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脱 由地域到天堂的朝圣之旅

来源 :绿色中国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ndianci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你想用4天的时间感受从北极冰原走到赤道热带雨林的精彩吗?你想在这4天里取得“博士”学位吗?你想完成对“莲花宝地”的朝圣吗?有谁会不想呢?好吧!那你就徒步走一趟墨脱。
  墨脱在驴友中久负盛名,是考取“博士级”学位的惟一“学府”。近年来它的点击率居高不下,打开搜索引擎有关的信息铺天盖地而来,不外乎是它的神秘与危险。而更吸引我的是那些无可争议的排名:世界上同纬度最大的降水区,全球抬升最快的地区,世界第一深的大峡谷,全球分布最北的热带森林,世界上山地垂直自然带最齐全丰富的地方,也是全球气候变化的缩影之地。同时它还是目前全国惟一不通公路的县,这里是第一块血池出土地,并流传着许多当地乡民投毒习俗的传说。都说探索是人类的本能,谁又能够抵抗得住这么多的诱惑?
  “一个疯子带四个傻子去墨脱暴走无人区……让人羡慕嫉妒恨!”。九月初,在得知我们“五条汉子”已在去西藏的路上,一位落款为“半疯半傻”的好友给我发来这段短信。
  为期短短几天的墨脱探密之旅是一次“身在地狱、心在天堂”的经历。从30年前当记者算起,我已经14次入藏,足以冒充“资深驴友”了。这次的墨脱之行带给我的震撼与感悟却前所未有,在超越生理极限的过程中人才能体会到生命内在的搏动与精神愉悦的快感。
  他们说,那是地狱
  墨脱,是西藏自治区林芝地区下辖的一个县,面积3.4万平方千米,耕地面积2万亩,森林面积3200万亩。它深藏于喜马拉雅山脉东端的群山峻岭之中,紧锁在雅鲁藏布大峡谷的腹地,被称为“高原孤岛”。境内的居民主要为门巴族和珞巴族。著名的雅鲁藏布大峡谷主体段都在该县境内。该县南部2.4万平方千米地区被印度占领,划入所谓的“阿鲁纳恰尔邦”,边界问题仍未解决。
  墨脱,藏语意为“鲜花盛开的坝子”;她还有一个古称叫白玛岗,是藏传佛教传说中的“莲花圣地”。墨脱作为北半球纬度最高的亚热带景观,又被称为“西藏的西双版纳”。
  2005年,《中国国家地理》评选出的中国著名景点中,在墨脱周围就有三个:藏布巴东瀑布群名列“六大瀑布”之首;雅鲁藏布大峡谷名列中国十大峡谷之首;南迦巴瓦峰名列我国十大名山之首。
  整个墨脱县的西、北、东三面被喜马拉雅山和岗日嘎布山阻隔,南面是边境线,穿越境内的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和迫龙藏布峡谷无法通行,进入墨脱必须翻过4000米以上的高山隘口。每年只有在6月到10月的融雪季节里,墨脱才可能与外界相通。路途艰险,加上气候恶劣,墨脱几乎成了中国最难抵达的地方。
  
  ——1998年深秋,中国科学探险协会秘书长王先生说起他的墨脱之行:那一路差点没把人给走死,如果为了钱,现在就是里边放着20万元让我去背,我也绝对不去。
  一位军人家属想去墨脱看望驻守在那里的丈夫,但是尝试了9次都没能成功;广东顺德的一位老板,在徒步前往墨脱的途中,突然瘫倒在山岩旁大哭,感叹自己腰缠万贯,在那一刻却毫无用武之地;一名供职于某省交通部门的官员,自称什么地方都去过,到墨脱遇上大雨和泥石流,在终于脱险后他心有余悸:“墨脱是鬼都不去的地方。”
  ——分区王克忠司令员走那一趟,骑死了三匹马,还把十个脚趾甲盖全走黑了走掉了,两年多还没长好。他说当时疼得实在没辙了,战士们扶着他倒退着一点点蹭。过老虎嘴的时候,他骑在马上,马本能地往里贴,马头突然撞上了石壁又猛地往外一闪,带着他就往悬崖下掉。幸亏警卫员眼疾手快一把抱住了他,马摔到好几百米深的河里立刻让江水冲没影了。拣了一条命,老虎嘴还得接着走。他侧着身,双手使劲抠着石缝,横着一点一点地挪。手上胳膊上眼看着叮满了蚂蟥,却连管都不敢管。几年后分区罗际明政委走墨脱,爬过蚂蟥山身上叮满了一百多条那软体动物,背心和衬衣都被鲜血染得透红。回程说什么也不走原路,只有冒险攀越海拔4570米的金珠拉山口。那一路行人极少,更高更难更险,饿得没办法就满山摘野桃子吃,路上硬是把这位政委也给走哭了。结果是那边流血,这边流泪。
  这就是墨脫路。
  ——司令部邓参谋十年前走过墨脱,那次在路上的第二天没走出多远,就有两个兵从草丛里爬出来扑通跪在他面前,嘴里不停地念叨着,首长首长行行好,求求您快把我们枪毙了吧,走这路比蹲牢房还难受,死了倒安逸。
