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陈继军,高级教师,苏州市教科研先进个人,区学科带头人,高新区作协会员。多次获得国家级、市级、区级优质课一等奖。另获江苏省微课比赛一等奖,“我最喜爱的微课”奖。在专业教学期刊杂志上发表教育论文100多篇,另有散文、小说诗歌创作四十余万字发于报刊。
冯骥才老师一直致力于中国民间文化的抢救,对于《俗世奇人>这本书,他个人认为是忙里偷闲写的,其实我觉得这本书本身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抢救,具体是什么文化呢?那就是市井文化,这其中包括市井文化的精髓一一市井之徒的风度。“市井之徒”在今天似乎已然成了一个贬义词,然而翻阅典籍,可以看到市井之徒在历史的舞台上也是精彩纷呈。从孟尝君所依仗脱险的鸡鸣狗盗之徒到陪荆轲击筑高歌、以身赴死的狗屠、高渐离,这些都是市井之徒中的精英之辈。所以说市井文化也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环,读《俗世奇人》这本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市井文化。
怎一个“能”字了得
市井文化中绕不开一个“能”字。能人奇士是《俗世奇人》中占主体部分的一个内容。“刷子李”身穿一身黑衣,干完活,浑身没有一点白,可谓能也。业务奇迹在市井之徒数十年如一日的劳作中,常会呈现。好嘴杨巴,一张嘴加上機敏过人的练达,连李鸿章都赞美有加。杨巴的嘴胜过了杨七的手艺,这该是最早的广告效应吧,还是名人广告,也算是一件异事了。败家的蔡二少,败成了精,竟然从卖家当中卖出了生路。泥人张自是津门头一号人物,脚底的泥巴折了海张五的锐气,“贱卖海张五”批量生产更是让趾高气扬的海张五彻底低头,谁说手艺人低人一等,只因手艺没有高到一定级别。救人因地制宜取器材,还不忘押上自己出诊的绿绸包的王十二,是最让我敬佩及感动的神一样的存在。让人匪夷所思的治疗方法,疾风一般的手术反应,让多少后人羞得无地自容。“变”是技艺不断得以进步的重要手段。《四十八样》中刘二爷的几次指导让俞六的药糖化腐朽为神奇。《狗不理>的狗子能够把他爹老高做的不死不活的包子做成今天享誉天津卫的“狗不理”靠的也正是“变”。《鼓一张》中的白小宝失手毁了年画的底版,本以为是祸事,结果却卖得异常火爆。他不明就里,其实根源还是一个“变”字。“变”消除了消费者的审美疲劳,抓住了消费者的心。读这些能人的故事,也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市井行业成败的一些规律,善莫大焉。
古风天地可寻觅
从《苏七块》开始,<俗世奇人》开启了为这些市井之徒作传的路程。这第一个人确实是奇人,医术高明自不待说,这七块大洋的规矩,确实有点让人咂舌,我们理想中的神医当是那种医术如华佗再世,医道如神农再生的人,而苏七块却是个另类,但最后他往华大夫手里放了七块银元的瞬间,我们仿佛懂得这个规矩中包含的市井哲理。是啊!市井是人间,不是圣殿,人间有人间生存的道,俗世有俗世存活的理儿。和《苏七块》的“怪”相似,《俗世奇人》中的《黑头》,也是一只怪犬。当然这是一只忠心主人的狗,但更令人敬佩的这是一条好面子甚于生命的狗。只为一次无心之过,它义无反顾地舍弃自己的生命,这让那些遮颜苟活于人间的人啊,情何以堪。人之立志,固不如犬乎?
