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对配电网工程所面临的技术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首先要从了解我国配电网现状出发,分析其面临的技术和管理问题,清楚其适用条件,摸清其短板和不足之处,并有针对性的从不同角度提出改进配电网工程的各种方法,并对其建设做出系统论述。
关键词:配网电力工程;技术分析和解决;科学性管理
中图分类号:TM7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344(2018)15-0086-01
引 言
只有电力系统中各部分都能够有机统一,相互配合,才能确保电力系统的完美运行,从而满足社会各界的电力需要。那么供配电网作为向用户供电的直接手段,同时也是电力系统中最重要的也是难度系数最高的一环,它的安全性与效率性已然成为电力部门和广大消费者关心的重点问题。
1 配网电力系统技术特点
配网系统是将电力从降压配电变电站出口到客户端由多种配电设备或元件和配电设施所组成的变换电压和直接向终端分配电能的一个电力分配网络系统。它可以将用户数据和设备数据,地理图和电网线图形等结合在一起,具有较高关联性,同时配网系统具有软硬件隔离功能,软件运行与网络硬件搭配无关,这使它能够适应多种硬件传输,包括光纤、截波、配电线、无限通信等或者广域网的方式。在开放式平台的基础上具有高度灵活性、可靠性和易用性等特点。
配电网按电压等级来看基本分为三大类,35~110kV属于高压配电网,6~10kV属于中压配电网,220/380V属于低压配电网;当然有些特大型城市负载率较大,220kV的电网也有可能来用做配电。同时按供电区功能来分类的话也是三大类,主要分为城市、农村和工厂配电网等。
35kV及其以下电压等级的电网,是为了参照用电负荷给城市中各个配电站供给电源,而配电网一般倾向于采用闭环设计、开环运行的模式,其结构大致呈辐射状。配电线的线径要比输电线的小一些,导致使配电网的R/X比较大。而且由于配电线路的R/X较大,使在输电网中的常用算法在配电网的潮流计算中难以保证其收敛性。
2 现今遇到的技术问题
配网电力系统由于工期较长,参与人员多,规划过程过于繁杂且设备利用率低下,极大影响了供电质量和供电效率,使得能源利用率低下,损耗严重。同时设备和其他基础设施占地空间比较大,可能给社会带来极大地不便,尤其是占用城市建筑用地和农村耕地。至于装配速度方面也是存在较大问题的,由于设备的复杂性和一定危险性,包括技术人员的技术不熟练和经验缺乏,及工程量较大,使设备的装配速度大大降低。
还有检修技术的落后,目前我国对于配网电力设备的维修会出现不足或者过剩现象,资源分配有些不合理,检修效率低下,此外,随着配电设备的不断增多,检修人员的压力也越来越大,若是不能够对资源进行恰当合理分配的话,会加大检修工作的困难程度。
不可预测的功率密度也使得不同区域或者不同机架密度分布不均,从而使得数据中心因大量热耗而导致局部温度升高,形成过热点。因此功率密度不均为设备的配电能力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对UPS质量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3 可靠性管理与技术改进
针对工程管理的实施问题,应该积极落实管理责任,明确各部门的责任范围,同时高效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将更安全高效的施工设备和技术应用于施工现场中,并实施必要的防腐处理措施。
随着科技的发展的不断进步,配电网络系统的科技性不断增强,那么对员工也提出了更高更严苛的要求。因此,必须从员工的培训力度、方式、内容等方面下手,不断提高员工技能和思想素质。
其次就是战略性停电调配的实施。我国现今停电方式主要是三种:计划停电,临时停电,和夜间停电。计划停电则是根据月用电需要,在月底时候向有关调度部门申请下月停电计划;而临时停电主要是用来处理故障问题,临时性的向调度部门申请停电的;夜间停电则主要针对工作量小,在保证安全性前提下进行的夜间检修工作,通过这种停电调配,虽不能完全保证供电的稳定性,但可以尽可能的减少电量损耗,提高其利用率。
再者采用提高配变容载比的方法,由于变电站的变压器台数和容量直接影响着供电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因此应增加变电站分布点同时紧密结合网络建设,来提高电力的转供能力,合理选择配变容载比,使配网供电的稳定性大大提高。
还有完善配网网架,说起这个,考虑范围就比较多了,一方面应简化供电压等级。因为电力的输送是从高电压等级的网络逐级降压才能被用户使用。而我国高压输电网一般是110kV以上,而35kV及以下则作为向用户提供电力的配电网。实际上对用户来说要分多种不同低电压受电,这就需要多次的降压过程。而降压环节越多设备也就越多,管理层级也越多,同时也导致了多个环节的电能耗损以及极大影响了电能质量。因此,如何进行科学合理的电压等级简化,减少变电环节是非常值得我们思考的。同时减少降压环节既能节省设备资金,又为线路架设提供便利,这无疑给配网改进指引了方向。
另外应加大对复合型技术的探索开发,由于我国在配网电力工程中应用自动化技术起步较晚,技术较为不成熟,最重要的是缺乏复合型技术的投入应用,这对未来电力部门工作开展是极为不利的,应集中力量克服短板。
4 结 语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社会对电力要求的提高给电力事业也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与时俱进,打破桎梏,则成为电力事业不断发展的目标,不仅包括电力分配方面,还包括发电,运输等,多管齐下,使电力与经济发展保持供需同步,不断满足社会各方面的需要,从而尽可能获得较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廖小文.35kV配网电力工程的技術问题分析与解决[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30).