  死亡真是一种令人羡慕的解脱。可这无边无际的苦海,无着无落的苦寂,如同无始无终的苦剧和无限无期的苦役,让你求生求死都不能。
  (摘自军旅作家金辉的著作)
  通往墨脱的路主要有西线和东线两条。西线从林芝经派镇到松林口开始步行:松林口(3710米)——多雄拉山口(4221米)——拉格——大岩洞——汗密(2120米);汗密——老虎嘴——阿尼桥——马尼翁——解放大桥——背崩(780米);背崩——亚让——墨脱县城(1111米),全程115公里。东线为:墨脱——林多——80K——52K——嘎隆拉山口(4304米)——24K——波密(扎木镇),全程141公里。东线被称为扎墨公路。在出发前,我们就选择了从西线进东线出。
  当我们从北京赶来派镇,透过经幡的顶端亲眼见到落日金辉下的南迦巴瓦雪峰的那一刹那,大家都心怀敬畏,默祷:神山佑护人和天助!第二天,在一个飘雨的清晨,我们全副武装的五条汉子与四位工布藏族背夫在松林口背倚雪山合影留念后,就义无反顾地踏上通往多雄拉的山路,开始了一场蓄谋已久的“自虐”行动。多雄拉山口才4千多米,却因气候恶劣、山路险阻被称为“鬼门关”。翻越垭口必须要赶在中午之前,否则午后经常会风雪突至夺人性命,几乎每年都有人在此遭遇不幸。1982年,墨脱边防营廖文强等五名官兵护送科考人员翻山,在多雄拉南坡突遇暴风雪,为保护科考队员和科研仪器资料,五人全部牺牲。2000年为重修解放大桥运输物资时,多雄拉的雪崩一次就吞噬了12名民工。我们在翻过垭口不远的二平台的一处泥石流边,看到4年前在此遇难的广西姑娘燕子的墓碑,燕子名叫黄春燕,1981年出生,2006年第一次成功走到墨脱,第二年重来时因突遇寒流体力不支,失温而殁。墓碑是她爱人前年为她立的,还有一张他们儿子的彩色照片,一双天真清澈的大眼睛凝望着我们,令人潸然。天堂里不会再有风雨了,安息吧燕子!
  位于喜马拉雅山脉东段的多雄拉山口,是印度洋暖湿气流和大陆高原寒流的交汇处,南北两坡气候迥异,气象条件复杂。当年军方为西藏配备的性能最好的美国“黑鹰”直升机,却在多雄拉接连折翅。
  1988年5月,一架黑鹰旋翼刮山岩坠落在西坡比山口仅仅低五十米的乱石上。
  1989年4月,另一架黑鹰在多雄拉东侧失踪,四名机组人员下落不明。
  当年,从林芝军分区所在的八一镇乘直升机28分钟即可飞临墨脱,现在又重新成为“空中禁区”。
  连滚带爬风雨行
  我们用了3个小时登上垭口,雨在南坡越下越大,雾霾密布。下山路多为山涧路,而且较为陡峭,融化的雪水流淌下来,使得路湿滑难走,很多地方路基已然被冲刷得有些松动,需加倍小心。原本就称不上路的山径水漫过踝、布满尖石,尤其沿途不断有山涧下泻,水流湍急、石面凸凹,趟水穿越时,稍有闪失,必成烈士。雨水与脚下的流水包裹着我们,看不清路也没有路,只能试探着在泥水中跋涉,不知还要走多远?甚至不知道下一步要往哪儿踩?只是时时提醒自己荒野绝境必须走好每一步,稍有不慎就可能被置于死地。紧张加剧疲劳,疲劳使步态变形,筋肉痉挛足底僵痛,走得无比的辛苦,刚一出师,多雄拉就给了我们一个下马威。一路上,因雾大能见度差,相机里的影像愈发的模糊,但拍照还在继续,从北坡亚高山针叶林、垭口一带的冰缘稀疏植被直到南坡的高山草甸、高山灌丛和山地针阔混交林依次映入眼帘并被定格,珍贵的影像不可复制,清晰度倒可以退居其次,取景器里越来越像雾里看花。第二天,拆下镜头才发现,因雨天湿度大后组镜片起翳,拍出来朦朦胧胧,倒也别具一格。
  傍晚6时终于来到了宿营地。雨敲打在“拉格客栈”简易木板房的棚顶,滴答乱响。大家围坐在火塘旁脱下湿透的鞋袜与装备抓紧烘烤。户外远足拥有一套适用的装备与携带能量充足的食品至关重要,对走墨脱来说这更是性命攸关。五条汉子中,除我是老弱病残外,其他人都是好中选强、强中选优的精兵强将。有三位来自“自然之友”登山队,老曲是队长,克俭常年从事铁人三项运动,海波最年轻又人高马大。另一位是身高190多公分的发改委的“高人”“山友”老李,有事没事就去爬趟香山,也酷的可以。其实,最应当隆重推介的倒是一位“缺席”的“金大师”——金辉是也。金大校任职北京军区、著名军旅作家。曾于1993年、2007年两次徒步墨脱,回去后发表“墨脱的诱惑”、“走读墨脱”两部大作享誉文坛。我们2009年相识于穿越长白山大峡谷的途中,可以说是一见如故,回来后也没断了联系。金老师为人谦恭、学养深厚,并热衷于参与和报道生态保护等社会公益活动。这次墨脱之行我是在得到他全程参与的承诺后发起的,并且金老师还为出行制定了详细的计划与预案,他的智慧与经验是我们“克敌制胜”的法宝。而曲队长要求严格,从出发前两个月开始,每个周末都带队去郊区登山,进行体能训练增强体质,金老师场场不落,结果在最后一次登山时,不慎将双膝韧带拉伤,忍痛退出。因为策划与外联全都由金老师负责,我们始终把他当成主心骨视为全队的核心与靠山。所以,阵前换帅,非战斗性减员是兵家大忌。记得我当时发短信给金老师,不胜惋惜:兵马未动先折将,战前演练膝扭伤。两入墨脱人超凡,独证密境简生香。组织驴友定军规,统领团队披戎装。以静制动存实力,无帅之师不缴枪。
