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评价异甘草酸镁在体外循环瓣膜置换术后肝功能不全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4年1月—2015年1月行体外循环瓣膜置换手术后出现肝功能损害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保肝,连续两周,治疗组给予在常规保肝治疗基础上加用异甘草酸镁200mg/d(江苏正大天晴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规格为50mg/ml),连续一周,观察治疗前后的肝功能指标,评价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在肝功能指标的下降值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异甘草酸镁在瓣膜置换术后肝功能不全的治疗效果确切,无明显药物不良反应,值得广泛使用。
【关键词】异甘草酸镁;体外循环;瓣膜置换;肝功能不全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1-0138-02
肝功能不全是体外循环手术后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发生机制和手术创伤、脏器低血流灌注、输血、各种微栓栓塞、术后低心排等因素有关,并且瓣膜病人病史较长,术前往往存在心功能不全,体循环、肺循环淤血造成肝功能差,一般认为体外循环术后大多会出现肝功能损害,瓣膜手术会更高[1]。我科自2014年1月—2015年1月行體外循环瓣膜置换手术后出现肝功能损害病人35例,其中19例使用异甘草酸镁,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自2014年1月—2015年1月行体外循环瓣膜置换手术后出现肝功能损害病人3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19例,对照组16例,两组在性别、年龄、有无基础疾病、心功能以及体外循环时间等一般资料均无明显差异。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保肝,连续两周,治疗组给予在常规保肝治疗基础上加用异甘草酸镁200mg/d(⑵江苏正大天晴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规格为50mg/ml),连续一周。
1.3 监测指标 监测治疗前后的肝功能指标: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血清谷草转氨酶(AST)、血清总胆红素(TBIL),两组治疗后的效果评价:比较两组病人在治疗前后各个肝功能指标的下降值。
1.4 不良反应评价 询问患者治疗后有无不适,定期复查血、尿常规、肾功能等,对两组病人的不良反应进行评价。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病人在治疗后询问患者均无明显不适,复查血、尿常规、肾功能检测等方法均无明显变化,两组病人均未出现明显不良药物反应。
2.2 治疗组较对照组治疗后在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血清谷草转氨酶(AST)、血清总胆红素(TBI)明显下降,经过SPSS13.0统计软件处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x±s)
3 讨论
异甘草酸镁是新一代的甘草制剂,它是由天然甘草中提取的甘草酸经碱催化异构化后成盐精制而成的,其作用机制是稳定肝细胞膜,减轻肝细胞的炎症和坏死,促进肝细胞的再生和修复:通过疏通肝内毛细胆管,促进胆汁分泌排泄,增加胆汁流速,促进黄疸消退及转氨酶下降[2],因此异甘草酸镁具有强大的抗炎、保护肝细胞、解毒、抗生物氧化及改善肝功能的作用,临床作用广泛[3]。
由于心脏病瓣膜置换术麻醉所至低氧、低血压、高碳酸血症;体外循环中微血栓形成、肝脏低灌注;手术出血多导致大量输注血液制品、术后低心排等原因,患者大多会出现肝功能损害[4],甚至明显的黄疸,部分病人甚至可能出现肝功能衰竭,从而导致围手术期死亡[5],因此对于体外循环瓣膜置换术后肝功能损害情况必须重视。在临床上,治疗体外循环瓣膜置换术后肝功能不全的药物种类繁多,疗效不一,本课题研究旨在评价异甘草酸镁在体外循环瓣膜置换术后肝功能不全的治疗效果。
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血清谷草转氨酶(AST)、血清总胆红素(TBI)均是临床常用检测肝功能的指标,本组资料显示,心脏病瓣膜置换手术后加用异甘草酸镁的治疗组在血清谷丙转氨酶、血清谷草转氨酶、血清总胆红素下降均较对照组明显,因此,在临床工作中,使用异甘草酸镁治疗体外循环瓣膜置换术后肝功能不全效果确切,副作用小,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龚庆成.体外循环技术指导[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89—91.
[2]赵艳娟,杨梓梅.异甘草酸镁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观察.临床肝胆病杂志,2010,26(5):524-526.
