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阳师范学院 河南信阳 464000)
摘要:2011年2月25日,我国出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不仅有效补充了我国法律体系建设,而且是对文化立法的建立、健全。信阳市新区的羊山中学结合当地非物质文化资源进行有效、有特色的艺术教学探究深受学生和家长的欢迎和认可,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提升了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和文化素养。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校园;羊山中学
学校背景
信阳市的羊山中学是一所隶属于市教育局直管的初级中学。学校自2010年办学以来一直倡导"团结勤奋质朴创新"的校风,坚持"成就教师成就学生成就学校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不仅为国家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学子,也影响着信阳市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起到了很好的示范性作用。
一、羊山中学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教学特色深受非遗文化的影响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遗产,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一旦失传将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所以世界各地都开始重视和保护起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在2003年10月17日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公约》,对语言、歌曲、手工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作出了必要规定。为了更好的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各地区希望通过“非遗进校园”的形式来提高青少年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水平和保护意识。如何结合时代发展的要求、利用好这些宝贵的文化资源,开展丰富多彩、学生喜闻乐见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二、羊山中学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深深植根于本地文化的沃土
信阳在西周时期,是申伯的封邑地,秦时设义阳乡,北宋改称信阳。信阳有楚汉交融的地域文化,商周、春秋、战国以后,细腻浪漫的楚文化与绵密柔美的中原文化在此交融、发展,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淮河文化。孔子周游列国的终点、子路问津处都在信阳,司马光砸缸、亡羊补牢的故事也发生在信阳。就在信阳的好山好水中,出现了具有代表性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例如:信阳民歌、罗山皮影戏、信阳毛尖等都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羊山中学地处信阳市新区,它的成长得到了市四大班子领导以及相关职能局委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关心、支持和帮助。这里不仅诞生了新学校也汇集了很多有识之士,各种文艺交流汇演、教法学习、书画活动开展的蓬蓬勃勃。
三、羊山中学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教学的多项举措
(一)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工具
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涉及的内容较多,而且教师所了解的多数是理论的内容,具有一定的滞后性。羊山中学的教师通过采用多媒体教学,来展示图片、视频、动画等多种形式的知识内容,同时结合自身的经历或自己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解,以多媒体的形式展现出来。例如,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播放民间手工艺品的制作过程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教学内容更加直观,课堂氛围生动有趣,从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开展探讨性、互动性的教学模式
每个学生的生长背景不同,可能来自不同的民族、区域等,羊山中学的教师在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生活背景的前提下,在讲述到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时候与学生进行互动式的交流,认真的倾听学生的发言。在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过程中,教师积极组织同学们进行习俗文化比赛,比如剪纸活动、民歌歌唱比赛、民间戏剧的模仿演出等,一方面激发了学生对于非物质文化的理解,另一方面使得学生在娱乐之中增加了非物质文化的学习,提升了个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邀请了一些民间手工艺者走进教室进行现场的操作展示,并让学生仔细观察,发展问题并及时询问,通过与手工艺者的交流增加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解学习。
(三)课外教学与社会调研相结合
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存在与民间,且书本教学内容相对陈旧,不具有时代性和创新性,使得学生的理解和知识学习相对滞后,所以羊山中学的师生主动开展课外教学与社会调研。课外教学与调查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引进校园,促进校园文化的多姿多彩,增加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通过走访民间传统文化继承人,参加民间的风俗活动,观看一些优秀的民间表演,不断开阔自己的眼界。通过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物品,学习这些特殊物品所承载的历史和制作工艺,加深对于传统风俗习惯的理解。学生通过休息日考察该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形成学生自主调研与教师讲解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发展传统习俗、尊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自觉性,提高学生关心民生的人文情怀。
