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笔书写训练在跨文化交流背景下的教学实践

来源 :今传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lxingy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最具表征特色的传统文化,长期以来受到华人及热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国家和地区人民的喜爱,在国际文化交流的过程中起到了一定积极作用。基于国际文化交流背景下的书法教学研究是建立在西安外国语大学对外汉语教学跨学科教学体系及国际文化交流教学环境下的研究,其教学和艺术类院校专业教学存在一定差别,该教学既要体现学科的专业性,同时又具备一定的普适性和应用性。
  关键词:文化交流;书法教学;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5)11-0139-03
  书法教学作为国画课程教学内容的一个部分,目前在西安外国语大学作为专业选修课程和国际文化交流教学项目的需要而开设的。其教学结合学生的实际专业情况和学科教学本身的规律,教学内容涵盖书法和国画基础教学两部分。
  书画艺术作品蕴含着人们对美的认识,同时,懂得如何欣赏书画作品又是一个人综合素养的反映。以汉字书法教学为例,本科生、研究生学习如何运用毛笔书写汉字,把汉字如何书写得端正、紧凑、匀称和美观是汉字毛笔书写教学的基本要求;不仅如此,书法还具有与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文化交流和互鉴中的桥梁作用;推动书法走向世界,促进书法在更为广泛的地区传播和推广,汉字书法教学进入海外课堂也是每一位从事对外汉语教学人员的责任和义务;学习书画的过程还可以使学生养成注意力集中,细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说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讲,学习书法和国画是很有必要的。
  书法和国画教学不仅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同时很大程度上对于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培养亦具有一定的帮助。充分证明了书法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的过程中是极其重要的,同时,该教学又具有帮助学生提高个人的审美情趣以及综合素养的积极意义。
  一、书法教学过程中的临摹之基本概念
  临摹是书法和传统绘画学习方法的共同方法,有所差别的是,对于书法学习来讲临摹是学习优秀传统书法唯一的途径。在书法临摹学习之前首先要搞懂帖学和碑学的差别,碑最初是立在宫、庙门前用以识日影的石头,对于书法来讲是指刻于其上的文字,有石刻之称;帖的原意是指写在丝织品上的标签,现在泛指大众意义上的笔札,学书者选择适合自己的临本是尤为重要的。
  临摹作为一种学习方法,不同的历史时期人们给予它的称谓亦是不同的,明清时期称之为“临”“抚”“仿” “拟”等。
  众所周知,书法讲求功力,重视积淀、强调书法家自身学养的养成。这其中的关键,是在于对优秀传统的继承,在此基础之上方可谈得上出新。在书法学习的过程中,通过“朝斯夕斯,终日伏案”,“十年面壁,朝夕研练”,长期刻苦不断的临摹学习从而才会对书法之精神有所体悟。当然,临摹是应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优秀作品来作为研究对象的,在某种程度上,研究者还应适当择选适合自己个性的书法作品进行专题学习和研究。
  (一)临摹之目的
  临摹是通过这种途径学习前人有关书法艺术的优秀技法、理法,吸收他人的经验,是手段、方法,并非目的,其目的是建立在传统基础之上的继承。对于书法艺术的学习而言,目的是在于通过临摹掌握不同时代各种书体的特点及其基本规律,从而体悟书法的时代精神。