  10年来我多次与墨脱失之交臂,先后来派乡5次,这回决不能功败垂成,即便只剩下我自己一人儿也要“独闯天涯”。想不到那四个“傻子”比我还急迫,老李说了一句话让人感动:哥们儿,咱们活着回来可就是生死之交哦!棚顶上的雨声连成一片,分贝越来越高,明天还要起早,但愿能赶上个好天。
  一觉醒来已听不到雨声,昨天僵痛的筋骨也缓解如初,到外面去厕所,眼前的景象更让人眼前一亮。迎面看到十几条瀑布从环绕在山巅的云层中像哈达般向下飘落,汇入喧腾的多雄河,岸边林木参差、鲜花掩映,清新的空气沁人心脾。能不走吗?多想在这儿多待一天哦。抱着前边更精彩、更刺激的期待,我们决定按原计划继续前行,路过大岩洞到汗密,全程25公里,沿途路况复杂并要提防蚂蝗的侵袭。我们还特意添置了两件独门装备,一是女士的连裤长丝袜,据说能防范蚂蝗叮咬,还有就是将卫生巾垫在鞋里吸湿防止脚底打泡。回想当时在超市购买时的尴尬倒也好笑,丝袜让售货员困惑,但买卫生巾她当即明白我们是要去墨脱,看来这些秘而不宣的绝招只是背包客的专利。
  昨天,一上路曲队长就要求我控制速度、保持体力,他陪我在后面匀速前进。他对我的体能严重怀疑,却借别人之口敲打我。他说:国家地理杂志的张书清主任走过墨脱,张主任讲我们五位中他最担心的就是杨老丹。曲队长尤其不放心的是我行前一次适应性训练也没参加就想一步到位,那能行吗?我嘴上虽说你放心吧!可心里也犯嘀咕,所有走过墨脱的人,没有不诉苦、不叫累的,似乎能活着回来就算浴火重生拣了条命。
  金老师也多次当面给我泼点小冷水:老丹呀!走不动就骑马吧,过了背崩就能租到车了,一定要量力而行啊!我想起去年6月份在八一镇,行署副专员劝我打消徒步墨脱的念头,他说:明年公路就修通了,到那时我亲自陪你进去,说话算话。咱先把酒干了!
  是无知者无畏还是知难而进?抑或兼而有之吧。苦读十年书为的就是进京赶考,咱哪能临阵脱逃呢?出发前我在博客上留言道:驴友考博走墨脱,出生入死非戏说。雪山横亘神堆砌,峡谷深陷鬼切割。蛇毒不敢随地卧,水浑切莫敞开喝。蚂蟥拦路随它去,山门不开我死磕。
  林海深处设防“异教下毒”
  还没有从昨天连滚带爬的窘迫中恢复过来,就又迎来了更大的考验。走了几十年的路,到这里却突然找不到感觉了,脚下时而是尖石,时而是泥沼,永远走不完的坑坑洼洼,一路上的磕磕绊绊。几十条泥石流横卧途中,你只能在巨石间择隙而行,倘有滚石下落只能听天由命了。
  随着海拔的降低,温度回升、湿度加大,空旷的谷地逐渐被林木所覆盖,我们进入了茫茫的林海,这是北半球分布最北的热带森林,资料显示这片森林的林木价值约175亿元而它的生态效益折价应是175亿的8倍。它的存在改变了与地球上同纬度相对应的荒漠化景观,使西藏也有“江南”秀色。青藏高原的隆起所形成的热岛效应使原本地处北纬23度到35度被干热的西风环流所控制的副热带荒漠带附近的江浙、闽、粤、桂地区变成了风调雨顺的鱼米之乡。
  密林中光线昏暗、大树参天、枯木伏地,遍地野花无主,空中藤蔓缠绕,因空气湿热人人汗出如注,仿佛在桑那房里熏蒸。很快每日定量的饮料与淡水就一饮而尽了,口渴折磨着我们。“路远无轻载”,出发前对背包的分量按“多一两都是累赘”的标准进行了严格的规定,恨不得连背包都不带空着手走。老李在网上看到曾有一队驴友几天共用一管牙膏,连牙刷把儿都要求掰掉一半儿以减负。这次我们每天的饮用水也是按总量均分后进行配给,我的水杯能盛650毫升水,再配两听红牛饮料,这比人的生理需求量差得远呢。因为液态水的存在,地球成为太阳系惟一有生命活动的星球。人體内百分之七十是水分,看来,喝水对人来说比吃饭更重要。驴友间有不借水、不借(灯)光、不借睡袋的“三不借”军规,而且哥儿几个,个个都烦渴难耐,身边不远处山泉奔涌,我先接了满满一杯却被海波拦下,细看杯底有不少的悬浮物,如因饮水不洁而致病严重的会要命的。当气温接近体温,湿度趋于饱和,汗和水分的蒸发即成为惟一的散热方式,随着水分继续丧失,口渴的滋味难以抵抗,汗液出到最后似乎只剩下了油。肾脏因缺水而尿量减少,人体的代谢开始紊乱,咱宁肯上吐下泻也不能因脱水而亡啊!先来他两大杯再说,晚上多喝点烧酒消消毒吧。泉水入口经喉滋润五脏六腑的感觉真爽!
