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堂科学课最大的特点是由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探究活动组成,而一堂好的科学课则在于是否灵活调用了丰富的课程资源,灌注于实验课堂灵动的生命,保证课堂教学的递进式前行。好材料的准备,选择与应用,无疑是诸多老师生成完美课堂的关键,也是学生享受精彩课堂的基础。本文从学生常见的生活材料入手,巧用生活材料,进行有效制作,从真正意义上凸显生命的课堂。
一、小学科学教学中材料运用的价值及其原则
1、小学科学教学中材料运用的价值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材料的构架,难以完成科学课的教学任务,而且小学科学又多以实验为主,因此材料被认为是小学课堂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关键。
有好材料的支撑未必能促成一堂好课,但没有好材料的支撑难以成就一堂好课。尤其是低段学生,他们多以建立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再从一些材料的建构上去获得一些科学概念或完善已有认知。而对一堂好的科学课的评价,亦可从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去分析之。因此,好材料的获得无疑是教师的法宝,学生的利器。笔者在执教三上《1.4水生植物》中发现,在水葫芦材料完好基础上,308班学生所画水葫芦85%左右比较优秀,且对于水葫芦上浮的原因100%通过。但309班的学生在材料准备上不充足和不完整的情况下,较308班相差甚远。所画图近50%不合格,某些学生误认为水葫芦是只有一张叶片的,而气囊不明显的小组也难以回答上浮原因。随后课堂上图片展示全景图,但作业批改中仍有9个同学(全班41人)错误。即使是这么简单的材料中的微小差距,却是产生如此大的效应,不难发现,好课堂难以缺少好材料,好材料是好课堂的支架。
2、选择生活材料,有效制作学具的基本原则
在一个教师对可靠的材料有一定经验以前,他也许会发现选择生活材料并不容易,对于没有使用过的材料更是没有把握的。因此,要有效自制学具是有一些指导性原则的。如必须遵循安全原则、趣味性和高效性相结合和有效性与学生的参与率相结合原则等。
三、巧用生活材料、有效自制学具的策略
1、以适用性为特性自制学具
自制学具首先要适用,具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同时要从科学课程和学习需要的实际出发。在三上《磁铁的两极》研究中,需要有一个支架放磁铁,如果用手拿不稳,学生自控力也不好;如果绑凳子上没有那么多木凳,吊在铁架台上会产生一定的影响。鉴于以上考虑,利用一次性杯子,在中间挖个洞,可以在中间、两边同时挂,为了避免两极的磁力较大产生回形针滑动的现象,在磁铁四分之一和四分之三处各绑一根橡皮筋,取材方便,廉价,且学具可重复使用。于学生,操作方便,结果喜人,没有因为是学具问题,使得实验数据有误差或是错误,且数据都较为理想。
2、以直观性为特性自制学具
使用学具是教学的辅助,要以直观性为特性,便于学生观察、理解和记忆,它给学生以感性的、形象而具体的知识,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所以自制学具要遵循直观性特性,要简单明了,便于操作。如做拱桥时,利用西瓜皮搭建,效果明显,从生活材料中的一般现象,延伸到拱形的概念,这种直观性的教学方式,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
3、以廉价性为特性自制学具
自制学具的目的是为了通过有效的材料,辅助学生科学的学习,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使“教”与“学”双边活动能顺利进行,所以必须考虑经济性,且很多时候,自制学具是没有可靠的资金来源,所需的经费也没有列入学校的专项资金中,购买材料时只能是制作者自掏腰包。这就要求我们平时要眼勤、手勤,时刻留意在生活和工作中身边那些自制学具所需的废旧材料,如矿泉水瓶、可乐瓶、酸奶盒、废报纸等及时收集整理。
4、以简易且具创造性为特性自制学具
学具要不断要有创意,可以说它是自制学具的灵魂,且考虑到小学阶段这个局限性,应以简易的学具为主,最好学生也可以动手操作,有助于学生的课外拓展。三下《4.4磁极的相互作用》一课中,用悬挂法来认识磁铁的指向性。对于三年级学生,用这样的细线绑、打结、挂,还要求平衡,有相当的难度。如何可以简易操作,实验效果又好,为此,制作了磁铁指向性研究悬挂器。改进后的学具使用大大降低了操作难度,达到了让学生能简易操作,节省了时间,磁铁静止了,学生们统观了全班各组的实验结果,整齐划一,一端指南,一端指北,直观地发现磁铁的南北指向性,此情此景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学具制作所用材料易得,制作简单,结构简单,外形美观,易于操作,实验效果好,并可反复使用。
三、巧用生活材料,自制学具的思考
1、巧妙解决材料与教学内容不匹配的问题
巧用生活材料,自制学具,解决了教学中很多材料不够,材料与教学内容不匹配的问题。学生若能从生活材料中取材,就能顺利的解决此类或者部分器材短缺问题。
2、源于生活的学具培养了学生的利用能力
部分学具从生活中来,拓展学生的信息,资源收集,巧制能力,培养学生广泛的利用各种教室以外的资源。做中学,生活中学一直是教学的真谛,特别是对小学科学课堂。教室以后的世界才是真正孩子学习科学,利用科学的大舞台,大战场。利用生活材料,自制一些学具,才能更好的让孩子发现科学的奇妙,引导孩子去探索科学,走进科学。
3、巧用生活材料自制学具,丰富了课程资源
巧用生活材料自制学具,丰富了课程资源,拓展了教学内容,优化了教学方式与手段。通过师生共同自制学具的过程,实质是学生以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参与到教学的整个过程。自制学具主要是学生对器材的原理、结构要有科学的认识,并通过自己的想象和实践来自制出比较实用的器材,同时在教师正确的、科学的指导方式下,通过平时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和研究,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积极地进行器材的自制,这样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
