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育无论从儿童天性和人格力量来看,良好习惯对小学生当前的学习和一生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从小强化强化习惯意识训练、强化习惯行为训练、强化习惯形成、巩固行为习惯。
关键词:教育;习惯培养
平时喜欢上网阅读文章,其中一篇《什么是教育?这是我见过的最生动的答案!》一文,我反复阅读,文章从多个角度诠释了什么是教育?
教育要尊重儿童天性。教育应当让儿童的天性得到健康快乐生长,而不是让儿童去接受强加的外来知识与道德要求,教育是一种自由生长、主动地学习方式。
教育要注重儿童人格力量培养。教育,不取决于你教什么,而是你自己的境界到了一种程度后,自然就形成了一种精神力量,教育是一种人格力量渗透和熏陶的积淀。
目前,随着经济发展,大批的农民工进城务工,导致农村小学留守学日渐增多,留守学生没有了父母的严格教育,坏习惯会日渐形成,还会影响着其他的学生。在一个人成长的过程中,良好习惯是成长的灯塔,能摒弃坏习惯的滋生,让自己不沉溺游戏之中,保证自己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保证,提高学习效率。教育无论从儿童天性和人格力量来看,良好习惯对小学生当前的学习和一生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习惯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从小做起,强化良好习惯意识训练
我国著名儿童心理学家陈鹤琴说过:“人类的很多动作是习惯,而这种习惯又大部分是在幼年养成的”。在一个人幼年时代,应当特别注意良好习惯的养成。古人云:“少成若天性,自然成习惯”指明了好习惯要从小做起。特别在小学阶段的一年级起,家长和老师就要开始引导学生良好习惯意识的培养,并在成长过程中进行逐步进行强化训练,从而形成稳定的自觉行为。
1.培养上学准备习惯。
一年级学生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头脑中没有责任意识,不知道每天上学应该准备什么,即使知道上学需要准备也是丢三落四的。从进入一年级起,父母就要有目的地培养孩子每天上学之前准备好学习用品的习惯。让孩子做到自己动手准备,做到物放有序,不能落下一件学习用品和玩具。
2.培养课前准备习惯。
课前培养学生学会看课程表,知道每节课应该上什么课,提前把课堂需要的课本书和学习用具拿出来摆放好。学生只有做好了课前的准备,才能做到上课心中有数、专心听讲。
二、从小事做起,强化良好习惯行为训练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的成才受非智力因素约智力因素的影响。良好的习惯是非智力因素最主要方面,学生应该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他的成才打下不可或缺的基础。尤其是小学生,他们还处于较原始的感知阶段,必须靠家长和老师引导小学生从小事做起,强化习惯行为训练。
1.懂礼貌。文明用语是一种外在行为的表现,更是一种内心修养。例如请求别人帮助时要用“请”;得到帮助后要说“谢谢”;如对长辈和老师说话时要使用“您”,和同学发生矛盾要真诚地说“对不起”,原谅别人要说 “没关系”。
2.守纪律。
让学生熟记守纪律儿歌,根植于学生心中,培养学生守纪律,强化行为训练。例如:游戏活动要谦让,关爱他人讲友谊。楼道右行守秩序,爱护公物与花木。放学路上不淘气,注意车辆讲安全。按时作息有规律,先做作业后玩耍。
3.讲卫生。
在学习生活中,以朗朗上口的儿歌让学生牢记讲卫生要求,并内化为行为习惯。例如:果皮纸屑不乱扔,不喝 生水 少零食。每天刷牙是早晚,勤换衣服常洗澡。饭前便后洗手脸,身体健康人人盼。
三、多措并举,强化良好习惯形成
习惯是一种生活方式,是靠长时间的习得,良好习惯的养成更需要一点一滴做起。小学低年级学生自制能力差,一些良好的学习习惯易产生,也易消退,小学生行为习惯易出现反复。在培养学生良好习惯,更需要持之以恒的坚持,严格要求,反复训练,慢慢形成一种生活方式,在举手投足之间自然露露,不是刻意地去表现。在反复实践和强化训练中,尤其要注意各科教师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班与班之间的密切配合,三位一体,共同达成目标。
1.课前预习良好习惯。
课前预习是学生认真学习态度的体现,更是一种提高学习效率的好方法。通过观察发现:不重视课前预习的孩子,上课容易分散精力,听课效率不高。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课前良好习惯的时候,要交给学生方法,课前预习不仅仅看看书,要掌握预习的方法。在语文教学中,我让学生要学会在预习中做标记。例如:重点的内容在文字下面标重点符号“………”有疑问的地方在文字下面画“?”,并在字边写上自己的疑惑等。这样,学生有了充分的预习,上课就会有的放矢,提出自己的疑惑,并主动去寻求方法解决问题。
