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提供模糊信息,活跃学生想象
模糊理论告诉我们,人们大脑中的概念大都是模糊概念。根据这些概念,人们完全有能力对事物做出想象、推理,并且有效地传递乃至加工各种复杂的信息,进一步认识事物并做出判断。在作文教学中,我据此而经常给学生提供模糊信息,让学生在作文中活跃想象。比如,从报纸上发表的新闻通讯中,提供一个素材,要他们写出几个不同的开头,或者几个不同的结尾;中间的叙写,也要有不同的布局谋篇,或者选取不同的详略侧重面;等等。
二、设计求知方程,开拓学生思路。
中学生作文,最怕写议论文。其主要症结之一便是打不开思路。叶圣陶说:“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指导学生写议论文,在为他们设计求知方程时,便要在开拓其作文思路方面下功夫。比如,教《失街亭》时,我提出一问:“丢失街亭,罪责谁负?”学生争论,个执己见:或曰罪在马谡,狂妄自大,理该受斩;或曰责在孔明,知人不明,误了大事;或曰马谡有罪,孔明有责,应该各打五十大板。我认为这正是借助不相容原理开拓学生作文思路之良机,便在此基础上设计学生求解方程,让他们分别从马谡、孔明、赵云、王平四个人物的行为表现,取其一点,抽象出一个议论观点,拟好一篇小评论的论题。结果,涌现出不少较好的文题。写马谡的有《狂妄自大,咎由自取》、《一个教条主义者的典型》、《岂能只看一时一事》、《马谡功过辨》、《我为马谡伸冤叫屈》;写孔明的有《好一个临危不乱的大将风度》、《执法如山赞》、《智者千虑,必有一失》、《知人不明,罪责难逃》《杀一将而辞己咎不可取》;写赵云的有《正确对待表扬与奖赏》、《可贵的先忧后乐精神》;写王平的有《应该有这股子进谏的勇气》、《谏而未果,等于不谏》;等等。再把这些论题反馈到学生中去,互相启发,进一步开拓了大家的思路,使这次议论文习作取得了可喜的效果。
三、完善智能网络,发展学生思维
在作文教学的过程中,我们经常构思出这样那样的教改实验方案,哪种方案是上策呢?根据模糊理论的方法,取其利最大而害最小的便是最佳方案。
那么,什么是作文教学的利最大而害最小的最佳方案呢?概括起来说,就是完善学生智能网络,发展学生作文思维。就整个语文教学而言,是编织一个“15字经”的智能网络,即:字、词、句、段、篇,语、修、逻、文、书,听、说、读、写、思。就作文教学而言,便是编织一个“8字经”的智能网络,即:审(题)、立(意)、选(材)、组(材)、遣(词)、造(句)、布(局)、谋(篇)。
怎样完善智能网络,发展学生作文思维呢?不同文体又有不同的实验方案。以高中第一册第二单元为例,这是一组复杂记叙文。首先,在阅读教学中,我让学生明确复杂记叙文一般的基本要求。其次,根据本单元四篇课文各自的特色分别确定其教学重点。再次,让学生就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去独立分析一篇课外读物。最后,让学生投入复杂记叙文的作文:一是以《一个农民企业家的成长》为题书面作文,要求选取一些有意义的小事去表现人物,综合运用各种人物描写,并学习运用叙、描、抒、议相结合的表达方法;一是以《非典无情人有情》为题口头作文,要求用耳闻目睹的事实,较有条理地讲述在抗非典中一个比较复杂的事件。
四、运用模糊理论指导学法加快学生作文学习节奏
1、语言感受法。这是通常所说的“语感训练”。“语感”具有一定的模糊性。让学生在读写过程中进行多种多样的语感训练,诸如选词填空、联系语境释词义、对比分析解词义;调整句序、察句式、辨语气、联系语境释句意、对比分析解句意;体会文句的修辞义、暗示义、言外之意;体会整段语意、想象整体意境、抄摘精彩语句;等等。从而形成一个语感训练的序列,循序渐进地提高他们的语感能力。
2、入境探胜法。所谓“入境”,就是让学生进入语言蕴含的意境。叶圣陶说过:“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荷塘月色》中有这样一句:“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般,又像笼着轻纱的梦。”一个“笼”字,把“叶子和花”与“梦”之间作了极为出色的沟通,写绝了月色下的“叶子和花”的空灵。如果学生能充分地品味这个“笼”的运用,就能进入句子中所想象与比喻的情境,从而领悟“笼”字传神的妙用。试把“笼”改为“笼罩”,就失去一种空松、朦胧的立体感,失去一种轻柔、缥缈的梦幻感,亦即失去一种梦幻美感。
3、缘景设画法。古人有所谓“诗为无形画,画乃有形诗”。美学家宗白华当年就曾在《蒙娜丽莎》前默默领略了一个小时,口里不断念着“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的诗句,觉得诗的精神启发了画的意态,画给予诗以具体形象,诗画交辉,意境丰美。南开中学的李浦教《风景谈》,就让学生在预习中根据课文所描绘的不同风景的内容、意境,认真思考、想象、构思,把风景画出来;课堂上,又让学生在黑板上画出多种画面,并说出各自的构思过程。在作文教学中,如果带来学生走向自然,缘景设画,回来再缘画作文,肯定会取得圆满的成果。当然,作画的目的并不在于要学生能画出高质量的画,而在于激发学生对作文意境的顿悟,达到对模糊美集合的整体把握,加速作文学习的节奏。