忠义存人间,《小杨月楼义结李金鏊》是读来最让人荡气回肠的一篇。李金鳌是天津卫有名大混混,草莽英雄。小杨月楼是“江南四大名旦”之一,舞台表演,以真刀真枪开打。这样两个男人在困难时结识,在困难时互助。然而他们都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自己的兄弟,为自己的伙计。这样的交往注定是传奇,一如当年,易水河畔荆轲和高渐离的情分,荆轲前赴死,渐离筑击秦王后就难。市井之中从不缺少这样的热血男儿,因为这里本就是孕育真诚、善良、正义、勇敢的土壤。
真实的市井
市井也不单纯孕育真善美,假恶丑也是常态,文中有一些文章揭露的正是这样的一些现象。《黄金指》中那位有才但是心术不正的岭南画家,最终在天津卫的高手面前狼狈遁走,才与德一定得相配,否则害人害己,自古皆然。这一点还是<一阵风》中的那个船夫聪明,毕竟‘‘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是至理名言。《酒婆》中酒婆死了,死在奸商的发善心上,发善心也会害死人,这并不稀奇,人生中坏事做了是回不了头的,所以还是不做坏事为好。冯五爷不办酒楼了,读书人没有搞懂不读书人的心思,他的心冷了。其实这很正常,市井之中的水是深深的江海,哪是那些圣人书本的一汪浅浅的水潭所能比的。书本是理想,市井是现实,理想从来都是现实的手下败将。刘道元又活了,“明白死的是怎么回事”当然更要活了。死了,一切假的都会揭开面目:自己帮助的,不思回报,反而来偷鸡摸狗;自己不认识的这个时候都上门来讹钱;自己信任的兄弟更是趁机发难、落井下石。市井之徒不乏这些宵小之辈。所以活在市井,需要修炼的很多。死并不难,糊涂而死更简单,难的是活得明白,活得清白。
掩卷长叹,市井深处充满了人生哲学,今朝击筑纵歌学古人,小文一篇以飨吾心。
★学生部分:
手艺人的不平凡
二(6)班@肖璐
《俗世奇人》为乏味的生活添上绚丽的色彩。故事中的人各个身怀绝技,越是“俗”的世道,就越是“奇人’’百出。我厌倦了华贵的字词和干篇一律的剧情。很久没触碰简单、明了的文字了。或许是一股浓浓的天津味引起我注意吧!或许是从故事写出的人性而引起我注意吧!
在“弱肉强食”的社会,一代一代的手艺人被淘汰了,可是阻止不了,只能顺应自然。必须要懂“手艺人靠的是手,手上必须有绝活”这个简单易懂的道理。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越来越多人成为“低头族”,手艺也渐渐淡忘了吧!浑浑噩噩地过着,不如精通一门手艺,比游戏“五连杀”强多了。《俗世奇人》虽然都是普通人,但却做着不平凡的事情。作者将每个人写得栩栩如生,淋漓尽致,好似他们就出现在我眼前,表演着他们的绝活。在这时代,有才华的不缺伯乐,就怕被比下去。随着社会的进步,强者生存,弱者淘汰,这不算残酷,仅仅只是一个事实而已。
奇人奇文 二(6)班@谷蕊蕊
俗世奇人,俗世里显出不平凡的人。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在作者笔下,一个个跃然纸上。这36个人物,人人有特色,这性格是各式各样的,有辣有甜有苦有咸,正如人生百昧。读了开头你就爱不释手了。
这天津码头的人多,奇人也多,只有你想不到的绝活。你说说,有只靠凡物就能治好人的吗?有小偷偷东西不仅不露马脚,还劫富济贫吗?有能送东西送得神不知鬼不觉的吗?也许你要说没有,但是书中的神医王十二可以,神偷李三可以,好送礼的陈四也可以。你说神不神?个个身怀绝技,一本书读下来既有趣又能懂得很多道理!
开篇的苏七块医术了得,但是他看病必须要给七块大洋,这是规矩,但为什么苏七块看完病,又把那大洋还给了华大夫?仔细一想,苏大夫并不是见财眼开的贪财鬼,他只是守了规矩,这规矩规矩,怎么能轻易改变?江湖上的人不都是要按规矩做事吗?在那个混乱的时代,如果没有了规矩,如何在那立足呢?这也说明了苏大夫的善心。
李三的故事也使我很难忘。刚看的时候觉得这人怎么可以这样胡作非为地偷东西呢?作者为何要写一个这样子的人?但越看越精彩!李三原来是劫富济贫!自作聪明的總督大人以为李三只是浪得虚名,却不知李三的神偷方法是何等神奇!他自以为他那个官印很值钱,但是李三却不稀罕!还在旁边画了只小燕子,就是告诉他:我能拿不拿,我不稀罕你这个东西!
