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工程项目是施工企业生产力要素的集结地,而施工管理是企业管理水平的体现和来源,直接维系和制约着企业的发展。本文探讨了施工现场项目管理的主要内容与目标实现。
【关键词】现场管理;成本控制;经济效益
1、前言
随着我国建筑业和建设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以施工项目管理为核心的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体制逐渐形成,施工项目管理已在各类施工建设工程中全面推行,施工項目现场管理更是基建施工企业经济经济效益的手段、提高社会信誉的窗口,也是企业其他各项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施工企业现场管理的重心应以工程项目为对象,以安全质量为重点,以合同管理为核心,以成本管理为手段,以经济和社会效益为最终目的。
2、施工现场管理的主要内容
2.1现场调查。现场调查是指对工程现场的自然条件地区条件做全面详细准确的了解,考查好交通运输、施工期气候条件、地上地下各种管线规格、走向、埋深等影响项目施工的障碍物,供水、供电情况,施工人员生活条件等等问题,要保证施工期内人流、物流和财流、信息流的畅通。进而调查现场施工是否符合国家和地方政府颁布的相关施工安全技术标准规范,施工现场新材料的使用、新技术的安全防护设施和施工机械设备使用情况;必须按规定使用密闭式安全网,落地式外脚手架、外悬挑脚手架、提升式脚手架、物料提升机等等安全防护用品,施工现场临时设施应整洁、卫生、结构安全。
2.2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组织设计是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的重要内容和依据,尤其是施工总平面设计,目的就是对施工场地进行科学规划,以合理利用空间。在施工总平面图上,临时设施、大型机械、材料堆场、物资仓库、构件堆场、消防设施、道路及进出口、加工场地、水电管线、周转使用场地等,都应各得其所,关系合理合法,从而呈现出现场文明,有利于安全和环境保护,有利于节约,便于工程施工。
2.3四通一平
2.3.1电通:尽量争取在施工现场附近接电,所获电力容量规格供应能满足施工要求。
2.3.2水通:尽量从就近管道接通水源。要保证施工用水、生活用水方便畅通且满足施工要求。
2.3.3路通:工地与公路的连接道路要修整平坦硬化,区间道路也要尽早修好,在施工期满足要求。
2.3.4信息通:保证施工现场的信息畅通非常重要,否则,其对外联系将会遇到很多困难。
2.3.5场地平:施工场地应平整且满足施工要求。
2.4人力资源的管理和调派。每个工程项目管理人员必须对各自所负责的工作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具有处理各类突发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协作精神等。
2.5加强现场的动态管理。随着施工进度的进行,施工内容会发生变化,分包单位也将随之变化,他们也会对施工现场提出新的要求。因此,不应当把施工现场当成一个固定不变的空间组合,而应当对它进行动态的管理和控制。在不同的施工阶段,根据施工需要的不同,现场的平面布置亦应及时进行调整。
2.6质量控制
(1)质量检查,包括施工过程中对施工质量及安装质量的检查,是否按工艺标准、操作规程和规范施工,是否按设计图纸要求或洽商变更要求施工,工序衔接是否合理,是否会有隐患,进场原材料、成品、半成品、机电设备等的质量检查等。
(2)进行工程质量的评定,按建设工种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的要求进行分项工程、分部工程和最终单位工程的质量评定,评出质量等级,发现主要存在的质量问题。
(3)建立质量管理制度,如原材料、成品、半成品、预制品的检查制度,隐蔽工程验收制度,班组自检和交接检制度,按质量管理层次实行分级验收制度,第三方认证制度以及质量事故处理办法等。
2.7重视并加强资料档案工作。要建立完整的档案管理办法,所有文件必须集中管理,不得借出使用,创造条件实现计算机管理。应特别注重施工中出现的问题及现场记载性文档管理、各种现场资料的管理,以便备查。
2.8文明施工。工程施工现场是施工单位的精神面貌、管理面貌、施工面貌的集中体现和真实反映。一个文明的施工现场有着重要的社会效益,会赢得很好的社会信誉。施工中应成立文明施工领导小组,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和文明施工管理框架网络,与全体施工人员签订了岗位责任制,确保员工思想观念到位、组织管理到位、管理措施到位、安全责任到位。