  因为山路崎岖陡峭再加之曲队长对我实行限速,想快也没门儿。在到汗密前不得不摸黑儿走一段夜路,密林中路面湿滑、碎石绊脚,每走一步全身都要绷着劲儿,平常从来用不上的大腿内收肌等肌群止不住要进入痉挛状态。更可恨的是居然有6只蚂蝗沿着登山杖爬上来,在惟一露在外面的双手上饱餐一顿。晚上9时,终于欢呼着万岁闯进“曾眼镜”的四海旅社。
  回想起来从拉格到汗密是此行最辛苦的一天,整整走了12个小时,除了在大岩洞野餐休息了一会儿,基本都是像头驮驴似的赶路,平均时速2公里。走了两天我体会到如果长途跋涉,在保证体力的情况下,速度宜快不宜慢,在时空对应中缩短不了行程就压缩时间,以减少消耗保存体力。其次,早走、少歇、不贪黑,徒中休息时间过长反而会涣散斗志,而走夜路除却危险还无法拍照。
  曾眼镜出生于1978年,是墨脱西线上的名人。7年前从老家重庆来此穿越,找到了梦中家园,索性开了家旅社留了下来。每年大雪封山前回家,来年开山后再回来。都说他是“百事通”,我便问当地村民投毒的传闻是否属实?他讲:当然是真的。没错!只不过近几年没听说过,但小心点好。
  虽然有些民族的习俗听起来令人匪夷所思,但总有它延续下来的缘由。资料上记载:下毒一方面可能与原始宗教有关,另一方面也可能与部落之间的争战有关。据说白马岗家家都有毒药。但通常较大的村庄也只有一两户人家有下毒的习惯。而制毒与放毒的秘法,全由女性掌握,母亲只传给女儿。下毒的原因除了夺财害命外,主要是以下两类:
  一是夺福。投毒者未必与你有仇有冤,也不是出于嫉妒或天性残忍,这类人下毒的目的,是为了把别人的福气、运气转到自己身上来。他们下毒的对象往往是那些有权势、有地位、有钱财或长得漂亮的人。
  二是迷信。有些下毒者他们信奉一位毒神,实际上宁玛教中根本不存在这样的神灵。可是当下毒者找到了宗教为载体后,它也就带着某些宗教色彩了。这类“教徒”有自己的经书,他们每天都要算卦,占卜吉凶。若今日来人吉,哪怕是仇人也可以幸免于难,若今天来人凶,哪怕是亲朋好友也在劫难逃。在错高乡,曾发生这样一件怪事,一位下毒者盲目听信卦书,竟把自己在外地读书刚回家休假的女儿毒死了。
  金辉老师在书中也写到:
  墨脱兵都相信这些年至少有两名军人死于下毒。当地人热情好客,客人进门,都要先敬黄酒,不喝就是对主人的不尊敬。有经验的人说,有放毒习惯的人家请吃喝时,要特别注意观察,一般双手捧上来是无毒的;若单手端来,大拇指略抠碗内,就要格外当心了。
  后来我就这种放毒问题请教有关专家,他们都说具体配方和方法简直不可思议。尤其是下毒者能够对药性发生效力致人死命的时间进行准确的长程控制,现代科学和医学还根本无法也无从解释。
  这里的下毒,不像内地或武侠片中的一喝下去就一命呜呼。完全不是那么回事。中毒者从服毒到死亡,短的十天半月或半年一年,长的三年五年直至十年八年。当然这都取决于下毒者让你还活多长时间。
  据说,这甚至还是妻子控制丈夫的一种手段。男人要出远门了,女人就根据预定的时间悄悄给丈夫服之,到期回来之后再行解毒。而逾期不归者,就只有弃尸他乡了。
  本打算第二天去阿尼桥门巴村在老乡家住上一夜,大家睡前一致决定还是免了吧。
  睡到半夜听到外面狗叫,懵懵懂懂的梦见我面前有一只孟加拉虎张牙舞爪,可胳膊、腿儿灌铅似的,一动不动,既然天意如此,干脆以身饲虎算了。醒来后我悟出这也是一种境界,即做不到淡定咱也要从容。洪水猛兽都不在乎,走几步路又算得了什么?活着真好,还不快走?我又有点跃跃欲试了。今天要穿越蚂蝗林、翻过老虎嘴沿着多雄河走到雅鲁藏布江边的背崩村,够刺激的。
  遭遇蚂蝗大军
