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人类基因编辑技术自诞生以来,一直没有得到社会的认可,甚至逐渐沦为科学界的禁忌,成为科技接潘多拉魔盒一般的存在。那么作为一项科学技术,为何如此不被认同,它究竟是什么呢?人类基因编辑技术简单来说就是对人类的基因进行修改,将原本自然的人类向非自然人转变,有选择的决定了人类的进化方向。基因编辑技术不同于医疗技术,前者在先天上对人类进行改造,剥夺了自然选择的过程,将人类的诞生推向了如同机器制造一般的地步,这对伦理进行了巨大的挑战。而医疗技术这是对后天人类的治疗,它并没有改变人类自然人的本来面貌,而是通过技术的手段,帮助人类解决身体上的疾病。
【关键词】 人类基因编辑技术 自然人 潘多拉魔盒 进化 医疗技术
一、基因编辑技术的诞生
人类在不断的发展进化中,一直伴随着对健康长寿的追求,古代的帝王更是经常痴迷于长生不老之术。而当人类意识到人在自然成长的过程永远无法摆脱掉疾病的时候,人类于是将目标放在了人类的诞生上。1996年克隆羊的诞生正是人类开展这一篇章走出的第一个标志性阶段,然而第一只克隆羊并不如人类预想的那么美好,实际上这只名为多利的克隆羊存活寿命仅有短短的六年时间,它至诞生以来便伴有多种先天性疾病,这导致它的寿命甚至不如正常性繁殖个体的一半。这无疑对人类产生了巨大的打击,制造生命似乎并不如想象中那么简单,更遑论这项技术涉及到种种伦理问题。生命的诞生至今仍被很多人认作是神的创造,这不仅在于现今人类的知识无法完美的解释生命的诞生,更在于人类对于生命的尊重。在伦理上來说,人类无法容忍自己是被同类所制造出来,面对这些被制造的生命人类又该如何淡然处之,无论是出于对克隆技术的不完善亦或是伦理上的极大不认同,这项技术总之被漫长的搁置下来。
人类的技术在不断的发展,基因编辑技术是人类在追求健康长寿过程上另一个诞生的产物。基因编辑技术(gene editing),又称基因组编辑(genome editing)或基因组工程(genome engineering),是一种新兴的比较精确的能对生物体基因组特定目标基因进行修饰的一种基因工程技术。基因编辑技术指能够让人类对目标基因进行定点“编辑”,实现对特定DNA片段的修饰。1这意味着人类可以通过这项技术制造出最优秀的基因而不受先天自然的约束。有了这项技术的诞生,人类是否能够结合克隆技术制造出完美的人类呢?2018年11月,中国科学家贺建奎在深圳宣布,他们团队创造的一对名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编辑婴儿已顺利诞生。这对双胞胎的一个基因经过修改,使她们出生后就能天然抵抗艾滋病。这个世界首例基因编辑婴儿的横空出世,迎来了从科学家群体到普通民众对人类实施基因编辑伦理的正当性甚至事件真实性的普遍质疑。我们先遑论这项技术中存在的巨大的难度,因为DNA的编辑存在极大的突变性,我们很难保证修改过的基因是正常的人类基因亦或是突变成某个我们未知的怪物的基因。假设这项技术我们能够很好的掌握,并用之制造出完美的基因。那么通过基因编辑所诞生出来的生命是否还应该称之为“人类”呢?我们知道自然界中并不存在完美的生命,人类作为自然界的一份子,在不断的进化中变得更加优秀,但人类终究尊重自然法则,人类注定是不完美的。而当不完美的人类制造出完美的“人类”时,人类的伦理观念是否能接受这种生命,即便是人类接受,这种生命是否能接受人类,愿意融入人类呢?完美的“人类”注定在智商、情商、身体素质等各方面全面的超过人类,他是否愿意与人类为伍呢?迈克尔·桑德尔( Michael J. Sandel) 认为: “基因技术更深层次的危险在于其展现出了改造自然( 包括人性) 的一种普罗米修斯的渴望。”[1]弗朗西斯·福山( Francis Fukuyama) 指出: “当前生物技术带来的最显著的威胁在于,它有可能改变人性并因此将我们领进历史的‘后人类’阶段。”[2]技术导致人类毁灭的观点并不鲜见,海 德 格 尔 ( Martin Heidegger) 曾在他的书中写到: “对人类的威胁不只来自可能有致命作用的技术机械和装置。真正的威胁已经在人类的本质处触动了人类。在笔者看来这就像潘多拉魔盒一般,只要人类打开了,带来的注定是毁灭的恐惧。科学技术无疑是一把双刃剑,有选择使用它才能造福社会,肆意妄为的运用科学技术带来的只能是毁灭。[3]