2.上课的良好习惯。
小学生天性好动,自制力比较差。培养学生上课良好习惯,教师要根据儿童心理特征,把握课堂节奏,松紧结合。上课时候,教师对学生的怎样坐,答问时怎样站等都要提出明确要求,要让学生有做笔记的习惯,做到认真听讲。
3.书写的良好习惯。
态度决定高度,良好的书写习惯是学生认真态度的具体表现。在学生写作业时,教师就要从写字姿势,书写格式入手,要求做到眼睛离本子一尺,胸离桌子一拳,手离笔尖一寸,端端正正写字,作业本不乱涂乱沫。对于学生的书写,老师既要严要求,又要给学生一个展示成果的机会。学生每次的作业都要从书写和质量两方面进行评比,评比出优秀的书写作业在全班进行展示交流,充分發挥榜样的作用,激发学生规范性书写的热情。
四、评星活动,巩固良好行为习惯
我定期通过主题班会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良好习惯评星活动”,以榜样激发学生争优创先,巩固学生良好习惯。每个月对学生开展量化评星活动,从文明习惯、守纪习惯、学习习惯三个方面对每个学生的日常行为进行评价,形成每周一小计、每月一反馈、每学期一表彰的量化管理,从而使学生真正记住良好习惯具体要求,落实到自己的行动中,落实到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例如,文明之星要举止文明,仪表整洁,尊师守纪,团结同学;学习之星做到课前预习,上课注意听讲,作业认真;纪律之星要严格遵守作息时间,不迟到、早退,不旷课。
总之,播下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在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最佳期,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好习惯,让良好的习惯逐步成为一种自然,对小学教师来说,是一个需要教师付出耐心、细心、爱心与信心的研究课题。更是老师循序渐进引导、强化训练,持之以恒渐进过程,不能急功近利,要尊重儿童天性、注重儿童人格力量。学生一旦形成了良好习惯,就会在天性上得到释放,在人格上得到提升,会让学生受益一生。
参考文献
[1]施玉兰《浅谈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2]高宇《农村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
[3]吴凤梅《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要从小事做起》
[4]《什么是教育?这是我见过的最生动的答案!》
关键词:教育;习惯培养
平时喜欢上网阅读文章,其中一篇《什么是教育?这是我见过的最生动的答案!》一文,我反复阅读,文章从多个角度诠释了什么是教育?
教育要尊重儿童天性。教育应当让儿童的天性得到健康快乐生长,而不是让儿童去接受强加的外来知识与道德要求,教育是一种自由生长、主动地学习方式。
教育要注重儿童人格力量培养。教育,不取决于你教什么,而是你自己的境界到了一种程度后,自然就形成了一种精神力量,教育是一种人格力量渗透和熏陶的积淀。
目前,随着经济发展,大批的农民工进城务工,导致农村小学留守学日渐增多,留守学生没有了父母的严格教育,坏习惯会日渐形成,还会影响着其他的学生。在一个人成长的过程中,良好习惯是成长的灯塔,能摒弃坏习惯的滋生,让自己不沉溺游戏之中,保证自己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保证,提高学习效率。教育无论从儿童天性和人格力量来看,良好习惯对小学生当前的学习和一生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习惯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从小做起,强化良好习惯意识训练
我国著名儿童心理学家陈鹤琴说过:“人类的很多动作是习惯,而这种习惯又大部分是在幼年养成的”。在一个人幼年时代,应当特别注意良好习惯的养成。古人云:“少成若天性,自然成习惯”指明了好习惯要从小做起。特别在小学阶段的一年级起,家长和老师就要开始引导学生良好习惯意识的培养,并在成长过程中进行逐步进行强化训练,从而形成稳定的自觉行为。
1.培养上学准备习惯。
一年级学生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头脑中没有责任意识,不知道每天上学应该准备什么,即使知道上学需要准备也是丢三落四的。从进入一年级起,父母就要有目的地培养孩子每天上学之前准备好学习用品的习惯。让孩子做到自己动手准备,做到物放有序,不能落下一件学习用品和玩具。
2.培养课前准备习惯。
课前培养学生学会看课程表,知道每节课应该上什么课,提前把课堂需要的课本书和学习用具拿出来摆放好。学生只有做好了课前的准备,才能做到上课心中有数、专心听讲。
