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今年12岁,正读七年级的“毛毛虫”性格内向,遇到问题时习惯采取回避式反应,不愿意上学。心理老师取得来访者的信任后,采取了如下的干预措施:每天进行自信心训练,允许自己不完美;练习成长性思维,帮助孩子改变错误认知;家校合作,与父母保持密切沟通。一段时间后,“毛毛虫”不再轻易逃避,开始专注地投入学习和生活,咨询效果显著。
〔关键词〕回避式反应;心理防御;青春期;家校合作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0)29-0040-03
教育,是先教后育,还是先育后教呢?在我看来,应该先育人后教书。提起青春期的孩子,人们常常想到的是“叛逆”“敏感”,殊不知,经历心理突变的过程,亦是成长和蜕变。我想借个案毛毛虫的故事,让更多人了解不愿上学、离家出走孩子背后的心理诉求,也让更多的人读懂青春期的孩子。
一、个案情况与过程分析
第一次见到“毛毛虫”,是在她家。她今年12岁,正读七年级,成绩中等,性格内向。她不愿意上学,爸爸软硬兼施,拿她没辙。“毛毛虫”家住在出租屋的顶楼,单亲,和爸爸一起住在一个单房,房间里有一个上下铺,她住在上铺,爸爸住在下铺。青春期的女孩,正处在身体性特征迅速发展的时期,身体的改变本身就是一个有压力的生活事件。和爸爸同住一个房间,未免缺少隐私空间,压力更大。
我(心理老师)和班主任到达小单间,一抬头,“毛毛虫”闷在被子里,不愿意见我们。
班主任开始劝说:“好孩子,你怎么不上学呢?”
一片沉默。
班主任又开始说:“老师来看看你,你是不是发生什么事了?”
还是一片沉默。床上那高高隆起的被子里藏着一个沉默的青少年,她似乎在做无声的抗议。
我知道,此刻无论我们说什么,她都不会回应我们,但是她很认真地听,躲在她安全的小角落,静静地听着。我开始转移话题,先建立我们之间的信任感。然后,我用一种诙谐的语调调侃她。这时候,我发现被子有了一点动静,也许是她一个姿势保持久了感觉累,也许是因为我的调侃,她偷偷笑了。但是,这个倔强的小孩,她依旧躲着,不愿意出来,也不愿意吭声。
像她这样遇到问题就躲起来的孩子,心理闭锁性较强。对不愿意上学的原因,多数情况下问不出来。青春期孩子,不愿上学的原因大多分为两种,一种是学习上有挫败感,一种是人际交往出现危机。
班主任安抚她:“学习跟不上没关系的,老师会帮助你。”一片沉默。我轻轻地补充了一句:“是的,我们一起努力。你不相信老师吗?”这时候,被子里传出一个小小的声音:“不是。”我当下明白,孩子不愿意上学,不是因为学习的问题。于是我开始把话题转向同伴关系。进入青春期后,青少年将感情的重心逐渐转向关系密切的朋友,同伴关系在青少年生活中日益重要。同伴支持是社会支持系统里重要一环,孩子高度重视同伴关系,渴求在同伴中得到认可和支持,是青春期典型特征之一。
“我知道,你肯定觉得委屈。你不愿意上学,是不是在学校跟同学产生误会了?”
“嗯。”
“听起来好像误会产生后,你很孤独、沮丧。你这样躲在家里,因为你感到害怕,你害怕失去,也害怕面对。对吗?”
作为一种咨询技巧,共情要求我们设身处地地站在对方立场想问题,并对对方的感受做出情感解释。
沉默。这次的沉默,似乎更像是沉思。
“你希望解开误会吗?”
“嗯。”
“那你从被子里出来,老师会帮你解开你和朋友的误会的。”
被子里透出来一道缝,似乎在迟疑什么,而后又迅速盖上了。
“其实,老师也有过跟朋友产生矛盾,自己特别委屈的时候。小时候,我曾经和最好的朋友闹掰了。那时候,我在楼上,拿了一盆凉水泼了她一身。只是跟她闹着玩而已,没想到她要跟我绝交。当时我特别伤心,但是我不知道怎么办才好。但是误会不解开,它就会一直存在。这是你想要的吗?”