看似平凡的人,却身怀绝技,他们都有着不一样的心。两本书,有绝活,没绝活的,人心明亮,人心险恶的,一目了然。书中赞美了劳动人民,也批评了社会上的险恶。
交往利器——口才
二(6)班@康育珍
《俗世奇人》里面有好多故事。比如苏七块、好嘴杨巴、神医王十二……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好嘴杨巴这个故事:杨巴和杨七一起开了家茶汤店,杨七将茶汤做得很好喝,客人都赞不绝口,再加上杨巴的口才好,使得生意兴隆,财源滚滚。有一天,李鸿章来天津,官府们都在寻思给中堂大人吃什么好,就想到了茶汤,便叫杨巴和杨七送茶汤来,李中堂接过来,误把芝麻看成了脏土,将碗摔在地上,在场的人都吓坏了,杨巴立马知道了为什么,向其绕着弯来解释,不但没杀头,反而还被赏银一百两。
我们班以前有一个口才特好的人。记得有一次,老师给我们几分钟的时间,让我们表演一些节目,许多人都纷纷举起了手,只有他正在低头看书,结果被老师给抽中了。谁知他不仅没有紧张。而是立马抬起头,走了上去,开始了他的即兴表演。又请来了另一个同学,表演了二人转,将大伙逗翻了天。教室里回荡着那此起彼伏的欢笑声。所以好的口才绝对是交往的利器。
我悟的道
二(6)班@吴菲玥 朱韩晨
看了这本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刷子李,文章中的刷子李的本领令我十分敬佩。他一身绝活并非一两日就能练成的,这绝活绝对是真功夫,没有毅力和耐心是练不成的。我看见过自己家里装修的情形。油漆工在刷墙时,有时吹着口哨,有的还看看手机,刷墙时一个个都心不在焉,满地都是掉下来的油漆,地面白花花的一片,非常多的装修问题差不多都是因为这些装修工人不认真所造成的。现在社会有很多装修矛盾,在电视上也经常看到,究其原因就是因为现在的一些装修工人缺少刷子李那样的敬业精神和娴熟技术,才导致他们和客户之间的矛盾。
这也让我想到了自己以前学跳舞的时候,没有坚持每天练习,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技艺没有练精,最终没有成功,就是缺少刷子李这样的毅力和耐心。刷子李也让我明白了做事不能三心二意,不然什么也做不成,要天天练习。学习他那种用本事说话的精神,做行动上的巨人而不是矮子。我们在学习中也是一样的,把不会的弄懂,把弄懂的举一反三,才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变的魔力
二(8)班@卢佳
《俗世奇人》中的许多故事都告诉我们不一样的道理,我们用心去看一定能感悟出来。
《狗不理》写了狗子卖包子的事。他父亲也卖包子,可是没多少人买,都是那些搬运工偶尔买几个。父亲死后,包子店铺就传给狗子打理,狗子想:这包子自己都不吃,客人肯定也不吃。如果我在包子里减皮加陷,做出多种多样鲜味的包子.一定有很多人买。他说做就做,开始忙碌起来,他忙到别人叫他或和他讲话都听不见,别人就说狗子不理人了,话说着就变成“狗不理”,因此原本没有店名的店铺有了店名——狗不理。而且狗子的想法是正确的,确实有更多的人来买他的包子了,后来连袁世凯和慈禧也说好吃,狗不理的包子就名扬四海了。这篇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人要开阔自己的思维,像狗子一样有与父亲不同的想法。只有思想独特,才能创造出奇迹,才能改变一些原本不能变的东西,才能让生命更加富有色彩。如果思想独特了,才有创造奇迹的基础,你才有更多的机会改变自己,让自己的周边改变,才能让生命开出美丽花朵来。这些都要归功于“变”。
我们都是“俗世奇人”
二(8)班@胡可
