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在新课改背景下,身处新课改第一线的语文教学工作者,只有不断更新语文教育理念,主动融入语文新课改的潮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这块天地,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构建起崭新的语文课堂,才能为我们举步维艰的语文教育改革注入新鲜的血液,开创语文教学的一片新的天地。
关键词:课堂 激趣 尝试
面对新课改奔涌的潮流,如何提高学生学语文的兴趣,是搞好语文新课改一个切入点,笔者就此问题,谈一点肤浅的体会。
一、注重情感熏陶
语文利用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真正体现语文课堂的人文色彩,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比如我在教学《我与地坛》时,上课前我就问学生:“你觉得父母爱你吗?”“你感觉到父母的爱表现在什么地方呢?”学生的回答当然也不可能统一。教师可适时点拨:“这两个问题的答案不管多么丰富多彩,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父母都是爱你们的,为你们付出了大量的心血,为你们的将来作了长远的打算。父母对子女的爱是人类的一种普遍的情感。你们的父母同样如此。”这样,点燃了学生学习的激情,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到课文伟大而神圣的情感中。在轻松的气氛中就完成了新课的导入,课后我布置了《感悟亲情》的作文,一周后,学生写出了大量表达自己真情实感的文章。
有学生在作文中写道:“离开了家才知道家的温暖,离开了父母才真正体会亲情的无价。军训的时候,每时每刻都想家,想父母,与家里通话,总要流下那不争气的眼泪。家是避风的港湾,家是心灵的栖息地。我爱我家,我更爱我的爸爸妈妈”。
还有学生在作文中说:“我的母亲是一位教师。从我懂事起,我就为拥有这样一位母亲感到骄傲。我应该感谢母亲,是她教会了我读书、写字,教会了我怎样做人;我应该感谢母亲,是她使我学会了独立思考,独立生活。我要高声对母亲说:“妈妈,我爱你”。
二、调动参与意识
我们的教学形式应该不时“换新”,不断地给语文园地注入活水,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如果我们能变换教学方式,拓展教学空间,这样的课一定会赢得学生的喜欢。
在教学《雷雨》一文时,教师可以摈弃传统的一课一讲的方式,而是采取单元教学法。设计单元主题为“让周朴园向我们走来——个话剧舞台人物形象的鉴赏”。在课前印发材料参读:《周朴园人物形象之我见》、《周朴园对鲁侍萍真的毫无感情吗?》等。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质疑解惑,然后让学生分角色排练《雷雨》片段,老师在课后进行指导。在做好以上这些准备后,话剧小组演出,同学评说分析。依据这种“编演评研”法教《雷雨》,不仅适当拓展了教材,而且改变了传统教学方法的陈旧、僵化,激发了学生的主体潜能,突出迁移发展,丰富了学生的人文素养,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完全可以断定,尊重了学生的自我意识,让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放飞心灵,他们的智慧和创造才能是无法估量的。而作为教师,也要不断钻研教材,不断更新教法,我们的课堂教学应从关注学生的角度常教常新。
三、引导提问质疑
语文教学,还应是不断地唤醒和弘扬人的天性中蕴藏着的探索的冲动,养成敢于质疑的个性。因此,语文课堂上应该做到“六让”原则:课文让学生看,题目让学生练,思路让学生想,疑难让学生问,规律让学生找,结论让学生讲。语文教师在课堂上主要是导向、激励、评价、搭桥,给予每一位学生充分思考、实践的空间,让学生形成问题的意识与追问的风气。
在学习《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一文时,学生针对教材提出了三个问题:一是既然杜十娘与李甲已经做了夫妻,杜十娘为什么还始终不肯告诉李甲有关百宝箱的秘密?二是杜十娘身边还有百宝箱,她还可以选择走别的人生道路,为什么她还要投江自尽?要知道人生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难道她真的无路可走了吗?三是《琵琶行》中的琵琶女曾经让无数的读者洒下过同情的泪水,琵琶女与杜十娘都是风尘女子,两人都有过不幸的遭遇,那么相比较而言,琵琶女与杜十娘谁更值得我们同情,谁的形象更光彩照人呢?三个问题,言之凿凿,切中肯綮。一个学生如果对课文没有深刻透彻的钻研,没有独立思考质疑问难的意识,对作品能有如此深刻的洞察吗?