适当的自我暴露,不仅能传达出真诚,也注入希望和促进产生大家都一样的感觉,帮助对方考虑其他的不同的选择和观点。
似乎受到了触动,她从被子里钻出来,问我:“后来怎么样了?”
“后来,我永远地失去了她。直到现在,我都很后悔当时自己没有主动去解开这个误会。老师不希望你也发生这样的遗憾。所以,你愿意跟我们一起回学校吗?”
她点点头。
那次家访之后,我们变得熟悉起来,她时不时会来办公室看看我,但她不怎么爱笑,遇到问题了,还是喜欢往我这里跑,害怕面对。
有一次,“毛毛虫”和爸爸吵架,离家出走了。我和她的爸爸满世界地找她,最后在麦当劳的角落里找到了蜷曲着的她。另一次,是在快开学的时候,“毛毛虫”一直不愿意回深圳,在被强行带回来之后,一眨眼工夫,她就不见了。这一次,她收拾了行李,买了一張远程大巴票。后来福建的奶奶来电,原来“毛毛虫”一个人搭大巴回老家了。
那天晚上,我给“毛毛虫”打了通电话,她哭着跟我说,她从小就是奶奶带大的,她喜欢老家,她想陪着奶奶。何况,老家还有表弟表妹以及小时候的玩伴,她没有那么孤单。而在深圳,爸爸不理解自己,她觉得很难受。
“毛毛虫”遇到问题,还是一如既往地选择逃避。她有如此丰富的感受,可是家长却浑然不知。
我给她爸爸留言:很多时候,当孩子提出一个任性甚至无理取闹的要求时,我们先不要急着否定她。听一听她的想法,再慢慢说出我们的感受,她会更容易接受。假如当时她坚持己见,也不要急着改变她,给她一点时间慢慢想,她终会明白的。青春期的孩子,自我意识很强,自尊需求很高,有时候蜻蜓点水引导一下,他们就懂了。但是,他们需要我们的尊重,我们要有耐心。
二、心理分析与评估
〔关键词〕回避式反应;心理防御;青春期;家校合作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0)29-0040-03
教育,是先教后育,还是先育后教呢?在我看来,应该先育人后教书。提起青春期的孩子,人们常常想到的是“叛逆”“敏感”,殊不知,经历心理突变的过程,亦是成长和蜕变。我想借个案毛毛虫的故事,让更多人了解不愿上学、离家出走孩子背后的心理诉求,也让更多的人读懂青春期的孩子。
一、个案情况与过程分析
第一次见到“毛毛虫”,是在她家。她今年12岁,正读七年级,成绩中等,性格内向。她不愿意上学,爸爸软硬兼施,拿她没辙。“毛毛虫”家住在出租屋的顶楼,单亲,和爸爸一起住在一个单房,房间里有一个上下铺,她住在上铺,爸爸住在下铺。青春期的女孩,正处在身体性特征迅速发展的时期,身体的改变本身就是一个有压力的生活事件。和爸爸同住一个房间,未免缺少隐私空间,压力更大。
我(心理老师)和班主任到达小单间,一抬头,“毛毛虫”闷在被子里,不愿意见我们。
班主任开始劝说:“好孩子,你怎么不上学呢?”
一片沉默。
班主任又开始说:“老师来看看你,你是不是发生什么事了?”
