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去年,我随深圳市福田区教师合唱队一行50人到意大利GRADO参加第六届国际合唱比赛,与来自欧洲各国的同行们切磋合唱技艺,交流合唱文化。通过与他们零距离的交往、接触,感受他们为人处世的态度和风格,启发良多。
男人的声音
来自奥地利的一支男声合唱团引起了我们的注意。这支合唱团是清一色的男子,他们肤色各异、高矮胖瘦不均,而最引人注目的是他们巨大的年龄落差。合唱团中既有二十出头的毛头小伙子,也有四十多岁的中年人,更有六七十岁的老人。
当一群白发飘飘、爷爷级的男士和一群热情似火的年轻男子、诙谐沉稳的中年男人在舞台上载歌载舞,大唱情歌时,带给我们的震撼是空前的。在国内,老人合唱团很多,但是老人能够跟中青年人搭伴一起唱歌的情况却少之又少。
虽然合唱团成员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年龄落差,但在音乐表现上却没有丝毫的距离。他们的音色和谐、统一,表演自然、默契,歌声极富感染力。
我们猜想,这大概是来自奥地利的某支专业合唱团,考证结果让所有人大跌眼镜。他们是一支纯业余的合唱团,成员中很多人没有读过音乐学院,没有受过系统的音乐训练。至于他们的身份就更复杂了,有公务员,有律师,还有教师、工人,甚至还有大巴司机。他们利用业余时间进行歌唱训练,自费参加合唱比赛。如此庞杂的队伍,是什么力量把他们紧紧地凝聚在一起的呢?团长说,是每个人内心深处对于合唱艺术的那份热爱!
国内合唱队一般都是单位组织,集体行为,带有很强的政治色彩和功利目的,强调得更多的是统一、服从,发自团员心灵的东西并不多,因此队员们的积极性、主动性要比欧洲同行们弱一些。
带着女人来比赛
比赛当晚,曲终人散,我们找了间酒吧狂欢。
让我们惊喜的是,在酒吧里我们与那支奥地利的男声合唱团相遇了。更让我们惊奇的是,白天还是清一色的男子们身边多了一些女士。他们或悄悄地说着话,或亲热地喝着酒,或优雅地跳着舞,那幸福的模样让我们既艳羡又不解。
见我们满脸疑惑,对方领队赶紧过来解释。这些女士都是团员们的妻子或女友,她们是合唱团的铁杆歌迷。每次合唱比赛,团员们都会带上自己的另一半同往,既体验比赛带来的激情和乐趣,又感受异国他乡的风物人情,更享受二人世界的温情和浪漫。
他们的做法让我们羡慕不已,在国内,要是有谁带着老婆去参加合唱比赛,那绝对是一件非常需要勇气的事……
掌声送给谁
第一次参加国际合唱比赛,团员们个个都很紧张。虽然我们的水平很不错,但是当首次面对来自欧洲的对手,首次站在歌剧之乡的土地上,我们还是觉得底气不足。上台后,很多人的手心都攥出了汗,腿也不禁有些微微颤抖。
当我们在忐忑不安中唱完第一首歌曲,台下顿时发出雷鸣般的掌声。这掌声似及时雨,像强心剂,给我们这群来自东方的歌者以极大的抚慰,大家的胆量在刹那间被激活。接下来的几首歌曲,大家越唱越投入,越唱越轻松,激情像一叶轻舟,悠然已过万重山。当歌曲戛然而止,我们依然沉浸在绕梁的余音里……
台下全体起立,鼓掌、喝彩,像欢迎凯旋的将士。这掌声、喝彩声一浪高过一浪,足足持续了两分钟之久。这热烈而持久的掌声像一把火,把每个人心里都烤得热乎乎的,让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咱们的演出大获成功,咱们的队伍是最棒的!
