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学校管理也不例外。开学工作千头万绪,纷繁复杂。要使各项工作很快步入正轨,为全学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就要在细节上下工夫,在精致上做文章。
1.计划的制订要做细致的调查研究
美国兰德公司是世界著名的政策咨询机构,一直稳居世界智囊咨询公司的首位。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中国的态度如何,直接关系着美国的国家政策。兰德公司花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分析。综合对中国政治、经济、地理、文化、军事等各方面的研究,得出的结论是7个字:中国将出兵朝鲜。并断言:如果美国出兵,将不能赢得这场战争。这一研究成果以500万美元的价格卖给美国对华政策研究室,并附上308页的佐证资料,可惜没有成交。从朝鲜战场回来的麦克阿瑟将军说,美国舍得几十万军人的性命和几十亿美元的投入,却舍不得一架战斗机(相当于500万美元)。兰德公司的结论是基于对中国各方面情况的详尽分析做出的。证据是可靠的,结论是可信的。可惜美国的决策者没有采纳。战后,美国政府花200万美元买下了这份过时的报告。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校工作虽不像战争这样关系生死存亡,但各项计划的制订,各项决策的形成,同样要做细致的调查分析,而不是闭门造车,纸上谈兵。事前的工作越细致,计划的指导性就越强,决策的科学性就越高,执行就会越有力。比如学校工作计划的制订,既要认真学习上级的有关文件精神,又要客观分析学校的实际状况;既要领导班子坐下来研究,又要倾听教工们的建议。这样制定的计划才是科学民主真实可行的,全校才会上下一心、群策群力,真正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有些学校的计划是一人写一写,会上读一读,讨论时三言两语,草草收兵,缺乏实际的指导意义。
2.规则的执行要在细微处不折不扣
联想集团开会,谁迟到要罚站十分钟。据说柳传志也挨过罚。我们的习惯思维方式是“刑不上大夫”,“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还美其名曰“和谐”,使规则的执行失去原则性。
古人云“勿以恶小而为之”。细微处做好了,没有“小恶”了,大善也就不远了。我们的学校缺乏的不是完善的规章,没有哪所学校捧不出一套漂亮的规章制度来。我们缺乏的是按章办事的“黑脸”,没有谁愿意拿斧子砍下去。所以,制度多是纸上一套,做起来一套。因此,开学要做的事应该是约法三章,从头开始,从小事抓起,从小节管起。像朱永新教授倡导的新教育实验每月一事,就是一些好抓手。这些事都是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譬如不随地吐痰是一个小事,讨论了多年。可是“脱口而出”的现象仍然比比皆是。学校的工作就要从这些细小的事抓起,规则的执行要在“细微末节”上树立威信。比如随地吐痰者,除了要求自己清理痰迹外,还要做一天的卫生宣传员,或“罚”出一份宣传卫生知识的手抄报;开会迟到者,做2分钟的即席发言等等,使管理细化、深化。洋思初中学生在吃饭时,同桌的同学没有来全是不允许先吃的。这是一个很小的细节,却孕育着团结、友爱、团队、文明的深刻内涵。这样培养出来的人做其他事也会心中有他人,心中有集体,而不是处处以“我”为中心,缺乏合作意识。
3.习惯的养成要抓细小行为的坚持不懈
说话、走路、停车、扫地、写字、集队、做操都是些小事。但要将这些小事都做好了,就是一所好学校。苏格拉底教学生甩手臂的故事我们应该都不陌生。甩甩手臂谁不会啊!可是坚持一个月每天甩手臂300下的有90%的人,坚持到两个月的只有80%的人,坚持一年这样做的,只有一个人了。他就是另一个伟大人物——柏拉图。毛泽东曾经说过: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千真万确,将一件小事做好一次并不难,难的是天天如此,始终如一。因此,文明习惯的养成要从开学时学生跨进校门的第一天抓起。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说到底,人的基本素质就是人的习惯。习惯具有巨大的惯性和迁移性,习惯的培养贵在坚持。
山东茌平县杜郎口中学校长崔其平说:“现在很多来我们学校参观的人,都是从课堂教学或者学生学习的层面来看我们的教改。其实,我们是教孩子要先懂事再学习。”这里的“懂事”有着丰富的内涵:优秀的品行、良好的习惯、做人的道理。如果一个学生能自觉地将自己的自行车摆成一条线,上下楼梯主动靠右走,遇到人主动打招呼,上课前整齐地摆放好学习用品,上卫生间知道节约用水……我想,这就是教育的成功!这些都是小事,但如果能每天如此,每事如此,每处如此,每人如此,这就是我们民族素质提高的那一天!
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辉,一举手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修养。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开学工作让我们三“细”而后行!