“教育就是唤醒”,学生的心灵一旦被唤醒,就能和作者的心灵相互沟通,和课文的内容发生共鸣,从而寻求精神的家园。因此,在新课改背景下,身处新课改第一线的语文教学工作者,只有不断更新语文教育理念,主动融入语文新课改的潮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这块天地,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构建起崭新的语文课堂,才能为我们举步维艰的语文教育改革注入新鲜的血液,开创语文教学的一片新的天地。
关键词:课堂 激趣 尝试
面对新课改奔涌的潮流,如何提高学生学语文的兴趣,是搞好语文新课改一个切入点,笔者就此问题,谈一点肤浅的体会。
一、注重情感熏陶
语文利用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真正体现语文课堂的人文色彩,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比如我在教学《我与地坛》时,上课前我就问学生:“你觉得父母爱你吗?”“你感觉到父母的爱表现在什么地方呢?”学生的回答当然也不可能统一。教师可适时点拨:“这两个问题的答案不管多么丰富多彩,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父母都是爱你们的,为你们付出了大量的心血,为你们的将来作了长远的打算。父母对子女的爱是人类的一种普遍的情感。你们的父母同样如此。”这样,点燃了学生学习的激情,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到课文伟大而神圣的情感中。在轻松的气氛中就完成了新课的导入,课后我布置了《感悟亲情》的作文,一周后,学生写出了大量表达自己真情实感的文章。
有学生在作文中写道:“离开了家才知道家的温暖,离开了父母才真正体会亲情的无价。军训的时候,每时每刻都想家,想父母,与家里通话,总要流下那不争气的眼泪。家是避风的港湾,家是心灵的栖息地。我爱我家,我更爱我的爸爸妈妈”。
还有学生在作文中说:“我的母亲是一位教师。从我懂事起,我就为拥有这样一位母亲感到骄傲。我应该感谢母亲,是她教会了我读书、写字,教会了我怎样做人;我应该感谢母亲,是她使我学会了独立思考,独立生活。我要高声对母亲说:“妈妈,我爱你”。
二、调动参与意识
我们的教学形式应该不时“换新”,不断地给语文园地注入活水,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如果我们能变换教学方式,拓展教学空间,这样的课一定会赢得学生的喜欢。
在教学《雷雨》一文时,教师可以摈弃传统的一课一讲的方式,而是采取单元教学法。设计单元主题为“让周朴园向我们走来——个话剧舞台人物形象的鉴赏”。在课前印发材料参读:《周朴园人物形象之我见》、《周朴园对鲁侍萍真的毫无感情吗?》等。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质疑解惑,然后让学生分角色排练《雷雨》片段,老师在课后进行指导。在做好以上这些准备后,话剧小组演出,同学评说分析。依据这种“编演评研”法教《雷雨》,不仅适当拓展了教材,而且改变了传统教学方法的陈旧、僵化,激发了学生的主体潜能,突出迁移发展,丰富了学生的人文素养,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完全可以断定,尊重了学生的自我意识,让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放飞心灵,他们的智慧和创造才能是无法估量的。而作为教师,也要不断钻研教材,不断更新教法,我们的课堂教学应从关注学生的角度常教常新。
三、引导提问质疑
语文教学,还应是不断地唤醒和弘扬人的天性中蕴藏着的探索的冲动,养成敢于质疑的个性。因此,语文课堂上应该做到“六让”原则:课文让学生看,题目让学生练,思路让学生想,疑难让学生问,规律让学生找,结论让学生讲。语文教师在课堂上主要是导向、激励、评价、搭桥,给予每一位学生充分思考、实践的空间,让学生形成问题的意识与追问的风气。
在学习《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一文时,学生针对教材提出了三个问题:一是既然杜十娘与李甲已经做了夫妻,杜十娘为什么还始终不肯告诉李甲有关百宝箱的秘密?二是杜十娘身边还有百宝箱,她还可以选择走别的人生道路,为什么她还要投江自尽?要知道人生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难道她真的无路可走了吗?三是《琵琶行》中的琵琶女曾经让无数的读者洒下过同情的泪水,琵琶女与杜十娘都是风尘女子,两人都有过不幸的遭遇,那么相比较而言,琵琶女与杜十娘谁更值得我们同情,谁的形象更光彩照人呢?三个问题,言之凿凿,切中肯綮。一个学生如果对课文没有深刻透彻的钻研,没有独立思考质疑问难的意识,对作品能有如此深刻的洞察吗?
“教育就是唤醒”,学生的心灵一旦被唤醒,就能和作者的心灵相互沟通,和课文的内容发生共鸣,从而寻求精神的家园。因此,在新课改背景下,身处新课改第一线的语文教学工作者,只有不断更新语文教育理念,主动融入语文新课改的潮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这块天地,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构建起崭新的语文课堂,才能为我们举步维艰的语文教育改革注入新鲜的血液,开创语文教学的一片新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