四、羊山中学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教学取得的成果
(一)红歌嘹亮,情满校园
"八月桂花遍地开,鲜红的旗帜竖啊竖起来……"将独具豫韵的信阳民歌带进音乐课堂,在歌颂革命战士英勇无畏的同时让学生更加珍惜当下的幸福生活。学校因此还组织了学生合唱团,通过气息训练、发声训练和音准训练,让学生掌握了最基本的歌唱方法和技巧,滿足了有音乐兴趣与特长的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尤其是对二声部歌唱的训练,既提高了学生们的演唱水平,增强了专业性的引导,又培养了他们的合作意识和集体意识。学校出资购买了很多乐器,比如钢琴、鼓、号子、葫芦丝等,大力发展在校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拓宽学生音乐知识的范围,培养、增强学生的音乐能力,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接触音乐、学习音乐的机会。
(二)课程开发与实践——《我看皮影戏》
为了传承信阳市民间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激发其民族自豪感,羊山中学的教师在课程开发中积极发挥自主意识,丰富课程内容,开发以罗山皮影为特色的课程资源,推进落实素质教育。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才能让学生对皮影艺術产生兴趣,是皮影艺术进课堂的第一步。从学生都喜欢的动画片入手,寻找带有皮影元素的动画片,例如《大闹天宫》、《功夫熊猫》、《猪八戒吃西瓜》等精彩片段让学生进行观看,吸引学生注意力同时,告诉学生这是利用罗山皮影艺术制作而成的,引导学生对家乡文化的自豪感。紧接着让学生观看《计退韩兵》、《包公案》等优秀作品片段,在美轮美奂、栩栩如生的表演中,学生接受了皮影艺术,并产生学习兴趣。将学生们顺利引进皮影世界的大门之后,为了使学生能够深入地了解皮影的相关知识,而又不感觉枯燥乏味,教师特意请来皮影班子现场表演,之后让学生与皮影艺人进行交流学习,皮影艺人的耐心讲解使学生在近距离感受皮影艺术魅力的同时,更增强了其对家乡文化的自豪感。
趁学生们兴趣正浓之时,趁热打铁,动手制作皮影形象,因为传统的制作工艺太过复杂,学生们无能力、无条件进行操作,所以教师化繁为简,采用透明硬塑料纸进行制作。先让学生绘制出自己喜欢的完整人物形象,之后进行分解绘制,接着就是在透明塑料硬纸上过稿、上色、缀接制作成一件完整的皮影作品。在此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己结合,选择合适伙伴(也可单独进行制作),让学生体会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五、结语
文化是一种选择,也是一种再创造。留住传承优秀文化的习惯,就是留住了历史,保存了文化的命脉。在此,感谢羊山中学的教师敢于打破常规教学,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把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的口号变为现实行动,使教学活动变得丰富多彩,学生在快乐中获得知识,给羊山中学师生带来了无穷的乐趣,为校园营造了和谐的氛围,更给学校注入了新的发展动力。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十七届六中全会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2]《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2011年.
[3]张栋栋《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校园传承研究》[J],《大众文艺:学术版》2014年版.
摘要:2011年2月25日,我国出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不仅有效补充了我国法律体系建设,而且是对文化立法的建立、健全。信阳市新区的羊山中学结合当地非物质文化资源进行有效、有特色的艺术教学探究深受学生和家长的欢迎和认可,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提升了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和文化素养。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校园;羊山中学
学校背景
信阳市的羊山中学是一所隶属于市教育局直管的初级中学。学校自2010年办学以来一直倡导"团结勤奋质朴创新"的校风,坚持"成就教师成就学生成就学校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不仅为国家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学子,也影响着信阳市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起到了很好的示范性作用。
一、羊山中学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教学特色深受非遗文化的影响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遗产,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一旦失传将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所以世界各地都开始重视和保护起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在2003年10月17日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公约》,对语言、歌曲、手工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作出了必要规定。为了更好的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各地区希望通过“非遗进校园”的形式来提高青少年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水平和保护意识。如何结合时代发展的要求、利用好这些宝贵的文化资源,开展丰富多彩、学生喜闻乐见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二、羊山中学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深深植根于本地文化的沃土
信阳在西周时期,是申伯的封邑地,秦时设义阳乡,北宋改称信阳。信阳有楚汉交融的地域文化,商周、春秋、战国以后,细腻浪漫的楚文化与绵密柔美的中原文化在此交融、发展,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淮河文化。孔子周游列国的终点、子路问津处都在信阳,司马光砸缸、亡羊补牢的故事也发生在信阳。就在信阳的好山好水中,出现了具有代表性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例如:信阳民歌、罗山皮影戏、信阳毛尖等都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羊山中学地处信阳市新区,它的成长得到了市四大班子领导以及相关职能局委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关心、支持和帮助。这里不仅诞生了新学校也汇集了很多有识之士,各种文艺交流汇演、教法学习、书画活动开展的蓬蓬勃勃。