  告别了曾眼镜和他的四海旅社,走出晨雾笼罩的山间谷地沿着一条若隐若显的小路直奔原始林而去,过了汗密就开始进入山地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和季雨林带,闷热潮湿,瘴气弥漫,蚂蟥们越发活跃起来。我们早已严阵以待,除了一张脸和两只手,全身都裹的严严实实,内有连裤丝袜,外穿加厚冲锋衣,登山鞋与裤腿再用透明胶带缠牢不留空隙,连手杖上都涂了万金油,可谓万无一失了。结果,精心的装扮在蚂蝗大军的轮番进攻下还是无济于事,成百上千条的虫子向你扑来,从头到脚形成全方位的威脅,让你防不胜防!丝袜防咬的神话当场破灭,万金油、风油精啥都不挡,鞋底的胶带早已撕脱,烟头咱没有,老李预备的杀虫盐袋到用时也找不着了,整个是一败涂地、溃不成军。细看蚂蝗多为2公分长短、火柴棍粗细,两端各有一个吸盘,以头尾折叠再展开的姿势快速爬行,大的则状如手指,令人悚然。蚂蝗叮咬人体后先分泌一种麻醉及抗凝血的物质,使人难以察觉并流血不止,很多次我都是发现衣裤上的血渍才知道又挂花了。不知蚂蝗的天敌是什么?反正被动挨咬的总是我们。蚂蝗是真正的嗜血动物,连路上的马匹都被叮死过。金辉老师也曾讲过,当年格当指导员的家属,从林芝带四只兔子进山,放在麻袋里提进去的,路过蚂蟥山后一看,每只兔子身上都有一两百条蚂蟥,四只兔子全被吸血吸死了。一路上她边走边哭,好伤心啊。
  蚂蝗太多无处不在,再累也不敢坐在石头上或依靠着树干歇息,只能拼出一条血路快速通过。走到后来恐惧早已变成了麻木,甚至有些视而不见了,我还琢磨这蚂蝗分泌的抗凝物质可能与临床应用的透明脂酸酶的成分相似,有降血脂的功效,回去后一定去验个血。
  悲剧还是发生了。下午,走在头儿里的克俭在用溪水洗脸时,眼前一黑、一条蚂蝗钻入了右眼,一直折腾到第二天的早晨,才找到部队的医务室冒着失明的危险强行把蚂蝗请了出来,他当即就蹲在地上喜极而泣抱头痛哭,大家这才松了一口气。
  老虎嘴是在悬崖半腰开凿出的一条栈道,细若游丝般挂在陡直的岩壁上。原先的栈道在下面距河床一二十米处,极窄极破,好多地方就是悬空搭上一根圆木。脚下浪拍石吼,骡马和人的尸骨历历在目。后来路被山洪泥石流彻底冲毁,1984年冬,开进来一支部队苦战半年,在岩壁上凿出了这么一道宽约一米,长约八百米的侧石槽。虽然我没有恐高症,可站在老虎嘴往下看,依然脊背发凉。老虎嘴与鬼门关是西线上必经的两处天险,墨脱离我们又近了一步。过了老虎嘴,还要路过一号桥(阿尼桥)、二号桥(阿更桥)、三号桥(月儿冬桥)和解放大桥,桥都在靠近江面的最低处,路却总往山上转,结果上上下下,没完没了,给人的感觉永远没有尽头。
  过了阿更桥,发现沿山的坡地零星地种有玉米,肯定这附近有门巴村庄,但连个人影也没见到。千百年来的刀耕火种一直延续至今,成为大峡谷地区主要的耕作方式,据专家讲:当地潮湿多雨、森林茂密、山高坡陡机械无法使用,刀耕火种成为适应热带森林环境的一种最便捷、最省力和最有效的耕作方法,它的存在是目前条件下难以取代的自然选择。但是,刀耕火种对植被的破坏,必须在生态环境能够承受的范围内。看来,落后有时是因为迫不得已,人为的超越往往会适得其反。
  在过月儿冬桥前有个叉路口,路牌提示左侧通往德兴乡右侧到背崩乡,老李人高腿长走在最前面光忙活着拍照了,结果,搞错了方向越走越远,天快黑了,再不迷途知返只能一个人在原始森林里过夜了。当老李重新找到“组织”的时候,我想他最大的感受是:欲速则不达。绝不能一条道跑到黑!其实,三天来我们都是沿着多雄河前行,湍急的河水始终在耳边鸣响,我们追随着它走过80公里后,目送清澈湍急的河水在距解放大桥不远处的开阔的峡谷间汇入沉缓涌流的雅鲁藏布江。
  解放大桥远近闻名,虽然距边界120公里,却是边防前线,到这里要查验边防证,并拍免冠照存档。天擦儿黑时我们跨上了这座水泥浇注的钢制吊桥,在桥头接受哨兵的盘查时,战士问道:你们怎么这么晚才到?大家七嘴八舌地回答:我们一路走一路拍照,所以天黑才到。小战士不禁愕然:我见过别的驴友第一天边走边拍,第二天低头走路,第三天连滚带爬,背崩就是背包客崩溃的地方啊。
