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實践教学在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教师传授实践技能的重要环节。通过分析高职院校与社区合作共建实践教学平台的动因,提出高职院校与社区合作共建实践教学平台的路径,实现学校与社区双方共享资源,共育人才。
【关键词】高职院校;社区;实践教学;路径
引言
近年来,高职院校在实践教学上下了很多功夫,比如增加实践课时、培养“双师型”教师等,实践教学也因此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与发展。但是学校现有的教学资源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要求、观念固化、理论与实际脱节等问题仍然存在。高校和地方社区管理属于不同的体系,二者之间没有隶属关系,如何与社区合作,实现资源的共建共享,是值得我们研究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本文主要探讨了高职院校与社区合作共建实践教学平台的路径。
1.高职院校与社区合作共建实践教学平台研究的动因
1.1社区公共管理的现实需要
随着社会改革的不断向前推进,原先由政府、企业包办的社会事务,逐渐转向了社会。同时,各类组织承接能力有限,导致我国的大量公共服务、管理工作都落实到社区。一般意义上的管理技术和管理人才已经不能满足社区公共管理的现实需要,急需一批高水平的社区管理服务队伍。在此背景下,高职院校参与社区服务,为新兴城市社区培养应用型人才,已成为时代的必然。社区管理的现实推动着地方高职院校转型发展,结合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探索新的办学理念和教学模式。
1.2高职院校传统的实践教学效果不佳
传统的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主要是通过课程实习和志愿者活动来实现。但是课程实习模式,由于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比如时间短、经费不足、学校与社区间的合作程度不深、指导教师精力有限等因素,致使实践教学通常是走过场,达不到实际的效果。同时,志愿者活动也具有随机性,缺乏持续的专业指导,并不是一种长效机制,作为实践教学来看,效果也不理想。
1.3社区与学校现有的资源共享共建层次不高
目前,社区与学校之间的资源交流虽在进行,但是共享共建的程度并不深。一方面,学校跟社区的合作仅限于签订实习协议、挂牌实习基地、顶岗实习半年等形式,学校的课程也并没有围绕社区需求开展专业技能学习;另一方面,社区工作人员也很少进入学校课堂进行实际岗位的专业技能传授。因此,探索学校与社区合作的新模式,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已经迫在眉睫。
2.高职院校与社区合作共建实践教学平台的路径分析
2.1构建服务社区的课程体系
社区贴近居民,熟悉区域内群众的学习需求,可向高职院校提出有针对性的课程内容。高职院校可以通过服务社区来提高自身能力,摸清区域内的产业经济,围绕当地产业开设一些课程。同时,学校还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特色,构建贴近民生的课程体系,比如“社区管理与服务”“母婴护理”“社区养老”“家政服务与管理”“食品营养与烹饪”等。
2.2融合培养学校和社区的师资队伍
师资队伍的建设是关系学校与社区共建实践教学平台,能否取得成功的重要保障。一方面,现有的社区公共服务与管理人员,熟悉该区域的产业特色和居民情况,有着丰富的工作经验。对他们进行专业知识、教育教学技术等方面的系统培训后,聘任他们作为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的兼职教师,并参与到学校专业群建设的工作中来,这有助于学生掌握行业最新技术及动态。另一方面,让高职院校教师深入社区,并对他们进行社区教育理念、方法方面的系统培训,可以让其更加熟悉社区。
2.3创新共建实践教学载体
可以通过以下措施创新实践教学载体:一是寻找合作开发的科研项目。学校和社区联手,以社区为出发点,在社会公共管理与服务、社区发展、地方建设等方面开展科研项目研究,服务区域经济。二是打造“双基地”的实践平台。学校和社区可以围绕共同的项目,在学院成立社区工作实验基地,在社区挂牌成立大学生社区工作室、社区学院等,作为实习基地。这样,学校的实践教学就可以在两个基地完成,更加贴近真实的社会实践,增强学生的实践技能,顺利与就业接轨。三是探索有效的教学组织。可以让学生全程参与由学校和社区共同主导的社区服务工作,也可以阶段性让学生参与到社区管理的日常工作中去,比如通过专业实践、志愿者活动等形式,增强学生社区管理技能。
