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道德教育真正走进儿童的心灵

来源 :江苏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d5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价值多元化使道德标准不再明确,一元价值的灌输已经失效,教师的道德权威受到了挑战。面对错综复杂的现实,不同的思想观念在学生头脑中互相撞击,又都未能完全占领学生的思想阵地,于是就形成了多种价值观并存的状态。笔者通过对多元价值时代学生心理的解读,强调道德教育要坚持“价值导向和自主选择”的结合。通过开放性的协商与对话,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的道德内化,让道德教育真正走进儿童的心灵。
  【关键词】价值多元的时代 价值引导 自主选择 道德教育
  
  现代社会是一个价值多元的社会。价值多元化是指在同一个社会同时存在两个以上的价值观念体系。是和价值一元化相对而言的。价值多元化其实就是允许个人充分发展自己的个性,不以一个统一的价值判断约束人的发展。
  在这样一个彰显主体性,尊重人的自由选择权利的时代,我们强烈感受到了由于道德的模糊性而产生的道德选择的困惑和犹豫。价值多元使道德标准不再明确,一元价值的灌输也已失效,教师的道德权威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一、教育者对传统道德教育模式的反思
  
  1,“灌输式”道德教育模式的失效
  传统社会,人的价值观总体上趋于一致,个人的价值观虽有差异,但都要符合社会的主流价值观。任何人不得对主流价值产生怀疑,更不可有违背主流价值的行为。因此德育采用“灌输式”的方法。强迫人们必须接受某种价值和规范,同时辅以惩戒措施,保证一元价值的接受。但随着社会多元价值的发展,这种单一价值教育的方式已经失效。第一个旗帜鲜明地反对道德灌输的理论家是杜威。之后,反对道德灌输便成为当代道德教育理论的一个共同倾向。尽管目前对灌输的理解各有不同,但人们仍然一致认为,由于灌输从根本上削弱了儿童道德发展所必需的理智能力和自主意识,因此,无论教育上还是道德上,灌输都是错误的。
  2,西方道德相对主义教育的失败
  道德相对主义主张道德具有情境性,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道德权威和普遍有效的道德原则。因此每种道德观点都是平等的,无所谓绝对的善与恶、对与错、道德与不道德。这对学校道德教育产生了消极影响。它削弱了学校教育的力量,模糊了学校教育的标准,给学校带来了道德危机。
  
  二、寻求能够真正走进儿童心灵的道德教育
  
  在全社会改变了过去只讲集体发展、讳言个人利益的大环境下,人们自我意识不断增强,开始对传统的人生价值体系进行批判性的思考。在对纷至沓来的新思想、新观念选择、接受的过程中,人们将重新定位自己的价值取向。学生们也因这样的环境而对传统道德教育产生逆反心理。
  受外界因素影响,儿童对于嬗变中的真善美、假恶丑现象不仅缺乏正确的识别标准,也缺乏相应的识别能力。面对错综复杂的现实,不同的思想观念在孩子头脑中互相撞击,又都未能完全占领他们的思想阵地。于是就形成了多种价值观并存的状态。你教育学生遇到坏人坏事要敢于斗争,学生会说“生命第一”:你告诉学生钱要省着点用,他们会说“超前消费是明智的选择”:你教育学生要有集体观念,他们说“捍卫自己的自由和权利很重要”。他们要在这种种矛盾的现象中寻求平衡。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老师批评学生做得不对,学生都是无条件接受。现在批评学生,如果你的理由不充分,批评方式不合适,学生是绝对不会接受的,会当面质疑,性格倔强点的甚至会当面顶撞。我经常对女儿说打人是不对的。有一次她把玩具扔得满地都是,我批评了她,她一生气就把手上拿的玩具扔到了地上,我揍了她一顿。哪知道她一边哭一边说:“你说打人是不对的,为什么还打我?”比女儿大的小学生对于家长的棍棒教育,更不会心服口服。
  基础教育,在价值多元的时代中,不管是在审美倾向还是观念导向上,都无权要求受教育的个体按照少数人的意志做到所谓的“高境界”。我们常说的“以人为本”就是要谋求人性尊严的充分发展,寻求孩子接受的道德教育。这一观点源于我的一次反思。
  三个女生以肚子不舒服为由一节数学课几乎都在外面说笑。我当着同学的面批评了她们,谁知道她们三个人约定下午都不来。我很生气,但生气之后我也反省了自己:没有找一个合适的场合教育她们;她们约定下午不来,是内心对我的批评不满,我不顾及十几岁女孩的面子,甚至怀疑她们以前缺课的原因。见到她们时,我很真诚地向她们道了歉。她们很受感动并给我写了一封很长的信。
  分析这件事,我认为学生能接受的教育是:
  1,“尊重”学生的教育
  我很赞赏教育机智,但我认为这种机智应是自然而然地体现出来,而不是人为的“运用”。“机智”更多地属于一种技巧,而技巧必须注入教育情感才会富有生命。离开了师生之间心心相印的情感交流,任何技巧都不过是教师的“小聪明”。教育需要机智,但这绝不仅仅是技术层面上的事。它首先是心灵的沟通。教育机智必须根植于“尊重学生”的沃土才会枝繁叶茂。唯有了心灵的尊重,才会有情不自禁的教育本能,才会有化险为夷的教育智慧。
  2,“真诚”沟通的教育
  我不反对爱心教育,只是不喜欢把爱心当成一种手段、一种技巧。教育,不是为了达到某种教育目的而作出的一种姿态;它是一种思想,一种情感,一种氛围。它自然而然地贯穿于教育中,不声不响地体现在每一个细节中,更潜移默化地浸润着每个学生的心灵,这其实是一种“真诚”。
  3,“信任”为先的教育
  学生一般都有渴望得到老师信任、理解的心理需求,信任才能产生“期望效应”,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激发学生上进的动力,才能融洽师生关系,掌握学生的思想脉搏。批评是教育学生过程中肯定会有的,但在批评之前一定要弄清事情原委,如果不清楚可以选择先相信学生,不要妄下结论。因为孩子的心是稚嫩而脆弱的,伤害了就很难愈合。
  