  崩溃的感觉倒没有,只是有溃烂的危险。在高温潮湿的热带雨林里穿着连裤丝袜、棉袜、弹力内裤,再加上外套加厚的冲锋裤左突右奔,蚂蝗一个没挡住,汗也一滴排不出去,十几个小时下来,裆部就被淹渍的一塌糊涂了。1987年,我在云南麻栗坡老山前线见过在猫耳洞里因汗渍湿疹而赤裸的战士,今天让我赶上了。当务之急是给患部冲洗,涂药,通风,可这又谈何容易!徐老幺旅社简陋,但在灶房隔壁小木棚里我洗了一次通体舒透的热水澡,只有半桶水已经很奢侈了。丝袜、内裤全见鬼去吧,当酒精涂向湿疹的部位,连哑巴都得暴粗说脏话。
  当我焕然一新地来到饭桌前,我最想问大家的是如果我们此行不带相机,没有“发烧”的感觉,会不会真的崩溃?回答是肯定的。简直不敢想象,没有相机的旅程意味着什么?当我们在镜头里欣赏着美轮美奂的景色,大饱眼福时,全然感受不到路途的艰辛与困顿,人由爱好所产生的愉悦功能强大,足以化天堑为坦途,化腐朽为神奇。
  铁了心,徒步走
  边防部队的营部驻扎在背崩村,晚上,教导员特意赶来看望我们,他还不知道金大校的离队,教导员说背崩到墨脱有简易公路,明天我可以帮你们联系汽车去县城,我们再三感谢并婉拒了他的美意。
  背崩村的海拔不足800米,湿热多雨、植被繁茂,是墨脱主要的农耕区,连片的稻田青里透黄,一道彩虹从天而降直插田间,丰收的希望就近在眼前。从这里去县城32公里,有条被当地人称为“高速公路”的简易公路,可以勉强走车,包辆厢式货车开价1000元,若除掉少用一天背夫的费用,算下来还真不贵。但我们铁了心要徒步墨脱,不收钱也不坐,哥儿几个大步向前继续上路!
   墨脱是全世界地质构造抬升和水平位移最剧烈的地区,处于喜马拉雅断裂带和墨脱断裂带上,地质活动频繁,是地震、塌方、泥石流的多发地带。它的灾害之惨烈多次震惊中外。1950年8月15日发生的8.6级特大地震,瞬间天昏地暗、山崩河阻、人畜非命,其破坏力相当于唐山大地震的20倍。2000年6月11日,易贡湖崩塌,洪峰下泄致雅鲁藏布江江水陡涨108米,山河失色、危害尤甚!连下游印度恒河里都有数百人突遭洪水溺亡,并引发了一场外交风波。特殊的地理环境,独特的生活空间,阻隔了墨脱人与外部世界的联系,使这里变得更加闭塞和孤寂。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几番修路几番被毁。1962年,投资800万,修了8公里,死了8个人,最终没修成。1975年,投资2400万,因资金不足,自然灾害严重,修了80公里后被迫停工。1990年,投资1400多万元,历时三年,全程141公里的扎墨公路(波密县扎木镇——墨脱)建成,这条耗巨资修成的公路,只开进过一辆汽车就宣布报废,而这辆车开到墨脱后就成了永久的“文物”。
  2009年4月20日,墨脱公路新改建工程奠基仪式在嘎隆拉雪山口举行。经过武警交通部队近两年的艰苦施工,投资7个亿,长3.3公里的隧道开凿成功,但还有100多公里的烂路容貌依旧。
  现在有一些环保人士和旅游者极力反对修路,呼吁制止“建设性破坏”,为世间留一块儿“净土”。我倾向于“控制性建设”,既然“发展是硬道理”,现代化进程不可阻挡,那就希望能开通一条绿色公路。
  曲队长可能做梦都想去爬珠峰,所以从青藏线一路沿雪域高原走来,最担心的是缺氧和高原反应,没想到翻过多雄拉却被漫无边际的林海所淹没。他说:老丹,这是西藏吗?快到亚马逊了吧?我说:那你还不偷着乐!都没签证咱就出国了,这趟可是等于从北极一直走到赤道,赚大发了!我曾在中国野生植物保护协会任职,惭愧的是墨脱的生物多样性之丰富远超出了我的知识储备,一路上大家的提问让我应接不暇。真是书到用时方恨少!
