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颁布,标志着新课程改革在深度和广度上的持续推进。然而,教师如果对课改精神产生理解偏差,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为了实现课堂形式的多样性和课堂的活跃性,而忽略了教学的内容,甚至出现了内容服务与形式的本末倒置的倾向,就会产生诸多的误区,隐患重重。
一、误区之一:不注意继承传统教育中有益的东西,盲目照搬国外经验
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容易看到这样的情况:有的教师为了达到国外课堂上师生互动、教学氛围自由轻松的境界,完全放弃对学生的纪律约束,这样实践的结果,不仅课堂的学习气氛达不到预期的目的,而且正常的教学都无法保证。
应对策略:“舶来”不等于“拿来”。
一切从实际出发,批判的接受,传统教学与现代理念有机结合。于永正老师教学《水上飞机》,正是于传统之处见精神。
二、误区之二:过分强调对学生需求的了解,根据学生的兴趣要求随意调整教学内容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这个学习活动的主体能否积极主动地学习,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是否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同时,身为“牧羊者”的老师又是否可以将学生往“草地”上一放便悠哉悠哉了呢?或是一味地牵就学生,让课堂乱作一团或成为一盘散沙呢?必须认识到,教学内容要顾及到学生的兴趣和感受,绝不是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就一笔带过,这种任由学生牵着教学内容的鼻子走,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随意调整教学内容所占比例的做法,会对教学效果产生破坏性的影响。
应对策略:“放松”决不等同于“放纵”
小学生正处在发育初期,知识经验缺乏,智力体力都未发育成熟,他们不可能独立地把握学习的时机,我们老师的视野也决不能仅仅局限于部分资优学生身上。“牧羊式”教学倡导“吃什么草、怎样吃是羊的事,牧羊者只需要点拨诱导”,但“放松”决不等同于“放纵”,课堂上的“牧羊”必须建立在相应的基础之上,是有的放矢,在放手之前,我们必须在课前做好大量的准备工作,教给“羊儿”求生的技能,预测“羊儿吃草”的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种种状况。
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起到主导作用,充当教学过程的组织者、领导者,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要靠教师用各种方法来调动,教师要对教学的效果和质量负责。
三、误区之三:在强调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同时 ,否定教师讲授的作用
在课堂上不敢使用讲授法引导学生,对学生的质疑没有及时的引导,而一味地追求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这样的做法是片面的。合作学习只是教学组织形式的一种,而非必须的,唯一的形式。然而,有的教师对合作学习的理解,只停留在小组协作、组内异质、组间同质上,以致一提合作學习,就是分组让学生交流,学生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有的似听非听,有的随意打断别人发言,有的甚至感觉自己被“冷落”,翻开书本读起书来,煞似“热闹”。
应对策略:“自主”不等于“自由”
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课堂,应该积极倡导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决不能让我们的学生“启”而不“发”,或自由散漫,无所事事,“自主”不等于“自由”,新课程教学中,加强合作学习的指导,教师应抓住以下几点:指导合作学习小组如何分配学习任务,分配学习角色;指导学生如何向同伴提问,如何倾听同伴的发言,如何辅导同伴;指导学生学会相互交流,共同讨论;指导学生如何协调小组成员间的分歧,如何归纳小组成员的观点。当合作学习小组遇到困难时,教师应以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到合作学习小组的学习活动中去,适当点拨、指导,提供必要的帮助。同时,新课程的实施对教师的讲授技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讲授的作用包括提出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出问题解决的建议、补充、综合学生的意见等等,新课程教学中教师的讲授不同于传统教学中的满堂灌,讲授是在启发基础上的讲授,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四、误区之一:不顾教学实际效果,片面追求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形式
例如,有的教师无论大课小课,大问题小问题一律采取主动参与式,组织学生讨论。有些学生利用小组讨论的时间聊天,说笑话,有时看起来争执不下的讨论场面其实已经偏离了教学主题。走进课改课堂(尤其是公开课的课堂),我们经常看到:学生爱说了,敢动了,课堂却乱了。经常听到老师说:“不用举手,会的就自己站起来说。”“没关系,爱怎么说就怎么说。”于是,我们发现孩子的手臂好像一下子变长了,声音变响了,有的敢站到椅子上,个别的竟跳到了桌子上为争论一个问题可以不顾老师的脸色,同学们的感受……教室里的音量分贝值到了难以忍受的程度,老师声嘶力竭,却好心好意地快乐着:瞧瞧,我没有以权威角色压制学生,我给他们带来了自由,我的学生个性多张扬。
应对策略:“吵闹”不等于“热闹”
新课程教学中经常用到的教学形式包括自学、小组讨论、全班汇报等,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动口、动手、动脑、通过操作、实验、参观等形式进行多元化、立体方式的学习。这种形式有利于改变单一枯燥的教学模式,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全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达到提高学习效果的作用。但是,孩子们在课堂中体现出来的道德与责任,人格与素养又是怎样的呢?每个人都是由他与其他人的关系所构成的,个人的行为是建立在对他人负责的伦理关系基础之上。
近十年的课程改革走进了教师和学生的生活、学习,改变着我们的思维方式,表达方式,甚至生存方式。实施过程中,我们还需要加强认识,认真学习研究,掌握新课程改革的本质所在,领会新课程改革的要领,而不要只看到形式是上的东西,只有坚持这种形式为内容服务的做法, 才能获得预想的教学效果,达到改革的目的。