  当然,临摹的过程还应特别强调对临摹作品的分析和研究,临摹并不是对原作的复制,这一过程,实际上是临摹者进行选择性学习的过程。
  (二)临与摹
  如前所述,临摹是通过对原作的学习,从而感悟临本的精神,对于书法艺术学习而言,临摹是一条必经之路。
  “临”与“摹”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有关临摹学习中“摹”的具体做法,通常的情况下是先用半透明的纸覆盖在原作之上,然后用铅笔双勾,再用毛笔书写的学习过程。
  相比较而言,“临”是比“摹”更高阶段的学习方法,“临”的过程需要对照原作,凭借自己对原作的理解进行研习,力求与原作从其外在的形式与其内在的精神相统一。
  临摹在书法创作中又是极其重要的形式,相当多的书家以毕生的精力致力于对某家或某种书风的临摹学习。
  宋代黄伯思在《东观余论·论临摹二法》之中为我们提供了有关临摹的重要文献,关于临摹他是这样描述的:“世人多不晓临摹之别。临,谓以纸在古帖旁,观其形势而学之,若临渊之临,故谓之临。摹,谓以薄纸复古帖上,随其细大而榻之。若摹画之摹,故谓之摹。临与摹二者迥殊,不可乱也。”
  关于在书法学习方面有关“临”、“摹”的利弊,宋代姜夔亦有专门论述,他在《续书谱·临摹》中讲到:“临书易失古人位置,而多得古人笔意;摹书易得古人位置,而多失古人笔意。临书易进,摹书易忘,经意与不经意也”。
  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亦云“学书必须摹仿”,“欲临碑必先摹仿,摹之数百过,使转行立笔尽肖,而后可临焉”。因为“摹”有原作为依托,较易。“临”,相对难度大,要求高。它是没有依托的,要求临摹者应以心目所及,“写”出临本之精神。
  在临摹学习之前,“读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换言之,这也是培养书家眼力的关键。
  临摹忌只研习一家,“大人达士,不局于一家,必兼收并揽,广议博考,以使我自成一家,然后为得。此可为善临摹者进一解矣”。只有广泛临摹各种书体的优秀作品,方可谈得上全面学习。临摹学习一般可先从唐楷起步,在有了一定的实践经验之后再选择其它临摹本进行学习。
  (三)临摹的形式
  1.对临
  对临是一种客观的摹写方法,书写者对着临本直接临摹,需要有一定的对笔墨以及汉字间架结构的把握之驾驭能力。   2.背临
  背临是建立在对临基础之上,研究原作的笔法、章法并能够默写之,其好处是可以加强训练临摹者对原作的形象记忆能力。
  3.变临
  变临是在掌握了一定汉字书写经验及笔墨的驾驭能力之后,所采用的一种训练方法,同时亦是较为传统的创作形式。其原则是不求形似,取原作之精神,同时,添加自己对原作的理解及个人的书写经验等主观因素。变临是件持久的事情,即使是有成就的大家,也常常通过变临,来研究前人的经验。
  二、临帖过程中应掌握的关于书写的执笔及笔法
  (一)执笔
  执笔在书法学习的过程中是尤为关键的。晋代书法家卫夫人讲“凡学书字,先学执笔”,足见其重要性。执笔之法通常有如下几种常见类型:
  1.五指执笔法:为唐代陆希声总结前人执笔经验,提出的执笔法,也就是常说的拨镫法。
  2.两指执笔:大拇指和食指执笔。
  3.三指执笔:大拇指、食指和中指执笔。
  4.回腕执笔:以指执笔,腕向肘内回钩书写。
  以上执笔方法因人而异,以适合自己书写为原则。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说过“妙在执笔,会得圆转,勿使拘挛”,可见用笔贵在灵活,须“指实、掌虚、掌竖、腕平、肘起”。
  (二)笔法
  简单可以理解为用笔的方法。在书法的用笔方法当中最为基本的笔法有“中锋”、“侧锋”、“顺锋”、“逆锋”等几种。 “中锋”,即行笔过程中笔锋应保持和介质相垂直的关系;“侧锋”则是在运笔时笔尖侧向一边;从左到右、从上到下行的用笔方法叫“顺锋”;反之则为“逆锋”。
  笔法是根据书写需要,在轻、重、缓、急的运笔过程中使线条呈现出丰富自然的变化,行笔的不同,线条所呈现出的外在特征亦是有所差别的。
  唐代书法家孙过庭讲过“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所以说楷书书写的基本原则是在掌握笔画、字之间架结构等基础上研究如何把汉字书写得端正、大方,具有整齐、平正、平稳优美之感。
