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积极心理学是心理学上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对职高生的英语学习有何促进作用,是笔者很感兴趣的一个话题。经调查发现,职高生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枯燥的英语学习,会让英语课堂更有趣。但,这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心理干预。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英语教学;积极性
职高生与普高生相比,在心理状态上还是存在一定差异的。而这一差异在英语学习中表现尤为明显。因为英语作为外语教学就要求学生要大量的听说读写训练,课堂上不仅仅是输入(input),还要求学生有大量的产出(output)——如对话,写作等。学生在全英语的课堂上更有紧张焦虑的情绪,加上职高生从初中开始就不是班上所谓的“尖子生”,自信心不足,面对英语学习,很容易就会有:不懂——焦虑——放弃,这样一个消极的步骤。
因此,在英语学习中,心理干预就显得十分重要。对学生因某些因素引发的心理障碍和心理矛盾,教师要科学分析,找准症结所在,并予以有效地消除,这是英语教师理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基本技能。
一、积极心理学的内涵
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 是20 世纪末西方心理学界兴起的一股新的研究思潮。这股思潮的创始人是美国当代著名的心理学家马丁·塞里格曼·谢尔顿(Kennon M·Sheldon)和劳拉·金(Laura King)他们的定义道出了积极心理学的本质特点“积极心理学是致力于研究普通人的活力与美德的科学。”积极心理学主张研究人类积极的品质,充分挖掘人固有的潜在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发展,使人类走向幸福。它是利用心理学目前已比较完善和有效的实验方法与测量手段,研究人类的力量和美德等积极方面的一个心理学思潮。在本文中,笔者主要通过探讨如何运用积极心理学来提高职高生的英语水平,解决职高生英语学习中的心理障碍。
培根曾经说过:“Nature to be commanded must be obeyed”意思是“号令自然,必须服从自然”。而在英语中,nature除了“自然”外的另一个意思是“天性,人的本性”,所以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句话也可以理解为:要想克服某些天性,首先要服从于这些天性。
那么,职高生的心理上有哪些我们需要重视并克服的“天性”呢?
著名心理学家克拉申提出了情感过滤假说。克拉申认为:“对语言输入的理解是语言习得的必要条件,但是这还远远不够。”学习者在习得过程中心理上往往会产生一种阻碍学习者习得可理解的语言成分的语言吸收障碍,这种障碍被克拉申称之为“情感过滤”。克拉申也提出了影响学习者语言习得的主要情感因素是:一是动机:学生的学习目的是否明确,直接影响学习效果。二是自信心:有自信并自我感觉良好的学习者在学习中进步较快。三是焦虑状态:焦虑感越强,情感屏障高,获得的输入低;相反地,焦虑感越低则越容易获得语言输入。
二、积极心理学在职高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一)动机对职高英语教学的影响
从初中开始,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学生学英语的动机多少被其左右了。学英语是为了考试拿到高分。在这样的动机驱使下,如若考试成绩不理想,学生放弃英语的可能性就大。由其是进入到职高后,很多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就不强烈。那么如何激发呢?
首先,积极心理学认为:心理学不仅仅应对损伤、缺陷和伤害进行研究,它也应对力量和优秀品质进行研究。
在我们平时教学中,对“差生”关注总是较多,总是在讨论“为什么他学不好?”归咎于他不愿学,他的家庭因素,他的交友状况等。但却很少去关注“优等生”,却问“为什么他可以学得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 Tal Ben-Shahar 认为:我们要研究并培养那些好的品质,因为他们也是我们的一部分。我们必须承认,再差的学生身上也有某些优秀品质,教师需要做的,就是发掘,培养而后扩大。Teacher一次在拉丁词根上的意思就是“lead,引导”和“draw out挖掘”,好的教师应该要发掘出每个学生身上最棒的地方。
在Jerome Bruner 博士的《教育的过程》(The Process of Education)一书中,有这样一句话:where the school shows that it cares, the students care. 同样,这句话也可以理解为:老师关注点在哪儿,学生的关注点也在哪儿。很多职高的学生会表现出一种“刀枪不入”的冷漠态度,即使老师是表扬,他似乎也无动于衷。因为老师的表扬常常是空泛的,比如“我知道你是一个善良的孩子”或“你平时挺善于动脑的”,这样的话或许一时听着舒服,但不如“你看,这次你的作文字写得非常漂亮,可以媲美英语本土人士了,你是怎么练的?”“啊,你看,这个问题你又回答对了,上次你也做对了,非常好!”这样的话语更能让学生打开心扉,觉得老师真的在关注我了。当学生觉得老师真的在关心他,关注他的时候,他的表现欲才能显现,求知欲才能跟随老师打开。
正如美国著名教育教Marva N Collins所说:孩子最终想要得到的是一个自我接受的机会,是感受到自身的价值,一旦他们感觉到了,他们就有了学习的欲望,而且是终身学习的欲望。学生A在刚进学校的时候,其实英语成绩挺不错的,但后来下滑得非常厉害,因为她开始和班里一些不爱学习的人天天在一块儿,也开始自我放逐,不爱学习,有早恋迹象。同时我也得知她的父母对她并不关心,她属于缺乏爱的那种学生。对于她,我并没有直接去谈她的交友问题,而是每次在她完成作业后,都会直接面批,对于写得好的地方马上给予肯定,做错了立即订正好。同时不断地告诉她,我觉得她在英语写作上很不错,功底扎实,后来又问她愿不愿意参加一个县级的比赛。学生A很诧异,但欣然同意。后来在准备比赛的阶段,由于忙碌,她也没心思去和那些朋友一起玩,尤其后来比赛得奖,她更是自此英语学习的劲头十足。因为她感觉得到了在英语学习中自我价值的实现,这不是和朋友一起胡吹乱侃能相比的乐趣。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英语教学;积极性
