的绘画语言全都一一实践,哪怕在实践的过程中能运用到一二,都是非常好的学习过程。记得有一句格言:“我听到的会忘掉,我看到的能记住,我做过的才真正明白”。对学生而言,听千遍不如动手做一次来得有效得多,对此我深有感触!
美术欣赏课贯穿了整个初中三年,对于教师而言,如何上好美术欣赏课,不仅是对自身能力的一次探索,也是促进自己学习的一次机会。现代社会各种软件、媒体的出现,也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了我们的教学,但对教师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真正做到活到老学到老。对于学生而言学生不仅能提高审美能力,形成正确的审美观还能在生活中保护美,爱惜美,以更好的姿态来面对社会,面对未来。
关键词:农村初中;美术欣赏课;学生主动性;多媒体教学
【中图分类号】G 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9)36-0119-01
作为一名农村中学的美术教师,我的美术课堂一直以来都是最受学生的欢迎。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学生学业压力较大,美术课等于相对轻松;二是学校的专业老师缺乏,很多都是由主课老师兼任,因此作为一名专业教师,课上课后的专业展示常常令学生“另眼相看”。现如今使用的苏少版美术教材将内容分为了:欣赏.评述、造型.表现、综合.探索、设计.应用这几大块。其中的欣赏.评述课一直以来就是学生最爱的上课内容,但也是许多老师体力消耗最多的部分。最初的几年,最令我困扰的就是欣赏课,几乎是一堂课从头到尾的自己唱着“独角戏”,学生则是一问三不知。有时也想着不如偷偷懒,少讲些,但看着讲台下学生们一双双渴望的眼神,只能硬着头皮继续往下讲:作者、背景、构图、色调、线条......整节课下来美术欣赏课变成了一节“故事大会”。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转头就忘,老师也是累得声嘶力竭,效果实在不佳。面对这样的困境,我仔细的研读了《美术新课标》,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在初中美术欣赏课教材的学习中,要让学生在认知、技能、情感上都得到发展,面对这种情况,我逐步探索,现将方法总结如下:
1.对教材进行重新整合
面对上述要求,我首先将初中三年的“欣赏、评述”作了全面而系统的分析。在苏少版的教材中将中国与外国的美术欣赏分别安排在了第一课和最后一课,我首先调整了这两课的上课次序,第一课中国美术欣赏紧接着第二课就是外国美术欣赏。比如,九年级上册第一课课题是《可触摸的历史—中国雕塑艺术》,第九课则是《力量与生命—外国雕塑艺术》,第一课中国美术欣赏紧接着第二课就是外国美术欣赏。虽然是同一种艺术表现形式,但因为中西方文化的不同,所以中外雕塑所要传达的思想内涵也大有差别。同样利用这种对比的方法,我将东西方的风景画、人物画、雕塑、建筑等在持续的一段时间内上完,相对集中的学习除了让学生能加深印象之外,还能让学生通过对比充分感受同一类型的艺术在东西方文化差异的背景下的不同表达。理解不同作品背后的内在涵义,领悟艺术家们思想的表达与精神的传递,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营造积极生动的学习氛围
从多年的上课经验来看,美术欣赏课中最难做到的当属如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初中生往往会因为各种原因束手束脚,面对美术作品时不知该如何下手如何进行赏析。针对这种现象,我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组5-6人,由成员选出组长,每小组选择一幅作品进行预习,为保证每个成员都能参与进去,由组长安排每位组员需要收集整理的内容。比如,甲组员收集作者的生平简介、乙组员负责作品的构图、色调、造型、空间......丙组员收集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丁组员负责资料的汇总与整理、戊组员负责上台发言等等,这样整组成员人人有事可做,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老师在教授的过程中也轻松了许多,改变了老师“唱独角戏”的现象。而且由于每位学生的经历和个性不同,每个小组的侧重点也会有所不同,有的组会侧重色彩,有的组会侧重时代背景等,这样一来也让学生明白作品欣赏可从更多角度入手。
3.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手段是如今最为普遍的一种教学方式,虽然笔者在农村中学任教,但学校的多媒体也早在十年前全部安装到位。多媒体的利用对于美术欣赏课而言,更为重要。因为美术原本就是可视性的艺术,生活在农村的孩子们很少有机会走进艺术馆欣赏各种艺术展览,所以利用多媒体功能就显得尤为重要,虽然不能亲眼看见真迹,但通过视频、图片的形式也能更直观的感受到艺术的魅力。结合上一点建议,学生也可利用PPT来进行课堂展示。比如,八年级下册的《历史的画卷—外国历史画、宗教画》一课中,每小组可以自行选择一幅名画,在汇总时利用PPT来完成,学生上台展示小组成果时也可配合PPT的使用,让欣赏课成为集“图片、声音、视频、电影、动画等”为一体的欣赏课,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化被动为主动,深入了解作品的内在含义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4.打破欣赏课“光说不练”的现象
美术欣赏课的作业一般还是以欣赏评述为主,笔者认为打破欣赏课的“纸上谈兵、光说不练”的現象,也有助于学生更深层次的理解作品。美术的欣赏课教学与工艺、绘画的教学并不是孤立的,学生有了欣赏的基础再进行绘画实践,能够更好地理解与认识艺术作品,将作品的精华运用到自己的实践中去。当然对于临摹名画,倒也不要求学生能够将大师的绘画语言全都一一实践,哪怕在实践的过程中能运用到一二,都是非常好的学习过程。记得有一句格言:“我听到的会忘掉,我看到的能记住,我做过的才真正明白”。对学生而言,听千遍不如动手做一次来得有效得多,对此我深有感触!
美术欣赏课贯穿了整个初中三年,对于教师而言,如何上好美术欣赏课,不仅是对自身能力的一次探索,也是促进自己学习的一次机会。现代社会各种软件、媒体的出现,也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了我们的教学,但对教师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真正做到活到老学到老。对于学生而言学生不仅能提高审美能力,形成正确的审美观还能在生活中保护美,爱惜美,以更好的姿态来面对社会,面对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