  学习毛笔书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项穆言“书有三戒:初学分布,戒不均继知规矩,戒不活与滞;终能纯熟,戒狂怪与俗。”在学习过程中首先研究汉字的笔画、偏旁、部首是很有必要的。汉字结构复杂,属于象形文字,其笔画是由点、横、竖、撇、捺等基本笔画构成的,而各种书体风格也具有多样性,所以说,学习毛笔书写是需要长期的过程才能有所成效的。
  三、以柳体楷书为例的教学分析
  汉字的初始为象形文字,演化于自然物象,其结构规律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和假借“六书”之说,从书学的角度又分为篆、隶、楷、行、草等书体。
  选帖的原则是适合自己学习的优秀临本。通常情况下,大家认为学习书法应该先从楷书入手,这当然是有道理的。在教学的过程中,建议教学以欧阳询九成宫、颜真卿多宝塔、柳公权玄秘塔为临本学习。
  楷书又被称为正楷、真书、正书等,是由隶书演变而来的一种书体,南北朝、魏到晋唐最为流行。《辞海》对楷书的解释是“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 宋宣和书谱有“汉初有王次仲者,始以隶字作楷书。”之说,楷书字体结构规矩整齐、严谨,其发展分为萌芽期(秦汉),发展期(魏、晋、南北朝),繁荣期(隋、唐、五代),守成期(宋、元、明、清)。代表碑帖有柳公权《玄秘塔》《神策军碑》;欧阳询《九成宫》;颜真卿《多宝塔》《颜家庙碑》《东方朔画赞》《麻姑仙坛记》等。
  现就楷书典范之一的柳体在2013级硕士研究生汉语教学国际班以及美国普文农工大学夏令营等学生的教学为例,作如下简要介绍。
  柳公权(公元778~865年)字诚悬,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出身官宦之家,初学王羲之,精研欧阳询、颜真卿笔法。其楷书,体势劲媚,骨力道健。存世有《玄秘塔》《神策军碑》《金刚经》等。
  柳公权秉性刚毅,不畏权贵,是一位站在正义立场上,敢于说话的人。唐穆宗授命其为右拾遗,初次见面时,穆宗问其用笔之方法,柳答:“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笔正乃可法矣”。
  《玄秘塔》全称《唐故左街僧录内供奉三教谈论引驾大德安国寺上座赐紫大达法师玄秘塔碑铭并序》 ,现藏西安碑林博物馆,唐武宗会昌元年(841年)大达法师建立,由朝散大夫兼御史中丞裴休撰文,柳公权六十三岁时书写,全碑文共计一千二百余字。
  柳体楷书以筋骨胜,结体紧敛。用笔“方笔”“圆笔”并重,所谓“圆笔”是指写出的点画呈圆形,圆笔在起笔后用裹锋,注意笔锋不可散开,行笔不顿、折,尽处一住即收,如是用笔即为“圆笔”。当然,汉字的结构相对复杂,点画的形态也是有所差别的,阴阳相背,变化有致。如“宝盖头”的点画,一般多用竖点方折,左点则多借用短竖为之;“文字头”的点画,有方有圆,基本皆为侧点;“火点底”为横四点,其中间宜二直点;“绞丝旁”的下三点,其中间点亦多为短竖点;“三点水”的末点,其挑尖要对应首点之尾,以与之呼应。
  “方笔”是逆锋起笔,如写横画时,“欲右先左”,逆锋左上角起笔,然后转向右行笔,收笔时回锋;竖画也是同样的道理,藏锋重按,逆锋起笔时,笔锋从左上角入笔,再向右横落笔,然后,转锋向下行笔,需要注意的是竖画有垂露和悬针之别,需根据字势而定,转折顿挫有力,棱角分明;写撇画时,欲左下先右上,速度较快;捺画则欲右下先左上,脚较长,尾较细。钩若屈金,戈如发弩,起笔和收笔处笔画自然产生棱角,这也就是书法术语中所讲的“方笔”。
  研究汉字的毛笔书写课堂教学最为基本的就是要使学生掌握汉字笔画的基本书写规律,把汉字书写端正、紧凑、匀称和美观是该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汉字组成的基本单位是笔画,归纳起来不外乎点、横、竖、折、钩、挑、撇、捺几种。虽然,汉字的偏旁部首繁多,共计有八十三个之多,然而,楷书学习只要把握笔画、间架结构、体裁风格及用笔技法,长期坚持临池不辍,是一定会收到好的效果的。   参考文献:
  [1] 马永强.中国书法词典[M].郑州:河南美术出版社出版,1991.