2.4健全实践教学的机制保障
只有在办学体制上得到保障,才能实现高职教育与社区教育的深度整合,因此,抓好共建型实践教学建设工作,必须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制度,才能更好的规范和约束,从而实现良性发展。一是政策保障。积极争取政府的支持,由政府和教育主管机关牵头,开展学校、社区的协调工作,包括师资聘任、教学场地、政府扶持、专项拨款等。二是激励机制。高职院校鼓励教师参与到社区教育、社区服务中去。同时,社区也要积极配合,为学校提供实践教学场地和资源。三是评价机制。在教学考核和评价中,要围绕人才人才培养特点进行监控和评价,应更侧重于与社区共建过程中教师实践教学水平和学生学习效果。学校和社区双方共同参与、共同管理、共同评价与量化考核体系。
学校与社区共建实践教学平台,是学校实践教学环节的有益补充,有利于解决学校教学资源的不足。因此,探索学校与社区合作的新模式,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是顺应时代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刘芳.高校促进社区教育发展路径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5( 21) : 16-19.
[2]张连绪,苑大勇.社区教育与高职教育融合互动机制研究——以广州市为例[J]. 职教论坛,2019(2):114-118.
[3]夏飞,宋秋云.首都高职院校社区化办学模式探究——基于创建社区学院的视角[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 24) : 74-79.
基金:重庆商务职业学院校级教改研究项目“社区学院:高职院校与社区共建型实践教学模式——以餐饮旅游专业群为例”阶段成果之一(编号:SWJWJG201930)。
基金:重庆商务职业学院校级教改研究项目“基于“校政合作”社区学院建设的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课程优化研究与实践”阶段成果之一(编号:SWJWJG201914)。
作者简介:侯海艳(1985—),女,四川广安人,汉族,硕士研究生,讲师,主要从事公共管理与服务类研究。
重庆商务职业学院 重庆 401331
【关键词】高职院校;社区;实践教学;路径
引言
近年来,高职院校在实践教学上下了很多功夫,比如增加实践课时、培养“双师型”教师等,实践教学也因此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与发展。但是学校现有的教学资源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要求、观念固化、理论与实际脱节等问题仍然存在。高校和地方社区管理属于不同的体系,二者之间没有隶属关系,如何与社区合作,实现资源的共建共享,是值得我们研究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本文主要探讨了高职院校与社区合作共建实践教学平台的路径。
1.高职院校与社区合作共建实践教学平台研究的动因
1.1社区公共管理的现实需要
随着社会改革的不断向前推进,原先由政府、企业包办的社会事务,逐渐转向了社会。同时,各类组织承接能力有限,导致我国的大量公共服务、管理工作都落实到社区。一般意义上的管理技术和管理人才已经不能满足社区公共管理的现实需要,急需一批高水平的社区管理服务队伍。在此背景下,高职院校参与社区服务,为新兴城市社区培养应用型人才,已成为时代的必然。社区管理的现实推动着地方高职院校转型发展,结合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探索新的办学理念和教学模式。
1.2高职院校传统的实践教学效果不佳
传统的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主要是通过课程实习和志愿者活动来实现。但是课程实习模式,由于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比如时间短、经费不足、学校与社区间的合作程度不深、指导教师精力有限等因素,致使实践教学通常是走过场,达不到实际的效果。同时,志愿者活动也具有随机性,缺乏持续的专业指导,并不是一种长效机制,作为实践教学来看,效果也不理想。
1.3社区与学校现有的资源共享共建层次不高
