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山水画写生教学是高校中国画专业艺术实践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山水画教学的必要环节。教师要训练学生的观察、笔墨、造型和构图能力,积累创作素材,在写生中理解传统,启发创新思维。教学中只有真正深入把握山水写生的目的,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校山水画;写生;教学
在目前高校山水画写生教学中,部分学生把山水写生课看作是走出校门的游山玩水,在写生时随手画些速写就算完成作业,对写生的目的认识还不够深刻。写生是是中国画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是进行山水画创作必要的训练内容。对中国画专业的学生来言,要在写生的过程中对大自然进行深入的观察,体会其神奇奥秘,竭尽全力的探索大自然所蕴含的美的规律,并总结、锤炼出与之相适应的表现方法,从而表达自己对自然、生活的感受,这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我们在山水画写生中不仅要有认真的态度,而且必须十分清楚山水画写生的要求。
一、在写生中要学会观察
1、要审美的观察
当面对大自然写生的时候,首先是感受问题,如何看待面对的山川自然。晋代文人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篇》里说:"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这种饱含艺术家情感的切身体验,就是写生的开始。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以真诚的目光去感受、体察自然山川。通过观察,了解自然规律,取得宏观认识。然后由表及里、由里及表的反复观察、模写,才能达到对自然的深层认识。学生在观察大自然时,要体悟她是宁静的美还是壮观的美,是季节的美还是地域的美,不要刚坐下来就急于动手。也就是说只有受到美的感染,产生了激情,做画时才能立意明确、胸有成竹。
2、要整体的观察
在教学的过程中发现,学生们在面对大自然时很激动,有的能用整体的眼光去观察,领略山川自然的全貌和内在联系,但也有很多同学因为局部的观察而只关注物象孤立的形或色彩。因此在面对自然山水的时候,应注意先观察整体大关系,对山石树木进行整体的分析比较,先不要拘泥于细节和局部的变化,等到对整体有了一定的把握之后再深入局部、细致观察,此时要从山石树木的各个角度进行细致入微的研究。等到对单个景物的形体和色彩进行了充分的观察之后再回到整体关系上观察,这是被历代艺术家的实践证明了的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整体--局部--整体,宏观--微观--宏观的认识和表现事物的观察方法。整体观察就是全局、结构、规律性的观察;局部观察是深入、微妙、个性化的观察;最后回归整体,就是为了避免过度强调个体而忽视总体效果。
3、要比较的观察
学生们在写生观察的过程中要进行物象、位置、相互关系、基本形的比较。如:看到几棵树,就要从树干的高低、粗细、姿态,以及树冠和树叶的形状、大小找到变化。又如观察两块山石,要从山石的大小、色彩、势、表面纹理等方面找到不同。在写生时对看起来相同的事物要找不同,即找变化,而在两个看起来不相同的物象中要找到联系,以让两个事物产生呼应,以便在接下来的写生中,去表现观察到的物体之间的独特关系。
二、提高造型、构图能力,锤炼笔墨语言
1、掌握对山石、树木等的造型能力
有些同学认为中国画中的形象好像是脱离生活的主观臆造,不需要有扎实的造型功底也能画,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中国画不是以形象的"写实"为目的,而是要"写意",通过毛笔宣纸传达出画家的某种情感,所以很多画面中的形象,看似不合乎"自然之理"但却合乎"人之情理"。这就要求我们在画出能够传达情感的山石树木之前,首要的任务是要对自然进行深入的观察,甚至通过速写、素描等方式对其进行更深入的理解,只有这样才能做到"胸有成竹",才能让画中的形象传情达意,才能进行真正的创作。由此可知,中国画家在创作时不拘泥于对象是因为已对所画的物象烂熟于心了,而不是主观的瞎编乱造。所以我们要通过山水画写生,对山水树木的结构和自然规律进行充分的把握,不断的深入生活,不断提高自己的造型能力,为将来的山水画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培养和提高山水画取景与构图能力
自然山水具有形态美、体积美、肌理美、气势美等诸多方面,但我们如何对眼前纷繁的物象进行取舍,则是山水画写生的关键。同一片自然山水,处于不同的方位、高度、视域范围,所看到的山水景物会呈现不同的组合形式,也将会使景物呈现出险、奇、秀、幽、精深博大、苍郁欣荣、苍凉孤寂等不同的意境,我们要根据自己对自然的感受,提炼出给你这样感受的景物组合,并在画面上对看到的景物进行取舍整合,强化内心的感受。通过写生,不断提高面对纷繁的景物时如何在画面上取景与构图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探寻到更多的、千变万化的、个性化的山水画构图形式,才能让我们的画面不落俗套,不重复他人也不重复自己。
3、锤炼笔墨语言