  [2] 祝嘉.书法罪言[M].北京:中华文化出版社,1995.
  [3] 丁文.书法精论[M].北京:北京市中国书店,1983.
  [4] (日)伏见冲敬.中国历代书法[M].成都:四川美术出版社,1987.
  [5] 丁梦周.中国书法线与线条艺术[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1994.
  [6] 钟明善.书法欣赏导论[M].西安: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1993.
  [7] 朱海良.颜书概论[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7.
  [8] 任政,钱沛云.楷书基础知识[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1987.
  [9] 安君.水墨精神[M].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2005.
  [10] 安君.中国画寻径[M].吉林:长春出版社出版,2015.
  [11] 王学仲.书法要举[M].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83.
  [12] 刘兆英.中国书法经典(上下)[M].西安:陕西旅游出版社,1999.
  [13] 路振平.柳公权玄秘塔碑[M].杭州: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3.
  [14] 林雨编.颜勤礼碑[M].西安:西安地图出版社出版,1993.
  [15] 石门颂[M].西安:西安地图出版社出版,1993.
  [16] 杨璐主.颜真卿书东方朔画赞[M].北京:中国书店,1993.
  [17] 唐伟华.历代书法名家墨迹[M].北京: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2005.
  [18] 历代碑帖集萃[M].天津:天津古籍书店,1988.
  [19] 历代碑帖法书选编辑组.唐欧阳询书九成宫礼泉铭[M].北京:文物出版社出版发行,1981.
  [20] 柳溥庆,柳伦.颜体楷书间架结构习字帖[M].北京:北京出版社出版,1984.
  [21] 汉魏碑帖选字[M].天津:天津杨柳青画店,1978.
  [责任编辑:艾涓]
  传媒资讯
  媒体应力避“失度”与“失衡”
  新闻宣传要适度不要失度。报道时机是度、报道主题是度,要掌握分寸,适度合理。要把握合理的度,设定度是某一个点,一边或下边是不达,就是不充分、不深刻、不到位;另一边或上边就是过度,过犹不及。过分拔高,搞过了头与不及是一样的,有着同样的危害。没有合理的度,如果出发点是善意的是刻意炒作,如果出发点是恶意的是恶意炒作。
  报道时机过早,事物还没有显现出整体、本质和规律,会使报道抓不住本质流于形式,也会使媒体自身陷入被动;报道时机过晚,就不能及时满足广大群众的知情权,给小道消息的传播留下可乘之机。
  同时,新闻报道还要均衡而不失衡。报道要兼顾均衡,均衡包括地域均衡、行业均衡、部门均衡。集中式、连篇累牍式,长时间集中于某个区域、某个行业、某个部门,都会有失偏颇,会给读者以缺少大局观念、宏观意识之感。
  (选自: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其他文献
摘 要:当前真人秀节目出现了争抢版权、一味模仿、靠明星博眼球等问题。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出台《关于加强真人秀节目管理的通知》,强调要提升真人秀节目文化内涵,根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创新。四川卫视集结实力团队,挖掘历史文化,以“穿越”为表现形式,推出我国首档历史体验真人秀《咱们穿越吧》,节目形式转型与内容创新为今后同类型节目提供有益借鉴。关键词:历史体验真人秀;文化价值;娱乐价值中图分类号:G22
期刊
摘 要:在消费主义思潮不断推进的今天,女性形象日益陷入庸俗化、欲望化、物化和娱乐化。导演李玉以其独特的艺术实践进行电影女性形象的多元化探索。本文重点分析李玉的几部代表作品,探索我国电影女性形象的他者叙事、觉醒叙事和疯癫叙事三种叙事模式。关键词:电影;女性形象;叙事模式中图分类号:J9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5)11-0081-02  中国文化编码主要是基于男性体验
期刊