等到我们心平气和地坐在听众席上才明白,无论是哪支队伍表演,都会收获热烈的掌声,观众们都会自发地起立、欢呼、喝彩,眼神里充满敬意。原来欧洲人喜欢歌唱,尊崇艺术,他们是用这种热辣辣的方式表达对各国艺术家们的欢迎、尊重和喜爱。
回想在国内参加合唱比赛,现场氛围实在是不敢恭维。比赛中,观众们有的在聊天,有的在打盹,还有的在吃东西。表演完毕,观众们送出稀稀拉拉的掌声,更不用说起立、欢呼和喝彩了。相反,如果舞台上演员弄出了点声响,或者主持人不小心绊了一下,观众们的嘲笑声四起,甚至会喝倒彩。如何做一个有修养、有品位的观众,是我们亟待反思和解决的问题。
不要惊走了小鸟
按照抽签的顺序,我们是上午第五号参加歌唱比赛,因此我们早早地赶到了音乐厅。
经过一夜的休息,咽喉还处于松弛状态,为了提高嗓子的兴奋度,我们想找一个地方练练声,开开嗓子。遗憾的是组委会无法提供场地,我们只好自己找。
围着四周转了一圈,我们欣喜地发现音乐厅旁边有一个很大的郊野公园,而在音乐厅和公园之间有一块水泥空地,正好可以容纳下我们的队伍,大家很兴奋,赶紧开练。
“mi-mi-mi-”
咪-咪-咪-
“ma-ma-ma-”
嘛-嘛-嘛-
五十多个人的声音喷薄而出,和着清风流水的韵脚,应着远处时隐时现的鸟鸣,构成了一曲清晨的交响。
正练得带劲,突然从音乐厅里匆匆忙忙跑过来一个人,他一脸焦急地打出暂停的手势,然后叽里呱啦地说了一大通。见我们一脸茫然,他更着急了,赶紧跑回去找来一个翻译。
翻译是个台湾留学生,她笑呵呵地告诉我们:“这里是个郊野公园,有很多鸟儿在这儿生息、繁衍,你们在这里大声唱歌会干扰它们,所以这位工作人员请你们停止练声!”
“没关系,我们只是简单地吊吊嗓子。再说了,这么偏僻的地方,一大早的,谁会来管这种事!”有人插嘴。
“噢,同胞们,千万别这样说!”翻译有点着急了,“这里的居民特别爱鸟、护鸟,我担心附近的居民听到歌声后会来抗议的。要是再有记者来采访、拍照的话,那事情就更复杂了,会影响咱们的国际形象哟,所以你们还是别练了吧!”她说话的时候,不停地往路口方向张望,隐隐约约那边好像已经有人赶过来了。
听她这么一说,我们也觉得有道理。的确,咱们是来参加合唱比赛,进行文化交流的,确实应该遵守这里的规矩,以免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于是,我们赶紧撤兵………
虽然心里很不爽,但我们还是被欧洲人对环境的这种态度所折服。在国内,我们常常呼吁要保护环境、爱护鸟类,但雷声大雨点小,缺少真正的行动。如果,哪一天我们对待环境也像欧洲人这样较真,将环保意识渗透进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那我们生存的环境才可能真正得到改善!
欧洲合唱之旅虽然短暂,与欧洲同行们相处的时间也不过半个多月,但是他们对音乐、对配偶、对客人、对环境的态度却引起了我们的深深思索。他们对待音乐的那份执著和热爱,对待爱人的那份温情和体贴,对待客人的那份热情和尊重,对待环境的那份观照和爱护,不正是我们建设和谐中国所急需的吗?
男人的声音
来自奥地利的一支男声合唱团引起了我们的注意。这支合唱团是清一色的男子,他们肤色各异、高矮胖瘦不均,而最引人注目的是他们巨大的年龄落差。合唱团中既有二十出头的毛头小伙子,也有四十多岁的中年人,更有六七十岁的老人。
当一群白发飘飘、爷爷级的男士和一群热情似火的年轻男子、诙谐沉稳的中年男人在舞台上载歌载舞,大唱情歌时,带给我们的震撼是空前的。在国内,老人合唱团很多,但是老人能够跟中青年人搭伴一起唱歌的情况却少之又少。
虽然合唱团成员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年龄落差,但在音乐表现上却没有丝毫的距离。他们的音色和谐、统一,表演自然、默契,歌声极富感染力。
我们猜想,这大概是来自奥地利的某支专业合唱团,考证结果让所有人大跌眼镜。他们是一支纯业余的合唱团,成员中很多人没有读过音乐学院,没有受过系统的音乐训练。至于他们的身份就更复杂了,有公务员,有律师,还有教师、工人,甚至还有大巴司机。他们利用业余时间进行歌唱训练,自费参加合唱比赛。如此庞杂的队伍,是什么力量把他们紧紧地凝聚在一起的呢?团长说,是每个人内心深处对于合唱艺术的那份热爱!