山水画非常注重笔墨,笔和墨既有各自的特点却又紧密联系,呈现出以线造型为主,点、线、面相互交融的独特面貌。线除有塑造形体结构的作用外,还强调书写性,强调抑、扬、顿、挫和粗、细、快、慢的节奏与韵律。点的大小、浓淡,既要对应客观物象,又要互相呼应连贯。而不同的蘸墨方式和运笔方式,可使"面"的形状、墨色生发出丰富的变化。中国画的笔法与墨法是画家运用自身的情感和智慧从自然中提炼、升华的绘画语言形式,它既要表现自然物象的特征,合乎"自然之道",又要体现画家内心,合乎"情感之道"。
在山水画对景写生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沉静下来和自然沟通、对话,研究自然规律,而且要勇于在宣纸上用笔墨对自己所观察到的自然进行大胆的尝试表现,只有如此,才能探发出与客观物象和自身内心相对应的笔墨形式语言。我们在面对丰富多彩的山水写生过程中,要通过对自然的真切感悟和对材料工具的熟练把握,力争开掘出独特的、有丰富的精神内涵的山水画笔墨语言。
三、积累山水画的创作素材
在写生中积累生动的山石树木形象资料,也是山水画对景写生的一个重要目的。积累大量的素材对于将来的山水画创作十分必要,很多学生在进行山水画创作时,因为自己没有积累素材,只能将别人的形象样本生硬的东拼西凑,这实际上不能称其为创作,只是笔墨符号的组合练习。不写生,就没有对自然山水的真实感受,也不可能有传达自己内心情感的典型形象,更不可能创作出优秀的山水画作品。所以必须学会在写生中积累大量的素材,积累典型的形象资料,有了生动的第一手写生素材和对真山真水感悟的亲身体验。才能创作出具有自然品质、情感魅力和艺术感染力的山水画作品。
四、在写生中"消化"传统
任何绘画的学习都离不开对传统的借鉴,学习山水画更是如此。学生们在山水画临摹课中,通过对古代大师作品的临摹,学到了很多传统技法,但这只是间接获得的知识,关于这些知识的由来,比如"山石为什么使用这种皴法?""树木为何用这样的方式表现?"等问题,还要在写生过程中去探寻和验证。在置身于山水之间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李唐为何在《万壑松风图》中用斧劈皴表现北方山水,而南方山水的表现为何多用披麻皴,冬天和夏天的树为什么有不同的表现方法等等。只有在写生中,我们才能找到这诸多问题的答案。
对于传统的学习至关重要,但是如果只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一味的"死学",便是错误的学习传统。所以,我们在学习传统的同时,一定要深入写生,在写生中对大自然进行深入的观察,竭尽全力的探索大自然所蕴含的美的规律,逐渐总结、锤炼出与之相适应的表现方法与艺术语言。
参考文献:
[1]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2]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邬建,贾又福.山水画教学体系--创作篇[M].北京: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2008.
作者简介:陶振兴(1984.5-),男,河南郑州人,郑州轻工业学院易斯顿美术学院,助教,硕士,研究方向:中国画。
关键词:高校山水画;写生;教学
在目前高校山水画写生教学中,部分学生把山水写生课看作是走出校门的游山玩水,在写生时随手画些速写就算完成作业,对写生的目的认识还不够深刻。写生是是中国画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是进行山水画创作必要的训练内容。对中国画专业的学生来言,要在写生的过程中对大自然进行深入的观察,体会其神奇奥秘,竭尽全力的探索大自然所蕴含的美的规律,并总结、锤炼出与之相适应的表现方法,从而表达自己对自然、生活的感受,这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我们在山水画写生中不仅要有认真的态度,而且必须十分清楚山水画写生的要求。
一、在写生中要学会观察
1、要审美的观察
当面对大自然写生的时候,首先是感受问题,如何看待面对的山川自然。晋代文人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篇》里说:"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这种饱含艺术家情感的切身体验,就是写生的开始。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以真诚的目光去感受、体察自然山川。通过观察,了解自然规律,取得宏观认识。然后由表及里、由里及表的反复观察、模写,才能达到对自然的深层认识。学生在观察大自然时,要体悟她是宁静的美还是壮观的美,是季节的美还是地域的美,不要刚坐下来就急于动手。也就是说只有受到美的感染,产生了激情,做画时才能立意明确、胸有成竹。
2、要整体的观察
在教学的过程中发现,学生们在面对大自然时很激动,有的能用整体的眼光去观察,领略山川自然的全貌和内在联系,但也有很多同学因为局部的观察而只关注物象孤立的形或色彩。因此在面对自然山水的时候,应注意先观察整体大关系,对山石树木进行整体的分析比较,先不要拘泥于细节和局部的变化,等到对整体有了一定的把握之后再深入局部、细致观察,此时要从山石树木的各个角度进行细致入微的研究。等到对单个景物的形体和色彩进行了充分的观察之后再回到整体关系上观察,这是被历代艺术家的实践证明了的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整体--局部--整体,宏观--微观--宏观的认识和表现事物的观察方法。整体观察就是全局、结构、规律性的观察;局部观察是深入、微妙、个性化的观察;最后回归整体,就是为了避免过度强调个体而忽视总体效果。
3、要比较的观察