二、基因技术之于医疗外科技术
我们将基因技术看作是在人类基因层面的改造,那么医疗外科技术则是在人体类组织层面的改造。从这个角度来看两者间具备一定的相似性,但前者一直以来受到伦理的谴责,后者却被大加褒赞。关键在于技术本身是否尊重人的自然属性这一要素,我们知道基因编辑技术是在基因层面的改造,而人类的基因是生物自主选择的结果,是自然人的认证编码,擅意进行更改不仅破坏了人作为生物的自主选择,也破坏了人的生物学特征。那么以此技术造就出来的“人类”是否应该以其他方式来进行命名呢?医疗外科技术则是在人体组织层面的改造,通过这项技术人类可以对人体的组织进行修补从而使不健康的人类获得健康,那么两者的区别在于,基因编辑技术带来的是非自然人的诞生,而医疗外科技术带来的是健康人的诞生。我们可以很好的理解自然人在科学定义上是有标准的,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医疗外科技术在自然人的标准上进行了健康人的定义,健康的自然人在组织层面上需要达到各项要求,医疗外科技术就是基于这种定义对非健康自然人进行改造使之达到或接近健康自然人的标准。人类的发展本就是一个改造自然的过程,医疗外科技术符合人类发展的需求,给人类带来的是对于改造自然良性需求的满足,提高了人类的生存质量。这相当于人类饥饿时会去寻求食物饱腹,寒冷时会去寻求衣物保暖一样,人类在非健康状态下寻求医疗外科技术提高人类的生存寿命和质量,是生物对于生存的本能需求。这并不违反伦理,相反极为符合伦理,所以医疗外科技术才被大加褒赞。弗兰西斯·培根认为:“科学的真正的与合理的目的在于造福于人类生活,用新的发明和财富丰富人类生活。”[4]伽利略认为“科学的真理不应该在古代圣人的蒙着灰尘的书上去找,而应该在实验中和以实验为基础的理论中去找。真正的哲学是写在那本经常在我们眼前打开着的最伟大的书里面的,这本书就是宇宙,就是自然界本身,人们必须去读它。”[5]科学技术应该是在尊重自然的前提下丰富和发展人类的生活。
三、结语
人类目前正处于科学技术极大发展的时代,2018年11月,中国科学家贺建奎在深圳宣布,他们团队创造的一对名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编辑婴儿已顺利诞生。这对双胞胎的一个基因经过修改,使她们出生后就能天然抵抗艾滋病。这个世界首例基因编辑婴儿的横空出世,迎来了从科学家群体到普通民众对人类实施基因编辑伦理的正当性甚至事件真实性的普遍质疑。2这给人类敲响了一记响亮的紧钟。人类似乎太过沉迷于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忽略对自然的敬畏。人类对于摆脱自然控制的需求固然可以理解,但当发展出的事物本身超出自然的限度时,人类是否有能力控制,这是个十分值得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科学伦理应当将尊重自然的作为最大前提,人是自然人这一本质属性永远不应该被遗忘。科学技术的发展应当是在遵循科学伦理的基础上发展的,人类对于发展的需求永远不能用打开潘多拉魔盒式的方法去实现。
【注 释】
[1] 百度百科”基因编辑”词条
[2] 媒体评"基因编辑婴儿":对不起!世界没有做好准备 .网易新闻.2018-11-26
【参考文献】
[1] Michael J. Sandel. The case against perfection: ethics in the age of ge- netic engineering[M]. The Belknap Press of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2007.
