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科技英语已成为工科院校学生培养的重点。目前国内许多高校都开辟了第二课堂活动,且对于高校大学生人文素质、英语学习、科技活动等单方面的研究颇丰,但把以上几个方面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来加以研究的则较少。构建工科院校大学生英语第二课堂科技能力模式,通过开展英语第二课堂科技活动,可以提高工科院校学生的英语科技能力及综合素质。
[关键词]第二课堂 英语科技能力 模式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4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17-0132-03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精通英语且具有高素质综合能力的学生越来越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然而,目前高校大多数学生仍然面临着努力提升自我但成效不大的困境,工科院校学生更是如此。如何解决这一问题,造就高素质且具有科技英语能力的人才,使高校的专业培养目标与就业市场相适应是本研究的重点。
一、大学生科技英语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
第一课堂是学校按照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所进行的班级授课活动,传统的大学生科技英语学习大都来自于第一课堂,它起着主渠道的作用。第二课堂是指学校在教学计划之外组织和引导学生开展的各种有教育意义的活动。英语科技第二课堂,则是指把在第一课堂所学到的英语科技知识在课外活动中加以练习,达到熟练应用。[1]
通过对大学生课余学习的调查表明:在校生课内与课外时间比是44:56,这一数据说明大学生有大量的课余学习时间。[2]第二课堂较第一课堂有更广泛的时间和空间,学习者则可以在第二课堂中获取更为广泛的知识。语言的学习过程为:输入→吸收→消化→输出,示意图如下。
充分利用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互补是实现科技英语学习过程最佳的途径。两种课堂的有机结合,能够开拓出学生在积极的输入与输出信息的实践中,掌握英语的广阔天地,实现快速提高科技英语能力。
此外,第二课堂对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能力有重要帮助。因此,大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全面搞活英语科技第二课堂,既可起到促进教学,增强校园学习氛围的作用,又能提升个人科技英语水平及综合素质。
二、工科院校大学生英语第二课堂科技活动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大学生第二课堂英语活动丰富多彩,但英语第二课堂科技活动项目和数量比较欠缺
提高大学生的英语科技能力对工科院校学生的就业具有实际作用。因此,很多院校开始注重并开展第二课堂英语活动,其形式灵活多样,内容也较为丰富。例如有很多高校开展英文演讲赛、英文原版经典电影欣赏、英文歌曲比赛、英语沙龙、英文话剧等活动,但这些活动大都以学生们的日常生活内容为主题,未能有效地针对大学生的知识和素质结构开展语言活动。这些活动无法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辅助和促进作用,且与英语科技相关的第二课堂活动项目种类和数量都比较少,加之此类活动对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比较高,使得学生的参与率过低,达不到营造工科院校第二课堂科技英语学习的良好氛围,提升学生英语水平的要求。
(二)大学生英语第二课堂科技活动往往流于形式,未能真正达到提高科技英语运用能力的目标
目前,国内高校举行的英语第二课堂科技活动大都流于形式,学生只是在活动举行的过程中注重学习和提高,但缺乏长期有效的坚持,并未达到通过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科技英语的兴趣爱好,建立良好学习习惯,从而真正起到提高其科技英语运用能力的目标。学生缺乏长期坚持学习英语科技的兴趣爱好、意志力和自信心,这又成为大学生英语第二课堂科技活动面临的另一重要难题。
(三)大学生英语第二课堂科技活动的评价体系过于单一,评价标准和方法有待探索和完善
在过去,大学生英语第二课堂科技活动大都以选拔人才为主,其性质属选拔性测试。此种方式过于强调结果,大部分学生通过一次或几次的测试就会被淘汰,学生的成果和成绩不易得到肯定和信任,且此种方式只选出少数人作为重点培养对象,大部分学生仍游离在重点培养对象之外。因此,我们必须要寻求更为科学的评价体系,通过全面科学的方法来调动全体学生学习英语和科学文化知识的积极性。