学生们在写生观察的过程中要进行物象、位置、相互关系、基本形的比较。如:看到几棵树,就要从树干的高低、粗细、姿态,以及树冠和树叶的形状、大小找到变化。又如观察两块山石,要从山石的大小、色彩、势、表面纹理等方面找到不同。在写生时对看起来相同的事物要找不同,即找变化,而在两个看起来不相同的物象中要找到联系,以让两个事物产生呼应,以便在接下来的写生中,去表现观察到的物体之间的独特关系。
二、提高造型、构图能力,锤炼笔墨语言
1、掌握对山石、树木等的造型能力
有些同学认为中国画中的形象好像是脱离生活的主观臆造,不需要有扎实的造型功底也能画,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中国画不是以形象的"写实"为目的,而是要"写意",通过毛笔宣纸传达出画家的某种情感,所以很多画面中的形象,看似不合乎"自然之理"但却合乎"人之情理"。这就要求我们在画出能够传达情感的山石树木之前,首要的任务是要对自然进行深入的观察,甚至通过速写、素描等方式对其进行更深入的理解,只有这样才能做到"胸有成竹",才能让画中的形象传情达意,才能进行真正的创作。由此可知,中国画家在创作时不拘泥于对象是因为已对所画的物象烂熟于心了,而不是主观的瞎编乱造。所以我们要通过山水画写生,对山水树木的结构和自然规律进行充分的把握,不断的深入生活,不断提高自己的造型能力,为将来的山水画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培养和提高山水画取景与构图能力
自然山水具有形态美、体积美、肌理美、气势美等诸多方面,但我们如何对眼前纷繁的物象进行取舍,则是山水画写生的关键。同一片自然山水,处于不同的方位、高度、视域范围,所看到的山水景物会呈现不同的组合形式,也将会使景物呈现出险、奇、秀、幽、精深博大、苍郁欣荣、苍凉孤寂等不同的意境,我们要根据自己对自然的感受,提炼出给你这样感受的景物组合,并在画面上对看到的景物进行取舍整合,强化内心的感受。通过写生,不断提高面对纷繁的景物时如何在画面上取景与构图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探寻到更多的、千变万化的、个性化的山水画构图形式,才能让我们的画面不落俗套,不重复他人也不重复自己。
3、锤炼笔墨语言
山水画非常注重笔墨,笔和墨既有各自的特点却又紧密联系,呈现出以线造型为主,点、线、面相互交融的独特面貌。线除有塑造形体结构的作用外,还强调书写性,强调抑、扬、顿、挫和粗、细、快、慢的节奏与韵律。点的大小、浓淡,既要对应客观物象,又要互相呼应连贯。而不同的蘸墨方式和运笔方式,可使"面"的形状、墨色生发出丰富的变化。中国画的笔法与墨法是画家运用自身的情感和智慧从自然中提炼、升华的绘画语言形式,它既要表现自然物象的特征,合乎"自然之道",又要体现画家内心,合乎"情感之道"。
在山水画对景写生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沉静下来和自然沟通、对话,研究自然规律,而且要勇于在宣纸上用笔墨对自己所观察到的自然进行大胆的尝试表现,只有如此,才能探发出与客观物象和自身内心相对应的笔墨形式语言。我们在面对丰富多彩的山水写生过程中,要通过对自然的真切感悟和对材料工具的熟练把握,力争开掘出独特的、有丰富的精神内涵的山水画笔墨语言。
三、积累山水画的创作素材
在写生中积累生动的山石树木形象资料,也是山水画对景写生的一个重要目的。积累大量的素材对于将来的山水画创作十分必要,很多学生在进行山水画创作时,因为自己没有积累素材,只能将别人的形象样本生硬的东拼西凑,这实际上不能称其为创作,只是笔墨符号的组合练习。不写生,就没有对自然山水的真实感受,也不可能有传达自己内心情感的典型形象,更不可能创作出优秀的山水画作品。所以必须学会在写生中积累大量的素材,积累典型的形象资料,有了生动的第一手写生素材和对真山真水感悟的亲身体验。才能创作出具有自然品质、情感魅力和艺术感染力的山水画作品。
四、在写生中"消化"传统
任何绘画的学习都离不开对传统的借鉴,学习山水画更是如此。学生们在山水画临摹课中,通过对古代大师作品的临摹,学到了很多传统技法,但这只是间接获得的知识,关于这些知识的由来,比如"山石为什么使用这种皴法?""树木为何用这样的方式表现?"等问题,还要在写生过程中去探寻和验证。在置身于山水之间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李唐为何在《万壑松风图》中用斧劈皴表现北方山水,而南方山水的表现为何多用披麻皴,冬天和夏天的树为什么有不同的表现方法等等。只有在写生中,我们才能找到这诸多问题的答案。
对于传统的学习至关重要,但是如果只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一味的"死学",便是错误的学习传统。所以,我们在学习传统的同时,一定要深入写生,在写生中对大自然进行深入的观察,竭尽全力的探索大自然所蕴含的美的规律,逐渐总结、锤炼出与之相适应的表现方法与艺术语言。
参考文献:
[1]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2]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邬建,贾又福.山水画教学体系--创作篇[M].北京: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2008.
作者简介:陶振兴(1984.5-),男,河南郑州人,郑州轻工业学院易斯顿美术学院,助教,硕士,研究方向:中国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