[2] 弗朗西斯·福山.我们的后人类未来: 生物技术革命的后果[M].黄立志,译.桂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3] 海 德 格 尔. 演 讲 与 论 文 集[M]. 孙 周 兴,译. 北 京: 三 联 书 店, 2005
[4] 弗兰西斯·培根. 《培根论人生》.台海出版社,2016
[5] 《西方科学史》(第2版).商务印书馆,2011
作者简介:宗晓(1992年-),男,汉族,南昌大学,在读硕士,科技哲学专业
【关键词】 人类基因编辑技术 自然人 潘多拉魔盒 进化 医疗技术
一、基因编辑技术的诞生
人类在不断的发展进化中,一直伴随着对健康长寿的追求,古代的帝王更是经常痴迷于长生不老之术。而当人类意识到人在自然成长的过程永远无法摆脱掉疾病的时候,人类于是将目标放在了人类的诞生上。1996年克隆羊的诞生正是人类开展这一篇章走出的第一个标志性阶段,然而第一只克隆羊并不如人类预想的那么美好,实际上这只名为多利的克隆羊存活寿命仅有短短的六年时间,它至诞生以来便伴有多种先天性疾病,这导致它的寿命甚至不如正常性繁殖个体的一半。这无疑对人类产生了巨大的打击,制造生命似乎并不如想象中那么简单,更遑论这项技术涉及到种种伦理问题。生命的诞生至今仍被很多人认作是神的创造,这不仅在于现今人类的知识无法完美的解释生命的诞生,更在于人类对于生命的尊重。在伦理上來说,人类无法容忍自己是被同类所制造出来,面对这些被制造的生命人类又该如何淡然处之,无论是出于对克隆技术的不完善亦或是伦理上的极大不认同,这项技术总之被漫长的搁置下来。
人类的技术在不断的发展,基因编辑技术是人类在追求健康长寿过程上另一个诞生的产物。基因编辑技术(gene editing),又称基因组编辑(genome editing)或基因组工程(genome engineering),是一种新兴的比较精确的能对生物体基因组特定目标基因进行修饰的一种基因工程技术。基因编辑技术指能够让人类对目标基因进行定点“编辑”,实现对特定DNA片段的修饰。1这意味着人类可以通过这项技术制造出最优秀的基因而不受先天自然的约束。有了这项技术的诞生,人类是否能够结合克隆技术制造出完美的人类呢?2018年11月,中国科学家贺建奎在深圳宣布,他们团队创造的一对名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编辑婴儿已顺利诞生。这对双胞胎的一个基因经过修改,使她们出生后就能天然抵抗艾滋病。这个世界首例基因编辑婴儿的横空出世,迎来了从科学家群体到普通民众对人类实施基因编辑伦理的正当性甚至事件真实性的普遍质疑。我们先遑论这项技术中存在的巨大的难度,因为DNA的编辑存在极大的突变性,我们很难保证修改过的基因是正常的人类基因亦或是突变成某个我们未知的怪物的基因。假设这项技术我们能够很好的掌握,并用之制造出完美的基因。那么通过基因编辑所诞生出来的生命是否还应该称之为“人类”呢?我们知道自然界中并不存在完美的生命,人类作为自然界的一份子,在不断的进化中变得更加优秀,但人类终究尊重自然法则,人类注定是不完美的。而当不完美的人类制造出完美的“人类”时,人类的伦理观念是否能接受这种生命,即便是人类接受,这种生命是否能接受人类,愿意融入人类呢?完美的“人类”注定在智商、情商、身体素质等各方面全面的超过人类,他是否愿意与人类为伍呢?迈克尔·桑德尔( Michael J. Sandel) 认为: “基因技术更深层次的危险在于其展现出了改造自然( 包括人性) 的一种普罗米修斯的渴望。”[1]弗朗西斯·福山( Francis Fukuyama) 指出: “当前生物技术带来的最显著的威胁在于,它有可能改变人性并因此将我们领进历史的‘后人类’阶段。”[2]技术导致人类毁灭的观点并不鲜见,海 德 格 尔 ( Martin Heidegger) 曾在他的书中写到: “对人类的威胁不只来自可能有致命作用的技术机械和装置。真正的威胁已经在人类的本质处触动了人类。在笔者看来这就像潘多拉魔盒一般,只要人类打开了,带来的注定是毁灭的恐惧。科学技术无疑是一把双刃剑,有选择使用它才能造福社会,肆意妄为的运用科学技术带来的只能是毁灭。[3]
二、基因技术之于医疗外科技术