另外,在大学生英语第二课堂科技活动中,专业知识和能力是竞争的核心和关键,而人文素养的教育和培养却一直处于次要甚至不被提及的地位。同时,大学生英语第二课堂科技活动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也有待加强。总之,工科院校大学生英语第二课堂科技活动仍存在诸多问题需要解决。
三、构建工科院校大学生英语第二课堂科技能力模式研究
针对工科院校大学生英语第二课堂科技活动现状,我们从实际出发,通过对毕业生的跟踪调研和多年毕业生“双选会”的调查,提出构建工科院校大学生英语第二课堂科技能力模式。该模式共分为以下四大模块。
(一)设立活动目标
本模式旨在锻炼并提高学生的英语科技能力、交际能力,智力及道德品质。大学生英语第二课堂科技活动对学生素质的提高不仅仅在于科技能力,同时对学生的交际能力,智力及道德品质也有一定帮助。它能实现外语教学交际和人文素质培养的双重目的,使学生在获得英语交际能力的同时,思想情感和道德品质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现,智力得到逐步的开发,英语科技运用能力得到快速的提高。
(二)分析活动实施的条件
活动条件涉及学生情况、时间空间、设备设施、社会资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师水平及环境资源等。通过分析活动实施的条件,可制订出合理的活动方案。而活动实施的条件是多方面的,学生情况分析可帮助组织者掌握学生兴趣点、知识结构、英语水平等多方面。然后结合时间和空间定好活动组织的日期和地点,再安排活动所需的设备设施,同时利用社会资源和环境资源来为活动的成功举办增加砝码,且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师水平对活动的质量也有比较重要的影响。例如:可立足于现有的教学设备,提高视听教室的利用率;集中视听资料,开放听力自习室、录像室;开放计算机室,进行学生网络自学、教师网络辅导答疑等。[3] (三)提出活动方案
在这一模块中,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既是主要手段,又是重点。我们提出建立大学生英语第二课堂科技能力管理模式应通过以下两大管理方法。
1.建立活动过程管理体系。首先应明确组织人员管理及机构人员的职责,组织者按照自己所负的责任各司其职,积极配合方可保证活动的顺利开展。其次,进行活动过程管理及计划实施总结,计划可明确活动的流程及应注意的各个事项,在活动结束以后,通过总结归纳出活动举办的成功之处和失败之处,以便以后开展活动作为前车之鉴。再者,进行档案资料管理及内容收集归档。档案具有凭证和参考作用,保留档案对日后的工作管理和查询具有明显的帮助作用。通过对大学生所参与活动的归档,对学院活动资料的收集及个人的档案记录都有极大帮助。
2.建立活动组织管理体系。在活动的过程中,不仅需要相应配套的过程管理体系,还需有强有力的组织管理体系。在高校,构成这一体系的机构和单位有:教务处、教研室和班级;校团委、团总支和学生会;院党政、院学工和班主任。教务处同教研室及班级是一个系统相连的体系,教务处的任何教学通知和教学活动都通过教研室来联系学生,三者相互作用,相互关联。校团委、团总支,学生会是组织活动开展的部门,三个部门是上下级关系,校团委属管理部门,团总支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学生会则是开展活动的主要执行力量,三者之间的有效配合,能够保证活动的顺利开展。院党政、院学工、班主任是学院引导并促使学生思想健康发展的指导者,这对学生的人文素养的提高具有保证作用。因此,构成教学系统的教务处,教研室和班级为学生举行英语第二课堂科技活动奠定英语和科技知识基础;构成管理组织系统的校团委、团总支和学生会为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组织帮助;构成学生思想管理工作的院党政、院学工和班主任为大学生个人的人文素养塑造提供思想保障。
(四)制定评价标准和方法
传统选拔型的评价体系随着大学的发展已逐渐不能适应其要求。我们必须在新形势下找到适合现代大学发展目标的新体系。本课题的研究者根据多年的管理和教学经验,提出以下评价标准和方法,同时提出激励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方式方法。
1.建立合理的评价标准。传统的评价标准以选拔人才为目标而设,而我们提出的评价标准则以达标性、诊断性、激励性为主要目标。通过达标性的评价标准,就对在校全部学生提出普遍所要达到的要求和水平,例如通过在第二课堂内容上设置英语科技学分,要求每个学生有选择地参加一定数量的英语科技活动,并且必须要达到一定的学分,这样就保证了所有学生必须参与英语第二课堂科技活动;诊断性的评价标准则要求对大学生的个人能力做出一个比较全面客观的评价,从而让其找出自身的优势和弱点并弥补不足;激励性的评价标准有助于激发学生求知的信念和信心,帮助他们以更加积极乐观的心态来参与此类活动,从而达到提高个人科技英语能力及提升个人动手能力、创新精神、道德品质的效果。
2.采用合理的评价方法。传统的评价方法往往是通过学生在比赛中取得的书面成绩来给予认定,这显然已不能适应现代大学生提升个人综合素质的要求。在英语第二课堂科技活动中,采用自评和他评,不仅有助于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其人际交往能力,而且有助于增强个人的心理素质,激发学习兴趣等。
