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语》所蕴含的思想概括起来主要是“仁”和“礼”两个方面。这两方面在孔子的为人处世中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为人孝悌先
●“孝悌”是仁之根本
“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孔子认为,仁爱从孝敬父母开始,进而敬重兄长、关爱弟妹,还要对朋友言而有信,对天下人博爱,同时,要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有若也说:“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可见,在孔子及其弟子眼中,孝顺父母、敬爱兄长,是实行仁德的根本,也是做人的根本。
●敬重父母
敬重父母是行孝悌的第一要求。孔子对子游说:“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对子夏说:“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可见,孔子认为保障父母的物质生活是必须的,但如果神情态度上缺乏对父母应有的尊重,即使让他们餐餐有酒肉,也不能算尽孝。孝顺要发自内心,面色要和悦,语言要和气,行为要恭敬。
除了赡养、尊敬父母,为人子女还要常伴父母身边,以尽孝道:“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孝”还包括父母去世后以礼葬之、祭之。孔子主张“三年之丧”,他批评宰予“守丧三年时间太长,一年就足够”的言论,认为宰予是一个没有仁德的人。
●兄弟友爱
行孝悌还表现在兄弟之间互爱互助。“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据说,闵子骞年少时受继母虐待,寒冬腊月还穿着无法御寒的芦花衣,而继母所生二子却穿着丝棉衣,于是,他父亲就想赶走那个恶婆子。闵子骞却对父亲说:“母在一子单,母去三子寒”,劝父亲留下继母。孔子对闵子骞的孝悌之心和德行极为赞许,也体现了他对“孝悌”的推崇。
●行孝悌官民同等
行孝悌应官民同等。“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子欲善而民善矣”,所以,为官者要孝顺父母、慈爱幼小,这样,老百姓就会“上行下效”,社会就会安定和谐。
以忠恕待人
●真诚待人为“忠”
推己及人为“恕”
曾子曾说:“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忠恕”是仁爱的具体表现,是孔子实践仁爱的途径和方法。
“忠”就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强调真诚待人、修己以安人、推仁爱之心于别人,在成就自己的同时也成就别人。
而“恕”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强调尊重他人,是一种推己及人的情怀。
●行忠恕之道的表现
孔子行忠恕之道不仅在言传,还在于身教。
师冕见,及阶,子曰:“阶也。”及席,子曰:“席也。”皆坐,子告之曰:“某在斯,某在斯。”
师冕出,子张问曰:“与师言之道与?”子曰:“然,固相师之道也。”
孔子对盲人乐师热情而细心地引导,表现了他对残疾人无微不至的关心,以身作则感动了学生。
“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表明孔子悲痛着别人的悲痛,体现了他的宅心仁厚;而“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更说明孔子不仅爱人,还爱动物。
总之,从孔子待人的言行来看,以忠恕之道实践仁爱,就是要做到人们常说的换位思考,将心比心,推己及人。
以诚信交友
●交天下之益友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孔子乐交天下朋友,把广交朋友当作人生一大快事。
交友要交益友。“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意思是说,交友当交正直、守信、见多识广的,与谄媚、虚伪、夸夸其谈者结交有害无益。在孔子看来,不可成为朋友的有“巧言、令色、足恭”的人,“耻恶衣恶食”的人,听不进“忠告而善道”的人和“喻于利”的“小人”等,而仁者才是可结交的朋友。
“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与品性、学问相仿的朋友交往,方能相互促进,提高道德、文学修养。这实际上也体现了孔子对自身为人的要求。
●交友要保持独立性
“道不同,不相为谋”,无原则的交往为孔子所不取。“和而不同”是孔子倡导的交友原则,即在交往过程中要保持个人的独立性,反对把交往变为结党营私,认为“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要求“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交友当忠实守信
子夏有言:“与朋友交言而有信。”“信”乃为人之道,也是交友之道。既然结交了朋友,便要以忠信待之,朋友相交贵在交心,要以善良的心地和开放的胸襟接纳对方。
忠信须从我做起:“吾日三省乎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至于朋友是否守信,可以“听其言而观其行”,进而决定是否与其深入交往,即所谓“信则人任焉”。
以律己修身
●行“仁”从自身做起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孔子认为,实践“仁”是个人的自觉行为。他所说的“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从不同角度强调了每个人都是实践仁爱的主体,行“仁”要从自己做起,从眼前的实事做起。
