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一堂“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 实验课的准备工作、多媒体演示和教师对学生实验的指导,谈谈怎样利用多媒体辅助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从而解决初中生物课时少而生物探究实验需要时间多的难题。
关键词:生物实验;生物兴趣小组;多媒体演示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27-243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实验是生物教学的基础。学生要真正学好生物学,就必须重视观察和实验。生物教师更须搞好生物实验的组织教学。然而初中生物很多探究实验需要较长的时间,仅靠一堂课是很难完成的。而生物课时又少,那么怎样用最短的时间去完成教学任务且达到较好的效果呢?利用多媒体辅助初中生物实验教学,能很好的解决这一难题。
下面从本人上的一堂“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课,谈谈怎样利用多媒体辅助初中生物实验教学。
“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是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四章的主要内容。本节课主要是通过探究实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剖析光合作用的产物和条件,为后面学习呼吸作用以及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打下基础。我对本节探究实验课的做法如下:
课前准备
学生作准备:
① 全体学生:预习本课实验操作内容。
② 生物兴趣小组同学:先将八盆栽大小生长状况一致金边黄杨(因无天竺葵,用金边黄杨替代)放进纸箱内进行暗处理一昼夜,用碘液检测无蓝色變化后,再分成两组放在太阳底下,其中一组任然放在纸箱内遮光处理。几小时后,分别取遮光与未遮光的叶子待用。
其中生物兴趣小组同学的准备工作是在我指导下完成的。在指导的同时,我用数码相机拍下主要做法,连同光合作用产物淀粉的判定方法及其原理和主要步骤制作成PPT课件。同时还指导生物兴趣小组同学进行了实验预做实验,这样上课时就可以让他们作为小导师指导其他学生进行实验。
多媒体演示
上实验课时,先推荐一名生物兴趣小组同学通过多媒体演示,介绍生物兴趣小组同学所做的前期准备工作。并分发给每个实验小组部分有阳光照射和遮光处理的叶片,同时让学生做好标记。然后教师通过多媒体演示并讲解对光合作用产物淀粉的判定方法、实验原理及主要步骤,同时展示设计的一系列思考题,引导学生对探究实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每个一实验步骤中的科学道理的理解。而后还把设计的下列问题展示在屏幕上,并开始指导学生实验。
① 实验前,为什么要将金边黄杨进行暗处理一昼夜?为什么要用碘液检测?
② 对一半金边黄杨遮光处理的目的是什么?
③ 将叶片放到酒精中隔水加热的目的是什么?
④ 往叶片上滴加碘液的目的是什么?
⑤ 经过碘液处理后,有阳光照射和遮光处理的叶片发生了什么变化?叶子的金边部分呢?如何解释这些现象?
指导学生分组实验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每组配有一名生物兴趣小组学生——小导师,由小导师对组员进行指导。要求学生把分发的阳光照射和遮光处理的叶片按照教材中实验要求进行实验操作。主要进行酒精脱色,清洗叶片,滴加碘液(由于金边黄杨叶片表皮细胞外壁较厚并具有角质膜和蜡质层,难以染色,需指导学生用刀片刮过后,再滴加碘液)及观察。老师主要是维持纪律,并来回查看学生所做实验,及时讲解学生提出的疑问。
总结与反思
本节课通过课前指导生物兴趣小组学生将实验进行预做实验,将实验获取的材料带到课堂上,教师再利用多媒体将实验的全过程和实验现象(主要是:光合作用产物淀粉的判定方法、实验原理及主要步骤)进行展示。解决了初中生物实验所需实验时间较长与实际课时不足的矛盾。更有利于引导学生探究实验和观察实验现象,进而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道理,从而在短时间内突破实验难点,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本节对课前准备工作要求较高,课前一定要充分准备,这是本实验顺利完成的主要保障,所以要求教师充分准备,精心安排,同时因为此实验主要以学生探究为主,所以教师的组织也很重要。
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是不容置疑的,但它是为教学服务的,是辅助教学的手段。在现代教学中,多媒体教学仍是从属地位,所以不能用多媒体完全代替生物实验操作,它只能作为生物实验的补充和延伸。实验能力只有在亲自动手操作中才能得到充分锻炼和体现。我们要重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应用,更要重视实验操作,可以用实验展示的现象或学生能进行的实验本身一般是不适宜选用多媒体来替代的。即使要使用,也应该结合实验本身,如一些在课堂上无法完成的演示实验或现象,以及在现有的条件下无法完成的一些经典实验,则可以通过电脑模拟来实现,帮助解决问题。如: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过程,食物消化与吸收,血液循环等,通过多媒体的展示,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总之,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是生物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媒体引入生物实验教学有助于组织实验教学,有助于学生认识实验器材,掌握规范的实验操作,突破实验条件限制,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多媒体技术用得好可以较好地实现教学难点的突破及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用得不好可能适得其反。我们一定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实验的性质,精心准备,优化设计,正确使用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辅助课堂实验教学。
参考文献