3.采用有效的奖励方法。奖励对学生参与活动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奖励主要通过以下三种方法进行:自我对比、鼓励进步和奖励优秀。通过自我对比,学生可以看到个人的前进程度,同时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促进个人不断上进,为个人拼搏提供持久动力和信心。鼓励进步是针对所有学生,通过设定一定的标准,例如通过参加活动的数量及获奖的名次等方面来衡量学生取得的进步程度,并给予奖励的一种方式。奖励优秀则是针对在活动中获奖的学生给予适当的精神或物质奖励。
四、总结
构建工科院校大学生英语第二课堂科技能力模式是在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理论强调教育的全面性、全体性、基础性和发展性的前提下、设立“模式的活动目标”,分析“模式活动实施的条件”, 制定“评价标准和方法”,通过倡导自我对比、鼓励进步、奖励优秀等手段,展开评价,突出一般工科院校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使学生的英语学习由课堂延伸到课外,多角度、多层次地创造真实的语言环境,为学生用英语进行口头交际提供广阔的活动场所和充分发挥的空间,从而激励课堂学习,使学生学与用相互加强,互为动力,从而把学生培养成基础宽、能力强、适用广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 参 考 文 献 ]
[1] 袁绿茵.英语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互补[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高教研究专辑).2006(26):42.
[2] 李兰萍,李晓玲.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英语第二课堂教学活动[J].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3):77.
[3] 李杰.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提高英语教学质量[J].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社科版),2004(6):99.
[4] 张璐.论高职综合英语课程立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J].大学教育,2012(5):55.
[责任编辑:刘凤华]
[关键词]第二课堂 英语科技能力 模式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4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17-0132-03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精通英语且具有高素质综合能力的学生越来越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然而,目前高校大多数学生仍然面临着努力提升自我但成效不大的困境,工科院校学生更是如此。如何解决这一问题,造就高素质且具有科技英语能力的人才,使高校的专业培养目标与就业市场相适应是本研究的重点。
一、大学生科技英语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
第一课堂是学校按照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所进行的班级授课活动,传统的大学生科技英语学习大都来自于第一课堂,它起着主渠道的作用。第二课堂是指学校在教学计划之外组织和引导学生开展的各种有教育意义的活动。英语科技第二课堂,则是指把在第一课堂所学到的英语科技知识在课外活动中加以练习,达到熟练应用。[1]
通过对大学生课余学习的调查表明:在校生课内与课外时间比是44:56,这一数据说明大学生有大量的课余学习时间。[2]第二课堂较第一课堂有更广泛的时间和空间,学习者则可以在第二课堂中获取更为广泛的知识。语言的学习过程为:输入→吸收→消化→输出,示意图如下。
充分利用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互补是实现科技英语学习过程最佳的途径。两种课堂的有机结合,能够开拓出学生在积极的输入与输出信息的实践中,掌握英语的广阔天地,实现快速提高科技英语能力。
此外,第二课堂对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能力有重要帮助。因此,大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全面搞活英语科技第二课堂,既可起到促进教学,增强校园学习氛围的作用,又能提升个人科技英语水平及综合素质。
