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我的蚕宝宝

来源 :海峡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ngsh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张格嫣予,女,1990年8月出生,现就读于福州三牧中学初一。已出版个人作品集《在夜空中飞翔的精灵》。
  
  养蚕是我多年来的一个梦想啊!家中从来只有我和我的父母。每当父亲有事在外时,家里就静悄悄的,假如有几只贪吃的蚕宝宝,说不定还能听见它们吃东西的声音呢!
  多年来久久未能实现的梦想啊!不知何时才能使幻想成为现实呢?这个我不知想了多久的愿望终于在今年实现了。曾经一只只画在纸上的,印在心上的蚕宝宝们,成为了一只只躺在桑叶上,既淘气又贪吃的真正的蚕宝宝。
  当我的四只蚕宝宝还小的时候,它们生活在一个我心爱的小彩笔盒中,我的蚕宝宝三只大,一只小。听别人说,小蚕不爱吃东西,容易死,大的则很会吃,能养很久。一听这话,我就开始担心我的小蚕宝宝能活多久,不过,让我吃惊的事发生了,我的小蚕宝宝很会吃,有时候跟伙伴们一起吃,有时候先吃一点等大伙儿入睡了再接着吃,还会在朋友们玩的时候吃……总之,小蚕宝宝绝对免了只能活四五天的不幸。另外三只大宝宝一切都很好。它们一只是乳白色的,一只是白色的,一只是白里透黄的。
  我可怜的“小天使”,曾经吃过一次非常“粗”的桑叶。三只大蚕宝宝没什么事,小蚕宝宝就不行了。第一天还好,第二天开始就斜着或两面朝天地躺着。这可把我吓坏了,赶快去买嫩的桑叶,结果小蚕宝宝一吃,立刻恢复了青春活力。
  此事发生之后,每次在买桑叶时,就会提醒自己:无论多用了多少钱,也要买嫩叶,决不为省那么几分钱买那种粗叶子,让我的蚕宝宝受苦。我也向我的蚕宝宝们保证,决不再让它们吃粗叶子,那次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不管别人多么节约,我不要我的蚕宝宝省钱,我同意它们大手大脚地花钱,我也同意当它们的服务者。
  有了我的关心,蚕宝宝们一直很好,家中也不会再那么安静了,四只蚕一同吃叶子,怎么还可能安静?
  过了一些日子,连着几次,我打开盒子时,总看到两只蚕被丝卷在“天花板”上。我想蚕要吐丝了,一大早起床,就把蚕从小笔盒中放到另一个盒子中。我认为,吐丝的蚕不吃叶子,没吐丝的总要吃吧,所以我也放了桑叶,便放心地上学去了。晚上回家一看,吓了一跳,脸都胀紫了。一只蚕宝宝被自己吐的丝包围住了,另一只正在努力做“小屋”,它吐出一根丝,从这头拉到那头,再吐一根,又从这头拉到那头……
  另外两只一小一大的蚕宝宝们,还没有吐丝,但是,我知道大的一只就要吐丝了。那么,一只小蚕宝宝会孤独的,说不定我还要再买一只,好让它开心。
  和蚕宝宝们呆在一起这么久了,我总有一种对蚕宝宝的热爱,我觉得自己离不开蚕宝宝了。
  