三、羊山中学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教学的多项举措
(一)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工具
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涉及的内容较多,而且教师所了解的多数是理论的内容,具有一定的滞后性。羊山中学的教师通过采用多媒体教学,来展示图片、视频、动画等多种形式的知识内容,同时结合自身的经历或自己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解,以多媒体的形式展现出来。例如,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播放民间手工艺品的制作过程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教学内容更加直观,课堂氛围生动有趣,从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开展探讨性、互动性的教学模式
每个学生的生长背景不同,可能来自不同的民族、区域等,羊山中学的教师在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生活背景的前提下,在讲述到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时候与学生进行互动式的交流,认真的倾听学生的发言。在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过程中,教师积极组织同学们进行习俗文化比赛,比如剪纸活动、民歌歌唱比赛、民间戏剧的模仿演出等,一方面激发了学生对于非物质文化的理解,另一方面使得学生在娱乐之中增加了非物质文化的学习,提升了个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邀请了一些民间手工艺者走进教室进行现场的操作展示,并让学生仔细观察,发展问题并及时询问,通过与手工艺者的交流增加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解学习。
(三)课外教学与社会调研相结合
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存在与民间,且书本教学内容相对陈旧,不具有时代性和创新性,使得学生的理解和知识学习相对滞后,所以羊山中学的师生主动开展课外教学与社会调研。课外教学与调查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引进校园,促进校园文化的多姿多彩,增加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通过走访民间传统文化继承人,参加民间的风俗活动,观看一些优秀的民间表演,不断开阔自己的眼界。通过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物品,学习这些特殊物品所承载的历史和制作工艺,加深对于传统风俗习惯的理解。学生通过休息日考察该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形成学生自主调研与教师讲解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发展传统习俗、尊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自觉性,提高学生关心民生的人文情怀。
四、羊山中学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教学取得的成果
(一)红歌嘹亮,情满校园
"八月桂花遍地开,鲜红的旗帜竖啊竖起来……"将独具豫韵的信阳民歌带进音乐课堂,在歌颂革命战士英勇无畏的同时让学生更加珍惜当下的幸福生活。学校因此还组织了学生合唱团,通过气息训练、发声训练和音准训练,让学生掌握了最基本的歌唱方法和技巧,滿足了有音乐兴趣与特长的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尤其是对二声部歌唱的训练,既提高了学生们的演唱水平,增强了专业性的引导,又培养了他们的合作意识和集体意识。学校出资购买了很多乐器,比如钢琴、鼓、号子、葫芦丝等,大力发展在校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拓宽学生音乐知识的范围,培养、增强学生的音乐能力,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接触音乐、学习音乐的机会。
(二)课程开发与实践——《我看皮影戏》
为了传承信阳市民间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激发其民族自豪感,羊山中学的教师在课程开发中积极发挥自主意识,丰富课程内容,开发以罗山皮影为特色的课程资源,推进落实素质教育。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才能让学生对皮影艺術产生兴趣,是皮影艺术进课堂的第一步。从学生都喜欢的动画片入手,寻找带有皮影元素的动画片,例如《大闹天宫》、《功夫熊猫》、《猪八戒吃西瓜》等精彩片段让学生进行观看,吸引学生注意力同时,告诉学生这是利用罗山皮影艺术制作而成的,引导学生对家乡文化的自豪感。紧接着让学生观看《计退韩兵》、《包公案》等优秀作品片段,在美轮美奂、栩栩如生的表演中,学生接受了皮影艺术,并产生学习兴趣。将学生们顺利引进皮影世界的大门之后,为了使学生能够深入地了解皮影的相关知识,而又不感觉枯燥乏味,教师特意请来皮影班子现场表演,之后让学生与皮影艺人进行交流学习,皮影艺人的耐心讲解使学生在近距离感受皮影艺术魅力的同时,更增强了其对家乡文化的自豪感。
趁学生们兴趣正浓之时,趁热打铁,动手制作皮影形象,因为传统的制作工艺太过复杂,学生们无能力、无条件进行操作,所以教师化繁为简,采用透明硬塑料纸进行制作。先让学生绘制出自己喜欢的完整人物形象,之后进行分解绘制,接着就是在透明塑料硬纸上过稿、上色、缀接制作成一件完整的皮影作品。在此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己结合,选择合适伙伴(也可单独进行制作),让学生体会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五、结语
文化是一种选择,也是一种再创造。留住传承优秀文化的习惯,就是留住了历史,保存了文化的命脉。在此,感谢羊山中学的教师敢于打破常规教学,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把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的口号变为现实行动,使教学活动变得丰富多彩,学生在快乐中获得知识,给羊山中学师生带来了无穷的乐趣,为校园营造了和谐的氛围,更给学校注入了新的发展动力。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十七届六中全会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2]《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2011年.
[3]张栋栋《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校园传承研究》[J],《大众文艺:学术版》2014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