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写作是一种精神的生长,学生通过表达自己对世界的观察、体验、认识,从而确立自己的人生航向,抒写独特的个性倾向,张扬自己的个性,雕琢完美的人格。引导正确的审美感知,是审美化教学的基础和起点。深化理性的审美理解是“审美化”写作教学的取向。激发强烈的审美情感,是“审美化”写作教学的重要任务。培养创造性的审美个性是“审美化”写作教学的最终目标。
【关键词】个性倾向 审美感知 审美情感 审美个性
写作的过程又是一种审美的娱乐和精神享受的过程,即写作的“审美化”。什么叫写作的“审美化”教学呢?写作的“审美化”教学即指在写作过程中通过向学生传播审美知识和运用审美法则、规律指导作文,以提高学生写作和审美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实现这一教学方法,简要分析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引导正确的审美感知,是审美化教学的基础和起点
写作的过程是一种复杂的过程,这是人们所共知的。如晋代的陆机在《文赋?序》中就曾写道:“放言遣辞,良多变矣。”“恒患意不称物,文不逮意,盖非知之难,能之难矣。”那么写作的复杂性必须和生活联系起来,和育人结合起来,纯技巧方面的操作是舍本逐末、急功近利之为。写作过程中,学生对客观事物的掌握,对生活的理解,倘若离开了具体的正确的审美感知,也是不可思议的。写作首先以丰富的材料为依托,而材料的获得又必须调动感官去感知,中学生对客观事物的感知已非小学生那么天真烂漫,这时的学生思维渐进抽象化,对自然界各种事物的美,能通过思维去捕捉,从而得到美感。对社会现象都应该挖掘蕴含的审美意义:或美或丑,或悲或喜,或动或静、或虚或实、或崇高或卑下等等。他们在“美”的要求下,感受生活、体会自身、反思自己,达到情绪的调节、情感的升华、自我的塑造。
二、深化理性的审美理解是“审美化”写作教学的取向
利用审美感和进行观察仅是一种表象的感性认识,写作教学还必须使学生的感性认识进行理性的沉淀,让学生学会根据美的需要,对审美对象进行深刻的理性的感受和认识,因此,只要树立“大语文”作文教学观,才会在学生的笔底泛起波澜,激励他们对社会、对人生的关注和关怀,才能对学生的人文关怀进行有效地培养。审美理解包含两层意思:一层指审美欣赏,即审美主体凭借生活经验、艺术修养和审美趣味,有意识地对审美对象进行观察和品味,从中获得美感和乐趣;另一层指审美评价,即审美主体凭借生活阅历、思想水平、艺术修养及审美欣赏的经验,对审美对象进行理性的分析判断。中学生有欣赏美、理解美的要求,但在心理上、认识上有时不十分正确,因此,写作教学应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真实的本质的东西,引导他们将“真”作为衡量作品思想内容的审美标准。
三、激发强烈的审美情感,是“审美化”写作教学的重要任务
审美教育就是情感教育,因此写作教学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引导学生写作审美过程中情感的触发和迁移,从教学实践看学生写作有两大动力:一种叫外力,如课堂习作、安排考试等,这种外力可以对学生的写作构成刺激;另一种叫内力,就是审美情感,情感是人类重要的心理特征,熱烈的情感从来就是人们探求真理的必要条件,审美情感是写作直觉和想象的内在驱动力,而激发和培养学生热烈的审美情感,变“让他写”为“我要写”,当为写作教学成功的妙处。在整个教学实践中,审美情感在学生写作中发挥了杠杆作用。如从选择题材起,学生就表现出强烈的情感态度,他们总是选择那些最动情的人、事、物的情感体验之中,随着内心情感的波动,使文思泉涌,左右逢源;同时,情感又推动想象,把自己的情感迁移到写作的审美对象之中,赋予对象以生命和情趣。
四、培养创造性的审美个性,是“审美化”写作教学的最终目标
由于写作审美的需要,写作教学还必须对学生的写作个性进行正确的诱发和培养。众所周知,个体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作为学生,由于受本身各种内在的经历、性格、气质、心态、知识道德水平以及审美视野等因素影响,会表现出强烈的审美个性。因此,教学中应注意诱发和培养学生写作个性是有必要的。作为教师,就应该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审美倾向和特征,对他们进行强化。无论是写作指导,还是作文评改,都应因材施教,培养他们对生活的独特感受,对问题的独到见解,对表达方式的独特把握,鼓励学生有自己的写作个性,不“人云亦云”,从表达内容上要使文章风格不一:如有的来自农村,善于写乡间小路、田野风情;有的长在城市,善于写市井琐事、市民心态。也可以使语言风格各异:如有的语出咄咄,俨如一位饱经沧桑的长者,老练遒劲;有的语出质朴、平和、深沉;有的多愁善感,流露出缠绵的情思;有的生性活泼、幽默,语出如脱兔活泼动人等等。教师应积极鼓励发挥学生各自的特长、优势,体现出个性特征。
