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导学生在“分类与整理”活动中提取数据信息

来源 :教学月刊·小学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jie3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现实情境中提取信息是十分重要的能力。通过“分类与整理”经历提取信息的过程,能加深学生对事物不同属性的感知,更好地服务于数据分析。引导学生在“分类与整理”活动中提取数据信息、建构统计表,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呈现。
  一、结合实物,体验分类
  教师为每个学生准备了一袋立体图形学具(如图1),并提出要求:“分一分,比一比,先把这些积木分分类,再比较每一类的数量。”

  请学生独立操作后说一说是根据什么来分的,每一类分别有多少;引导学生在表达的时候说清楚三点:①分類标准;②类别;③每类数量。
  交流先在小组内进行,再全班进行。小结时引导学生体会,可以根据不同的功能、用途、颜色、形状等将事物进行分类。
  二、问题驱动,呈现分类结果
  以形状为例,教师请学生从分类结果中比较数量的多少,并在纸上表示出来。
  首先引导学生用“一一对应”的方法在纸上画图比较,得到“画图式”象形统计图(如图2)。通过交流与评价,体会这种呈现方式不够方便。然后引导学生从图中提取出各类图形的名称和数量(如图3)。得到每类数量后,去除多余信息呈现统计表(如图4),让学生感受统计表简单明了的特点。

  此时再请学生比较统计表中的数据,学生会较快地说出“正方体和长方体数量相等”“圆柱数量最多”等关键信息,从而体会到统计表能帮助我们方便地分析数据。
  三、联系生活,举例体会
  教师出示以下情境,请学生讨论“分类与整理”能解决哪些问题,加深学生的体会。
  小六在“白云”超市门口调查人们购买的物品,得到统计表,你能从这张统计表中发现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对比,提取关键的数据进行猜测和分析;鼓励学生利用数据表达自己的想法,比如:买果蔬的人这么多,可能附近没有菜场或者这家超市的菜非常便宜,等等。
  最后教师点明,“分类与整理”能方便我们提取数据得到统计表,统计表中呈现的数据往往蕴含着有用的信息。
  (浙江省杭州天地实验小学
其他文献
摘 要:高中英语文本解读须关注“内容、思维、语言”的三位一体,教师应“综合而有侧重”地设计并实施学习活动。如何在整合内容、关注思维的基础上聚焦文本语言?教师可通过主题辐射、细节聚焦和群文比较等三种语言处理策略,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  关键词: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语言处理策略  一、引言  阅读是语言学习的重要载体,阅读教学设计的合理性和实施的有效性直接影响学生的语言学习。高中英语阅读课堂具有多维
摘 要:在初中英语听说教学中,情境的创设尤为重要。教师应根据学生认知的发展规律,在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三个教学环节创设相应的情境,并以此组成情境链,使学生在情境性学习活动中发展英语学科能力。   关键词:初中英语;听说教学;情境创设  在英语教学中,情境的创设非常重要。把教学置于一个个生动形象的情境中,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在初中英语听说教学中,教师该如
摘 要:思维可视化图形,作为有效培养和发展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工具之一,在教学中日益得到广泛使用。然而,在英语教学实践中,思维可视化图形的使用存在以单一的图形替代丰富的种类、以空洞的指令替代启思的问题、以教师的建构充当学生的建构、以教师的逻辑替代学生的逻辑、以图形的初稿替代探究的结果等问题。因此,为了改进和提升思维可视化图形使用的实效性,建议关注和落实:选择恰当的图形种类,凸显信息的逻辑关联;遵
摘 要:英语阅读包括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教师要依托教材并利用开放的课外学习资源进行深化拓展,确立基于素养的阅读教学观,避免单一的、碎片化的课外延伸阅读,让学生在课外延伸阅读中经历理解、探究、领悟、阐释、鉴赏和评价的思维过程,帮助学生从课外延伸阅读中吸取更多的营养,从而提升阅读能力和阅读品格,使课外延伸阅读成为提升学生阅读素养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阅读素养;课外延伸;阅读策略  随着课程改革
摘 要: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整本书时,可以先根据《如何阅读一本书》提出的阅读的四个层次——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主题阅读,确定学生的阅读层次,并采取相应的阅读指导和多样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提升阅读能力,实现阅读能力进阶。由于多数高中学生已经具备基础阅读的阅读能力,而主题阅读通常是大学生需要达到的阅读层次,所以高中教学需要采用一定的策略树立学生对整本书阅读的信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
【摘 要】“乘法分配律”这一知识点,除了新课教学之外,在教材中的具体呈现方式,可以分成“渗透”与“应用”两种情况。在乘法分配律没有正式学习以前,教材中已经有多处应用,这种“未学先用”的情况非常特殊,教师需要理清整套教材中乘法分配律的知识线,寻找合适的语言表达乘法分配律,重视理解乘法对减法的分配律和除法的分配律。  【关键词】乘法分配律;教材梳理  “乘法分配律”是非常重要的规律,2013年教育部审
学习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学生很容易根据“先通分再加减”的规定进行程序性计算。但如何让学生理解为什么需要先通分,体会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与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甚至与整数加减法的一致性,教师常常感到困难。以下教学过程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一、利用线段图,理解异分母分数减法的算理  (一)结合情境,掌握算法  教师出示情境:陈老师每天上班大约需要[56]小时,李老师每天上班大约需要[34]小时,陈老师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