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正年少

来源 :参花·青春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lele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出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农村。那时,没有电视更没有网络,闲暇时,除了扇烟盒、搓泥巴、跳格、躲猫猫、捅鸟窝外,我们这些小孩子也会挖空心思去找一些乐子,让单调的生活丰富了不少。
  有一种只属于男孩子的乐趣叫“射击比赛”,说白了就是比谁尿得高尿得远。我们几个齐刷刷地站在岩边,把裤子往下一脱,叉着腰,腆着小肚子,扯着嗓门大叫,“预备开始,射擊!”顿时,“嗒嗒”的声音响起,颇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气势。很快,便有了结果,赢了的左顾右盼洋洋得意,输了的低眉顺眼垂头丧气。当然,过不了一会,又嘻嘻哈哈地打闹起来。
  有时也有意想不到的情况发生。有几次我们正沉浸在“比赛”的酣畅淋漓中,不知岩下的小路上来了干活归来的路人,他们往往正低头走着,忽有“甘霖”从天而降。噫,下雨了?待他们抬头弄清是怎么回事后,就会咬牙切齿地一声怒吼:“几个龟儿子,又在乱屙尿,看老子把你们几个的雀儿割了!”吓得我们一激灵,提上裤子转身就跑。
  都说夏天的河里是孩子的乐园,这是真的。傍晚放学归来,村子旁边的小河就成了孩子们的游乐园。泡在清澈的凉凉的河水里,能洗涤所有疲惫,抛去一切烦恼。一个人安静地仰卧在水面上,手脚轻轻地划动,随波逐流。可仰望蓝天白云,可倾听水浪轻涌,可窥视蜻蜓慢飞,让身心一片空明沉静。那种惬意是现在的游泳池里感受不到的。
  陆续有小伙伴来了,河里热闹起来。大伙最喜欢在水里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了。一番“剪刀、石头、布”决定了角色后,游戏便开始了。霎时,水面上你追我赶,各种游泳姿势尽出。有人扎进水底,有人藏进水草里,还有人使出吃奶的力气飞快地游向远处,把个“老鹰”累得气喘吁吁,只能无可奈何地在原地打转。有那不谙水性的小孩,死死地拉着岸边的小树枝,趴在吹胀后拴得紧紧的两条裤管上连声大喊,“让我也来一个嘛,求求你们让我来嘛!”“爬哟,你来个铲铲。万一遭呛到了,你妈又要骂人。”不知是谁的回答,惹来一阵欢乐的笑声。
  上岸后,匆匆忙忙套上花短裤,我们迅速站成一排,为下一个游戏做准备。随着一声“立正”,个个抬头挺胸收腹,神色一整。可总有人站不好,把屁股撅得高高的,当下就挨了一顿训,“三娃,每次都是你。我们是在立正,不是在拉屎。看看你,哪里有军人的样子嘛?下次还这样子,就不要你参加了哈。”“要得,我认错,我悔过。”在大伙鄙视的目光中,那个叫三娃的赶忙用手使劲把屁股压了又压,样子滑稽极了。
  “齐步走!开始唱。”“日落西山红霞飞,战士洗澡把营归把营归……咪唆拉咪唆,妈妈说我乖……”踏着杂乱无章的步伐,会不会唱无所谓,大声附和就对了。歌声惊起几只归巢的麻雀扑棱着翅膀向远处飞去,附近水田里一群晚归的鸭子“嘎嘎”叫着表示它们的不满。
  落日的余晖把影子拉得好长好长,仿佛是鲜活灵动的剪影在乡村的黄昏里微微荡漾。暮色已经模糊起来,炊烟袅袅的村庄里,不时传来几声狗吠鸡鸣,一切慢慢地归于宁静……
  在喧嚣繁忙的城市生活中,每每想起年少时的那些趣事,我总是要回味好久,继而忍不住笑出声来。
  作者简介:李红军,男,南充技师学院教师,南充市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散文学会会员,中国诗歌网认证诗人。
  (责任编辑 王瑞锋)
其他文献
奶奶家有一个容积十升左右的烂铁桶,虽然锈迹斑斑,但却是奶奶的最爱。  那天,我要把奶奶接到城里住,她非要带着那个烂铁桶不可。  我说:“奶奶,你带啥不好,非要带个烂铁桶,你说你带它有什么用?你不要带!”  奶奶较真起来:“不让我带,我就不去你家!”  我只好答应奶奶。  奶奶把那个烂铁桶放在她的床前,我看她总是望着那个烂铁桶发呆,有时还对着烂铁桶说着一些我也听不懂的话。  一天,奶奶让我买一瓶防锈
期刊