收稿日期:2018-4-24
关键词:配网电力工程;技术分析和解决;科学性管理
中图分类号:TM7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344(2018)15-0086-01
引 言
只有电力系统中各部分都能够有机统一,相互配合,才能确保电力系统的完美运行,从而满足社会各界的电力需要。那么供配电网作为向用户供电的直接手段,同时也是电力系统中最重要的也是难度系数最高的一环,它的安全性与效率性已然成为电力部门和广大消费者关心的重点问题。
1 配网电力系统技术特点
配网系统是将电力从降压配电变电站出口到客户端由多种配电设备或元件和配电设施所组成的变换电压和直接向终端分配电能的一个电力分配网络系统。它可以将用户数据和设备数据,地理图和电网线图形等结合在一起,具有较高关联性,同时配网系统具有软硬件隔离功能,软件运行与网络硬件搭配无关,这使它能够适应多种硬件传输,包括光纤、截波、配电线、无限通信等或者广域网的方式。在开放式平台的基础上具有高度灵活性、可靠性和易用性等特点。
配电网按电压等级来看基本分为三大类,35~110kV属于高压配电网,6~10kV属于中压配电网,220/380V属于低压配电网;当然有些特大型城市负载率较大,220kV的电网也有可能来用做配电。同时按供电区功能来分类的话也是三大类,主要分为城市、农村和工厂配电网等。
35kV及其以下电压等级的电网,是为了参照用电负荷给城市中各个配电站供给电源,而配电网一般倾向于采用闭环设计、开环运行的模式,其结构大致呈辐射状。配电线的线径要比输电线的小一些,导致使配电网的R/X比较大。而且由于配电线路的R/X较大,使在输电网中的常用算法在配电网的潮流计算中难以保证其收敛性。
2 现今遇到的技术问题
配网电力系统由于工期较长,参与人员多,规划过程过于繁杂且设备利用率低下,极大影响了供电质量和供电效率,使得能源利用率低下,损耗严重。同时设备和其他基础设施占地空间比较大,可能给社会带来极大地不便,尤其是占用城市建筑用地和农村耕地。至于装配速度方面也是存在较大问题的,由于设备的复杂性和一定危险性,包括技术人员的技术不熟练和经验缺乏,及工程量较大,使设备的装配速度大大降低。
还有检修技术的落后,目前我国对于配网电力设备的维修会出现不足或者过剩现象,资源分配有些不合理,检修效率低下,此外,随着配电设备的不断增多,检修人员的压力也越来越大,若是不能够对资源进行恰当合理分配的话,会加大检修工作的困难程度。
不可预测的功率密度也使得不同区域或者不同机架密度分布不均,从而使得数据中心因大量热耗而导致局部温度升高,形成过热点。因此功率密度不均为设备的配电能力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对UPS质量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3 可靠性管理与技术改进
针对工程管理的实施问题,应该积极落实管理责任,明确各部门的责任范围,同时高效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将更安全高效的施工设备和技术应用于施工现场中,并实施必要的防腐处理措施。
随着科技的发展的不断进步,配电网络系统的科技性不断增强,那么对员工也提出了更高更严苛的要求。因此,必须从员工的培训力度、方式、内容等方面下手,不断提高员工技能和思想素质。
其次就是战略性停电调配的实施。我国现今停电方式主要是三种:计划停电,临时停电,和夜间停电。计划停电则是根据月用电需要,在月底时候向有关调度部门申请下月停电计划;而临时停电主要是用来处理故障问题,临时性的向调度部门申请停电的;夜间停电则主要针对工作量小,在保证安全性前提下进行的夜间检修工作,通过这种停电调配,虽不能完全保证供电的稳定性,但可以尽可能的减少电量损耗,提高其利用率。
再者采用提高配变容载比的方法,由于变电站的变压器台数和容量直接影响着供电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因此应增加变电站分布点同时紧密结合网络建设,来提高电力的转供能力,合理选择配变容载比,使配网供电的稳定性大大提高。
还有完善配网网架,说起这个,考虑范围就比较多了,一方面应简化供电压等级。因为电力的输送是从高电压等级的网络逐级降压才能被用户使用。而我国高压输电网一般是110kV以上,而35kV及以下则作为向用户提供电力的配电网。实际上对用户来说要分多种不同低电压受电,这就需要多次的降压过程。而降压环节越多设备也就越多,管理层级也越多,同时也导致了多个环节的电能耗损以及极大影响了电能质量。因此,如何进行科学合理的电压等级简化,减少变电环节是非常值得我们思考的。同时减少降压环节既能节省设备资金,又为线路架设提供便利,这无疑给配网改进指引了方向。
另外应加大对复合型技术的探索开发,由于我国在配网电力工程中应用自动化技术起步较晚,技术较为不成熟,最重要的是缺乏复合型技术的投入应用,这对未来电力部门工作开展是极为不利的,应集中力量克服短板。
4 结 语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社会对电力要求的提高给电力事业也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与时俱进,打破桎梏,则成为电力事业不断发展的目标,不仅包括电力分配方面,还包括发电,运输等,多管齐下,使电力与经济发展保持供需同步,不断满足社会各方面的需要,从而尽可能获得较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廖小文.35kV配网电力工程的技術问题分析与解决[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30).
收稿日期:2018-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