模糊理论告诉我们,人们大脑中的概念大都是模糊概念。根据这些概念,人们完全有能力对事物做出想象、推理,并且有效地传递乃至加工各种复杂的信息,进一步认识事物并做出判断。在作文教学中,我据此而经常给学生提供模糊信息,让学生在作文中活跃想象。比如,从报纸上发表的新闻通讯中,提供一个素材,要他们写出几个不同的开头,或者几个不同的结尾;中间的叙写,也要有不同的布局谋篇,或者选取不同的详略侧重面;等等。
二、设计求知方程,开拓学生思路。
中学生作文,最怕写议论文。其主要症结之一便是打不开思路。叶圣陶说:“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指导学生写议论文,在为他们设计求知方程时,便要在开拓其作文思路方面下功夫。比如,教《失街亭》时,我提出一问:“丢失街亭,罪责谁负?”学生争论,个执己见:或曰罪在马谡,狂妄自大,理该受斩;或曰责在孔明,知人不明,误了大事;或曰马谡有罪,孔明有责,应该各打五十大板。我认为这正是借助不相容原理开拓学生作文思路之良机,便在此基础上设计学生求解方程,让他们分别从马谡、孔明、赵云、王平四个人物的行为表现,取其一点,抽象出一个议论观点,拟好一篇小评论的论题。结果,涌现出不少较好的文题。写马谡的有《狂妄自大,咎由自取》、《一个教条主义者的典型》、《岂能只看一时一事》、《马谡功过辨》、《我为马谡伸冤叫屈》;写孔明的有《好一个临危不乱的大将风度》、《执法如山赞》、《智者千虑,必有一失》、《知人不明,罪责难逃》《杀一将而辞己咎不可取》;写赵云的有《正确对待表扬与奖赏》、《可贵的先忧后乐精神》;写王平的有《应该有这股子进谏的勇气》、《谏而未果,等于不谏》;等等。再把这些论题反馈到学生中去,互相启发,进一步开拓了大家的思路,使这次议论文习作取得了可喜的效果。
三、完善智能网络,发展学生思维
在作文教学的过程中,我们经常构思出这样那样的教改实验方案,哪种方案是上策呢?根据模糊理论的方法,取其利最大而害最小的便是最佳方案。
那么,什么是作文教学的利最大而害最小的最佳方案呢?概括起来说,就是完善学生智能网络,发展学生作文思维。就整个语文教学而言,是编织一个“15字经”的智能网络,即:字、词、句、段、篇,语、修、逻、文、书,听、说、读、写、思。就作文教学而言,便是编织一个“8字经”的智能网络,即:审(题)、立(意)、选(材)、组(材)、遣(词)、造(句)、布(局)、谋(篇)。
怎样完善智能网络,发展学生作文思维呢?不同文体又有不同的实验方案。以高中第一册第二单元为例,这是一组复杂记叙文。首先,在阅读教学中,我让学生明确复杂记叙文一般的基本要求。其次,根据本单元四篇课文各自的特色分别确定其教学重点。再次,让学生就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去独立分析一篇课外读物。最后,让学生投入复杂记叙文的作文:一是以《一个农民企业家的成长》为题书面作文,要求选取一些有意义的小事去表现人物,综合运用各种人物描写,并学习运用叙、描、抒、议相结合的表达方法;一是以《非典无情人有情》为题口头作文,要求用耳闻目睹的事实,较有条理地讲述在抗非典中一个比较复杂的事件。
四、运用模糊理论指导学法加快学生作文学习节奏
1、语言感受法。这是通常所说的“语感训练”。“语感”具有一定的模糊性。让学生在读写过程中进行多种多样的语感训练,诸如选词填空、联系语境释词义、对比分析解词义;调整句序、察句式、辨语气、联系语境释句意、对比分析解句意;体会文句的修辞义、暗示义、言外之意;体会整段语意、想象整体意境、抄摘精彩语句;等等。从而形成一个语感训练的序列,循序渐进地提高他们的语感能力。
2、入境探胜法。所谓“入境”,就是让学生进入语言蕴含的意境。叶圣陶说过:“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荷塘月色》中有这样一句:“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般,又像笼着轻纱的梦。”一个“笼”字,把“叶子和花”与“梦”之间作了极为出色的沟通,写绝了月色下的“叶子和花”的空灵。如果学生能充分地品味这个“笼”的运用,就能进入句子中所想象与比喻的情境,从而领悟“笼”字传神的妙用。试把“笼”改为“笼罩”,就失去一种空松、朦胧的立体感,失去一种轻柔、缥缈的梦幻感,亦即失去一种梦幻美感。
3、缘景设画法。古人有所谓“诗为无形画,画乃有形诗”。美学家宗白华当年就曾在《蒙娜丽莎》前默默领略了一个小时,口里不断念着“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的诗句,觉得诗的精神启发了画的意态,画给予诗以具体形象,诗画交辉,意境丰美。南开中学的李浦教《风景谈》,就让学生在预习中根据课文所描绘的不同风景的内容、意境,认真思考、想象、构思,把风景画出来;课堂上,又让学生在黑板上画出多种画面,并说出各自的构思过程。在作文教学中,如果带来学生走向自然,缘景设画,回来再缘画作文,肯定会取得圆满的成果。当然,作画的目的并不在于要学生能画出高质量的画,而在于激发学生对作文意境的顿悟,达到对模糊美集合的整体把握,加速作文学习的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