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直就很喜欢北京。
因为大,坐公车从城东坐到城西,从城北坐到城南,活生生的可以坐上一整天。
也因为人多而且杂乱,参差不齐,良莠不分,无规则地散布在任何角落。很多人都有出人头地的愿望,闹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像场随时即兴上演的永不谢幕的话剧。
这样的城市才丰富。我最喜欢的消遣就是坐公车,从起点站坐到终点站,途中会经过荒凉和繁华,看到形形色色的人上车下车。看到窗外的风景在不断地交错变换。经常是手里提着一罐午后红茶,耳朵里塞着MD,但是并没有忙着发呆,随时会心有感触,耳闻目睹之际掉下泪来,或者想起一些有趣的事,旁若无人地笑到背气(其实,我也是一个景观)。就像一种大起大落的人生。
经常去的地方也很多,例如说北大。
第一次去的时候才知道,北大竟是一些旅游团的定点项目。去的次数多了,也就习惯里面的另一种鱼龙混杂。正儿八经的在校生竟是少部分人,有很多举着小旗来看未名湖的旅客;有很多开着香车宝马来光华听课的老总;更有我这一类无所事事游手好闲来消磨时间的闲杂人等……最常呆着的就是百年纪念堂,那个演出中心几乎每天都有电影、戏剧、音乐会等轮番上映。受不了保利剧院、人艺小剧场令人倒吸一口凉气的票价的穷人例如我,就经常花10元、20元进去受受艺术熏陶。而且,在坐不满场的情况下,经常是花10元钱坐到100元VIP位置(这次第怎一个爽字了得)。还有一个值得一提的是图书馆南配楼,有一个电影放映室,两个耳机一架电视,配备并不怎么出奇,难得的是电影之多、之全,至少我想看的都能找得到。经常站在里头挑花了眼。缺点是长时间的人满为患。而且太多人堆在一间屋子放不同的电影,多多少少会受点影响,尤其是我这样注重看电影过程中自我感触的人。
新街口。主要是去淘碟。这里大概是北京最“历史悠久”的淘碟圣地。其实DVD的数量及种类和我在家之前淘碟的地方并没有什么不同。与众不同的是隔三差五有资料电影,用牛皮纸包着。头一次看到的土包子我觉得实在是个惊喜。经常有广告汇总这类东西供应,买得我心花怒放。第一次是和一个大学同学,也是我在北京交的一位新朋友。她家就在西单附近,轻车熟路得很。我们两人在暖洋洋的秋日下午从西单走到西四再走到新街口,一路上精彩纷呈,还不时能挖掘到令我眼前一亮的特色小店。后来呆的时间久了,才知道五道口等等也有很多淘碟的地方。但是那天下午,就像北京特有的明媚秋季阳光一样,让我拥有了一个难以磨灭的回忆。
时代广场和东方新天地是两个购物圣地。东方新天地的品牌略为多一些,中高低档都有。而且有许多食铺,还新添了一家哈根达斯和鲜果捞。我最受不了那种看起来赏心悦目,吃到嘴里心悦诚服的东西了。常常吃到怕坐地铁时会被卡住。时代广场因为在西单,不会像王府井那样人多,逛起来就比较惬意,而且有我的新宠Azonaao2的专柜。里面的那家星巴克也是我最常光临的一家;其次是丰联广场的那家。因为相对人少,又有大落地窗。可以一杯咖啡光明正大地发呆一下午,也叫偷得浮生半日闲……另外值得推荐的是不见不散茶餐厅,提供宽频接入口,点一杯鸳鸯奶茶,拎着笔记本在里头蹭也算美差。
东三环。这个就有点广泛了。因为一下子一网打尽国贸、丰联、三里屯以及里头包括的禅酷、芝华士飞来吧等烧钱的去处。我倒是喜欢在使馆区闲庭信步,欣赏各国的建筑。只不过高墙铁网有些压抑感,倒是偶尔有趣的外国人上来搭讪,就当练练口语。但是始终不可能经常去,看到橱窗里欲与天公试比高的定价,只好揉揉眼睛,然后再怀疑自己有没有看错。
东堂。就是东单教堂。白天的时候,那里也是熙来攘往,还有很多十几岁的小孩在练滑板和单车。有的人坐在那里看和喝彩,有的人眯着眼睛晒太阳。如果是星期天,空气中还可以听到弥散的音乐。还有就是什刹海,北海的后海,初来乍到时就有人向我大力推荐,说那是个非常北京的地方。(现在一般非常北京的地方坐的全是老外)。我也只去过一次,还是冬天的晚上,看到结了冰的湖面和摇来晃去的红灯笼只觉得适合闹鬼。当然,比三里屯强多了,至少没有满街磨刀霍霍拉客的恐怖酒保……
每个城市都像一篇故事。只不过不是每个故事都洋洋洒洒地具有那么多的传奇性。这些只是我一个人背着背包在这个传奇的城市东摇西晃了半年的些许感触。我仍是有些运气的,有些人上大学学的是无聊、郁闷、抽烟、喝酒……我呢?我大概是学会了一种生活方式,边走边看,也许,以后再也停不下来;有时候可以浑然忘却沉浸在风景之中,有时候可以超然地置身于事外,这就是我作为旁观者的自由。
当然,一定不仅仅只有这么些,关于北京,我还在未完待续,也许下意识的冥冥之中在等待着有关她的传奇,在有生之年和我狭路相逢。*ÿÿÿ
