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现实情境中提取信息是十分重要的能力。通过“分类与整理”经历提取信息的过程,能加深学生对事物不同属性的感知,更好地服务于数据分析。引导学生在“分类与整理”活动中提取数据信息、建构统计表,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呈现。
一、结合实物,体验分类
教师为每个学生准备了一袋立体图形学具(如图1),并提出要求:“分一分,比一比,先把这些积木分分类,再比较每一类的数量。”
请学生独立操作后说一说是根据什么来分的,每一类分别有多少;引导学生在表达的时候说清楚三点:①分類标准;②类别;③每类数量。
交流先在小组内进行,再全班进行。小结时引导学生体会,可以根据不同的功能、用途、颜色、形状等将事物进行分类。
二、问题驱动,呈现分类结果
以形状为例,教师请学生从分类结果中比较数量的多少,并在纸上表示出来。
首先引导学生用“一一对应”的方法在纸上画图比较,得到“画图式”象形统计图(如图2)。通过交流与评价,体会这种呈现方式不够方便。然后引导学生从图中提取出各类图形的名称和数量(如图3)。得到每类数量后,去除多余信息呈现统计表(如图4),让学生感受统计表简单明了的特点。
此时再请学生比较统计表中的数据,学生会较快地说出“正方体和长方体数量相等”“圆柱数量最多”等关键信息,从而体会到统计表能帮助我们方便地分析数据。
三、联系生活,举例体会
教师出示以下情境,请学生讨论“分类与整理”能解决哪些问题,加深学生的体会。
小六在“白云”超市门口调查人们购买的物品,得到统计表,你能从这张统计表中发现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对比,提取关键的数据进行猜测和分析;鼓励学生利用数据表达自己的想法,比如:买果蔬的人这么多,可能附近没有菜场或者这家超市的菜非常便宜,等等。
最后教师点明,“分类与整理”能方便我们提取数据得到统计表,统计表中呈现的数据往往蕴含着有用的信息。
(浙江省杭州天地实验小学
一、结合实物,体验分类
教师为每个学生准备了一袋立体图形学具(如图1),并提出要求:“分一分,比一比,先把这些积木分分类,再比较每一类的数量。”
请学生独立操作后说一说是根据什么来分的,每一类分别有多少;引导学生在表达的时候说清楚三点:①分類标准;②类别;③每类数量。
交流先在小组内进行,再全班进行。小结时引导学生体会,可以根据不同的功能、用途、颜色、形状等将事物进行分类。
二、问题驱动,呈现分类结果
以形状为例,教师请学生从分类结果中比较数量的多少,并在纸上表示出来。
首先引导学生用“一一对应”的方法在纸上画图比较,得到“画图式”象形统计图(如图2)。通过交流与评价,体会这种呈现方式不够方便。然后引导学生从图中提取出各类图形的名称和数量(如图3)。得到每类数量后,去除多余信息呈现统计表(如图4),让学生感受统计表简单明了的特点。
此时再请学生比较统计表中的数据,学生会较快地说出“正方体和长方体数量相等”“圆柱数量最多”等关键信息,从而体会到统计表能帮助我们方便地分析数据。
三、联系生活,举例体会
教师出示以下情境,请学生讨论“分类与整理”能解决哪些问题,加深学生的体会。
小六在“白云”超市门口调查人们购买的物品,得到统计表,你能从这张统计表中发现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对比,提取关键的数据进行猜测和分析;鼓励学生利用数据表达自己的想法,比如:买果蔬的人这么多,可能附近没有菜场或者这家超市的菜非常便宜,等等。
最后教师点明,“分类与整理”能方便我们提取数据得到统计表,统计表中呈现的数据往往蕴含着有用的信息。
(浙江省杭州天地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