●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孔子注重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君子说话要谨慎,不说好听的空话、大话,在行为上要勤奋敏捷。他认为,古代的圣人不肯随便讲话,怕说了做不到。
●严以律己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严以律己、宽以待人是孔子对自身的要求,他还把能否严格要求自己当作君子和小人的重要区别,君子“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而“小人之过也必文”。
为提升自己的修养,孔子还坚持“自省”:“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自我约束,自我检视,可以少犯错误,“以约失之者鲜矣”。
“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修己”能使人生境界得到提升,从而更好地造福百姓和社会,“修己”做得好,“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境界才会到来。
【练一练】阅读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1. 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子墨子曰:“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以此为事者也。”
用自己的话,概括孔子和墨子实现“仁”的方法,并作简要评析。
2. 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子贡曰:“君子亦有恶乎?”子曰:“有恶。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而讪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者。”曰:“赐也亦有恶乎?”“恶徼以为知者,恶不孙以为勇者,恶讦以为直者。”
(1) 在孔子看来, 是作为君子的内在美德和为人的根本, 和 是外在的要求,这些都应落实在具体的言行中。
(2) 从材料看,孔子讨厌哪几种人?试加以概括。
【参考答案】
1. 孔子从小处着手,从自身出发去实现“仁”;墨子以天下为己任,着眼大局为之,以此来实现“仁”。孔子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起点低,容易达成;墨子从天下利弊关系考虑,兴利除害,起点高,难度大。
2. (1) 义;礼;孙(逊)
(2) 毁谤别人(包括上级)的人,勇敢却无礼的人,果敢而固执的人。
为人孝悌先
●“孝悌”是仁之根本
“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孔子认为,仁爱从孝敬父母开始,进而敬重兄长、关爱弟妹,还要对朋友言而有信,对天下人博爱,同时,要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有若也说:“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可见,在孔子及其弟子眼中,孝顺父母、敬爱兄长,是实行仁德的根本,也是做人的根本。
●敬重父母
敬重父母是行孝悌的第一要求。孔子对子游说:“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对子夏说:“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可见,孔子认为保障父母的物质生活是必须的,但如果神情态度上缺乏对父母应有的尊重,即使让他们餐餐有酒肉,也不能算尽孝。孝顺要发自内心,面色要和悦,语言要和气,行为要恭敬。
除了赡养、尊敬父母,为人子女还要常伴父母身边,以尽孝道:“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孝”还包括父母去世后以礼葬之、祭之。孔子主张“三年之丧”,他批评宰予“守丧三年时间太长,一年就足够”的言论,认为宰予是一个没有仁德的人。
●兄弟友爱
行孝悌还表现在兄弟之间互爱互助。“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据说,闵子骞年少时受继母虐待,寒冬腊月还穿着无法御寒的芦花衣,而继母所生二子却穿着丝棉衣,于是,他父亲就想赶走那个恶婆子。闵子骞却对父亲说:“母在一子单,母去三子寒”,劝父亲留下继母。孔子对闵子骞的孝悌之心和德行极为赞许,也体现了他对“孝悌”的推崇。
●行孝悌官民同等
行孝悌应官民同等。“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子欲善而民善矣”,所以,为官者要孝顺父母、慈爱幼小,这样,老百姓就会“上行下效”,社会就会安定和谐。
以忠恕待人
●真诚待人为“忠”
推己及人为“恕”
曾子曾说:“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忠恕”是仁爱的具体表现,是孔子实践仁爱的途径和方法。
“忠”就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强调真诚待人、修己以安人、推仁爱之心于别人,在成就自己的同时也成就别人。
而“恕”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强调尊重他人,是一种推己及人的情怀。
●行忠恕之道的表现