[3]宋佳伟,邢蓉.异甘草酸镁的药理与临床[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12,31(10):578.
[4]许卫江,刘彬,陈昌.体外循环心脏术后急性肝功能损害的危险因素分析[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08,17(4):370-372.
[5]董培育.体外循环损伤与保护[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13.
【关键词】异甘草酸镁;体外循环;瓣膜置换;肝功能不全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1-0138-02
肝功能不全是体外循环手术后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发生机制和手术创伤、脏器低血流灌注、输血、各种微栓栓塞、术后低心排等因素有关,并且瓣膜病人病史较长,术前往往存在心功能不全,体循环、肺循环淤血造成肝功能差,一般认为体外循环术后大多会出现肝功能损害,瓣膜手术会更高[1]。我科自2014年1月—2015年1月行體外循环瓣膜置换手术后出现肝功能损害病人35例,其中19例使用异甘草酸镁,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自2014年1月—2015年1月行体外循环瓣膜置换手术后出现肝功能损害病人3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19例,对照组16例,两组在性别、年龄、有无基础疾病、心功能以及体外循环时间等一般资料均无明显差异。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保肝,连续两周,治疗组给予在常规保肝治疗基础上加用异甘草酸镁200mg/d(⑵江苏正大天晴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规格为50mg/ml),连续一周。
1.3 监测指标 监测治疗前后的肝功能指标: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血清谷草转氨酶(AST)、血清总胆红素(TBIL),两组治疗后的效果评价:比较两组病人在治疗前后各个肝功能指标的下降值。
1.4 不良反应评价 询问患者治疗后有无不适,定期复查血、尿常规、肾功能等,对两组病人的不良反应进行评价。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病人在治疗后询问患者均无明显不适,复查血、尿常规、肾功能检测等方法均无明显变化,两组病人均未出现明显不良药物反应。
2.2 治疗组较对照组治疗后在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血清谷草转氨酶(AST)、血清总胆红素(TBI)明显下降,经过SPSS13.0统计软件处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x±s)
3 讨论
异甘草酸镁是新一代的甘草制剂,它是由天然甘草中提取的甘草酸经碱催化异构化后成盐精制而成的,其作用机制是稳定肝细胞膜,减轻肝细胞的炎症和坏死,促进肝细胞的再生和修复:通过疏通肝内毛细胆管,促进胆汁分泌排泄,增加胆汁流速,促进黄疸消退及转氨酶下降[2],因此异甘草酸镁具有强大的抗炎、保护肝细胞、解毒、抗生物氧化及改善肝功能的作用,临床作用广泛[3]。
由于心脏病瓣膜置换术麻醉所至低氧、低血压、高碳酸血症;体外循环中微血栓形成、肝脏低灌注;手术出血多导致大量输注血液制品、术后低心排等原因,患者大多会出现肝功能损害[4],甚至明显的黄疸,部分病人甚至可能出现肝功能衰竭,从而导致围手术期死亡[5],因此对于体外循环瓣膜置换术后肝功能损害情况必须重视。在临床上,治疗体外循环瓣膜置换术后肝功能不全的药物种类繁多,疗效不一,本课题研究旨在评价异甘草酸镁在体外循环瓣膜置换术后肝功能不全的治疗效果。
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血清谷草转氨酶(AST)、血清总胆红素(TBI)均是临床常用检测肝功能的指标,本组资料显示,心脏病瓣膜置换手术后加用异甘草酸镁的治疗组在血清谷丙转氨酶、血清谷草转氨酶、血清总胆红素下降均较对照组明显,因此,在临床工作中,使用异甘草酸镁治疗体外循环瓣膜置换术后肝功能不全效果确切,副作用小,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龚庆成.体外循环技术指导[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89—91.
[2]赵艳娟,杨梓梅.异甘草酸镁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观察.临床肝胆病杂志,2010,26(5):524-526.
[3]宋佳伟,邢蓉.异甘草酸镁的药理与临床[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12,31(10):578.
[4]许卫江,刘彬,陈昌.体外循环心脏术后急性肝功能损害的危险因素分析[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08,17(4):370-372.
[5]董培育.体外循环损伤与保护[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