其他文献
李晓越,仙游一中高中生。    自从互联网发明的那一刻起,就注定着网络上的两股势力将互相斗争和并存,其一就是黑客。  黑客有标准吗?别以为黑客都是精通技术的高科技人员,没准每天在中心市场上卖咸菜萝卜的小王回家顺便就能将某个网站的主页黑一把;也别以为黑客都是五大三粗横眉立目的爷们儿,说不定昨天炸毁印尼总统电子信箱的就是在隔壁大妈家租房的白领小姐。  有人说黑客是数字化时代的恐怖分子,有人说黑客是最后
期刊
老爸是个虽长了岁数,却仍然是童心严重未泯的人。喜欢玩是一回事,尤其是贪吃,真真是出了名的,以致受老爸的影响,一家人的嘴巴都给惯得刁了起来。然而在以前,哪里能有余钱买什么山珍野味?于是,老爸就想了许多奇点子来丰富我家的餐桌。而最奇的,莫过于捉田鸡了。   夏季是田鸡最多的季节。   我家所在的小镇上,横竖也就两三条街,徒步绕个大圈也不过几十分钟的事。镇中心以外的地方便是一些农田和大大小小的村落。所以
期刊
王云雁,上海同济大学日语系学生。    我是一个平凡的人,出生在一个平凡的小镇的平凡的家庭里。  我的家在当时是一个大家庭,父亲有七个兄弟姐妹,父亲是长子,他是我们老家那个小山村的骄傲,因为他是贫农出生的吃公家饭的人,而我的母亲,又是她们村上第一个女高中生,而如今的我,是我们村上第一个女大学生,然而纵然是这样,父母和我都只是平凡地过着平凡的生活。  我的出生并不是家中多大的骄傲,作为长孙,却不是男
期刊
黄江林,20世纪末毕业于集美大学地理系。志大才疏,喜欢关注经济、军事、政治形势,作为乡村生活的点缀。除了经济学的论文和优美的情书外,没发表过文章。这是第一次投稿以明心志。     我从事了许多的工作,但始终离梦想还很遥远。2004年又如期而来,永远没法回来的却是我的青春、我的爱与哀愁。夜阑更深,我独坐寒灯下,从窗口望去,若明若暗的是我不很真切的过去。  初秋,我第一次来到厦门这座美丽的滨海城
期刊
4    炎热的天气仍在继续。自从妻子住院,我没看过报纸看过电视也没听过广播,但我还是听说几十年来的干旱记录早就被刷新好几次了。要是能下一场雨那该多好……站在妻子病房的窗前,我从早到晚等着下雨,倒不是我相信雨会带来好消息,只是我觉得这样太残忍了。一个人就要死了,天空却那么晴朗,阳光那么夺目,绿色如同厌倦了生存被烧得皮开肉绽……路上走过的行人,露在短袖外面新鲜的肩膀,绝不知道沉重为何物的大腿……以及
期刊
当旅行者回到自己的故乡,他惊异地发现这里的土地已经是一片荒芜。他也曾严格地拷问自己的记忆,十分肯定天空里那颗黯淡的星宿一直引领着往前的方向是正确的方向。  在旅行者的记忆里,故乡是被青山环抱的村落,而不是眼前一口枯竭的老井。树叶萧索地自头顶上纷纷而落。他很早就离开故乡,只是依稀记得在秋天,这里曾是一派繁荣的收获景象,金黄耀眼的玉米结成扎挂在房梁上。居住在这里的男男女女,他们嘹亮的歌声和爽朗的笑声使
期刊
万之,本名陈迈平,1952年生。1985年北京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硕士毕业后赴挪威奥斯陆大学留学,后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长期任教,并担任《今天》文学杂志编辑。出版有短篇小说、剧本和翻译文学作品等数种。    好像是一夜之间绿色就占领了整个视野。我也看见街上的清扫车把冬季防冰雪路滑而撒的沙子再收集起来放入路边的沙箱以供下个冬天使用,我这才相信我终于又熬过了一个黑暗寒冷漫长忧郁凄凉荒芜的北欧的冬天,到
期刊
方冰,生于70年代初,少随父从军于粤,1978年大裁军时北归江西,又十六年后,别父母归于九江。生平不喜交际,懒于运动,亦不好牌九歌舞娱乐。喜欢清谈,喜欢单身出游,喜欢读古书,闲时偶尔也学人写几行字。    阳光依旧灼人,树影下迎面的一阵风,凉意却极分明了。  斯人说秋从风起,风凉了,也就秋来了。于是,他寄来的画里,云正从山南的翠绿里迤逦而出,漫卷过天空。而仿佛是昨天,斯人还在电话里叹息着不堪夏长,
期刊
我们变得互相防范却又不愿绝交的原因,到底是因为仍不愿放弃这份友谊,还是,要防范情敌的最好方式就是和对方熟识,尽可能看得见对方的一举一动?  曾经有一本杂志上刊载了一则心理测验的题目,是这么问着:  当你在寒冬的清晨用完早餐之后,你最希望在你的面前出现什么样的热饮?  第一,浓郁的热咖啡。第二,可以回冲的热茶。第三,热牛奶。第四,热可可或者阿华田。第五,热开水。  分析选项的专业人士写着,如果你选择
期刊
姚亚兰,川妹子,生于80年代初,现在西南一所大学练习做老师,在朋友们和编辑们的鼓励和帮助下勤奋写字。等待毕业。热爱生活,热爱文字。  你要去哪儿?  我仅仅是想离开这儿,离开。  ——引言  冬天没有阳光。透明而混沌的下午,我想念着未降临的雪以及阿莱。阿莱说不要告诉别人你今天难受过,什么也不要说,因为说了也没有用。我相信阿莱说的一切。  天上下了雨,地上就会长蘑菇。外婆总在夏日的午后喃喃地说,我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