因为大,坐公车从城东坐到城西,从城北坐到城南,活生生的可以坐上一整天。
也因为人多而且杂乱,参差不齐,良莠不分,无规则地散布在任何角落。很多人都有出人头地的愿望,闹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像场随时即兴上演的永不谢幕的话剧。
这样的城市才丰富。我最喜欢的消遣就是坐公车,从起点站坐到终点站,途中会经过荒凉和繁华,看到形形色色的人上车下车。看到窗外的风景在不断地交错变换。经常是手里提着一罐午后红茶,耳朵里塞着MD,但是并没有忙着发呆,随时会心有感触,耳闻目睹之际掉下泪来,或者想起一些有趣的事,旁若无人地笑到背气(其实,我也是一个景观)。就像一种大起大落的人生。
经常去的地方也很多,例如说北大。
第一次去的时候才知道,北大竟是一些旅游团的定点项目。去的次数多了,也就习惯里面的另一种鱼龙混杂。正儿八经的在校生竟是少部分人,有很多举着小旗来看未名湖的旅客;有很多开着香车宝马来光华听课的老总;更有我这一类无所事事游手好闲来消磨时间的闲杂人等……最常呆着的就是百年纪念堂,那个演出中心几乎每天都有电影、戏剧、音乐会等轮番上映。受不了保利剧院、人艺小剧场令人倒吸一口凉气的票价的穷人例如我,就经常花10元、20元进去受受艺术熏陶。而且,在坐不满场的情况下,经常是花10元钱坐到100元VIP位置(这次第怎一个爽字了得)。还有一个值得一提的是图书馆南配楼,有一个电影放映室,两个耳机一架电视,配备并不怎么出奇,难得的是电影之多、之全,至少我想看的都能找得到。经常站在里头挑花了眼。缺点是长时间的人满为患。而且太多人堆在一间屋子放不同的电影,多多少少会受点影响,尤其是我这样注重看电影过程中自我感触的人。
新街口。主要是去淘碟。这里大概是北京最“历史悠久”的淘碟圣地。其实DVD的数量及种类和我在家之前淘碟的地方并没有什么不同。与众不同的是隔三差五有资料电影,用牛皮纸包着。头一次看到的土包子我觉得实在是个惊喜。经常有广告汇总这类东西供应,买得我心花怒放。第一次是和一个大学同学,也是我在北京交的一位新朋友。她家就在西单附近,轻车熟路得很。我们两人在暖洋洋的秋日下午从西单走到西四再走到新街口,一路上精彩纷呈,还不时能挖掘到令我眼前一亮的特色小店。后来呆的时间久了,才知道五道口等等也有很多淘碟的地方。但是那天下午,就像北京特有的明媚秋季阳光一样,让我拥有了一个难以磨灭的回忆。
时代广场和东方新天地是两个购物圣地。东方新天地的品牌略为多一些,中高低档都有。而且有许多食铺,还新添了一家哈根达斯和鲜果捞。我最受不了那种看起来赏心悦目,吃到嘴里心悦诚服的东西了。常常吃到怕坐地铁时会被卡住。时代广场因为在西单,不会像王府井那样人多,逛起来就比较惬意,而且有我的新宠Azonaao2的专柜。里面的那家星巴克也是我最常光临的一家;其次是丰联广场的那家。因为相对人少,又有大落地窗。可以一杯咖啡光明正大地发呆一下午,也叫偷得浮生半日闲……另外值得推荐的是不见不散茶餐厅,提供宽频接入口,点一杯鸳鸯奶茶,拎着笔记本在里头蹭也算美差。
东三环。这个就有点广泛了。因为一下子一网打尽国贸、丰联、三里屯以及里头包括的禅酷、芝华士飞来吧等烧钱的去处。我倒是喜欢在使馆区闲庭信步,欣赏各国的建筑。只不过高墙铁网有些压抑感,倒是偶尔有趣的外国人上来搭讪,就当练练口语。但是始终不可能经常去,看到橱窗里欲与天公试比高的定价,只好揉揉眼睛,然后再怀疑自己有没有看错。
东堂。就是东单教堂。白天的时候,那里也是熙来攘往,还有很多十几岁的小孩在练滑板和单车。有的人坐在那里看和喝彩,有的人眯着眼睛晒太阳。如果是星期天,空气中还可以听到弥散的音乐。还有就是什刹海,北海的后海,初来乍到时就有人向我大力推荐,说那是个非常北京的地方。(现在一般非常北京的地方坐的全是老外)。我也只去过一次,还是冬天的晚上,看到结了冰的湖面和摇来晃去的红灯笼只觉得适合闹鬼。当然,比三里屯强多了,至少没有满街磨刀霍霍拉客的恐怖酒保……
每个城市都像一篇故事。只不过不是每个故事都洋洋洒洒地具有那么多的传奇性。这些只是我一个人背着背包在这个传奇的城市东摇西晃了半年的些许感触。我仍是有些运气的,有些人上大学学的是无聊、郁闷、抽烟、喝酒……我呢?我大概是学会了一种生活方式,边走边看,也许,以后再也停不下来;有时候可以浑然忘却沉浸在风景之中,有时候可以超然地置身于事外,这就是我作为旁观者的自由。
当然,一定不仅仅只有这么些,关于北京,我还在未完待续,也许下意识的冥冥之中在等待着有关她的传奇,在有生之年和我狭路相逢。*ÿÿ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