  三、构建“价值导向与自主选择相结合”的道德教育模式
  
  不同于传统社会的一元价值的强制灌输和西方道德相对主义的放任,多元社会的道德教育,既要坚持价值引导,培养公共理性,形成价值共识,又要促使学生学会思考、判断和选择多种价值,寻求“多元”与“共识”之间的平衡。为此,道德教育要坚持“价值引导和自主选择”的结合,通过开放性的协商与对话,唤醒学生成长的内在动机,培养学生建立自己的是非标准和价值观念,发展学生判断他人道德行为的能力,培养具有公共理性和宽容意识的共生型人格。
  1,教师价值导向的必要性
  在教育过程中要坚持价值导向,这主要是由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决定的。儿童最初的知识文化水平,以及他们获取信息的渠道都是比较有限的,没有教育者的价值引导,儿童就不能形成最初的价值基础,那他们的自主选择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在现代社会条件下,学生不可能认同所有的价值取向,也不可能否定所有的价值取向,学生对外界信息的接收、加工、组合和改造也都是有选择的,都需要进行过 滤、筛选和优化组合。老师有文化和道德上的优势,这个时候就要起到“启发”与“引导”作用,让学生通过“思考”与“践行”形成一套自己的正确的价值观。价值引导使道德教育充满智慧和人文关怀,欢欣活泼地走近学生,实现学生德性素质的自主建构。
  2,教会学生判断与选择的现实意义
  马克思说过:“选择是人比其他生物远为优越的地方,但是这同时也是可能毁坏他的一生、破坏他的一切计划并使他陷于不幸的行为,因此,必须认真地考虑这种选择——这无疑是开始走上生活道路而不愿拿自己最重要的事业去碰运气的青年的首要责任。”
  价值多元时代出现了很多新的社会矛盾,与旧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无疑会产生碰撞。面对种种情况,你可以选择两种方式教育:一种是依据道德标准,将结论直接告诉学生,应该怎么做或不应该怎么做;另一种是在作出价值判断的同时,帮助学生树立自主选择意识,掌握自主选择的方法,学会对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作出正确的选择。
  我们班曾经发生过一个“图书事件”:两个学生向同学出租图书,并制定了详细的借阅规定,收取一定的费用。为了扩大经营范围,他们还用得来的租金买了同学的旧书和一些新书。
  如果我采用第一种方法,告诉他们学校里不允许这样做,直接禁止,结果是他们不再向同学们出租图书、同学们失去了读书的机会,教室里每到课间可能又会像以前一样吵闹。毋庸置疑,这种方法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翻版,缺乏实效性,它只能给学生“不允许出租图书”这一具体的结论,学生在面对其他事件的时候仍然感到不知所措,特别是在面临新的价值选择时会陷入新的迷茫。
  这种直接告诉方式的不足还在于教育者不可能将所有观念形态和行为方式逐一告诉学生。实际上,对于有些问题,旁观者根本无法抽象地判断其正确和错误,无法简单地根据某种道德原则确定应该采取什么行为方式,而只能由行为主体根据“此时此地,此情此景”,依靠自己所掌握的道德知识和道德原则,作出判断和选择。就拿上述例子来说,学生进入社会之后,他的这种“积累资金”、“扩大经营”的经营方式,可能会给他带来很多的财富。
  我选择了第二种方法。在教育过程中。自己先不发表意见,而让当事人自己分析这件事有意义的地方:提供了读书的方便,让同学们掌握了更多的知识;使同学们知道爱护图书;使同学们抽时间看书。接着我引导他们找出在这个事件中做得不对的地方:自己是班级中的一员,为班集体和同学服务是应该的,不能收取费用;不能只局限于漫画、故事等方面的图书:可以动员同学一起捐献图书,每隔一段时间再退还给他们。趁热打铁,我让他们重新修订班级借阅图书规定,并让他们担任图书管理员。
  实践证明第二种方法体现了德育对社会现实的主动适应,因为学生在具有自主选择意识、掌握了价值判断方法的条件下,就能够针对不断出现的新情况,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地进行分析和思考,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3,实践中引导学生学会判断与自主选择
  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学会选择呢?首先。要营造自主选择的氛围。确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更多地对学生起帮助、引导、促进、服务的作用,教师学会倾听、沟通、尊重。其次,提供自主选择的机会。多一些自由,少一些限制;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批评;多一些自主,少一些灌输;多一些辩论,少一些结论。在一次活动中我遇到这样一件事:
  梓诚花120元买了一把弓箭,行程还没过半,钱就所剩无几了。他把弓箭以10元的价格卖给了凯。两个人各取所需,凯只用10元钱就买到了120元的弓箭。还帮同学解决了困难;从梓诚的角度来说,弓箭自己玩过了,携带还不方便。不如卖给同学。如果我直接要求他们取消交易,两个人心里肯定都会不高兴。我把同学召集起来,对这件事进行了讨论,同学们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凯占同学的便宜,趁火打劫;梓诚花钱大手大脚,遇到喜欢的东西就要买,不考虑父母挣钱的不易。后来凯把弓箭还给了梓诚,在接下来的行程中梓诚只因为口渴,买了两瓶矿泉水。