我们将基因技术看作是在人类基因层面的改造,那么医疗外科技术则是在人体类组织层面的改造。从这个角度来看两者间具备一定的相似性,但前者一直以来受到伦理的谴责,后者却被大加褒赞。关键在于技术本身是否尊重人的自然属性这一要素,我们知道基因编辑技术是在基因层面的改造,而人类的基因是生物自主选择的结果,是自然人的认证编码,擅意进行更改不仅破坏了人作为生物的自主选择,也破坏了人的生物学特征。那么以此技术造就出来的“人类”是否应该以其他方式来进行命名呢?医疗外科技术则是在人体组织层面的改造,通过这项技术人类可以对人体的组织进行修补从而使不健康的人类获得健康,那么两者的区别在于,基因编辑技术带来的是非自然人的诞生,而医疗外科技术带来的是健康人的诞生。我们可以很好的理解自然人在科学定义上是有标准的,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医疗外科技术在自然人的标准上进行了健康人的定义,健康的自然人在组织层面上需要达到各项要求,医疗外科技术就是基于这种定义对非健康自然人进行改造使之达到或接近健康自然人的标准。人类的发展本就是一个改造自然的过程,医疗外科技术符合人类发展的需求,给人类带来的是对于改造自然良性需求的满足,提高了人类的生存质量。这相当于人类饥饿时会去寻求食物饱腹,寒冷时会去寻求衣物保暖一样,人类在非健康状态下寻求医疗外科技术提高人类的生存寿命和质量,是生物对于生存的本能需求。这并不违反伦理,相反极为符合伦理,所以医疗外科技术才被大加褒赞。弗兰西斯·培根认为:“科学的真正的与合理的目的在于造福于人类生活,用新的发明和财富丰富人类生活。”[4]伽利略认为“科学的真理不应该在古代圣人的蒙着灰尘的书上去找,而应该在实验中和以实验为基础的理论中去找。真正的哲学是写在那本经常在我们眼前打开着的最伟大的书里面的,这本书就是宇宙,就是自然界本身,人们必须去读它。”[5]科学技术应该是在尊重自然的前提下丰富和发展人类的生活。
三、结语
人类目前正处于科学技术极大发展的时代,2018年11月,中国科学家贺建奎在深圳宣布,他们团队创造的一对名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编辑婴儿已顺利诞生。这对双胞胎的一个基因经过修改,使她们出生后就能天然抵抗艾滋病。这个世界首例基因编辑婴儿的横空出世,迎来了从科学家群体到普通民众对人类实施基因编辑伦理的正当性甚至事件真实性的普遍质疑。2这给人类敲响了一记响亮的紧钟。人类似乎太过沉迷于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忽略对自然的敬畏。人类对于摆脱自然控制的需求固然可以理解,但当发展出的事物本身超出自然的限度时,人类是否有能力控制,这是个十分值得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科学伦理应当将尊重自然的作为最大前提,人是自然人这一本质属性永远不应该被遗忘。科学技术的发展应当是在遵循科学伦理的基础上发展的,人类对于发展的需求永远不能用打开潘多拉魔盒式的方法去实现。
【注 释】
[1] 百度百科”基因编辑”词条
[2] 媒体评"基因编辑婴儿":对不起!世界没有做好准备 .网易新闻.2018-11-26
【参考文献】
[1] Michael J. Sandel. The case against perfection: ethics in the age of ge- netic engineering[M]. The Belknap Press of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2007.
[2] 弗朗西斯·福山.我们的后人类未来: 生物技术革命的后果[M].黄立志,译.桂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3] 海 德 格 尔. 演 讲 与 论 文 集[M]. 孙 周 兴,译. 北 京: 三 联 书 店, 2005
[4] 弗兰西斯·培根. 《培根论人生》.台海出版社,2016
[5] 《西方科学史》(第2版).商务印书馆,2011
作者简介:宗晓(1992年-),男,汉族,南昌大学,在读硕士,科技哲学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