2.9清场。施工结束后,应及时组织清场,将临时设施拆除,剩余物资退场,场内占地整理归原,组织向新工程转移。清场不仅是场地清理,也是施工的新起点,善始善终是一个施工单位的良好作风,体现着管理的严谨性和控制的准确性。
2.10保修。已完工程的保修工作,是工程施工项目最后的工作,也是工程项目管理班子必须履行的义务。保修维修工作组织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工程的经济效益,是工程项目管理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评价指标。
2.11信息化建设。加强项目信息化建设,提高企业和项目的管理科学化水平。网络和信息化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就建筑施工企业来说,信息化建设所涉及的范围广,层次深,包括承揽信息管理系统、财务成本控制管理系统、材料信息化管理系统、人力资源信息管理系统、质量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实验室数据自动化管理系统等。
3、现场管理成本目标的实现
3.1工程支出必须有规划。倡导和强调实际工程支出,必须有预算规划对应性费用,其作用有两个方面:一是强化项目成本意识、约束资源过渡投入,是传统“量入为出”理念的应用和延续;二是统筹专项成本,协调处理成本矛盾。
3.2向杰出方案与技术进步要效益。重视施工组织和技术方案的比选、优化工作,要优选最佳方案,追求最大效益。
3.3资源配置在空间、时间上的相对平衡。按照成本—效用最大化的原则进行资源配置,维持资源配置在空间、时间上的相对平衡。要保证资源的相对充盈度和供应的稳定性。
3.4向合同与结算管理要效益。合同管理的内容繁杂,但在项目实践中,期望的合同目标却是明确、甚至是简单的,即:完整的标的与权责描述、优选的分包方式决策、简便的合同计量与合同跟踪、以我为主的利益与维权导向目的。现实的施工项目现场管理应充分考虑体现项目管理领域的最新管理思想与管理理论,依据项目的寿命周期包含项目启动、规划、实施、执行、控制等,针对不同阶段的管理特点采用不同的管理模式,以实现信息、技术与软件功能的有效集成;提高工程项目管理的风险意识,减小损失。
4、结束语
综合利用各类项目管理技术,实现现场的动态全方位管理,使现场管理从进度、质量、财务等的单项管理向综合性、集成性的管理发展。以项目现场的进度、成本、质量、安全四大目标为中心,构建项目现场的综合管理平台,通过现场实施与有效控制,使各管理要素间有机结合,并在各管理目标间实现综合效益的最优,从而实现施工企业的最终目的。
【关键词】现场管理;成本控制;经济效益
1、前言
随着我国建筑业和建设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以施工项目管理为核心的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体制逐渐形成,施工项目管理已在各类施工建设工程中全面推行,施工項目现场管理更是基建施工企业经济经济效益的手段、提高社会信誉的窗口,也是企业其他各项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施工企业现场管理的重心应以工程项目为对象,以安全质量为重点,以合同管理为核心,以成本管理为手段,以经济和社会效益为最终目的。
2、施工现场管理的主要内容
2.1现场调查。现场调查是指对工程现场的自然条件地区条件做全面详细准确的了解,考查好交通运输、施工期气候条件、地上地下各种管线规格、走向、埋深等影响项目施工的障碍物,供水、供电情况,施工人员生活条件等等问题,要保证施工期内人流、物流和财流、信息流的畅通。进而调查现场施工是否符合国家和地方政府颁布的相关施工安全技术标准规范,施工现场新材料的使用、新技术的安全防护设施和施工机械设备使用情况;必须按规定使用密闭式安全网,落地式外脚手架、外悬挑脚手架、提升式脚手架、物料提升机等等安全防护用品,施工现场临时设施应整洁、卫生、结构安全。
2.2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组织设计是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的重要内容和依据,尤其是施工总平面设计,目的就是对施工场地进行科学规划,以合理利用空间。在施工总平面图上,临时设施、大型机械、材料堆场、物资仓库、构件堆场、消防设施、道路及进出口、加工场地、水电管线、周转使用场地等,都应各得其所,关系合理合法,从而呈现出现场文明,有利于安全和环境保护,有利于节约,便于工程施工。
2.3四通一平
2.3.1电通:尽量争取在施工现场附近接电,所获电力容量规格供应能满足施工要求。
2.3.2水通:尽量从就近管道接通水源。要保证施工用水、生活用水方便畅通且满足施工要求。
2.3.3路通:工地与公路的连接道路要修整平坦硬化,区间道路也要尽早修好,在施工期满足要求。