【作者單位:富阳市受降镇中心小学 浙江】
一、小学科学教学中材料运用的价值及其原则
1、小学科学教学中材料运用的价值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材料的构架,难以完成科学课的教学任务,而且小学科学又多以实验为主,因此材料被认为是小学课堂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关键。
有好材料的支撑未必能促成一堂好课,但没有好材料的支撑难以成就一堂好课。尤其是低段学生,他们多以建立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再从一些材料的建构上去获得一些科学概念或完善已有认知。而对一堂好的科学课的评价,亦可从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去分析之。因此,好材料的获得无疑是教师的法宝,学生的利器。笔者在执教三上《1.4水生植物》中发现,在水葫芦材料完好基础上,308班学生所画水葫芦85%左右比较优秀,且对于水葫芦上浮的原因100%通过。但309班的学生在材料准备上不充足和不完整的情况下,较308班相差甚远。所画图近50%不合格,某些学生误认为水葫芦是只有一张叶片的,而气囊不明显的小组也难以回答上浮原因。随后课堂上图片展示全景图,但作业批改中仍有9个同学(全班41人)错误。即使是这么简单的材料中的微小差距,却是产生如此大的效应,不难发现,好课堂难以缺少好材料,好材料是好课堂的支架。
2、选择生活材料,有效制作学具的基本原则
在一个教师对可靠的材料有一定经验以前,他也许会发现选择生活材料并不容易,对于没有使用过的材料更是没有把握的。因此,要有效自制学具是有一些指导性原则的。如必须遵循安全原则、趣味性和高效性相结合和有效性与学生的参与率相结合原则等。
三、巧用生活材料、有效自制学具的策略
1、以适用性为特性自制学具
自制学具首先要适用,具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同时要从科学课程和学习需要的实际出发。在三上《磁铁的两极》研究中,需要有一个支架放磁铁,如果用手拿不稳,学生自控力也不好;如果绑凳子上没有那么多木凳,吊在铁架台上会产生一定的影响。鉴于以上考虑,利用一次性杯子,在中间挖个洞,可以在中间、两边同时挂,为了避免两极的磁力较大产生回形针滑动的现象,在磁铁四分之一和四分之三处各绑一根橡皮筋,取材方便,廉价,且学具可重复使用。于学生,操作方便,结果喜人,没有因为是学具问题,使得实验数据有误差或是错误,且数据都较为理想。
2、以直观性为特性自制学具
使用学具是教学的辅助,要以直观性为特性,便于学生观察、理解和记忆,它给学生以感性的、形象而具体的知识,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所以自制学具要遵循直观性特性,要简单明了,便于操作。如做拱桥时,利用西瓜皮搭建,效果明显,从生活材料中的一般现象,延伸到拱形的概念,这种直观性的教学方式,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
3、以廉价性为特性自制学具
自制学具的目的是为了通过有效的材料,辅助学生科学的学习,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使“教”与“学”双边活动能顺利进行,所以必须考虑经济性,且很多时候,自制学具是没有可靠的资金来源,所需的经费也没有列入学校的专项资金中,购买材料时只能是制作者自掏腰包。这就要求我们平时要眼勤、手勤,时刻留意在生活和工作中身边那些自制学具所需的废旧材料,如矿泉水瓶、可乐瓶、酸奶盒、废报纸等及时收集整理。
4、以简易且具创造性为特性自制学具
学具要不断要有创意,可以说它是自制学具的灵魂,且考虑到小学阶段这个局限性,应以简易的学具为主,最好学生也可以动手操作,有助于学生的课外拓展。三下《4.4磁极的相互作用》一课中,用悬挂法来认识磁铁的指向性。对于三年级学生,用这样的细线绑、打结、挂,还要求平衡,有相当的难度。如何可以简易操作,实验效果又好,为此,制作了磁铁指向性研究悬挂器。改进后的学具使用大大降低了操作难度,达到了让学生能简易操作,节省了时间,磁铁静止了,学生们统观了全班各组的实验结果,整齐划一,一端指南,一端指北,直观地发现磁铁的南北指向性,此情此景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学具制作所用材料易得,制作简单,结构简单,外形美观,易于操作,实验效果好,并可反复使用。
三、巧用生活材料,自制学具的思考
1、巧妙解决材料与教学内容不匹配的问题
巧用生活材料,自制学具,解决了教学中很多材料不够,材料与教学内容不匹配的问题。学生若能从生活材料中取材,就能顺利的解决此类或者部分器材短缺问题。
2、源于生活的学具培养了学生的利用能力
部分学具从生活中来,拓展学生的信息,资源收集,巧制能力,培养学生广泛的利用各种教室以外的资源。做中学,生活中学一直是教学的真谛,特别是对小学科学课堂。教室以后的世界才是真正孩子学习科学,利用科学的大舞台,大战场。利用生活材料,自制一些学具,才能更好的让孩子发现科学的奇妙,引导孩子去探索科学,走进科学。
3、巧用生活材料自制学具,丰富了课程资源
巧用生活材料自制学具,丰富了课程资源,拓展了教学内容,优化了教学方式与手段。通过师生共同自制学具的过程,实质是学生以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参与到教学的整个过程。自制学具主要是学生对器材的原理、结构要有科学的认识,并通过自己的想象和实践来自制出比较实用的器材,同时在教师正确的、科学的指导方式下,通过平时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和研究,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积极地进行器材的自制,这样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
【作者單位:富阳市受降镇中心小学 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