二、从小事做起,强化良好习惯行为训练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的成才受非智力因素约智力因素的影响。良好的习惯是非智力因素最主要方面,学生应该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他的成才打下不可或缺的基础。尤其是小学生,他们还处于较原始的感知阶段,必须靠家长和老师引导小学生从小事做起,强化习惯行为训练。
1.懂礼貌。文明用语是一种外在行为的表现,更是一种内心修养。例如请求别人帮助时要用“请”;得到帮助后要说“谢谢”;如对长辈和老师说话时要使用“您”,和同学发生矛盾要真诚地说“对不起”,原谅别人要说 “没关系”。
2.守纪律。
让学生熟记守纪律儿歌,根植于学生心中,培养学生守纪律,强化行为训练。例如:游戏活动要谦让,关爱他人讲友谊。楼道右行守秩序,爱护公物与花木。放学路上不淘气,注意车辆讲安全。按时作息有规律,先做作业后玩耍。
3.讲卫生。
在学习生活中,以朗朗上口的儿歌让学生牢记讲卫生要求,并内化为行为习惯。例如:果皮纸屑不乱扔,不喝 生水 少零食。每天刷牙是早晚,勤换衣服常洗澡。饭前便后洗手脸,身体健康人人盼。
三、多措并举,强化良好习惯形成
习惯是一种生活方式,是靠长时间的习得,良好习惯的养成更需要一点一滴做起。小学低年级学生自制能力差,一些良好的学习习惯易产生,也易消退,小学生行为习惯易出现反复。在培养学生良好习惯,更需要持之以恒的坚持,严格要求,反复训练,慢慢形成一种生活方式,在举手投足之间自然露露,不是刻意地去表现。在反复实践和强化训练中,尤其要注意各科教师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班与班之间的密切配合,三位一体,共同达成目标。
1.课前预习良好习惯。
课前预习是学生认真学习态度的体现,更是一种提高学习效率的好方法。通过观察发现:不重视课前预习的孩子,上课容易分散精力,听课效率不高。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课前良好习惯的时候,要交给学生方法,课前预习不仅仅看看书,要掌握预习的方法。在语文教学中,我让学生要学会在预习中做标记。例如:重点的内容在文字下面标重点符号“………”有疑问的地方在文字下面画“?”,并在字边写上自己的疑惑等。这样,学生有了充分的预习,上课就会有的放矢,提出自己的疑惑,并主动去寻求方法解决问题。
2.上课的良好习惯。
小学生天性好动,自制力比较差。培养学生上课良好习惯,教师要根据儿童心理特征,把握课堂节奏,松紧结合。上课时候,教师对学生的怎样坐,答问时怎样站等都要提出明确要求,要让学生有做笔记的习惯,做到认真听讲。
3.书写的良好习惯。
态度决定高度,良好的书写习惯是学生认真态度的具体表现。在学生写作业时,教师就要从写字姿势,书写格式入手,要求做到眼睛离本子一尺,胸离桌子一拳,手离笔尖一寸,端端正正写字,作业本不乱涂乱沫。对于学生的书写,老师既要严要求,又要给学生一个展示成果的机会。学生每次的作业都要从书写和质量两方面进行评比,评比出优秀的书写作业在全班进行展示交流,充分發挥榜样的作用,激发学生规范性书写的热情。
四、评星活动,巩固良好行为习惯
我定期通过主题班会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良好习惯评星活动”,以榜样激发学生争优创先,巩固学生良好习惯。每个月对学生开展量化评星活动,从文明习惯、守纪习惯、学习习惯三个方面对每个学生的日常行为进行评价,形成每周一小计、每月一反馈、每学期一表彰的量化管理,从而使学生真正记住良好习惯具体要求,落实到自己的行动中,落实到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例如,文明之星要举止文明,仪表整洁,尊师守纪,团结同学;学习之星做到课前预习,上课注意听讲,作业认真;纪律之星要严格遵守作息时间,不迟到、早退,不旷课。
总之,播下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在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最佳期,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好习惯,让良好的习惯逐步成为一种自然,对小学教师来说,是一个需要教师付出耐心、细心、爱心与信心的研究课题。更是老师循序渐进引导、强化训练,持之以恒渐进过程,不能急功近利,要尊重儿童天性、注重儿童人格力量。学生一旦形成了良好习惯,就会在天性上得到释放,在人格上得到提升,会让学生受益一生。
参考文献
[1]施玉兰《浅谈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2]高宇《农村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
[3]吴凤梅《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要从小事做起》
[4]《什么是教育?这是我见过的最生动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