二、工科院校大学生英语第二课堂科技活动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大学生第二课堂英语活动丰富多彩,但英语第二课堂科技活动项目和数量比较欠缺
提高大学生的英语科技能力对工科院校学生的就业具有实际作用。因此,很多院校开始注重并开展第二课堂英语活动,其形式灵活多样,内容也较为丰富。例如有很多高校开展英文演讲赛、英文原版经典电影欣赏、英文歌曲比赛、英语沙龙、英文话剧等活动,但这些活动大都以学生们的日常生活内容为主题,未能有效地针对大学生的知识和素质结构开展语言活动。这些活动无法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辅助和促进作用,且与英语科技相关的第二课堂活动项目种类和数量都比较少,加之此类活动对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比较高,使得学生的参与率过低,达不到营造工科院校第二课堂科技英语学习的良好氛围,提升学生英语水平的要求。
(二)大学生英语第二课堂科技活动往往流于形式,未能真正达到提高科技英语运用能力的目标
目前,国内高校举行的英语第二课堂科技活动大都流于形式,学生只是在活动举行的过程中注重学习和提高,但缺乏长期有效的坚持,并未达到通过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科技英语的兴趣爱好,建立良好学习习惯,从而真正起到提高其科技英语运用能力的目标。学生缺乏长期坚持学习英语科技的兴趣爱好、意志力和自信心,这又成为大学生英语第二课堂科技活动面临的另一重要难题。
(三)大学生英语第二课堂科技活动的评价体系过于单一,评价标准和方法有待探索和完善
在过去,大学生英语第二课堂科技活动大都以选拔人才为主,其性质属选拔性测试。此种方式过于强调结果,大部分学生通过一次或几次的测试就会被淘汰,学生的成果和成绩不易得到肯定和信任,且此种方式只选出少数人作为重点培养对象,大部分学生仍游离在重点培养对象之外。因此,我们必须要寻求更为科学的评价体系,通过全面科学的方法来调动全体学生学习英语和科学文化知识的积极性。
另外,在大学生英语第二课堂科技活动中,专业知识和能力是竞争的核心和关键,而人文素养的教育和培养却一直处于次要甚至不被提及的地位。同时,大学生英语第二课堂科技活动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也有待加强。总之,工科院校大学生英语第二课堂科技活动仍存在诸多问题需要解决。
三、构建工科院校大学生英语第二课堂科技能力模式研究
针对工科院校大学生英语第二课堂科技活动现状,我们从实际出发,通过对毕业生的跟踪调研和多年毕业生“双选会”的调查,提出构建工科院校大学生英语第二课堂科技能力模式。该模式共分为以下四大模块。
(一)设立活动目标
本模式旨在锻炼并提高学生的英语科技能力、交际能力,智力及道德品质。大学生英语第二课堂科技活动对学生素质的提高不仅仅在于科技能力,同时对学生的交际能力,智力及道德品质也有一定帮助。它能实现外语教学交际和人文素质培养的双重目的,使学生在获得英语交际能力的同时,思想情感和道德品质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现,智力得到逐步的开发,英语科技运用能力得到快速的提高。
(二)分析活动实施的条件
活动条件涉及学生情况、时间空间、设备设施、社会资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师水平及环境资源等。通过分析活动实施的条件,可制订出合理的活动方案。而活动实施的条件是多方面的,学生情况分析可帮助组织者掌握学生兴趣点、知识结构、英语水平等多方面。然后结合时间和空间定好活动组织的日期和地点,再安排活动所需的设备设施,同时利用社会资源和环境资源来为活动的成功举办增加砝码,且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师水平对活动的质量也有比较重要的影响。例如:可立足于现有的教学设备,提高视听教室的利用率;集中视听资料,开放听力自习室、录像室;开放计算机室,进行学生网络自学、教师网络辅导答疑等。[3] (三)提出活动方案
在这一模块中,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既是主要手段,又是重点。我们提出建立大学生英语第二课堂科技能力管理模式应通过以下两大管理方法。
1.建立活动过程管理体系。首先应明确组织人员管理及机构人员的职责,组织者按照自己所负的责任各司其职,积极配合方可保证活动的顺利开展。其次,进行活动过程管理及计划实施总结,计划可明确活动的流程及应注意的各个事项,在活动结束以后,通过总结归纳出活动举办的成功之处和失败之处,以便以后开展活动作为前车之鉴。再者,进行档案资料管理及内容收集归档。档案具有凭证和参考作用,保留档案对日后的工作管理和查询具有明显的帮助作用。通过对大学生所参与活动的归档,对学院活动资料的收集及个人的档案记录都有极大帮助。