摘 要:新闻播音员除了要具备扎实的专业基本功之外,还必须能够熟练地使用规范的语言、保持积极的镜头前状态、掌握多样化的新闻播音样式、掌握好播音的语速和节奏、准确处理好重音和语气,将有声音语言和副语言做到和谐的统一等,若想成为一名出色的新闻播音员,播好新闻还须不断地积累,反复地实践。广西艺术学院2010级播音班毕业晚会已落下帷幕,本文通过2010级播音班毕业晚会以及对比2008、2009级播音主持专业
期刊
摘 要:作为美国文化对外传播的有力分支,其动画产业也不容小觑地容本国传统与核心价值观于无形,将生活方式与思想观念一并植入受众的意识,从而产生文化认同。影片中,他国文化元素即使被掺杂其中,原有的民族符号也以美国式思维解构重组,这种潜移默化的文化传播得到世界各地受众的认可和接受,本文以《小黄人大眼萌》为例对美国文化的传播和价值观的输出进行评析。关键词:小黄人;美国文化;价值观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
期刊
摘 要:姜文的电影,聚焦了一个时代的记忆;姜文的演绎,是对那个时代的反思与讨问。他从不拍摄“快餐”电影,相反,他的电影让人看到的是成熟和认真。看姜文的电影到底看什么?意象的背后又是怎样的人生哲学?本文以《太阳照常升起》为例,通过电影叙事、风格、隐喻等来解读姜文导演下的电影人生。关键词:导演;思辨;梦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5)11-0079-02 
期刊
摘 要:“媒体融合”是当前学界热烈探讨的一个课题。2014 年 8 月 18 日习近平主持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更是把“媒体融合”的重要性提升到了国家层面,而微信公众号可以说是当前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的新形式。笔者试图分析这一新的融合形式的兴起原因,并借此探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的实质,即实现媒介与人的融合。关键词:
期刊
摘 要:在突发事件中,主流媒体的报道对事件的舆论引导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越来越多主流媒体进军社会化媒体平台,其传播策略相比较传统媒体有所改变。本文以《人民日报》不同媒介为例,对其纸媒、微博和微信对“东方之星”沉船事件的报道进行文本分析,试比较三种媒介在内容定位、新闻叙事和表达方式的不同传播策略。关键词:主流媒体;突发事件;传播策略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
期刊
摘 要:媒体融合发展,内容和品牌是立身的核心。地市党报是最靠基层的传播主阵地,以社会效益为重的党报要把舆论引导力放在首位。本文分析地市党报在媒体融合发展中的现状、问题,对新常态下提高舆论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进行了研究,在实践与理论的结合上,阐述了地市党报围绕政府党委中心工作提高舆论引导力的路径和要达到的效果。关键词:媒体融合;引导力;品牌效应中图分类号:G2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
期刊
摘 要:本文以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文化创业策划与实践”课程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该课程教学过程的追踪,论证了教师合作文化推广在项目教学法下的重要性,同时针对该课程采用的协教师团队教学模式中的不足,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期能够为其他实践课程的项目教学提供借鉴。关键词:教师合作文化;项目教学模式;文化项目;创业策划与实践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5)11
期刊
编者按:21世纪是信息革命的时代,也是艺术设计创新的时代。在以互联网高新技术主导的现代传播格局中,以动态性、交互性为标志的设计形式比重越来越大,数字化时代已涌现出更多的新型设计领域。加强协同创新与学科融合,将学术高度与社会应用联结,是适应新媒体传播环境下艺术设计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华东理工大学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以学科交叉为特点,将现代艺术设计理念与教学创新及新媒体技术完美融合,以适应大数据时代的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