2.3.4信息通:保证施工现场的信息畅通非常重要,否则,其对外联系将会遇到很多困难。
2.3.5场地平:施工场地应平整且满足施工要求。
2.4人力资源的管理和调派。每个工程项目管理人员必须对各自所负责的工作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具有处理各类突发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协作精神等。
2.5加强现场的动态管理。随着施工进度的进行,施工内容会发生变化,分包单位也将随之变化,他们也会对施工现场提出新的要求。因此,不应当把施工现场当成一个固定不变的空间组合,而应当对它进行动态的管理和控制。在不同的施工阶段,根据施工需要的不同,现场的平面布置亦应及时进行调整。
2.6质量控制
(1)质量检查,包括施工过程中对施工质量及安装质量的检查,是否按工艺标准、操作规程和规范施工,是否按设计图纸要求或洽商变更要求施工,工序衔接是否合理,是否会有隐患,进场原材料、成品、半成品、机电设备等的质量检查等。
(2)进行工程质量的评定,按建设工种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的要求进行分项工程、分部工程和最终单位工程的质量评定,评出质量等级,发现主要存在的质量问题。
(3)建立质量管理制度,如原材料、成品、半成品、预制品的检查制度,隐蔽工程验收制度,班组自检和交接检制度,按质量管理层次实行分级验收制度,第三方认证制度以及质量事故处理办法等。
2.7重视并加强资料档案工作。要建立完整的档案管理办法,所有文件必须集中管理,不得借出使用,创造条件实现计算机管理。应特别注重施工中出现的问题及现场记载性文档管理、各种现场资料的管理,以便备查。
2.8文明施工。工程施工现场是施工单位的精神面貌、管理面貌、施工面貌的集中体现和真实反映。一个文明的施工现场有着重要的社会效益,会赢得很好的社会信誉。施工中应成立文明施工领导小组,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和文明施工管理框架网络,与全体施工人员签订了岗位责任制,确保员工思想观念到位、组织管理到位、管理措施到位、安全责任到位。
2.9清场。施工结束后,应及时组织清场,将临时设施拆除,剩余物资退场,场内占地整理归原,组织向新工程转移。清场不仅是场地清理,也是施工的新起点,善始善终是一个施工单位的良好作风,体现着管理的严谨性和控制的准确性。
2.10保修。已完工程的保修工作,是工程施工项目最后的工作,也是工程项目管理班子必须履行的义务。保修维修工作组织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工程的经济效益,是工程项目管理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评价指标。
2.11信息化建设。加强项目信息化建设,提高企业和项目的管理科学化水平。网络和信息化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就建筑施工企业来说,信息化建设所涉及的范围广,层次深,包括承揽信息管理系统、财务成本控制管理系统、材料信息化管理系统、人力资源信息管理系统、质量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实验室数据自动化管理系统等。
3、现场管理成本目标的实现
3.1工程支出必须有规划。倡导和强调实际工程支出,必须有预算规划对应性费用,其作用有两个方面:一是强化项目成本意识、约束资源过渡投入,是传统“量入为出”理念的应用和延续;二是统筹专项成本,协调处理成本矛盾。
3.2向杰出方案与技术进步要效益。重视施工组织和技术方案的比选、优化工作,要优选最佳方案,追求最大效益。
3.3资源配置在空间、时间上的相对平衡。按照成本—效用最大化的原则进行资源配置,维持资源配置在空间、时间上的相对平衡。要保证资源的相对充盈度和供应的稳定性。
3.4向合同与结算管理要效益。合同管理的内容繁杂,但在项目实践中,期望的合同目标却是明确、甚至是简单的,即:完整的标的与权责描述、优选的分包方式决策、简便的合同计量与合同跟踪、以我为主的利益与维权导向目的。现实的施工项目现场管理应充分考虑体现项目管理领域的最新管理思想与管理理论,依据项目的寿命周期包含项目启动、规划、实施、执行、控制等,针对不同阶段的管理特点采用不同的管理模式,以实现信息、技术与软件功能的有效集成;提高工程项目管理的风险意识,减小损失。
4、结束语
综合利用各类项目管理技术,实现现场的动态全方位管理,使现场管理从进度、质量、财务等的单项管理向综合性、集成性的管理发展。以项目现场的进度、成本、质量、安全四大目标为中心,构建项目现场的综合管理平台,通过现场实施与有效控制,使各管理要素间有机结合,并在各管理目标间实现综合效益的最优,从而实现施工企业的最终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