老冯在公园捡回一只受伤的鹦鹉,悉心照料,没想到这只鹦鹉竟然开口说话了。  这天,隔壁刘奶奶在老冯家的客厅唠嗑,突然听到鹦鹉尖着嗓子说:“水开了,水开了!”  刘奶奶跟着冯婶去厨房一瞧,果然看到茶壶里开水沸腾,刘奶奶直夸这只鹦鹉是个精灵,并把这个事告诉给在晨报做记者的外孙。于是,在“社会新闻”版上就报道了这只鹦鹉。接着,老冯家的门槛都快被踏破了,都是来高价购买这只“名鸟”的。但老冯说:“这鹦鹉就是我
期刊
秋萍进市人民医院当护士之前,几乎不知“笑”为何物,也从未对任何人“笑”过,包括她的家人、亲友、同学。  父母焦虑堪忧,三番五次絮叨她改正。可秋萍白嫩的脸颊仿佛生来就是块铁板,父母因此常自责。  护士长是位年近不惑、温婉干练的女性,秋萍乍去上班时,她将秋萍排在自己同一班次。跟着护士长,秋萍心里有胆气,并学会了诸如扎针、备皮、导尿等操作技能。  三个月后,护士长见秋萍能独当一面了,就放手让她单干。  
期刊
端午节,姐妹们带着孩子一进门,八十高龄的爸爸妈妈乐得像个孩子,屋子里说笑声不断。妻子忙里忙外,尽心招呼。年复一年的奔忙,让相距并不遥远的我们难得一聚。这时,啪啪啪的砸門声响起。是谁想搅黄端午节这难得的快乐时光呢?我把戒备心提高到一级战备状态。  工作三十余年,我一向遵纪守法,秉公办事,诚信待人,从来也不曾得罪过谁。这是谁?仇恨再大,就等不到过了端午节?啪啪的砸门声一声高过一声。  “谁呀?有话好好
期刊
廊桥、凉亭、荷池、绿树……一幅传统岭南水乡风情画面,在我眼前徐徐展开。这里是佛山禅城南庄镇的一个自然村——罗南下沙村。  下沙村公园,是村民最喜欢的去处,一人独处或三五成群,坐着石椅围着石桌,或小歇或吹水,或逗逗尚不懂事的细佬仔……透亮的阳光从榕树密匝匝的枝叶间洒下来,星星点点地打在脸上、身上,又投射进侧边的池塘里,除了映日荷花别样红,还将水面照得跟镀了金似的。谁会相信两年前,这是一个脏乱差的城中
期刊
姥姥生前最嗜喝奶。  困难时期,为果腹充饥,姥姥吃过糟糠,啃过树皮、野菜,后来得到缓解,平常百姓家有了馍馍,才渐渐过上衣食无忧的日子。那个年代早已泛黄,不知何时,那漫延的奶香,迎合上空腹的皮囊,夹杂着思念亲人的惆怅,成了姥姥生之所需,或是慰藉,抑或是习惯。  姥姥生性坚毅,少时即有“村中木兰”之称,如今年迈体衰,安土重迁。相比城市的繁华便宜,村子终究偏远闭塞,若想恰如其分地满足姥姥的牛奶供给,只能
期刊
孙莉这段时间非常郁闷,儿子做作业,别人家一个小时能够完成的,他要三四个小时,总是拖延到晚上八九点,睡觉的时间还要催他。  这天是双休日,单位要加班,把儿子放在家里,没有人督促他,孙莉更不放心,于是想到了自己的姐姐孙萍是一位人民教师,就把儿子带到了姐姐家,叫姐姐严格管教。  姐姐孙萍答应妹妹,从妹妹手里接过了外甥孙淇的作业本。妹妹走后,孙萍交代外甥,什么时候写作业,什么时候休息等等。交代好后,孙萍一
期刊
在我年少时,鱼头火锅的流行似乎是“忽如一夜春风来”的事物,刹那间传入了江淮地区。火锅也成为一种“海纳百川”的文化,什么内容都可以往里装。  从重庆火锅派生出了鱼头火锅、山珍火锅、药膳火锅等等许多品种,简直是各式各样、包罗万象。不过,我对鱼头火锅的出现倒是举双手赞成的,可能是生在淮河岸边的缘故,对鱼这种美食有着与生俱来的热爱。  中国人讲究吃哪儿补哪儿,自小就常听长辈们说,吃鱼头能变得如何如何聪明云
期刊
大年初三,新型冠状肺炎病毒肆虐,死亡的病例时有攀升。医院根据上级指令,紧急组建了疫区医疗队支援。女人是从老公同事朋友圈状态中得知,丈夫也榜上有名。  女人为老公报名参加赴武汉医疗队,却没事先跟她说一声而生气了。  女人说:“你去吧!去了就再也不要回这个家。”  老公安慰女人说:“没事的,我是呼吸内科主任医生,知道怎样保护自己,你尽可放心。”  女人挣脱老公的拥抱,嘟着嘴气呼呼地说:“没经过我的同意
期刊
一只只精致典雅的绣花枕头,曾在往昔的时光里潋滟一片芬芳。  那日,我在奶奶家看到一对绣花枕头,看着上面的鸳鸯图案,针脚细密,色彩绚丽,绣功真是精湛。想起《西厢记》,穿过后花园,红娘护送莺莺相会张生,手里抱着一个“鸳鸯枕”,戏文写道:“鸳鸯枕,翡翠衾,羞答答不肯把头抬……”除了这对绣花枕套,还有一条绣有彩色图案的精美床帘,都能勾起我儿时的记忆。我向奶奶索求,奶奶却是已答应该送给妹妹了,真没想到妹妹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