从写作个性的培养看,无个性就无创造,写作教学应尊重学生的个性,指导学生运用自己的“笔”。只有对学生的审美意识进行正确的诱发培养,学生潜在的美感就会脱颖而出,创造意识的火焰就会熊熊燃烧,就会写出个性鲜明、睿智四溢、文风脱俗、神采飞扬的习作来。
(作者单位:项城市正泰博文高中)
编辑/张俊英
【关键词】个性倾向 审美感知 审美情感 审美个性
写作的过程又是一种审美的娱乐和精神享受的过程,即写作的“审美化”。什么叫写作的“审美化”教学呢?写作的“审美化”教学即指在写作过程中通过向学生传播审美知识和运用审美法则、规律指导作文,以提高学生写作和审美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实现这一教学方法,简要分析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引导正确的审美感知,是审美化教学的基础和起点
写作的过程是一种复杂的过程,这是人们所共知的。如晋代的陆机在《文赋?序》中就曾写道:“放言遣辞,良多变矣。”“恒患意不称物,文不逮意,盖非知之难,能之难矣。”那么写作的复杂性必须和生活联系起来,和育人结合起来,纯技巧方面的操作是舍本逐末、急功近利之为。写作过程中,学生对客观事物的掌握,对生活的理解,倘若离开了具体的正确的审美感知,也是不可思议的。写作首先以丰富的材料为依托,而材料的获得又必须调动感官去感知,中学生对客观事物的感知已非小学生那么天真烂漫,这时的学生思维渐进抽象化,对自然界各种事物的美,能通过思维去捕捉,从而得到美感。对社会现象都应该挖掘蕴含的审美意义:或美或丑,或悲或喜,或动或静、或虚或实、或崇高或卑下等等。他们在“美”的要求下,感受生活、体会自身、反思自己,达到情绪的调节、情感的升华、自我的塑造。
二、深化理性的审美理解是“审美化”写作教学的取向
利用审美感和进行观察仅是一种表象的感性认识,写作教学还必须使学生的感性认识进行理性的沉淀,让学生学会根据美的需要,对审美对象进行深刻的理性的感受和认识,因此,只要树立“大语文”作文教学观,才会在学生的笔底泛起波澜,激励他们对社会、对人生的关注和关怀,才能对学生的人文关怀进行有效地培养。审美理解包含两层意思:一层指审美欣赏,即审美主体凭借生活经验、艺术修养和审美趣味,有意识地对审美对象进行观察和品味,从中获得美感和乐趣;另一层指审美评价,即审美主体凭借生活阅历、思想水平、艺术修养及审美欣赏的经验,对审美对象进行理性的分析判断。中学生有欣赏美、理解美的要求,但在心理上、认识上有时不十分正确,因此,写作教学应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真实的本质的东西,引导他们将“真”作为衡量作品思想内容的审美标准。
三、激发强烈的审美情感,是“审美化”写作教学的重要任务
审美教育就是情感教育,因此写作教学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引导学生写作审美过程中情感的触发和迁移,从教学实践看学生写作有两大动力:一种叫外力,如课堂习作、安排考试等,这种外力可以对学生的写作构成刺激;另一种叫内力,就是审美情感,情感是人类重要的心理特征,熱烈的情感从来就是人们探求真理的必要条件,审美情感是写作直觉和想象的内在驱动力,而激发和培养学生热烈的审美情感,变“让他写”为“我要写”,当为写作教学成功的妙处。在整个教学实践中,审美情感在学生写作中发挥了杠杆作用。如从选择题材起,学生就表现出强烈的情感态度,他们总是选择那些最动情的人、事、物的情感体验之中,随着内心情感的波动,使文思泉涌,左右逢源;同时,情感又推动想象,把自己的情感迁移到写作的审美对象之中,赋予对象以生命和情趣。
四、培养创造性的审美个性,是“审美化”写作教学的最终目标
由于写作审美的需要,写作教学还必须对学生的写作个性进行正确的诱发和培养。众所周知,个体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作为学生,由于受本身各种内在的经历、性格、气质、心态、知识道德水平以及审美视野等因素影响,会表现出强烈的审美个性。因此,教学中应注意诱发和培养学生写作个性是有必要的。作为教师,就应该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审美倾向和特征,对他们进行强化。无论是写作指导,还是作文评改,都应因材施教,培养他们对生活的独特感受,对问题的独到见解,对表达方式的独特把握,鼓励学生有自己的写作个性,不“人云亦云”,从表达内容上要使文章风格不一:如有的来自农村,善于写乡间小路、田野风情;有的长在城市,善于写市井琐事、市民心态。也可以使语言风格各异:如有的语出咄咄,俨如一位饱经沧桑的长者,老练遒劲;有的语出质朴、平和、深沉;有的多愁善感,流露出缠绵的情思;有的生性活泼、幽默,语出如脱兔活泼动人等等。教师应积极鼓励发挥学生各自的特长、优势,体现出个性特征。
从写作个性的培养看,无个性就无创造,写作教学应尊重学生的个性,指导学生运用自己的“笔”。只有对学生的审美意识进行正确的诱发培养,学生潜在的美感就会脱颖而出,创造意识的火焰就会熊熊燃烧,就会写出个性鲜明、睿智四溢、文风脱俗、神采飞扬的习作来。
(作者单位:项城市正泰博文高中)
编辑/张俊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