还是一片沉默。床上那高高隆起的被子里藏着一个沉默的青少年,她似乎在做无声的抗议。
我知道,此刻无论我们说什么,她都不会回应我们,但是她很认真地听,躲在她安全的小角落,静静地听着。我开始转移话题,先建立我们之间的信任感。然后,我用一种诙谐的语调调侃她。这时候,我发现被子有了一点动静,也许是她一个姿势保持久了感觉累,也许是因为我的调侃,她偷偷笑了。但是,这个倔强的小孩,她依旧躲着,不愿意出来,也不愿意吭声。
像她这样遇到问题就躲起来的孩子,心理闭锁性较强。对不愿意上学的原因,多数情况下问不出来。青春期孩子,不愿上学的原因大多分为两种,一种是学习上有挫败感,一种是人际交往出现危机。
班主任安抚她:“学习跟不上没关系的,老师会帮助你。”一片沉默。我轻轻地补充了一句:“是的,我们一起努力。你不相信老师吗?”这时候,被子里传出一个小小的声音:“不是。”我当下明白,孩子不愿意上学,不是因为学习的问题。于是我开始把话题转向同伴关系。进入青春期后,青少年将感情的重心逐渐转向关系密切的朋友,同伴关系在青少年生活中日益重要。同伴支持是社会支持系统里重要一环,孩子高度重视同伴关系,渴求在同伴中得到认可和支持,是青春期典型特征之一。
“我知道,你肯定觉得委屈。你不愿意上学,是不是在学校跟同学产生误会了?”
“嗯。”
“听起来好像误会产生后,你很孤独、沮丧。你这样躲在家里,因为你感到害怕,你害怕失去,也害怕面对。对吗?”
作为一种咨询技巧,共情要求我们设身处地地站在对方立场想问题,并对对方的感受做出情感解释。
沉默。这次的沉默,似乎更像是沉思。
“你希望解开误会吗?”
“嗯。”
“那你从被子里出来,老师会帮你解开你和朋友的误会的。”
被子里透出来一道缝,似乎在迟疑什么,而后又迅速盖上了。
“其实,老师也有过跟朋友产生矛盾,自己特别委屈的时候。小时候,我曾经和最好的朋友闹掰了。那时候,我在楼上,拿了一盆凉水泼了她一身。只是跟她闹着玩而已,没想到她要跟我绝交。当时我特别伤心,但是我不知道怎么办才好。但是误会不解开,它就会一直存在。这是你想要的吗?”
适当的自我暴露,不仅能传达出真诚,也注入希望和促进产生大家都一样的感觉,帮助对方考虑其他的不同的选择和观点。
似乎受到了触动,她从被子里钻出来,问我:“后来怎么样了?”
“后来,我永远地失去了她。直到现在,我都很后悔当时自己没有主动去解开这个误会。老师不希望你也发生这样的遗憾。所以,你愿意跟我们一起回学校吗?”
她点点头。
那次家访之后,我们变得熟悉起来,她时不时会来办公室看看我,但她不怎么爱笑,遇到问题了,还是喜欢往我这里跑,害怕面对。
有一次,“毛毛虫”和爸爸吵架,离家出走了。我和她的爸爸满世界地找她,最后在麦当劳的角落里找到了蜷曲着的她。另一次,是在快开学的时候,“毛毛虫”一直不愿意回深圳,在被强行带回来之后,一眨眼工夫,她就不见了。这一次,她收拾了行李,买了一張远程大巴票。后来福建的奶奶来电,原来“毛毛虫”一个人搭大巴回老家了。
那天晚上,我给“毛毛虫”打了通电话,她哭着跟我说,她从小就是奶奶带大的,她喜欢老家,她想陪着奶奶。何况,老家还有表弟表妹以及小时候的玩伴,她没有那么孤单。而在深圳,爸爸不理解自己,她觉得很难受。
“毛毛虫”遇到问题,还是一如既往地选择逃避。她有如此丰富的感受,可是家长却浑然不知。
我给她爸爸留言:很多时候,当孩子提出一个任性甚至无理取闹的要求时,我们先不要急着否定她。听一听她的想法,再慢慢说出我们的感受,她会更容易接受。假如当时她坚持己见,也不要急着改变她,给她一点时间慢慢想,她终会明白的。青春期的孩子,自我意识很强,自尊需求很高,有时候蜻蜓点水引导一下,他们就懂了。但是,他们需要我们的尊重,我们要有耐心。
二、心理分析与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