国内合唱队一般都是单位组织,集体行为,带有很强的政治色彩和功利目的,强调得更多的是统一、服从,发自团员心灵的东西并不多,因此队员们的积极性、主动性要比欧洲同行们弱一些。
带着女人来比赛
比赛当晚,曲终人散,我们找了间酒吧狂欢。
让我们惊喜的是,在酒吧里我们与那支奥地利的男声合唱团相遇了。更让我们惊奇的是,白天还是清一色的男子们身边多了一些女士。他们或悄悄地说着话,或亲热地喝着酒,或优雅地跳着舞,那幸福的模样让我们既艳羡又不解。
见我们满脸疑惑,对方领队赶紧过来解释。这些女士都是团员们的妻子或女友,她们是合唱团的铁杆歌迷。每次合唱比赛,团员们都会带上自己的另一半同往,既体验比赛带来的激情和乐趣,又感受异国他乡的风物人情,更享受二人世界的温情和浪漫。
他们的做法让我们羡慕不已,在国内,要是有谁带着老婆去参加合唱比赛,那绝对是一件非常需要勇气的事……
掌声送给谁
第一次参加国际合唱比赛,团员们个个都很紧张。虽然我们的水平很不错,但是当首次面对来自欧洲的对手,首次站在歌剧之乡的土地上,我们还是觉得底气不足。上台后,很多人的手心都攥出了汗,腿也不禁有些微微颤抖。
当我们在忐忑不安中唱完第一首歌曲,台下顿时发出雷鸣般的掌声。这掌声似及时雨,像强心剂,给我们这群来自东方的歌者以极大的抚慰,大家的胆量在刹那间被激活。接下来的几首歌曲,大家越唱越投入,越唱越轻松,激情像一叶轻舟,悠然已过万重山。当歌曲戛然而止,我们依然沉浸在绕梁的余音里……
台下全体起立,鼓掌、喝彩,像欢迎凯旋的将士。这掌声、喝彩声一浪高过一浪,足足持续了两分钟之久。这热烈而持久的掌声像一把火,把每个人心里都烤得热乎乎的,让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咱们的演出大获成功,咱们的队伍是最棒的!
等到我们心平气和地坐在听众席上才明白,无论是哪支队伍表演,都会收获热烈的掌声,观众们都会自发地起立、欢呼、喝彩,眼神里充满敬意。原来欧洲人喜欢歌唱,尊崇艺术,他们是用这种热辣辣的方式表达对各国艺术家们的欢迎、尊重和喜爱。
回想在国内参加合唱比赛,现场氛围实在是不敢恭维。比赛中,观众们有的在聊天,有的在打盹,还有的在吃东西。表演完毕,观众们送出稀稀拉拉的掌声,更不用说起立、欢呼和喝彩了。相反,如果舞台上演员弄出了点声响,或者主持人不小心绊了一下,观众们的嘲笑声四起,甚至会喝倒彩。如何做一个有修养、有品位的观众,是我们亟待反思和解决的问题。
不要惊走了小鸟
按照抽签的顺序,我们是上午第五号参加歌唱比赛,因此我们早早地赶到了音乐厅。
经过一夜的休息,咽喉还处于松弛状态,为了提高嗓子的兴奋度,我们想找一个地方练练声,开开嗓子。遗憾的是组委会无法提供场地,我们只好自己找。
围着四周转了一圈,我们欣喜地发现音乐厅旁边有一个很大的郊野公园,而在音乐厅和公园之间有一块水泥空地,正好可以容纳下我们的队伍,大家很兴奋,赶紧开练。
“mi-mi-mi-”
咪-咪-咪-
“ma-ma-ma-”
嘛-嘛-嘛-
五十多个人的声音喷薄而出,和着清风流水的韵脚,应着远处时隐时现的鸟鸣,构成了一曲清晨的交响。
正练得带劲,突然从音乐厅里匆匆忙忙跑过来一个人,他一脸焦急地打出暂停的手势,然后叽里呱啦地说了一大通。见我们一脸茫然,他更着急了,赶紧跑回去找来一个翻译。
翻译是个台湾留学生,她笑呵呵地告诉我们:“这里是个郊野公园,有很多鸟儿在这儿生息、繁衍,你们在这里大声唱歌会干扰它们,所以这位工作人员请你们停止练声!”
“没关系,我们只是简单地吊吊嗓子。再说了,这么偏僻的地方,一大早的,谁会来管这种事!”有人插嘴。
“噢,同胞们,千万别这样说!”翻译有点着急了,“这里的居民特别爱鸟、护鸟,我担心附近的居民听到歌声后会来抗议的。要是再有记者来采访、拍照的话,那事情就更复杂了,会影响咱们的国际形象哟,所以你们还是别练了吧!”她说话的时候,不停地往路口方向张望,隐隐约约那边好像已经有人赶过来了。
听她这么一说,我们也觉得有道理。的确,咱们是来参加合唱比赛,进行文化交流的,确实应该遵守这里的规矩,以免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于是,我们赶紧撤兵………
虽然心里很不爽,但我们还是被欧洲人对环境的这种态度所折服。在国内,我们常常呼吁要保护环境、爱护鸟类,但雷声大雨点小,缺少真正的行动。如果,哪一天我们对待环境也像欧洲人这样较真,将环保意识渗透进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那我们生存的环境才可能真正得到改善!
欧洲合唱之旅虽然短暂,与欧洲同行们相处的时间也不过半个多月,但是他们对音乐、对配偶、对客人、对环境的态度却引起了我们的深深思索。他们对待音乐的那份执著和热爱,对待爱人的那份温情和体贴,对待客人的那份热情和尊重,对待环境的那份观照和爱护,不正是我们建设和谐中国所急需的吗?