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基础生命科学课程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基于此,在教学实践中,可以通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科学态度和思维方法的训练、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提升、创新兴趣和综合能力的培养,这四方面有序且不断的努力,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基础生命科学教学 创新能力培养 探究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9-0225-01
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基础生命科学是生命科学类本科生最重要的一门必修课程,也是一门覆盖生命科学众多学科领域的综合性基础课程,其内容丰富庞杂,理论性、应用性都很强,无疑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阵地。因此如何培养和提升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已成为众多基础生命科学授课教师探索的问题。以下是本人在近十年的基础生命科学教学过程中积累的关于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些做法和心得,供大家探讨。
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
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是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基础。基础生命科学的教学目标就是要让学生掌握生物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分析和解决生物学相关问题的基本素质。因此本人在课堂教学中强调生物学基本知识和理论的正确理解和规范表述,并提醒学生关注知识的实际应用和综合拓展。在配套的基础生物学技术实验课程上本人要求学生掌握最基本的实验技能和实验方法,为后续理论和实验课程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也为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足够的原动力。
二、科学态度和思维方法的训练
科学的学习态度和严谨的思维方法的训练,有利于培养独立思考、独立创造的良好品质,也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前提条件之一。“教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会让学生明确,在基础生命科学的学习和研究中,没有一个固定不变的方法或程序,但以下五大要素是相同的,即观察、提问、假说、预测和检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会列举诸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格里菲斯的肺炎双球菌实验、沃森和克里克的DNA双螺旋模型结构的发现等很多科学实验事例,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学习和科研态度,训练严谨的科学思维方法。
三、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提升
基础生命科学是一门应用性非常强的学科,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不能仅仅停留在强化学生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层面,还要能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多角度探索和认知生物知识,通过适当地提问、及时抛出一些细微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的生物学知识和理论来解释和回答。当学生回答错误或者回答有偏差时,教师不要盲目打断,而应该合理启发,引导学生回到正确的轨道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发散性思维。另外还可以通过引导学生以相关理论知识拓展(PPT展演)、最新科学研究发现(专题讨论)、诺贝尔奖引发的思考等方式进行创新意识和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和提升。特别是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贯穿到基础生命科学的课堂教学中, 对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提高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等具有重要意义。事实证明,金秋十月的课堂,是学生们最兴奋的时候,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有时候还包括诺贝尔化学奖)的颁布及相关知识的积累、专题讨论和思考,吸引着大批的学生去探究相关领域的科学发现和技术进展,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四、創新兴趣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基础生命科学中蕴含着丰富的实验,是实验与理论相结合的学科。以前的基础生命科学配套实验中大部分都是验证性实验,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大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也制约着学生创新兴趣和创新能力的提升。本人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进行了改革,删减了部分验证性实验,增加了一些探究性实验和开放性实验(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内容和实验步骤),让学生在自主设计的实验训练过程中体验创新的乐趣。同时利用课余和寒暑假时间,带领或推荐学生跟随校内、外导师参与暑期社会实践、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或导师实验室的科研训练等,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等综合素质和能力,从而进一步促进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实践证明,这些非验证性实验、实践或训练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新兴趣,全方位的培养和提升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并在后续相关课程的学习及毕业实习中都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
在基础生命科学的教学实践中,可以通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科学态度和思维方法的训练、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提升、创新兴趣和综合能力的培养这四方面有序且不断的努力,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断优化学生的生物素养,以便引导学生更好地将生物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
参考文献:
[1]王文安,张立忠.生物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J].济南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第4期.
[2]李 娜.《普通生物学》教学改革的研究和实践[J].井冈山医专学报,2007年第14卷第4期.
[3]彭惠民,胡先明.《普通生物学》课程中的兴趣教学方法探讨[J].《医学教育探索》,2009,8(8):912-914.
[4]郭丽国.也谈生物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1年第9期.
【关键词】基础生命科学教学 创新能力培养 探究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9-0225-01
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基础生命科学是生命科学类本科生最重要的一门必修课程,也是一门覆盖生命科学众多学科领域的综合性基础课程,其内容丰富庞杂,理论性、应用性都很强,无疑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阵地。因此如何培养和提升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已成为众多基础生命科学授课教师探索的问题。以下是本人在近十年的基础生命科学教学过程中积累的关于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些做法和心得,供大家探讨。
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
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是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基础。基础生命科学的教学目标就是要让学生掌握生物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分析和解决生物学相关问题的基本素质。因此本人在课堂教学中强调生物学基本知识和理论的正确理解和规范表述,并提醒学生关注知识的实际应用和综合拓展。在配套的基础生物学技术实验课程上本人要求学生掌握最基本的实验技能和实验方法,为后续理论和实验课程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也为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足够的原动力。
二、科学态度和思维方法的训练
科学的学习态度和严谨的思维方法的训练,有利于培养独立思考、独立创造的良好品质,也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前提条件之一。“教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会让学生明确,在基础生命科学的学习和研究中,没有一个固定不变的方法或程序,但以下五大要素是相同的,即观察、提问、假说、预测和检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会列举诸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格里菲斯的肺炎双球菌实验、沃森和克里克的DNA双螺旋模型结构的发现等很多科学实验事例,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学习和科研态度,训练严谨的科学思维方法。
三、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提升
基础生命科学是一门应用性非常强的学科,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不能仅仅停留在强化学生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层面,还要能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多角度探索和认知生物知识,通过适当地提问、及时抛出一些细微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的生物学知识和理论来解释和回答。当学生回答错误或者回答有偏差时,教师不要盲目打断,而应该合理启发,引导学生回到正确的轨道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发散性思维。另外还可以通过引导学生以相关理论知识拓展(PPT展演)、最新科学研究发现(专题讨论)、诺贝尔奖引发的思考等方式进行创新意识和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和提升。特别是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贯穿到基础生命科学的课堂教学中, 对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提高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等具有重要意义。事实证明,金秋十月的课堂,是学生们最兴奋的时候,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有时候还包括诺贝尔化学奖)的颁布及相关知识的积累、专题讨论和思考,吸引着大批的学生去探究相关领域的科学发现和技术进展,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四、創新兴趣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基础生命科学中蕴含着丰富的实验,是实验与理论相结合的学科。以前的基础生命科学配套实验中大部分都是验证性实验,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大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也制约着学生创新兴趣和创新能力的提升。本人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进行了改革,删减了部分验证性实验,增加了一些探究性实验和开放性实验(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内容和实验步骤),让学生在自主设计的实验训练过程中体验创新的乐趣。同时利用课余和寒暑假时间,带领或推荐学生跟随校内、外导师参与暑期社会实践、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或导师实验室的科研训练等,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等综合素质和能力,从而进一步促进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实践证明,这些非验证性实验、实践或训练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新兴趣,全方位的培养和提升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并在后续相关课程的学习及毕业实习中都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
在基础生命科学的教学实践中,可以通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科学态度和思维方法的训练、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提升、创新兴趣和综合能力的培养这四方面有序且不断的努力,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断优化学生的生物素养,以便引导学生更好地将生物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
参考文献:
[1]王文安,张立忠.生物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J].济南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第4期.
[2]李 娜.《普通生物学》教学改革的研究和实践[J].井冈山医专学报,2007年第14卷第4期.
[3]彭惠民,胡先明.《普通生物学》课程中的兴趣教学方法探讨[J].《医学教育探索》,2009,8(8):912-914.
[4]郭丽国.也谈生物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1年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