生活是平凡的,但不是平淡的。平凡的生活中同样也是波澜起伏,妙趣横生。冯骥才老师笔下的《俗世奇人》就是这样一群人,把平凡的生活过得不平凡。这也是码头上地地道道的一种活法。
得有真本事,才不会平淡!我们要把平凡生活过得不平淡。就得靠那些才艺,不只是种活法,就今时今日才华也是人不可缺少的。在这个时代有才华的人不怕遇不上伯乐,只有才华比不上别人。随着社会的进步,物竟天择,强者生存,弱者淘汰,这不算残酷,这只是个事实而已。
《俗世奇人》中的奇人不是样样精通的,但他们却把生活过得有滋有昧,受人尊敬。当今社会也是不一样的,我们不可能成为面面俱到的人才,但必须有一门精通!只要有一技之长,我们就是那俗世奇人。
冯骥才老师一直致力于中国民间文化的抢救,对于《俗世奇人>这本书,他个人认为是忙里偷闲写的,其实我觉得这本书本身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抢救,具体是什么文化呢?那就是市井文化,这其中包括市井文化的精髓一一市井之徒的风度。“市井之徒”在今天似乎已然成了一个贬义词,然而翻阅典籍,可以看到市井之徒在历史的舞台上也是精彩纷呈。从孟尝君所依仗脱险的鸡鸣狗盗之徒到陪荆轲击筑高歌、以身赴死的狗屠、高渐离,这些都是市井之徒中的精英之辈。所以说市井文化也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环,读《俗世奇人》这本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市井文化。
怎一个“能”字了得
市井文化中绕不开一个“能”字。能人奇士是《俗世奇人》中占主体部分的一个内容。“刷子李”身穿一身黑衣,干完活,浑身没有一点白,可谓能也。业务奇迹在市井之徒数十年如一日的劳作中,常会呈现。好嘴杨巴,一张嘴加上機敏过人的练达,连李鸿章都赞美有加。杨巴的嘴胜过了杨七的手艺,这该是最早的广告效应吧,还是名人广告,也算是一件异事了。败家的蔡二少,败成了精,竟然从卖家当中卖出了生路。泥人张自是津门头一号人物,脚底的泥巴折了海张五的锐气,“贱卖海张五”批量生产更是让趾高气扬的海张五彻底低头,谁说手艺人低人一等,只因手艺没有高到一定级别。救人因地制宜取器材,还不忘押上自己出诊的绿绸包的王十二,是最让我敬佩及感动的神一样的存在。让人匪夷所思的治疗方法,疾风一般的手术反应,让多少后人羞得无地自容。“变”是技艺不断得以进步的重要手段。《四十八样》中刘二爷的几次指导让俞六的药糖化腐朽为神奇。《狗不理>的狗子能够把他爹老高做的不死不活的包子做成今天享誉天津卫的“狗不理”靠的也正是“变”。《鼓一张》中的白小宝失手毁了年画的底版,本以为是祸事,结果却卖得异常火爆。他不明就里,其实根源还是一个“变”字。“变”消除了消费者的审美疲劳,抓住了消费者的心。读这些能人的故事,也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市井行业成败的一些规律,善莫大焉。
古风天地可寻觅
从《苏七块》开始,<俗世奇人》开启了为这些市井之徒作传的路程。这第一个人确实是奇人,医术高明自不待说,这七块大洋的规矩,确实有点让人咂舌,我们理想中的神医当是那种医术如华佗再世,医道如神农再生的人,而苏七块却是个另类,但最后他往华大夫手里放了七块银元的瞬间,我们仿佛懂得这个规矩中包含的市井哲理。是啊!市井是人间,不是圣殿,人间有人间生存的道,俗世有俗世存活的理儿。和《苏七块》的“怪”相似,《俗世奇人》中的《黑头》,也是一只怪犬。当然这是一只忠心主人的狗,但更令人敬佩的这是一条好面子甚于生命的狗。只为一次无心之过,它义无反顾地舍弃自己的生命,这让那些遮颜苟活于人间的人啊,情何以堪。人之立志,固不如犬乎?