【作者单位:溧阳市外国语学校 江苏】
一、误区之一:不注意继承传统教育中有益的东西,盲目照搬国外经验
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容易看到这样的情况:有的教师为了达到国外课堂上师生互动、教学氛围自由轻松的境界,完全放弃对学生的纪律约束,这样实践的结果,不仅课堂的学习气氛达不到预期的目的,而且正常的教学都无法保证。
应对策略:“舶来”不等于“拿来”。
一切从实际出发,批判的接受,传统教学与现代理念有机结合。于永正老师教学《水上飞机》,正是于传统之处见精神。
二、误区之二:过分强调对学生需求的了解,根据学生的兴趣要求随意调整教学内容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这个学习活动的主体能否积极主动地学习,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是否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同时,身为“牧羊者”的老师又是否可以将学生往“草地”上一放便悠哉悠哉了呢?或是一味地牵就学生,让课堂乱作一团或成为一盘散沙呢?必须认识到,教学内容要顾及到学生的兴趣和感受,绝不是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就一笔带过,这种任由学生牵着教学内容的鼻子走,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随意调整教学内容所占比例的做法,会对教学效果产生破坏性的影响。
应对策略:“放松”决不等同于“放纵”
小学生正处在发育初期,知识经验缺乏,智力体力都未发育成熟,他们不可能独立地把握学习的时机,我们老师的视野也决不能仅仅局限于部分资优学生身上。“牧羊式”教学倡导“吃什么草、怎样吃是羊的事,牧羊者只需要点拨诱导”,但“放松”决不等同于“放纵”,课堂上的“牧羊”必须建立在相应的基础之上,是有的放矢,在放手之前,我们必须在课前做好大量的准备工作,教给“羊儿”求生的技能,预测“羊儿吃草”的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种种状况。
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起到主导作用,充当教学过程的组织者、领导者,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要靠教师用各种方法来调动,教师要对教学的效果和质量负责。
三、误区之三:在强调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同时 ,否定教师讲授的作用
在课堂上不敢使用讲授法引导学生,对学生的质疑没有及时的引导,而一味地追求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这样的做法是片面的。合作学习只是教学组织形式的一种,而非必须的,唯一的形式。然而,有的教师对合作学习的理解,只停留在小组协作、组内异质、组间同质上,以致一提合作學习,就是分组让学生交流,学生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有的似听非听,有的随意打断别人发言,有的甚至感觉自己被“冷落”,翻开书本读起书来,煞似“热闹”。
应对策略:“自主”不等于“自由”
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课堂,应该积极倡导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决不能让我们的学生“启”而不“发”,或自由散漫,无所事事,“自主”不等于“自由”,新课程教学中,加强合作学习的指导,教师应抓住以下几点:指导合作学习小组如何分配学习任务,分配学习角色;指导学生如何向同伴提问,如何倾听同伴的发言,如何辅导同伴;指导学生学会相互交流,共同讨论;指导学生如何协调小组成员间的分歧,如何归纳小组成员的观点。当合作学习小组遇到困难时,教师应以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到合作学习小组的学习活动中去,适当点拨、指导,提供必要的帮助。同时,新课程的实施对教师的讲授技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讲授的作用包括提出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出问题解决的建议、补充、综合学生的意见等等,新课程教学中教师的讲授不同于传统教学中的满堂灌,讲授是在启发基础上的讲授,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四、误区之一:不顾教学实际效果,片面追求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形式
例如,有的教师无论大课小课,大问题小问题一律采取主动参与式,组织学生讨论。有些学生利用小组讨论的时间聊天,说笑话,有时看起来争执不下的讨论场面其实已经偏离了教学主题。走进课改课堂(尤其是公开课的课堂),我们经常看到:学生爱说了,敢动了,课堂却乱了。经常听到老师说:“不用举手,会的就自己站起来说。”“没关系,爱怎么说就怎么说。”于是,我们发现孩子的手臂好像一下子变长了,声音变响了,有的敢站到椅子上,个别的竟跳到了桌子上为争论一个问题可以不顾老师的脸色,同学们的感受……教室里的音量分贝值到了难以忍受的程度,老师声嘶力竭,却好心好意地快乐着:瞧瞧,我没有以权威角色压制学生,我给他们带来了自由,我的学生个性多张扬。
应对策略:“吵闹”不等于“热闹”
新课程教学中经常用到的教学形式包括自学、小组讨论、全班汇报等,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动口、动手、动脑、通过操作、实验、参观等形式进行多元化、立体方式的学习。这种形式有利于改变单一枯燥的教学模式,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全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达到提高学习效果的作用。但是,孩子们在课堂中体现出来的道德与责任,人格与素养又是怎样的呢?每个人都是由他与其他人的关系所构成的,个人的行为是建立在对他人负责的伦理关系基础之上。
近十年的课程改革走进了教师和学生的生活、学习,改变着我们的思维方式,表达方式,甚至生存方式。实施过程中,我们还需要加强认识,认真学习研究,掌握新课程改革的本质所在,领会新课程改革的要领,而不要只看到形式是上的东西,只有坚持这种形式为内容服务的做法, 才能获得预想的教学效果,达到改革的目的。
【作者单位:溧阳市外国语学校 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