  走进阿凡达的传说
  在我们这个星球上,植物经历了5亿年的演变,通过光合作用直接或间接地支撑了生命系统的存在,是“生命的能源”。植被的分布受纬度、海拔高度和气候带的影响,被湿度与温度所控制。藏南的墨脱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地区,从海拔7782米的南迦巴瓦雪峰到海拔只有115米的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江边的巴昔卡村,却将从赤道到极地的四大气候、7个自然带,垂直分布于一身。这种“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奇特体会简直不可思议。这一切都源于300多万年前地球造山运动的一次两大板块儿撞击,隆起的青藏高原形成的“热岛”使藏东南地区形成了季风带。而全长504公里,最深达6009米的世界之最的雅鲁藏布江大峡谷使印度洋的暖湿气流通过孟加拉湾长驱直入。水和热的积聚,导致热带气候向北推移了六个纬度,缩小了南北自然带之间的明显差异,造成了大峡谷地区齐全完整的垂直自然带分布。在这里植物区系成分和归属相当复杂,特有现象明显。清朝末年到这里安国定边的清兵首领刘赞廷对此深有感触,对墨脱说了这样的一段话:“森林弥漫数千里,花木遍山,藤萝为桥,诚为世外之桃源……”对此地高山峡谷的热带森林作了精要的描述。
  据资料记载:大峡谷地区密集了多种生物资源,包括青藏高原已知高等植物类的三分之二,已知哺乳动物的一半,已知昆虫的五分之四,以及中国已知大型真菌的五分之三,堪称世界之最。
  墨脱县有“植被类型天然博物馆”之称,植物种类繁多,植被结构复杂,垂直带谱明显,在40公里的水平距离内,从高山寒带植物到热带植物几乎都能生长,原始森林类型众多,有常绿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暗针叶林等。生长着樟木、楠木、乌木、铁木、红豆杉和有“天然活化石”之称的桫椤等80多种国家级重点保护珍稀植物。我国从1982年开始对多雄拉山南坡至布裙山一带的八个垂直自然带谱进行重点保护。
  墨脱县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在墨脱自然保护区内,仅高等植物就有3000多种,竹类植物约有10多种,野生兰科植物80多种。属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有42种,孟加拉虎、羚羊、長尾灰叶猴、大犀鸟等40多种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在此出没,另外还有千余种昆虫,具有典型的生物多样性,被誉为“西藏的西双版纳”。
  书本上的数据和定义不免晦涩难懂,但当你置身于大峡谷的怀抱,就会明白原来我看到的就是生物的多
  样性。
  19世纪,德国植物学家辛伯尔广泛收集和总结了热带地区的科学发现和各种资料,把潮湿热带地区常绿高大的森林植被称为热带雨林,并从当时的生态学角度对它进行了科学描述和解释。世界最大的热带雨林是亚马逊热带雨林。世界惟一的原始雨林在马来西亚,当地的雨林在130万年前就已经形成。热带雨林有很多独特现象是其它森林所没有的。
  我7月份去海南尖峰岭热带雨林参观,听当地的专家介绍热带雨林独特的生态景象,归结为"十大景观":空中花园、独木成林、绞杀、大板根、活化石、老茎生花、夫妻树、九龙攀凤、丛林叠翠、通天树。
  所谓“活化石”,指的就是各种桫椤,它是侏罗纪年代比恐龙还要早的植物。所谓“大板根”,指的是有点像飞机的螺旋桨一样的板状根,一棵大树由几块大板根支撑着,再大的风雨也能岿然不动。
  再看“绞杀”:高山榕的种子落在一棵大树上,在暖湿的气候条件下长成许多气生根。气生根拼命吮吸大树身上的养份,同时很快延伸扎进土壤变成支柱根。支柱根一边继续吸取大树身上的养份,一边吸收土壤里的养份,很快壮大起来,把大树紧紧围抱住,最终取而代之。这种现象,植物学家形象地称之为“绞杀”。
  “独木成林”则是另一种现象:一根斜卧着的高山榕长出许多气生根,这些气生根扎进土里越长越粗大,结果就形成热带雨林中“独木成林”的景象。
  “老茎生花”指的是,在热带雨林中,许多种类的花果奇特地生长在树干上而不是在枝叶间,甚至是生长在露出地面的树根上。菠萝蜜就是在树干上开花结果的。
  “九龙攀凤”指的是热带雨林中的许多藤类植物,为了争夺阳光,紧紧缠住它们得以靠近的大树,上下盘绕,左靠右挂,拼命攀住林冠顶部。
  至于“空中花园”,指的是寄生或附生在树权结合部的兰花和蕨类植物,它们往往鲜艳美观,被称之为空中花篮。
  我感觉墨脱的气候比尖峰岭更加湿热,进入到森林之中,你仿佛来到阿凡达的神话世界。在这里抬头不见蓝天,低头满眼苔藓,密不透风的林中潮湿闷热,脚下到处湿滑。这里光线暗淡,虫蛇出没,人们在其间行走,不仅困难重重,而且也很危险,让你零距离地体会到大自然的慷慨与诡异。热带雨林虽然只占地表的百分之三,却是半数生物的家园。它不仅是祖先留下来的,更是我们从子孙那里借来的财富,谁都没有权利去破坏。
  最后一日在路上的感受是:雨热两重天。上午酷暑难耐,下午豪雨洗尘,墨脱的气候雨热同期,变化无常,飘过来一片云彩,雨就下来了,再走上不几步,阳光又明媚异常。虽说万物生长靠太阳,但在墨脱走路的人宁肯浇雨也不愿意晒太阳。背夫已脱的只剩下一条短裤,仍汗流浃背,只好走走停停来保存体力。我下身只穿了一条速干裤遮羞,小腿被蚂蝗叮的伤痕累累,大腿上又满是汗疹淤瘢。曲队长旧伤复发,每走一步都疼的呲牙裂嘴,老李一双新登山鞋走的鞋底与鞋帮分家,两脚打满血泡,不得不减速慢行。最后的考验“崩溃坡”如期而至,来前就听说到县城前4公里要开始爬坡,从海拔800米步步上坡一直爬到海拔1100米的县城。当我们走到坡底的时候,一辆三菱越野车开过来,招呼我们上车,原来,是海波在派镇通过察雅县政府联系的车,专门从县城来接我们。旺杰师傅打开车门,海波请我上车,谢谢!我背着背包头也不回的走了过去,我的口气不容质疑。4天都走了,还差这几步吗?最后,背夫们欢呼着爬上车,在细雨中扬长而去。在藏区经常能看到磕长头的信徒,在经过沟豁、河流后,要将少磕的头再补磕到位,虔诚是不能打折扣的。既然我们是来徒步走墨脱的,就要一步一个脚印货真价实地走到头。“最后的胜利往往产生于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什么也阻挡不了我们前行的脚步。墨脱,我们来了!