  遇到了事情让学生先自己分析,教育者再根据学生分析的结果给予适当的引导,让学生在得出的结论中进行判断选择,最终确定正确的行为方式。学会了选择的学生不仅能对实际呈现在眼前的观念形态和行为方式作出判断,进行正确的选择,还能够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以后对实际发生的观念形态和行为方式作出判断,进行正确的选择。
  4,实践中不能忽视的问题
  第一,价值引导必须注意“度”。引导过度,教师就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给孩子,又变成了“命令式”教育;如果引导不够,学生在自主判断选择的时候理解片面,那教育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第二,引导过程应采用平等对话的方式。对学生进行价值引导时,教师切不可通过自己的讲授把观念传给孩子,而应采用学生易于接受的谈话方式。因为谈话能形成一种相对自由的氛围,让双方感受到可以自由发言,在交流中形成共识。
  第三,教师应努力掌握新的信息。教师是一个引导者的角色,首先自己应该具备正确选择的能力。所以,教师必须加强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道德知识,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提升自身的精神境界。还要努力提高获得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只有这样,在学生遇到新问题时教师才能正确引导。
  自主道德选择过程充分地反映了道德内化的成果。体现了德育过程的实效性。学生学会道德选择是德育取得良好效果的突出表现,自主选择的道德教育过程对于提高学校道德教育的水平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教会选择的德育由于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了学生的道德内化,能够真正走进儿童的心灵。
其他文献
2009年9月1日,南菁新校区正式启用了,整个一天,我尽管疲惫,但仍旧满怀兴奋的心情,在308亩范围内的校区,从东边走到西部,从楼下走到楼上,从教室走到宿舍,我是想和所有的师生一起,共享这一刻的新奇和激动。毕竟,这是我们在新家的第一天生活呀!  然而。喜悦的心情。不到一天,很快就被一桩桩意想不到的事给冲淡了:  教室告急,供电不稳,学生自修秩序大乱。  宿舍告急,水压不够,学生无法冲洗一天的尘灰汗
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kyphoplasty,PKP)作为一种新的微创技术,能使骨折塌陷的椎体复位,矫正后凸畸形,迅速减轻椎体压缩骨折所致的疼痛。2005年1月-2008年12
目的:探讨保留括约肌术治疗高位单纯性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7例高位单纯性肛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3例),治疗组行保留括约肌术,对照组行切开挂线术。观察比较两组
压疮是指因局部组织长时间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局部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致的软组织溃烂和坏死.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认定的疑难病症,是截瘫患者的常见并发症.我院2002年6
介绍了长治市企业总部基地大厦详细规划设计,提出了规划设计的目标和原则,进行了规划设计构思,探讨了该基地大厦的总体规划和建筑设计,指出该规划设计实现了基地内部不同地块
钢筋混凝土箱涵是公路工程一种常用的涵洞形式,对钢筋混凝土箱涵施工技术进行深入研究,是保证公路工程整体质量的重要途径。鉴于此,对钢筋混凝土箱涵的施工技术、施工工艺进
故障现象:冷车怠速忽高忽低,最低时会熄火,加速熄火,热车怠速正常,但加速闯车,迟滞.
1.拆下气门室盖及链条张紧器等附件.2.转动曲轴使之位于1缸上止点"OT"位置.3.将左右凸轮轴与凸轮轴瓦盖上的标记对正,如图中箭头所示,并确认进排气凸轮轴链轮上的正时标记"B"
新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于7月1日正式实施,这一标准的实施,是社会经济发展大势所趋。近年来发生的危及饮用水源安全的环境突发事件,在某种程度上也加快了该标准出台的进程。
1月26日,英国《独立报》就英国向中国出口垃圾的问题发表专文进行报道,并对广东省佛山市联浯村——这一英国垃圾主要集散地的情况进行了重点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