职高生与普高生相比,在心理状态上还是存在一定差异的。而这一差异在英语学习中表现尤为明显。因为英语作为外语教学就要求学生要大量的听说读写训练,课堂上不仅仅是输入(input),还要求学生有大量的产出(output)——如对话,写作等。学生在全英语的课堂上更有紧张焦虑的情绪,加上职高生从初中开始就不是班上所谓的“尖子生”,自信心不足,面对英语学习,很容易就会有:不懂——焦虑——放弃,这样一个消极的步骤。
因此,在英语学习中,心理干预就显得十分重要。对学生因某些因素引发的心理障碍和心理矛盾,教师要科学分析,找准症结所在,并予以有效地消除,这是英语教师理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基本技能。
一、积极心理学的内涵
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 是20 世纪末西方心理学界兴起的一股新的研究思潮。这股思潮的创始人是美国当代著名的心理学家马丁·塞里格曼·谢尔顿(Kennon M·Sheldon)和劳拉·金(Laura King)他们的定义道出了积极心理学的本质特点“积极心理学是致力于研究普通人的活力与美德的科学。”积极心理学主张研究人类积极的品质,充分挖掘人固有的潜在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发展,使人类走向幸福。它是利用心理学目前已比较完善和有效的实验方法与测量手段,研究人类的力量和美德等积极方面的一个心理学思潮。在本文中,笔者主要通过探讨如何运用积极心理学来提高职高生的英语水平,解决职高生英语学习中的心理障碍。
培根曾经说过:“Nature to be commanded must be obeyed”意思是“号令自然,必须服从自然”。而在英语中,nature除了“自然”外的另一个意思是“天性,人的本性”,所以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句话也可以理解为:要想克服某些天性,首先要服从于这些天性。
那么,职高生的心理上有哪些我们需要重视并克服的“天性”呢?
著名心理学家克拉申提出了情感过滤假说。克拉申认为:“对语言输入的理解是语言习得的必要条件,但是这还远远不够。”学习者在习得过程中心理上往往会产生一种阻碍学习者习得可理解的语言成分的语言吸收障碍,这种障碍被克拉申称之为“情感过滤”。克拉申也提出了影响学习者语言习得的主要情感因素是:一是动机:学生的学习目的是否明确,直接影响学习效果。二是自信心:有自信并自我感觉良好的学习者在学习中进步较快。三是焦虑状态:焦虑感越强,情感屏障高,获得的输入低;相反地,焦虑感越低则越容易获得语言输入。
二、积极心理学在职高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一)动机对职高英语教学的影响
从初中开始,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学生学英语的动机多少被其左右了。学英语是为了考试拿到高分。在这样的动机驱使下,如若考试成绩不理想,学生放弃英语的可能性就大。由其是进入到职高后,很多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就不强烈。那么如何激发呢?
首先,积极心理学认为:心理学不仅仅应对损伤、缺陷和伤害进行研究,它也应对力量和优秀品质进行研究。
在我们平时教学中,对“差生”关注总是较多,总是在讨论“为什么他学不好?”归咎于他不愿学,他的家庭因素,他的交友状况等。但却很少去关注“优等生”,却问“为什么他可以学得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 Tal Ben-Shahar 认为:我们要研究并培养那些好的品质,因为他们也是我们的一部分。我们必须承认,再差的学生身上也有某些优秀品质,教师需要做的,就是发掘,培养而后扩大。Teacher一次在拉丁词根上的意思就是“lead,引导”和“draw out挖掘”,好的教师应该要发掘出每个学生身上最棒的地方。
在Jerome Bruner 博士的《教育的过程》(The Process of Education)一书中,有这样一句话:where the school shows that it cares, the students care. 同样,这句话也可以理解为:老师关注点在哪儿,学生的关注点也在哪儿。很多职高的学生会表现出一种“刀枪不入”的冷漠态度,即使老师是表扬,他似乎也无动于衷。因为老师的表扬常常是空泛的,比如“我知道你是一个善良的孩子”或“你平时挺善于动脑的”,这样的话或许一时听着舒服,但不如“你看,这次你的作文字写得非常漂亮,可以媲美英语本土人士了,你是怎么练的?”“啊,你看,这个问题你又回答对了,上次你也做对了,非常好!”这样的话语更能让学生打开心扉,觉得老师真的在关注我了。当学生觉得老师真的在关心他,关注他的时候,他的表现欲才能显现,求知欲才能跟随老师打开。
正如美国著名教育教Marva N Collins所说:孩子最终想要得到的是一个自我接受的机会,是感受到自身的价值,一旦他们感觉到了,他们就有了学习的欲望,而且是终身学习的欲望。学生A在刚进学校的时候,其实英语成绩挺不错的,但后来下滑得非常厉害,因为她开始和班里一些不爱学习的人天天在一块儿,也开始自我放逐,不爱学习,有早恋迹象。同时我也得知她的父母对她并不关心,她属于缺乏爱的那种学生。对于她,我并没有直接去谈她的交友问题,而是每次在她完成作业后,都会直接面批,对于写得好的地方马上给予肯定,做错了立即订正好。同时不断地告诉她,我觉得她在英语写作上很不错,功底扎实,后来又问她愿不愿意参加一个县级的比赛。学生A很诧异,但欣然同意。后来在准备比赛的阶段,由于忙碌,她也没心思去和那些朋友一起玩,尤其后来比赛得奖,她更是自此英语学习的劲头十足。因为她感觉得到了在英语学习中自我价值的实现,这不是和朋友一起胡吹乱侃能相比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