  (责编:耿国彪)
其他文献
2011年11月5日,中国城市商业网点建设管理联合会五届二次理事会暨五届三次常务理事会会议在上海召开。大会由中国城市商业网点建设管理联合会主办,江苏五星电器有限公司CEO、美国尤安集团总裁、深圳市新辉大实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俏江南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等众知名企业管理者应邀出席。中国城市商业网点建设管理联合会会长梁任堪做2011年度总结性工作报告,副会长兼秘书长宣春雷做2012年度计划工作重点报告。
期刊
地球环境边界条件的概念正在为人们所普遍接受。科学家声称,超过这个边界,人类将面临生存危机。在人们大刀阔斧地按照预期目标减少碳排放、延缓温室效应的时候,一股质疑的思潮逆流而上,或许那些预期目标值计算有误。  地球环境边界条件  当拉开一根弹簧,然后松开,弹簧就会啪地一声复归原来的形状。下一次将弹簧拉得更长一些,它会照样弹回。依此而行,每次都拉得更长一点,弹簧每次也都依然弹回……直到拉伸到某一次时,弹
期刊
“老蒋,敬你一杯,感谢你们老两口对6000亩梭梭林的保护,一有时间我就再来看你们,一起喝两杯。”吉木萨尔县政协副主席马学智对负责沙漠深处梭梭林看护的护林员蒋根成说。  蒋根成和老伴成存兰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腹地里看守梭梭已经有20多年的时间了。老两口住在三岔口林业管护站里,周围是茫茫荒漠和一片片的梭梭。  “沙漠里有狼,也有狐狸等,我们太阳落山就把门关紧,不再出去,否则碰上狼群就麻烦了。在白天老蒋出
期刊
4月26日~27日,国家林业局森防总站在北京召开全国森防宣传工作会议。国家林业局党组成员、中央纪委驻局纪检组组长陈述贤出席会议并讲话。各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和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管理机构主要负责人和宣传通讯员参加了会议。会议印发了《关于加强森防文化建设的意见》,总结了两年来森防宣传工作,表彰了森防宣传工作的先进集体、先进个人,交流了典型工作经验,部署了新时期森防宣传工作任务。国家林业局森防总站总站长
期刊
4月22日,由全国绿化委员会、国家林业局、中国绿化基金会、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主办,人民网、国家林业局宣传办、国家林业局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和绿色中国杂志社联合承办的大型公益活动“绿色中国行——走进北京暨2011绿色中国年度焦点人物颁奖盛典”在北京隆重举行,2011绿色中国年度焦点人物各奖项获得者揭晓。第九、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中共海南省委书记罗保铭获年度大奖;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务院
期刊
4月21日上午,来自全市各大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高等院校、外资机构、青年社团、国际友人等社会各界人士及长走爱好者共5000余人相聚北京国际鲜花港,共同在花海间徒步。为期25天的2012春季北京顺义国际长走大会暨北京市第三届郁金香文化节由此拉开序幕。  本届长走活动以“顺义国家生态示范区,魅力北京国际鲜花港”为主题,契合顺义经济发展定位,推介顺义旅游资源,推进顺义生态建设。活动吸引了众多长走爱好者
期刊
2011年11月28日至12月9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7次缔约方会议(COP17)将在南非东部海滨城市德班举行,与会各国将讨论全球气候变化及应对措施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此次大会将决定《京都协议书》第二承诺期是否延续,这将决定COP存亡及全球减排规则和新经济制度的建立。  即将过去的一年,国际政治的重心始终在战争、灾难和经济方面。北非、中东一些国家局势动荡,日本地震、美国飓风、泰国水灾以及
期刊
6月29日上午,“2012年中国林纸制品采购与森林认证座谈会”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广东省深圳市华侨城洲际酒店召开。近些年,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世界第一纸品生产国。但在包括家具业和造纸业等林纸相关产业里,却缺乏自己的森林认证体系与标准,并因此在海内外采购市场上屡受质疑。现在,这一状况有望改观!在“2012年中国林纸制品采购与森林认证座谈会”上,国家林业局相关官员表示,中国已经建立起
期刊
在北京中关村有这样一家公司,它们以沙为原料,通过技术创新,加工成各种各样对人类有益的砂产品,系统集成 “以砂精铸、以砂增油、以砂兴水、以砂治沙、以砂建筑、以砂兴农”为代表的解决方案,在精密铸造、石油开采、生态建筑、现代农业等领域在同行业中具有独一无二的地位,已形成一个具有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砂产业。  它就是北京仁创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著名科学家
期刊
2013年2月27日28日两天,我国南疆盆地、甘肃西部、内蒙古中西部、宁夏北部、陕西北部、华北北部发生沙尘天气,甘肃西部、河北北部多地发生沙尘暴,这是北方地区今年春天遭受的第一次沙尘天气过程。  本次沙尘天气过程主要影响了新疆、甘肃、内蒙古、宁夏、陕西、山西、河北、北京8省(区、市)126个县市,受较大影响土地面积约52万平方公里,人口约2600万,耕地面积约423万公顷,经济林地面积约24万公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