[1]陈玉坤,于芳,论多媒体技术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5年第C00期
[2]胡明,李少毅《生物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6
关键词:生物实验;生物兴趣小组;多媒体演示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27-243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实验是生物教学的基础。学生要真正学好生物学,就必须重视观察和实验。生物教师更须搞好生物实验的组织教学。然而初中生物很多探究实验需要较长的时间,仅靠一堂课是很难完成的。而生物课时又少,那么怎样用最短的时间去完成教学任务且达到较好的效果呢?利用多媒体辅助初中生物实验教学,能很好的解决这一难题。
下面从本人上的一堂“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课,谈谈怎样利用多媒体辅助初中生物实验教学。
“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是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四章的主要内容。本节课主要是通过探究实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剖析光合作用的产物和条件,为后面学习呼吸作用以及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打下基础。我对本节探究实验课的做法如下:
课前准备
学生作准备:
① 全体学生:预习本课实验操作内容。
② 生物兴趣小组同学:先将八盆栽大小生长状况一致金边黄杨(因无天竺葵,用金边黄杨替代)放进纸箱内进行暗处理一昼夜,用碘液检测无蓝色變化后,再分成两组放在太阳底下,其中一组任然放在纸箱内遮光处理。几小时后,分别取遮光与未遮光的叶子待用。
其中生物兴趣小组同学的准备工作是在我指导下完成的。在指导的同时,我用数码相机拍下主要做法,连同光合作用产物淀粉的判定方法及其原理和主要步骤制作成PPT课件。同时还指导生物兴趣小组同学进行了实验预做实验,这样上课时就可以让他们作为小导师指导其他学生进行实验。
多媒体演示
上实验课时,先推荐一名生物兴趣小组同学通过多媒体演示,介绍生物兴趣小组同学所做的前期准备工作。并分发给每个实验小组部分有阳光照射和遮光处理的叶片,同时让学生做好标记。然后教师通过多媒体演示并讲解对光合作用产物淀粉的判定方法、实验原理及主要步骤,同时展示设计的一系列思考题,引导学生对探究实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每个一实验步骤中的科学道理的理解。而后还把设计的下列问题展示在屏幕上,并开始指导学生实验。
① 实验前,为什么要将金边黄杨进行暗处理一昼夜?为什么要用碘液检测?
② 对一半金边黄杨遮光处理的目的是什么?
③ 将叶片放到酒精中隔水加热的目的是什么?
④ 往叶片上滴加碘液的目的是什么?
⑤ 经过碘液处理后,有阳光照射和遮光处理的叶片发生了什么变化?叶子的金边部分呢?如何解释这些现象?
指导学生分组实验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每组配有一名生物兴趣小组学生——小导师,由小导师对组员进行指导。要求学生把分发的阳光照射和遮光处理的叶片按照教材中实验要求进行实验操作。主要进行酒精脱色,清洗叶片,滴加碘液(由于金边黄杨叶片表皮细胞外壁较厚并具有角质膜和蜡质层,难以染色,需指导学生用刀片刮过后,再滴加碘液)及观察。老师主要是维持纪律,并来回查看学生所做实验,及时讲解学生提出的疑问。
总结与反思
本节课通过课前指导生物兴趣小组学生将实验进行预做实验,将实验获取的材料带到课堂上,教师再利用多媒体将实验的全过程和实验现象(主要是:光合作用产物淀粉的判定方法、实验原理及主要步骤)进行展示。解决了初中生物实验所需实验时间较长与实际课时不足的矛盾。更有利于引导学生探究实验和观察实验现象,进而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道理,从而在短时间内突破实验难点,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本节对课前准备工作要求较高,课前一定要充分准备,这是本实验顺利完成的主要保障,所以要求教师充分准备,精心安排,同时因为此实验主要以学生探究为主,所以教师的组织也很重要。
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是不容置疑的,但它是为教学服务的,是辅助教学的手段。在现代教学中,多媒体教学仍是从属地位,所以不能用多媒体完全代替生物实验操作,它只能作为生物实验的补充和延伸。实验能力只有在亲自动手操作中才能得到充分锻炼和体现。我们要重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应用,更要重视实验操作,可以用实验展示的现象或学生能进行的实验本身一般是不适宜选用多媒体来替代的。即使要使用,也应该结合实验本身,如一些在课堂上无法完成的演示实验或现象,以及在现有的条件下无法完成的一些经典实验,则可以通过电脑模拟来实现,帮助解决问题。如: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过程,食物消化与吸收,血液循环等,通过多媒体的展示,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总之,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是生物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媒体引入生物实验教学有助于组织实验教学,有助于学生认识实验器材,掌握规范的实验操作,突破实验条件限制,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多媒体技术用得好可以较好地实现教学难点的突破及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用得不好可能适得其反。我们一定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实验的性质,精心准备,优化设计,正确使用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辅助课堂实验教学。
参考文献
[1]陈玉坤,于芳,论多媒体技术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5年第C00期
[2]胡明,李少毅《生物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