孔子行忠恕之道不仅在言传,还在于身教。
师冕见,及阶,子曰:“阶也。”及席,子曰:“席也。”皆坐,子告之曰:“某在斯,某在斯。”
师冕出,子张问曰:“与师言之道与?”子曰:“然,固相师之道也。”
孔子对盲人乐师热情而细心地引导,表现了他对残疾人无微不至的关心,以身作则感动了学生。
“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表明孔子悲痛着别人的悲痛,体现了他的宅心仁厚;而“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更说明孔子不仅爱人,还爱动物。
总之,从孔子待人的言行来看,以忠恕之道实践仁爱,就是要做到人们常说的换位思考,将心比心,推己及人。
以诚信交友
●交天下之益友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孔子乐交天下朋友,把广交朋友当作人生一大快事。
交友要交益友。“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意思是说,交友当交正直、守信、见多识广的,与谄媚、虚伪、夸夸其谈者结交有害无益。在孔子看来,不可成为朋友的有“巧言、令色、足恭”的人,“耻恶衣恶食”的人,听不进“忠告而善道”的人和“喻于利”的“小人”等,而仁者才是可结交的朋友。
“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与品性、学问相仿的朋友交往,方能相互促进,提高道德、文学修养。这实际上也体现了孔子对自身为人的要求。
●交友要保持独立性
“道不同,不相为谋”,无原则的交往为孔子所不取。“和而不同”是孔子倡导的交友原则,即在交往过程中要保持个人的独立性,反对把交往变为结党营私,认为“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要求“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交友当忠实守信
子夏有言:“与朋友交言而有信。”“信”乃为人之道,也是交友之道。既然结交了朋友,便要以忠信待之,朋友相交贵在交心,要以善良的心地和开放的胸襟接纳对方。
忠信须从我做起:“吾日三省乎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至于朋友是否守信,可以“听其言而观其行”,进而决定是否与其深入交往,即所谓“信则人任焉”。
以律己修身
●行“仁”从自身做起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孔子认为,实践“仁”是个人的自觉行为。他所说的“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从不同角度强调了每个人都是实践仁爱的主体,行“仁”要从自己做起,从眼前的实事做起。
●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孔子注重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君子说话要谨慎,不说好听的空话、大话,在行为上要勤奋敏捷。他认为,古代的圣人不肯随便讲话,怕说了做不到。
●严以律己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严以律己、宽以待人是孔子对自身的要求,他还把能否严格要求自己当作君子和小人的重要区别,君子“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而“小人之过也必文”。
为提升自己的修养,孔子还坚持“自省”:“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自我约束,自我检视,可以少犯错误,“以约失之者鲜矣”。
“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修己”能使人生境界得到提升,从而更好地造福百姓和社会,“修己”做得好,“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境界才会到来。
【练一练】阅读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1. 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子墨子曰:“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以此为事者也。”
用自己的话,概括孔子和墨子实现“仁”的方法,并作简要评析。
2. 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子贡曰:“君子亦有恶乎?”子曰:“有恶。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而讪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者。”曰:“赐也亦有恶乎?”“恶徼以为知者,恶不孙以为勇者,恶讦以为直者。”
(1) 在孔子看来, 是作为君子的内在美德和为人的根本, 和 是外在的要求,这些都应落实在具体的言行中。
(2) 从材料看,孔子讨厌哪几种人?试加以概括。
【参考答案】
1. 孔子从小处着手,从自身出发去实现“仁”;墨子以天下为己任,着眼大局为之,以此来实现“仁”。孔子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起点低,容易达成;墨子从天下利弊关系考虑,兴利除害,起点高,难度大。
2. (1) 义;礼;孙(逊)
(2) 毁谤别人(包括上级)的人,勇敢却无礼的人,果敢而固执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