目前,社区与学校之间的资源交流虽在进行,但是共享共建的程度并不深。一方面,学校跟社区的合作仅限于签订实习协议、挂牌实习基地、顶岗实习半年等形式,学校的课程也并没有围绕社区需求开展专业技能学习;另一方面,社区工作人员也很少进入学校课堂进行实际岗位的专业技能传授。因此,探索学校与社区合作的新模式,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已经迫在眉睫。
2.高职院校与社区合作共建实践教学平台的路径分析
2.1构建服务社区的课程体系
社区贴近居民,熟悉区域内群众的学习需求,可向高职院校提出有针对性的课程内容。高职院校可以通过服务社区来提高自身能力,摸清区域内的产业经济,围绕当地产业开设一些课程。同时,学校还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特色,构建贴近民生的课程体系,比如“社区管理与服务”“母婴护理”“社区养老”“家政服务与管理”“食品营养与烹饪”等。
2.2融合培养学校和社区的师资队伍
师资队伍的建设是关系学校与社区共建实践教学平台,能否取得成功的重要保障。一方面,现有的社区公共服务与管理人员,熟悉该区域的产业特色和居民情况,有着丰富的工作经验。对他们进行专业知识、教育教学技术等方面的系统培训后,聘任他们作为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的兼职教师,并参与到学校专业群建设的工作中来,这有助于学生掌握行业最新技术及动态。另一方面,让高职院校教师深入社区,并对他们进行社区教育理念、方法方面的系统培训,可以让其更加熟悉社区。
2.3创新共建实践教学载体
可以通过以下措施创新实践教学载体:一是寻找合作开发的科研项目。学校和社区联手,以社区为出发点,在社会公共管理与服务、社区发展、地方建设等方面开展科研项目研究,服务区域经济。二是打造“双基地”的实践平台。学校和社区可以围绕共同的项目,在学院成立社区工作实验基地,在社区挂牌成立大学生社区工作室、社区学院等,作为实习基地。这样,学校的实践教学就可以在两个基地完成,更加贴近真实的社会实践,增强学生的实践技能,顺利与就业接轨。三是探索有效的教学组织。可以让学生全程参与由学校和社区共同主导的社区服务工作,也可以阶段性让学生参与到社区管理的日常工作中去,比如通过专业实践、志愿者活动等形式,增强学生社区管理技能。
2.4健全实践教学的机制保障
只有在办学体制上得到保障,才能实现高职教育与社区教育的深度整合,因此,抓好共建型实践教学建设工作,必须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制度,才能更好的规范和约束,从而实现良性发展。一是政策保障。积极争取政府的支持,由政府和教育主管机关牵头,开展学校、社区的协调工作,包括师资聘任、教学场地、政府扶持、专项拨款等。二是激励机制。高职院校鼓励教师参与到社区教育、社区服务中去。同时,社区也要积极配合,为学校提供实践教学场地和资源。三是评价机制。在教学考核和评价中,要围绕人才人才培养特点进行监控和评价,应更侧重于与社区共建过程中教师实践教学水平和学生学习效果。学校和社区双方共同参与、共同管理、共同评价与量化考核体系。
学校与社区共建实践教学平台,是学校实践教学环节的有益补充,有利于解决学校教学资源的不足。因此,探索学校与社区合作的新模式,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是顺应时代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刘芳.高校促进社区教育发展路径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5( 21) : 16-19.
[2]张连绪,苑大勇.社区教育与高职教育融合互动机制研究——以广州市为例[J]. 职教论坛,2019(2):114-118.
[3]夏飞,宋秋云.首都高职院校社区化办学模式探究——基于创建社区学院的视角[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 24) : 74-79.
基金:重庆商务职业学院校级教改研究项目“社区学院:高职院校与社区共建型实践教学模式——以餐饮旅游专业群为例”阶段成果之一(编号:SWJWJG201930)。
基金:重庆商务职业学院校级教改研究项目“基于“校政合作”社区学院建设的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课程优化研究与实践”阶段成果之一(编号:SWJWJG201914)。
作者简介:侯海艳(1985—),女,四川广安人,汉族,硕士研究生,讲师,主要从事公共管理与服务类研究。
重庆商务职业学院 重庆 401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