忠义存人间,《小杨月楼义结李金鏊》是读来最让人荡气回肠的一篇。李金鳌是天津卫有名大混混,草莽英雄。小杨月楼是“江南四大名旦”之一,舞台表演,以真刀真枪开打。这样两个男人在困难时结识,在困难时互助。然而他们都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自己的兄弟,为自己的伙计。这样的交往注定是传奇,一如当年,易水河畔荆轲和高渐离的情分,荆轲前赴死,渐离筑击秦王后就难。市井之中从不缺少这样的热血男儿,因为这里本就是孕育真诚、善良、正义、勇敢的土壤。
真实的市井
市井也不单纯孕育真善美,假恶丑也是常态,文中有一些文章揭露的正是这样的一些现象。《黄金指》中那位有才但是心术不正的岭南画家,最终在天津卫的高手面前狼狈遁走,才与德一定得相配,否则害人害己,自古皆然。这一点还是<一阵风》中的那个船夫聪明,毕竟‘‘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是至理名言。《酒婆》中酒婆死了,死在奸商的发善心上,发善心也会害死人,这并不稀奇,人生中坏事做了是回不了头的,所以还是不做坏事为好。冯五爷不办酒楼了,读书人没有搞懂不读书人的心思,他的心冷了。其实这很正常,市井之中的水是深深的江海,哪是那些圣人书本的一汪浅浅的水潭所能比的。书本是理想,市井是现实,理想从来都是现实的手下败将。刘道元又活了,“明白死的是怎么回事”当然更要活了。死了,一切假的都会揭开面目:自己帮助的,不思回报,反而来偷鸡摸狗;自己不认识的这个时候都上门来讹钱;自己信任的兄弟更是趁机发难、落井下石。市井之徒不乏这些宵小之辈。所以活在市井,需要修炼的很多。死并不难,糊涂而死更简单,难的是活得明白,活得清白。
掩卷长叹,市井深处充满了人生哲学,今朝击筑纵歌学古人,小文一篇以飨吾心。
★学生部分:
手艺人的不平凡
二(6)班@肖璐
《俗世奇人》为乏味的生活添上绚丽的色彩。故事中的人各个身怀绝技,越是“俗”的世道,就越是“奇人’’百出。我厌倦了华贵的字词和干篇一律的剧情。很久没触碰简单、明了的文字了。或许是一股浓浓的天津味引起我注意吧!或许是从故事写出的人性而引起我注意吧!
在“弱肉强食”的社会,一代一代的手艺人被淘汰了,可是阻止不了,只能顺应自然。必须要懂“手艺人靠的是手,手上必须有绝活”这个简单易懂的道理。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越来越多人成为“低头族”,手艺也渐渐淡忘了吧!浑浑噩噩地过着,不如精通一门手艺,比游戏“五连杀”强多了。《俗世奇人》虽然都是普通人,但却做着不平凡的事情。作者将每个人写得栩栩如生,淋漓尽致,好似他们就出现在我眼前,表演着他们的绝活。在这时代,有才华的不缺伯乐,就怕被比下去。随着社会的进步,强者生存,弱者淘汰,这不算残酷,仅仅只是一个事实而已。
奇人奇文 二(6)班@谷蕊蕊
俗世奇人,俗世里显出不平凡的人。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在作者笔下,一个个跃然纸上。这36个人物,人人有特色,这性格是各式各样的,有辣有甜有苦有咸,正如人生百昧。读了开头你就爱不释手了。
这天津码头的人多,奇人也多,只有你想不到的绝活。你说说,有只靠凡物就能治好人的吗?有小偷偷东西不仅不露马脚,还劫富济贫吗?有能送东西送得神不知鬼不觉的吗?也许你要说没有,但是书中的神医王十二可以,神偷李三可以,好送礼的陈四也可以。你说神不神?个个身怀绝技,一本书读下来既有趣又能懂得很多道理!
开篇的苏七块医术了得,但是他看病必须要给七块大洋,这是规矩,但为什么苏七块看完病,又把那大洋还给了华大夫?仔细一想,苏大夫并不是见财眼开的贪财鬼,他只是守了规矩,这规矩规矩,怎么能轻易改变?江湖上的人不都是要按规矩做事吗?在那个混乱的时代,如果没有了规矩,如何在那立足呢?这也说明了苏大夫的善心。
李三的故事也使我很难忘。刚看的时候觉得这人怎么可以这样胡作非为地偷东西呢?作者为何要写一个这样子的人?但越看越精彩!李三原来是劫富济贫!自作聪明的總督大人以为李三只是浪得虚名,却不知李三的神偷方法是何等神奇!他自以为他那个官印很值钱,但是李三却不稀罕!还在旁边画了只小燕子,就是告诉他:我能拿不拿,我不稀罕你这个东西!