2.建立活动组织管理体系。在活动的过程中,不仅需要相应配套的过程管理体系,还需有强有力的组织管理体系。在高校,构成这一体系的机构和单位有:教务处、教研室和班级;校团委、团总支和学生会;院党政、院学工和班主任。教务处同教研室及班级是一个系统相连的体系,教务处的任何教学通知和教学活动都通过教研室来联系学生,三者相互作用,相互关联。校团委、团总支,学生会是组织活动开展的部门,三个部门是上下级关系,校团委属管理部门,团总支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学生会则是开展活动的主要执行力量,三者之间的有效配合,能够保证活动的顺利开展。院党政、院学工、班主任是学院引导并促使学生思想健康发展的指导者,这对学生的人文素养的提高具有保证作用。因此,构成教学系统的教务处,教研室和班级为学生举行英语第二课堂科技活动奠定英语和科技知识基础;构成管理组织系统的校团委、团总支和学生会为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组织帮助;构成学生思想管理工作的院党政、院学工和班主任为大学生个人的人文素养塑造提供思想保障。
(四)制定评价标准和方法
传统选拔型的评价体系随着大学的发展已逐渐不能适应其要求。我们必须在新形势下找到适合现代大学发展目标的新体系。本课题的研究者根据多年的管理和教学经验,提出以下评价标准和方法,同时提出激励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方式方法。
1.建立合理的评价标准。传统的评价标准以选拔人才为目标而设,而我们提出的评价标准则以达标性、诊断性、激励性为主要目标。通过达标性的评价标准,就对在校全部学生提出普遍所要达到的要求和水平,例如通过在第二课堂内容上设置英语科技学分,要求每个学生有选择地参加一定数量的英语科技活动,并且必须要达到一定的学分,这样就保证了所有学生必须参与英语第二课堂科技活动;诊断性的评价标准则要求对大学生的个人能力做出一个比较全面客观的评价,从而让其找出自身的优势和弱点并弥补不足;激励性的评价标准有助于激发学生求知的信念和信心,帮助他们以更加积极乐观的心态来参与此类活动,从而达到提高个人科技英语能力及提升个人动手能力、创新精神、道德品质的效果。
2.采用合理的评价方法。传统的评价方法往往是通过学生在比赛中取得的书面成绩来给予认定,这显然已不能适应现代大学生提升个人综合素质的要求。在英语第二课堂科技活动中,采用自评和他评,不仅有助于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其人际交往能力,而且有助于增强个人的心理素质,激发学习兴趣等。
3.采用有效的奖励方法。奖励对学生参与活动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奖励主要通过以下三种方法进行:自我对比、鼓励进步和奖励优秀。通过自我对比,学生可以看到个人的前进程度,同时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促进个人不断上进,为个人拼搏提供持久动力和信心。鼓励进步是针对所有学生,通过设定一定的标准,例如通过参加活动的数量及获奖的名次等方面来衡量学生取得的进步程度,并给予奖励的一种方式。奖励优秀则是针对在活动中获奖的学生给予适当的精神或物质奖励。
四、总结
构建工科院校大学生英语第二课堂科技能力模式是在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理论强调教育的全面性、全体性、基础性和发展性的前提下、设立“模式的活动目标”,分析“模式活动实施的条件”, 制定“评价标准和方法”,通过倡导自我对比、鼓励进步、奖励优秀等手段,展开评价,突出一般工科院校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使学生的英语学习由课堂延伸到课外,多角度、多层次地创造真实的语言环境,为学生用英语进行口头交际提供广阔的活动场所和充分发挥的空间,从而激励课堂学习,使学生学与用相互加强,互为动力,从而把学生培养成基础宽、能力强、适用广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 参 考 文 献 ]
[1] 袁绿茵.英语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互补[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高教研究专辑).2006(26):42.
[2] 李兰萍,李晓玲.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英语第二课堂教学活动[J].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3):77.
[3] 李杰.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提高英语教学质量[J].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社科版),2004(6):99.
[4] 张璐.论高职综合英语课程立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J].大学教育,2012(5):55.
[责任编辑:刘凤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