[作者简介]
叶荣根,男,1968年6月生,本科学历,小学高级教师。江苏姜堰市沈高中心小学副校长。姜堰市教育系统优秀党员教师,教育局教研室兼职教研员。曾参加省级小学数学骨干教师培训,在南京大学教育行政管理专业研究生课程班学习结业。任《小学语文百课助读》、《小学语文快速阅读指南》等书副主编。在《教师博览》、《小学科学教育》、《小学教学参考》等刊物发表文章十多篇。
1.计划的制订要做细致的调查研究
美国兰德公司是世界著名的政策咨询机构,一直稳居世界智囊咨询公司的首位。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中国的态度如何,直接关系着美国的国家政策。兰德公司花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分析。综合对中国政治、经济、地理、文化、军事等各方面的研究,得出的结论是7个字:中国将出兵朝鲜。并断言:如果美国出兵,将不能赢得这场战争。这一研究成果以500万美元的价格卖给美国对华政策研究室,并附上308页的佐证资料,可惜没有成交。从朝鲜战场回来的麦克阿瑟将军说,美国舍得几十万军人的性命和几十亿美元的投入,却舍不得一架战斗机(相当于500万美元)。兰德公司的结论是基于对中国各方面情况的详尽分析做出的。证据是可靠的,结论是可信的。可惜美国的决策者没有采纳。战后,美国政府花200万美元买下了这份过时的报告。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校工作虽不像战争这样关系生死存亡,但各项计划的制订,各项决策的形成,同样要做细致的调查分析,而不是闭门造车,纸上谈兵。事前的工作越细致,计划的指导性就越强,决策的科学性就越高,执行就会越有力。比如学校工作计划的制订,既要认真学习上级的有关文件精神,又要客观分析学校的实际状况;既要领导班子坐下来研究,又要倾听教工们的建议。这样制定的计划才是科学民主真实可行的,全校才会上下一心、群策群力,真正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有些学校的计划是一人写一写,会上读一读,讨论时三言两语,草草收兵,缺乏实际的指导意义。
2.规则的执行要在细微处不折不扣
联想集团开会,谁迟到要罚站十分钟。据说柳传志也挨过罚。我们的习惯思维方式是“刑不上大夫”,“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还美其名曰“和谐”,使规则的执行失去原则性。
古人云“勿以恶小而为之”。细微处做好了,没有“小恶”了,大善也就不远了。我们的学校缺乏的不是完善的规章,没有哪所学校捧不出一套漂亮的规章制度来。我们缺乏的是按章办事的“黑脸”,没有谁愿意拿斧子砍下去。所以,制度多是纸上一套,做起来一套。因此,开学要做的事应该是约法三章,从头开始,从小事抓起,从小节管起。像朱永新教授倡导的新教育实验每月一事,就是一些好抓手。这些事都是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譬如不随地吐痰是一个小事,讨论了多年。可是“脱口而出”的现象仍然比比皆是。学校的工作就要从这些细小的事抓起,规则的执行要在“细微末节”上树立威信。比如随地吐痰者,除了要求自己清理痰迹外,还要做一天的卫生宣传员,或“罚”出一份宣传卫生知识的手抄报;开会迟到者,做2分钟的即席发言等等,使管理细化、深化。洋思初中学生在吃饭时,同桌的同学没有来全是不允许先吃的。这是一个很小的细节,却孕育着团结、友爱、团队、文明的深刻内涵。这样培养出来的人做其他事也会心中有他人,心中有集体,而不是处处以“我”为中心,缺乏合作意识。
3.习惯的养成要抓细小行为的坚持不懈
说话、走路、停车、扫地、写字、集队、做操都是些小事。但要将这些小事都做好了,就是一所好学校。苏格拉底教学生甩手臂的故事我们应该都不陌生。甩甩手臂谁不会啊!可是坚持一个月每天甩手臂300下的有90%的人,坚持到两个月的只有80%的人,坚持一年这样做的,只有一个人了。他就是另一个伟大人物——柏拉图。毛泽东曾经说过: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千真万确,将一件小事做好一次并不难,难的是天天如此,始终如一。因此,文明习惯的养成要从开学时学生跨进校门的第一天抓起。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说到底,人的基本素质就是人的习惯。习惯具有巨大的惯性和迁移性,习惯的培养贵在坚持。
山东茌平县杜郎口中学校长崔其平说:“现在很多来我们学校参观的人,都是从课堂教学或者学生学习的层面来看我们的教改。其实,我们是教孩子要先懂事再学习。”这里的“懂事”有着丰富的内涵:优秀的品行、良好的习惯、做人的道理。如果一个学生能自觉地将自己的自行车摆成一条线,上下楼梯主动靠右走,遇到人主动打招呼,上课前整齐地摆放好学习用品,上卫生间知道节约用水……我想,这就是教育的成功!这些都是小事,但如果能每天如此,每事如此,每处如此,每人如此,这就是我们民族素质提高的那一天!
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辉,一举手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修养。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开学工作让我们三“细”而后行!
[作者简介]
叶荣根,男,1968年6月生,本科学历,小学高级教师。江苏姜堰市沈高中心小学副校长。姜堰市教育系统优秀党员教师,教育局教研室兼职教研员。曾参加省级小学数学骨干教师培训,在南京大学教育行政管理专业研究生课程班学习结业。任《小学语文百课助读》、《小学语文快速阅读指南》等书副主编。在《教师博览》、《小学科学教育》、《小学教学参考》等刊物发表文章十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