看似平凡的人,却身怀绝技,他们都有着不一样的心。两本书,有绝活,没绝活的,人心明亮,人心险恶的,一目了然。书中赞美了劳动人民,也批评了社会上的险恶。
交往利器——口才
二(6)班@康育珍
《俗世奇人》里面有好多故事。比如苏七块、好嘴杨巴、神医王十二……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好嘴杨巴这个故事:杨巴和杨七一起开了家茶汤店,杨七将茶汤做得很好喝,客人都赞不绝口,再加上杨巴的口才好,使得生意兴隆,财源滚滚。有一天,李鸿章来天津,官府们都在寻思给中堂大人吃什么好,就想到了茶汤,便叫杨巴和杨七送茶汤来,李中堂接过来,误把芝麻看成了脏土,将碗摔在地上,在场的人都吓坏了,杨巴立马知道了为什么,向其绕着弯来解释,不但没杀头,反而还被赏银一百两。
我们班以前有一个口才特好的人。记得有一次,老师给我们几分钟的时间,让我们表演一些节目,许多人都纷纷举起了手,只有他正在低头看书,结果被老师给抽中了。谁知他不仅没有紧张。而是立马抬起头,走了上去,开始了他的即兴表演。又请来了另一个同学,表演了二人转,将大伙逗翻了天。教室里回荡着那此起彼伏的欢笑声。所以好的口才绝对是交往的利器。
我悟的道
二(6)班@吴菲玥 朱韩晨
看了这本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刷子李,文章中的刷子李的本领令我十分敬佩。他一身绝活并非一两日就能练成的,这绝活绝对是真功夫,没有毅力和耐心是练不成的。我看见过自己家里装修的情形。油漆工在刷墙时,有时吹着口哨,有的还看看手机,刷墙时一个个都心不在焉,满地都是掉下来的油漆,地面白花花的一片,非常多的装修问题差不多都是因为这些装修工人不认真所造成的。现在社会有很多装修矛盾,在电视上也经常看到,究其原因就是因为现在的一些装修工人缺少刷子李那样的敬业精神和娴熟技术,才导致他们和客户之间的矛盾。
这也让我想到了自己以前学跳舞的时候,没有坚持每天练习,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技艺没有练精,最终没有成功,就是缺少刷子李这样的毅力和耐心。刷子李也让我明白了做事不能三心二意,不然什么也做不成,要天天练习。学习他那种用本事说话的精神,做行动上的巨人而不是矮子。我们在学习中也是一样的,把不会的弄懂,把弄懂的举一反三,才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变的魔力
二(8)班@卢佳
《俗世奇人》中的许多故事都告诉我们不一样的道理,我们用心去看一定能感悟出来。
《狗不理》写了狗子卖包子的事。他父亲也卖包子,可是没多少人买,都是那些搬运工偶尔买几个。父亲死后,包子店铺就传给狗子打理,狗子想:这包子自己都不吃,客人肯定也不吃。如果我在包子里减皮加陷,做出多种多样鲜味的包子.一定有很多人买。他说做就做,开始忙碌起来,他忙到别人叫他或和他讲话都听不见,别人就说狗子不理人了,话说着就变成“狗不理”,因此原本没有店名的店铺有了店名——狗不理。而且狗子的想法是正确的,确实有更多的人来买他的包子了,后来连袁世凯和慈禧也说好吃,狗不理的包子就名扬四海了。这篇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人要开阔自己的思维,像狗子一样有与父亲不同的想法。只有思想独特,才能创造出奇迹,才能改变一些原本不能变的东西,才能让生命更加富有色彩。如果思想独特了,才有创造奇迹的基础,你才有更多的机会改变自己,让自己的周边改变,才能让生命开出美丽花朵来。这些都要归功于“变”。
我们都是“俗世奇人”
二(8)班@胡可
生活是平凡的,但不是平淡的。平凡的生活中同样也是波澜起伏,妙趣横生。冯骥才老师笔下的《俗世奇人》就是这样一群人,把平凡的生活过得不平凡。这也是码头上地地道道的一种活法。
得有真本事,才不会平淡!我们要把平凡生活过得不平淡。就得靠那些才艺,不只是种活法,就今时今日才华也是人不可缺少的。在这个时代有才华的人不怕遇不上伯乐,只有才华比不上别人。随着社会的进步,物竟天择,强者生存,弱者淘汰,这不算残酷,这只是个事实而已。
《俗世奇人》中的奇人不是样样精通的,但他们却把生活过得有滋有昧,受人尊敬。当今社会也是不一样的,我们不可能成为面面俱到的人才,但必须有一门精通!只要有一技之长,我们就是那俗世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